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无话,到了刘府通报进去,又被领着进了书房。但却见老泰山愁眉不展,坐在书案后面唉声叹气。
方应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送上无数高帽:“老泰山高瞻远瞩于庙堂之上,运筹帷幄于枢机之间,心细如发步步为营,一举荡除朝中奸邪,吾辈不胜欢欣鼓舞……”
刘棉花摆摆手阻止了方应物,“这等没用的话不必说了!今天叫你来……”
停顿了片刻,刘棉花重新开口道:“此次驱除刘叔温和尹旻,其实并不是老夫心中的理想时机,只是庆云侯突然搅局,老夫不得不发动。
不然等庆云侯真与刘叔温勾搭成奸,老夫的困境就无法破解了,不得不先发制人。结果还是略微仓促,很多善后之事并没有做好准备,十分遗憾。”
方应物装糊涂道:“老泰山驱除刘珝,根本目的是为了自保。如今罢去刘珝这个大学士,短时间内应当不会再有类似事情。不然连续罢免大学士太过于骇人听闻。
因而老泰山可算是暂时稳住了位置,至少当前不至于再罢去你。那么先前自保目的已经达到,还有什么遗憾的?”
刘棉花不满道:“你不要藏拙装傻,如今空出一个大学士和一个吏部尚书位置,老夫却没有准备好,可能平白会被别人占了便宜,岂能不遗憾?”
放在以前,方应物少不得要讽刺几句“得陇望蜀”之类的话,但今天就忍了!反而宽解道:“世间之事最难万全,老泰山不须纠结计较!”
刘棉花对方应物的宽解没有当回事,仿佛自言自语道:“先前内阁中四人,三名大学士,还有彭华这个入阁预机务但未加大学士衔。如今刘珝既然已去,彭华有首辅万安撑腰,顺势而上加官为大学士无可阻挡。
所以在那个大学士位置上费心思没什么作用,但这个吏部尚书官位不同,并没有绝对优先的人选,可以尝试争一争。如果能推动自己人为天官,那格局就更加稳固了。”
方应物闻言便心知肚明,老泰山这是想复制刘珝和尹旻那样的大学士加吏部尚书的组合?问题是,吏部天官实在是中外瞩目,哪有那么容易抢到手?
话说在国朝官场上,如果将侍郎寺监定为二流,部院尚书都御史定为一流。那么超一流官位就只有两种,即殿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由此可见吏部天官的特殊地位。
其他官职主要产生途径是廷推和铨选,不需要天子直接任命,但只有大学士和吏部尚书是可以由天子钦点并直接任命。
不过对此方应物是没多大兴趣的。理由很简单,乌烟瘴气的成化朝时代就快结束了。两年后新君登基,就是大洗牌之时,争夺今日这些昙花一现的官职作甚?现在上位,没两年就完蛋,性价比太差了。
“据老夫所知,对于如今的吏部位置,天子并没有特别属意的人选,故而让百官廷推,然后奏报宫中。”刘棉花道。
众所周知,廷议廷推都是大明朝廷的决策方式,廷议主要是议事决策,廷推就是推举重要人事问题了。天子既然没有直接任命吏部尚书,那么就只能靠廷推了。
刘棉花到现在才算将引子说完,对方应物问道:“你看,能不能将兵部张鹏推举上去?”
其他各部尚书迁为吏部尚书,品级不变,但却会被视为升职。刘棉花的保定府同乡、兵部尚书张鹏当初上位,也是方应物出过力的,但这次……方应物想了想道:“难,难,难!”
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人选非常讲究资历,一个老资格侍郎比资历浅的一般尚书机会都要大。张鹏还是不够资深,属于尚书里资历浅的,想要当吏部尚书难度很大。
刘棉花叹道:“总要试一试看,至少不能再让万安把持住吏部,不然吾辈死无葬身之地矣!”
方应物想道,如果单纯只是为了阻击万安,那还比较好办,比推人上位简单得多,破坏永远比建设要简单。
不过方应物表示爱莫能助,目前他只是一个小小虚职户科给事中、预备六品东宫属官,吏部尚书人选大事怎么能让他插得上嘴?
刘棉花明白方应物所思所想,又道:“廷推就在明日,按惯例阁臣不会出现,老夫亦要回避,只能鞭长莫及。不如你去参加,代替老夫见机而作如何?”
方应物还以为刘棉花老糊涂了,吃惊道:“这参加廷推之人,乃各部院大臣、侍郎,翰林学士,掌道监察御史和掌科都给事中。小婿我何德何能,能跻身其中?”
刘棉花胸有成竹地说:“你无须多虑,老夫自然能安排你去参加,你明天只管去午门外东朝房即可。”
“什么安排?”方应物忍不住问道。刘棉花却卖了个关子:“你马上就知道了。”
方应物无语,刘棉花肯定将一切都安排好了,然后才叫他过来。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指使,可是到了这个份上,自己没有拒绝的余地。
无非就是搅局,他做这活简直太专业了……于是方应物很光棍地点点头:“那也好,小婿明日去看看,也算借机见识一下廷推的过场。”
刘棉花松了口气,如果方应物硬顶着不肯去,那就要头疼一下了。现在他居然发现,除了方应物没人更能让他放心,最终只有一句感慨道:“我看好你。”
第六百七十七章 错误的选择
及到次日,午门外东朝房这里渐渐聚集起了人群。今天是廷推吏部尚书的日子,由不得诸公不重视。
参加人员按照惯例是部院的三品以上大臣、科道的掌道掌科、翰林院掌院学士,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三四十人,内阁大学士为了避嫌,不会参加这种廷推。
当然比起动辄数百人扯皮的廷议,这个规模还算是小了,在大明朝已经属于民主集中的集中了。
其实吏部尚书人选的范围也很小,基本只能从两京部院尚书都御史和吏部侍郎里选,超出这个范围的想都不要想。
一干翰林詹事词臣,终极目标当然是入阁为大学士。但如果某人脱离了词臣圈子,或者从一开始就没进入过词臣圈子,他的终极目标就只能是吏部尚书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吏部尚书其实也是留给词臣之外官员的一个念想,虽然这个念想很虚无缥缈还经常被词臣侵占。
房内诸公大都一边交头接耳议论或者临时串联,一边环视屋内默默数着人头。此时应该来得差不多了,缺几个也无所谓,谁不来就等于是自动放弃权利。
这时候又从屋外传来匆匆脚步声,随即便看到有个年轻人站在门口掀开帘子,并探头探脑地朝里面张望。如果不是此子目若朗星风姿出众,只怕当场就要被骂成贼眉鼠眼鬼鬼祟祟了,但有时候这个世界还真就是看脸的。
短短一瞬间,房内诸公都认出了门外的年轻人是谁,或者说想不认出来都难。不是大名鼎鼎的方应物又是谁?然后心里齐齐冒出疑惑,方应物跑来作甚?
方应物这辈子头一次参加廷推。确定了就是这里后,施施然走了进来。对着先到的诸公作揖拜见,口中告罪道:“小子来迟了,望诸公恕罪则个!”
诸公直直地瞪着方应物,但没有开口的,他们知道肯定会有别人要质问,犯不上自己出面。再说自己又不是主持者,没必要强出这个头。
果然立刻有兵部都给事中张善吉排众而出,对着方应物喝道:“今日诸君在此廷推冢宰,方大人你何德何能参与。想必是误入此地了罢?还不速速退出去!”
张善吉的话虽然不客气,还带了点轻蔑的语气,但也确实点出了众人心中的疑问,方应物确实不该进来。虽然他是户科给事中,但只能是掌科给事中前来,轮不到普通给事中方应物进这个屋子。
方应物笑容满面,谦逊地抱拳道:“叫张前辈见笑了,晚辈今日在家,忽然本科都给事中刘大人使人来传话,道是重病不能起身,托晚辈代替他前来东朝房参加今日廷推。”
这病得真是巧,众人心里各有所思,装起了糊涂默认。但出面发难的张善吉不肯罢休,依然责问道:“廷推冢宰乃庙堂大事,岂有私相授受之理?”
方应物依然笑着答道:“张大人言重了,晚辈只是到此随便看看,替刘前辈当个耳目,下去后转述给刘前辈。刘前辈若有谏言,自会具本独奏。再说这是我户科的事情,张大人还是放宽心些!”
随便看看……信你就见鬼了。房内诸公都是老练之辈,没人把“随便看看”这四个字当真,就好像“我随便说两句”一样。
张善吉还要说什么,不过有人重重咳嗽了几声,张善吉意识到什么,便忍住回到人群里。
廷推差不多也该开始了,房中便默契地安静下来,安静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开口。这时候众人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由谁来当主持者?
一般情况下,廷推官员是由吏部尚书来主持,或者是吏部侍郎。但现在没有吏部尚书,吏部侍郎是候选人也不适合,一时之间主持者居然缺位了。
不过有经验的诸公老神在在,并不因此而纠结什么。这种小事情总会解决的,要么是天子另外指派人来主持,要么是对吏部尚书职位没有念想但又资深年高的宿老大臣主动出面主持。
没过多久,门外一声响,便有人声传了进来:“我来迟了,不曾早早在此迎候诸公!”
其实这话很没诚意,说是来迟,却连个“恕罪”之类的道歉字眼也没有,简直没把满屋子大员放在眼里。
但老练的诸公知道,是有反常必为妖,其中必然有缘故。因而众人没有异样,继续老神在在。
只有方应物听到声音后,猛然睁大了眼睛,扭过头去死死盯着屋门口。看在别人眼里,叹道这方应物终究还是年轻气浮,心性修炼不到家,此时居然沉不住气。
门帘一闪,被人左右分开,然后有人踏足进了房内,而且与方应物一样年轻,一样俊秀,但身上穿的却是金线大红蟒袍……
以方应物之镇静功夫,忍不住失声道:“汪……汪太监!”
某厂督日常比较低调,以行迹诡秘著称,很少在外朝官员面前公开抛头露面。故而房内还真有不认识汪直的,但是听到方应物叫声,又将样貌与传言对照,谁还能不知道来者是谁?
可是汪直纵然权势赫赫,那也只是东厂提督,确实有权力去三法司之类衙门旁听监视,但哪有来这里旁听的规矩?
汪直来回扫了几眼,对方应物视若无睹,宛如路人,开口道:“诸君勿有疑虑,皇爷有诏,命我来主持廷推,并将结果直接奏报。”
众人闻言忍不住小小地哗然,屋内陡然多了嗡嗡的议论声音。如果大臣中没有合适人选,另外派个太监来主持,也算可以理解,还不值得哗然,但这背后的含义却不能不让众人动容。
按照惯例,与朝臣会面并直接参与政治的事情,一般都是由司礼监太监来执行,内监二十四衙门里,也只有司礼监是专门干这个的。
比如朝会宣旨、内外集议、对柄机要等等耳熟能详的政治事务,都是由司礼监太监来做。大臣们也习惯于和司礼监太监打交道,也有意识地将司礼监太监与其他太监区别开来。
而汪直只是钦差东厂提督,并没有挂其他内监官职,今天却能奉旨出现在这个场合,意味着什么?
稍有政治敏锐性的人都能猜到,这是妥妥的准备进位司礼监太监的节奏啊!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