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俊!�

看得出来,李林甫极是上心。

李林甫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保住自己的地位,无所不用极,口蜜腹剑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东西与建功立业比起来就差了一筹,更别说小勃律打下来了,西域形势一片大好,他完全可以立个便宜军功,何乐而不为呢?

李昌国的借势非常成功。

李昌国告辞离去,去兵部把苏失利和吐蕃公主交上去,报捷一事就算完了。

正事一完,李白就嚷着要去寻杜甫,李昌国很是热心,随着他一道去。

已经见到诗仙,若是再见到诗圣,那绝对是人生一大幸事,李昌国很是期待与杜甫见面。

然而,他们一连数日寻访,都没有杜甫的踪影。

李白原本的乐观已经不复存在,心头沉重了。

“杜甫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李昌国暗自为杜甫担心。

第十二章 千古一帝

大明宫,位于长安东北的龙首塬上,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大唐帝国的政令、军令就是从这里发出,到达全国各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原本是为尽孝道,为李渊修建的。大明宫还未建成,李渊就死了,于是停建。直到唐高宗年间,方才重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方有如今的规模。

长安城地势东高西低,城西比较潮湿,而城东干燥舒适,大明宫建好后,唐高宗迁入大明宫。从此以后,大明宫就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整个帝国的军令、政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大明宫分为前庭和内庭,前庭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内庭的中心便是大名鼎鼎的太液池,不计其数的房间宫殿以太激池为中心布局。

太液池是唐朝最为重要的皇家池苑,建有不少水榭楼阁,复道环绕,风景优美,是休闲的好去处。

清澈的池水碧蓝如镜,在日光下闪闪放光,说不出的美丽,清风拂来,碧波阵阵,格外有情趣。

在一座凉亭里坐着一个身长八尺的老者,头发微白,年纪虽然不小,却是难掩俊美之姿,可以想象得到,他年轻时必然是俊美异常,可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大帅哥。

老者打量着池水,脸上带着淡淡而又迷人的笑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气吞河岳、睥睨天下的气势。

他,就是当今的大唐皇帝,真命天子,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虽至暮年,却难掩英雄气度,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令人仰视的威仪,没有任何的矫饰,而是自然流露。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非常具有争议的皇帝,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唐朝之兴盛,唐朝之所以能达到“开元盛世”的高度,就是因为他,是李隆基呕心沥血打造的。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文治灿烂,武功赫赫,令人仰视,唐朝之强盛超过了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汉武大帝开创的“汉武盛世”了。

李隆基不仅人长得俊美,人所难及,更有龙凤之姿,秦皇汉武之才,若不是他的话,唐朝已经改姓了,或者姓韦,或者落入太平公主手里了。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最为动荡的岁月之一,韦后和安乐公主联手毒杀了中宗,把持朝政,群臣不敢言,宗室束手,眼看着唐朝的大权就要落到韦后手里。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把睿宗推上了皇位。

李隆基凭借杰出的才干被立为太子,这是无可争议的,就是他的大哥也是逊让不已。

然而,太平公主轻视他,不把他放在眼里。很快,太平公主就意识到她犯了一个大错误,李隆基虽然年轻,却是精明过人,具有杰出的才华,把他视为眼中钉,欲要除之而后快。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极有政治手腕,很想如武则天一样当女皇,朝中大臣半入其党,她的势力很大,就是睿宗每遇大事都要与她商议,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对手。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先发制人,一举诛杀了太平公主,扫除了他帝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再也没人能与他争帝位了。

李隆基虽然登上了皇位,面临的政治形势却是异常严峻。因为自唐太宗以后,唐高宗、中宗、睿宗,连着三朝软蛋皇帝,更有后宫干政,宫廷混乱、朝纲不振、积弊如山,大唐帝国已经不复唐太宗时的盛况了。

李隆基立志要做唐太宗那样的明君,更是付诸了行动,他举贤任能,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张说……这些名臣得到重用,革除积弊,整军经武,励精图治,把大唐帝国治理得花团锦簇,推动中国历史走向“开元盛世”。

欣赏阵阵碧波,李隆基的心情极好,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李隆基头也没有回,问道:“李林甫,你有何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林甫快步上前,冲李隆基见礼,毕恭毕敬,小心翼翼,没有任何破绽。

“哦!”

李隆基微感讶异,扭过头来,眼中光芒闪烁,盯在李林甫身上,李林甫那感觉就像这不是目光,而是利剑,在剜心似的。

李林甫虽是千古有名的奸臣,却是有雄材,算得上是一代人杰,可是,每次面对李隆基都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

“陛下,高仙芝打下小勃律,生擒苏失利和吐蕃公主,现已押解至京。”李林甫忙回禀。

“打下小勃律了?”李隆基眼中光芒一闪,宛若天剑破空,让人不敢仰视,一下站起来,一股气吞河岳之慨骤然而生。

“打得好!”

李隆基双手轻击,发出清脆的击掌声,赞道:“吐蕃与大食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更是一度联兵与大唐为敌。两国勾结,东自大非川,西至波斯,数万里疆域皆为大唐之敌,虽然大唐强盛,却也棘手。”

大非川就是如今的青海湖一带,那里是吐蕃的主要经济区,作用非常重要。

“高仙芝这一仗,就好比一把快刀,拦腰一刀,把吐蕃和大食从小勃律一分为二!”

李隆基若不是晚年贪图享乐,而是一如既往的勤政的话,他肯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圣主。尽管如今的真命天子已经步入暮年,不再勤于政事,其精明却在,一语切中要害:“吐蕃不能牵制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就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争锋!”

“陛下英明!”

李林甫赞颂一句:“小勃律虽小,却是极为重要,小勃律给大唐拿下,此是大唐盛事,臣叩请陛下下旨,重赏将士们,大加庆贺!”

“重赏将士们这是必须的,大加庆贺就不必了。”

李隆基轻轻摆手,道:“自大唐创建以来,大唐灭突厥、吐谷浑、高丽,败吐蕃、大食,打的胜仗多不胜数,随便拿出一件也比这一仗更加辉煌。这一仗打得不错,却比不了这些大胜之仗,大加庆贺就不必了。传旨,三日后,开放芙蓉园,准允百姓进入,这就足够了。”

李隆基虽然不再勤于政事,却是精明仍在,赏罚分明,如此处置再好不过了。

第十三章 杜甫很忙

高仙芝这一仗打得不错,李林甫身为安西大都护,他也有功劳,若是李隆基下旨大加庆贺的话,他的名头就会更加响亮,地位更加稳固,这是他的小算盘。

李隆基自从登基以后,把大唐治理得花团锦簇,如同梦幻,文治灿烂,武功赫赫,让人仰视。

唐朝对外战争特别多,最主要是集中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两朝。这两朝中,又以唐玄宗朝居多。李隆基登基之初,唐朝四境不宁,北方有后突厥,西北有吐蕃,西域有大食,还有契丹、吐谷浑残部为乱,闹得是天下不宁。

经过李隆基的努力,到如今,后突厥亡了,吐谷浑残部灭了,契丹给王忠嗣三战三捷大破之,大食在开元元年和开元三年遭到唐朝痛击……这些武功哪一仗都比这次攻打小勃律要大得,大得多,李隆基自然是不会放在眼里。

不过,打下小勃律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把吐蕃和大食分割开,使得这两国不能再联兵,便于唐朝各个击破,是以,必须要庆贺,要让天下人知道。

开放芙蓉园就足够了。

芙蓉园是唐朝有名的皇家园林,每到重要的节假日,或是有重大喜讯,就会开放,任由百姓进入。

每到芙蓉园开放之日,那里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陛下圣明!”

李林甫能当上宰相,能有如今的权势与地位,就在于他从不违逆李隆基的旨意,李隆基主意已定,他虽然惋惜错失了一个捞取好名声的良机,却是不再提这事,而是话锋一转,道:“陛下,眼下安西都护府大捷,军心大振,士气旺盛,正宜一鼓作气与大食争锋。”

“嗯!”李隆基微微颔首,对这话很是赞同。

见李隆基的反应不错,李林甫的干劲更足了,道:“自从陛下御极以来,大唐文治灿烂,武功赫赫,后突厥、吐谷浑残部、契丹皆为大唐所破,吐蕃大败,大食不敢东向……”

一件件,一桩桩,数说起李隆基的功劳,把个李隆基乐得直眯眼睛。

“只要大唐天兵西向,大食必然不敢撄大唐之锋,大唐之军就可以打进波斯,大唐再无憾事!”李林甫的声调有些高了。

“大唐憾事?”李隆基的眼中光芒一闪,重重点头,大加赞成,道:“太宗年间,波斯在亡国之前遣使入长安,请求大唐出兵。是时,西突厥阻挡在大唐西进的必经之路上,大唐无法进军,太宗皇上不得不拒绝。大唐之兵不能西向,波斯终为大食所灭,实为大唐憾事!若是当时大唐出兵,断不会有如今的大食。”

唐太宗拒绝出兵救援波斯,实是唐朝的一件憾事,这是唐朝历代皇帝耿耿于怀的憾事,李隆基一提起,就是惋惜不已,眼中光芒如剑,道:“朕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就是要打到波斯去,让大唐再无遗憾!”

后世有人指责李隆基好边功,总是喜欢往西开拓,原因就在这里!

李隆基解决了北方的后突厥和契丹,打败吐蕃,只有西方才有敌人,大食是他唯一的对手,他不往西用兵,他还能往哪里用兵?

“臣叩请陛下发兵增援西域!”李林甫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是激动起来,这是他这辈子少有的激动时刻。

可以想象一下,若是唐朝趁此良机出兵,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打上一个数个大胜仗,他就有天大的功劳,他的地位、权势就会更加稳固,那个虎视眈眈的杨钊就拿他没奈何。

杨钊就是杨国忠,此时的杨国忠还叫杨钊,还没有给赐名国忠。

“不可!”

就在李林甫振奋之际,只听李隆基断然拒绝:“要想向西域派兵,就得打下石堡城。区区一座石堡城,却是牵制大唐十余万精锐。不打下石堡城,朕不会派更多的兵马钱粮入西域。”

李隆基就是李隆基,虽然很想向西域调派援军,却是深知其中的厉害。

李林甫满打满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捞一个天大的功劳,没想到李隆基竟然目光如炬,洞晓其中厉害,他很不甘。如此捞取功劳的良机,错过了在哪里去找?

“陛下,即使不能多派,调派三两万还是可行的。”李林甫绝对不愿舍弃此等良机的。

“不可!”李隆基再次否决,道:“大食亦是疆域万里的大国,虽然国力不如大唐,却不是那么好打。自从开元三年被大唐击败后,大食一直在积蓄力量,只等良机。若是这次再开战端,必是大打。石堡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