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队,负责与各地守护对抗,在大明的鼎力帮助下,御马回总人数达到了三千骑。

日本国内如何的暗潮涌动,风云变幻,已经与大明无关,大明在帮足利义满逼降南朝,重创关东联军后就全部撤回,第七海军陆战师退回到原驻地台湾岛,而第二海军陆战师则从原耽罗岛移驻琉球岛。大明一边与幕府联手,接管了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全力扩大产量,一边全力经营九州岛。

刘浩然则忙着与内阁沟通,对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总结。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明历九年年底就已经提前完成,内阁要做的事情就是统计各地的报表,总结整个计划中的经验和教训,然后根据这些开始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

“有一些学子文人准备上书通政司和资政院,弹劾成都大都督蓝玉?”

“是的陛下,”监察局都事夏煜拱手答道,“臣接到一些传言,说这些学子文人不满蓝将军在西南指挥不当,使得师老兵疲,靡费民膏。”

刘浩然不由皱了皱眉头,尽管李文忠已经灭了白古国,但是蓝玉还在阿瓦国与明吉斯伐修寄进行拉锯战。明吉斯伐修寄几经打击,已经失去大部有生力量,现在与明军还在周旋游击的却是民风彪悍的阿拉干当地居民,明吉斯伐修寄几乎已经丧失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而根据枢密院的安排,蓝玉和李文忠将阿瓦王国和白古国大部分地区交给了出力的云南土司,明军只控制阿瓦王国的阿瓦城、蒲甘城、阿谷真城、西边的诺干港和白古国的白古、达贡、勃生港等重要城镇。

由于云南土司急于捞回成本,开始横征暴敛,而阿瓦国和白古国军民是口服心不服,云南土司这么一折腾,顿时四处开始揭竿,跟云南土司的兵干上了。面对这种局面,明军却不管了,这是你土司搞出的局面,你自己去收拾。明军只是固守城池,利用河道海运的便利,往来自如,那些云南土司却是陷入了一片苦海之中。

到了这个时候,聪明的云南土司开始明白了,大明的便宜也不是这么好占的。但是事到如今,就算云南土司明白现在的处境,他们也不愿轻易放弃到手的利益,只得频频从辖地里征集兵马,前来“平叛剿匪”。所以从表面上,阿瓦国和白古国的战事还打得如火如荼,不可开交。难道国内有些人想以此为借口,再次向淮西集团发难,甚至矛头指向更大的目标?这些文人的智商应该不会那么低,夏时安事件刚过去才多久?他们又忍耐不住了?

“夏卿,他们还有其他的动向吗?”

“回禀陛下,除此之外更无太多的动静。据臣所知,这些人弹劾夏将军倒是非常谨慎,用词言辞都是再三考究。”

不容他们不谨慎,夏时安的例子还摆在那里。只是他们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弹劾蓝玉,多半不成事,毕竟蓝玉是在执行枢密院参军总署的战略部署,难道是在做一种试探?

“陛下,根据安排,监察局也要在今年十二月的御前全体会议上做一份报告,臣斗胆请陛下垂训,臣该说些什么?”夏煜弯着腰问道。

刘浩然嘴角不由一笑,当至年终了,而今年不比往前,除了是高级官员五年一度的磨堪大计,按照惯例,也是进行中枢和地方大调整的一年,看来夏煜也有些心动了,其他人恐怕也是如此。

“说说你的本职就是了,关键是监察局对大明吏治做出的贡献。”

“臣铭记在心。”夏煜眼睛一亮,心怀暗喜地答道。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存义

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存义

九月二十日,两份质问成都大都督蓝玉在阿瓦、白古国用师老疲的上书被递到了通政司和资政院。通政司照例留中。而枢密院却给资政院发了一个文,还派了一位参谋军官,到资政院向诸位资政大夫说明了情况,言道蓝玉大都督是遵照枢密院参军总署行事,并没有犯什么错误,而且由于军事机密,枢密院不便揭露更多的细节,但是那位参谋军官向资政院诸位资政大夫保证,阿瓦国和白古国的战争还处于“可控制”之下。于是,从表面上看,针对蓝玉的质问案烟消云散,但是很多人的心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去。

十月初一,内阁宣布将在十二月十五日召开御前全体会议,总结和商讨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展开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讨论,届时,各省的布政使、各卫戍区大都督、三京府尹、内阁各部尚书侍郎、资政大夫、两院一馆的院士、都察院左右都察御史、副都察御史、按察院的按察总使、枢密院都承旨、副都承旨、各司都司都将参加,共商大计。

消息传出,各派都开始频频地以诗会的名义聚会,大家心里都明白,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展望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内阁、诸学士和地方将会做出一次调整,大家都不希望放过这次机会。

十月初五,大明邸报等主流报刊开始回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绩,总共新建了多少工厂,招募了多少工人,能够出煤、出钢多少,营造了多少里直道和水利工程,疏通了多少条河道,扩建了多少城池,兴办了多少学校和学堂,新建了多少医馆和医院,培养了多少老师和医生云云。

这些回顾不比以前,几句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百姓安居等简单扼要的字词就算了,而是列出一个个数据,让人一目了然。在这种宣传下,百姓们对辅政的李善长等人是好评如潮,毕竟这五年以来,不仅是邸报上的数字,百姓们也能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变化。衣食无忧,小孩子有书读,病了有医治,至少在目前,百姓们最基本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而与李善长关系密切的淮西派、太平派在一旁推波助澜,一时间,大明上下对李善长的执政能力和效果是赞许有加,甚至有人提出让李善长继续为相。

十一月。正当各省布政使、卫戍区大都督正在往南京赶的路上,突然爆出一件事情震惊了朝野。廉政公署副理专员罗贯中拿着廉政公署都使专员张明善签署的逮捕令,将商部规划司主事李存义请进了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办案拿人是常有的事情,而且一般被请进廉政公署的人十有八九会被送上按察司。李存义只是一个从五品官,在高官如云的南京城里一抓一大把,对于曾经将几位三品官弄进大牢的廉政公署来说,只能算一只小苍蝇。可是李存义身份敏感,他可是李善长的亲弟弟,在这个时节被弄进廉政公署,怎么不让人产生遐想,加上李存义又是礼部尚书胡惟庸的亲家,此前的报道和宣传也是这位最近炙手可热的宠臣一手导演出来的,这不得不让人多想几分。

十一月十二日,胡从宪以赏雪的名义邀请了诸多江南学子文人们到南京城北的望江亭聚会,宋濂、刘基等江南派大佬欣然与会,其中也有陶希言等江南派新起之秀。

正当众人饮了几杯热酒,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开始诗兴大发时,突然有一人冒雪赶了过来。看到此人,主持诗会的胡从宪连忙使了个眼色,命随从将那人带到僻静处,然后再悄悄请了宋濂、刘基、陶希言、吴佑等人。

“贯中(罗贯中名本。字贯中),李存义案件进展如何?”胡从宪刚坐毕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存义对自己受贿一事供认不讳。”罗贯中当即答道。

李存义受贿一案,罗贯中颇费了一番心思。李存义知道自己身份敏感,备受瞩目,而且刘浩然对反腐吏治抓得极严,在一整套制度下,贪污和受贿的风险极大。但是李存义知道自己才能中平,在仕途上已经没有什么期望,加上为人又贪婪,于是便将精力放在了如何敛财之上。

刘浩然初定江南时,制度未兴,李存义还有机可趁,偷偷地受些贿赂,贪些钱财。随着刘浩然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机构的完善,贪污受贿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兄长李善长也严厉警告过李存义,不要贪心不足,否则王法无情。于是李存义收敛了一阵子,但是后来又忍耐不住,不过他对于政务不精,对于如何受贿却是颇有心计。

李存义仔细分析过大明的各项制度和律法,最后采取了一种非常隐晦的方法。首先李存义找了两三个靠得住的代言人,这些人多是他妻妾的兄弟,算是家里人。然后扶植他们读法科或会计,考得律师和会计师资格,再以他们的名义开办了两家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

首先这些代言人找到哪些需要帮忙的人,暗示自己手里有关系,可以帮他们招揽到官府的营造工程、减税或者是其他便利。谈好价钱之后,李存义再出面。找相关的部门。

李存义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就算是直学士也要买他一个面子。所以李存义在内阁各部和南京、江苏、安徽等地的关系极为熟络,有些经办具体事务的官吏对于这位首相之弟,自然有几分巴结的意思,工程给谁不是给?为什么不遵从李存义的暗示呢?大明虽然税法严谨,但是也有减免等优惠政策,只要经办官吏笔杆一动,还不是手到擒来。就算遇到一些死硬分子,李存义也可以去找胡惟庸这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主管高官,随便打个招呼就是了。所以李存义一向办起事来是无往不利。

李存义将事情办好了,代言人自然会去别人那里收好处费,而且这好处费不是直接现钱来往。大明自从兴办银行之后,对现金控制得非常严格,一千圆以上的往来帐必须走银行,而提取大额现金又很容易引起银行、国内税务总局、廉政公署等部门的关注。

所以李存义就想出了个妙招,让自己的代言人与那些要求办事的人以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商社等公司机构的名义签订“合作协议”,为这些公司机构提供法律和会计等业务,每月收取不等的“业务费”,分几次将好处费收完。至于会不会提供相应的法律和会计业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李存义几经尝试,将这套东西完善地天衣无缝,让人抓不到把柄。于是李存义便开始“扩大业务”,随着胡惟庸执掌礼部和大明开始兴起在邸报和戏剧演出中登广告,李存义便“顺应时代潮流”,成立了一家宣知社,专门从事广告业务,而广告业务一项可以动辄上千,多则上万圆,玩猫腻的空间大很多。

罗贯中为了抓住李存义的把柄,特意安排了一出戏,由廉政公署出面找了一家江南派人士掌握的商社,与李存义的代言人接上线。花了数千银圆,投到了一份军用棉衣的订单。

找到这个证据后,罗贯中并不着急下手,而是将这个案件移交给了国内税务局,毕竟这“广告业务费”里有大量的好处费,李存义代言人一时贪心,又仗着李存义门路广,后台硬,没人敢惹,于是不愿按照交待去缴税,于是便被国内税务局抓住了把柄。

国内税务局直属于计部管理,一向是以严苛闻名,而计部尚书宋思颜虽然也算是淮西派出身,但是他资格老,又圣眷正隆,属于不买李善长帐的少数人之一。所以国内税务局一查到底,将李存义的一个代言人给拿下了。

在大明,逃税的罪名极重,满一千银圆就够送去劳役,满一万银圆就可以流配东北等边疆蛮夷之地,终身不得赦回。国内税务局不仅将廉政公署移交的案子查了个底朝天,还从此前的往来账目中找到了好几笔逃税,数额巨大。这下李存义的代言人慌了神,一不小心将一个秘密账户给漏了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