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阿巴泰这一行可不光彩,他是被卢象升打跑了,逃到济南来的。
  城下的清军大帐内,多尔衮和清军众将坐在椅子上,看着站在大帐中间的阿巴泰。
  贝勒豪格是大清皇帝皇太极的长子,容貌不凡,有弓马才,素有些自矜。听到阿巴泰的话,豪格冷笑了一声,说道:“你说你围攻高阳城时候,被明军二万多人打溃了!”顿了顿,豪格说道:“阿巴泰,你旗下可是有一万五千多大清勇士!”
  阿巴泰脸上一红,有些恼怒地看着自己这个侄子豪格,大声说道:“若是豪格你在那里,也一样只能逃跑!”
  豪格大声说道:“我在丰润用正蓝旗五千兵马击败了一万二千明军。若是我带一万五千兵马,定把那两万多明军打得抱头鼠窜!”
  阿巴泰被豪格斥责,感觉有些无地自容。
  清军这次出征,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皇太极率领多铎、阿济格和济尔哈朗在辽西攻打明军关宁防线的城堡,牵制关宁兵马。而入塞的清军中,也不全是满洲八旗兵马。入塞军马中大概有满洲八旗三万多人,加上八旗蒙古、外藩蒙古两万多人,最后包括一些杂役,号称十万。
  此时多尔衮的大营中,就坐着不少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的贵族。
  八旗蒙古正红旗旗主,固山额真恩格图和阿巴泰是儿女亲家,见到阿巴泰被斥责,他上来为阿巴泰说了一句话:“这支明军能击败饶余贝勒,想必不俗,不知道是哪一支明军?”
  阿巴泰这才找到了一个台阶,赶紧说道:“这支明军是明国总督卢象升的兵马,其麾下还有前年全歼扬古利兵马的李植!”
  卢象升的大名倒是了了,没有引起众将的注意。但听到李植的名字,帐内的清军将领们都是一怔。前年扬古利一万二千正黄旗大军在天津就是被李植击败,战兵几乎被李植全歼,只有三千多辅兵杂役活着逃回了阿济格的军中。正黄旗因此一役被打残。
  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是皇太极在清国内部的倚靠,其中尤以两黄旗为重,因为这一场战斗,正黄旗被打残,皇太极在清国内部的威势大减,说话的分量都没有以前那么重了。而勇武有谋略,和兄弟多铎一起掌握两白旗的多尔衮,则在清国内部权威大涨。
  如果这次多尔衮能够多劫掠些人口财物回盛京,威望就更盛,皇太极以后军国大事,都得和多尔衮商量了。
  听到阿巴泰遇到了这个李植,一众满蒙贵族眼睛里都闪过一丝畏惧,互相对视了几眼。
  这可是率领四千兵马打残一万两千正黄旗大军的主。如果说范家庄之战还有侥幸的成分的话,那这次他又打败阿巴泰,足以证明李植的强悍。
  前年正黄旗惨败于范家庄后,清国就派了大量的细作往天津去,打探李植的情报。虽然范家庄连坐担保制度执行得很严格,清国细作混不进去,但是天津是容易混进去的。清国的细作在天津打探到了大量的李植情报,早已把李植的基本情况摸清楚。
  这李植击败扬古利后升为游击,后来又打了流贼张献忠,升为天津西路参将,上次援剿流贼时候他麾下有八千强兵。
  这李植和其他明将完全不同。其他明将吃空饷喝兵血,五千兵额能有三千战兵就不错了。而这个李植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私产养兵。
  大清正白旗旗主,睿亲王,奉命大将军多尔衮坐在一众贵族的中央,皱眉沉思。
  多尔衮是个精瘦的年轻人,面貌英俊,留有美髯。他此时不过二十七岁,却已经是清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李植的情报其他贝勒和贵族可能还不是特别清楚,但多尔衮确是十分了解。在多尔衮心里,这个李植已经是清国的一号大敌。
  听到阿巴泰报出李植的名字,多尔衮眼睛一眯,冷冷说道:“又是这个李植?”


第二百四十八章 妙计

  阿巴泰见多尔衮也喊出李植的名字,如蒙大赦,赶紧说道:“是呀,睿亲王,又是这个李植!不是阿巴泰废物,实在是这李植的兵马太强!”
  听到阿巴泰的话,岳托冷哼了一声。
  岳托是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他瘦长脸,身子十分强壮矫健。此时他坐在多尔衮的左边,稍居下首,但依旧是在大帐中间的位置,和多尔衮分庭抗议。
  岳托是八旗满洲镶红旗旗主,他爹代善是八旗满洲正红旗旗主,父子两人手握两旗,在清国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岳托能攻善战、头脑清醒、卓有才干。但同时也十分自傲,时常因为自己的耿直傲气犯错。
  比如去年,因为蒙古使者硬要岳托表演射箭,而岳托射术不佳,遭到蒙古人的耻笑。岳托一怒之下将弓箭抛向蒙古使者。皇太极因为这事把岳托的爵位降为贝子。
  但今年出征明国之前,皇太极又恢复了岳托的贝勒爵位。皇太极任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领入塞大军的右翼。他和多尔衮二人,是入塞清军的两位最高决策人。
  岳托将右手食指和拇指放在一起轻轻搓动,大声朝阿巴泰问道:
  “阿巴泰,他怎么击败你的?”
  阿巴泰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但因为生母低贱,他在满清诸贝勒中地位并不高,拥有的牛录也不多。岳托虽然是阿巴泰的侄子,但作为镶红旗旗主屡立战功,一直以来,岳托地位都在阿巴泰之上。阿巴泰也习惯了被岳托居高临下的诘问。
  阿巴泰看了看岳托,大声说道:“扬武大将军,那李植在卢象升东翼布置了一万兵马,其中有一百多门红夷大炮。我右翼六千兵马冲上去,只听到一片轰隆炮响,就有一千人被大炮打死在阵前,右翼就溃了。”
  “右翼一溃,那李植立即带兵包抄中路和左翼,我只能鸣金退兵,把兵马全部撤下来。”
  “我被明军一路追杀,最后折了七百多马甲,八百多步甲,一千多辅兵跟役。”
  听到阿巴泰的话,清军大帐中的满清蒙古贵族们一阵耸动,互相交头接耳议论起来。红夷大炮不是新鲜事,此时满清和明军都军中都装备有火炮,比如多尔衮的左翼军就有红夷大炮三十多门,岳托的右翼军也有红夷大炮二十多门。但李植一万兵马就配备一百多门红夷大炮,这装备也太精良,这火力也太猛了点。
  一百多门大炮在阵前齐射散子炮的景象是怎样的?会造成怎样的杀伤?一众满清蒙古贵族想了想,都有些不寒而栗。
  难怪阿巴泰溃了下来。
  坐在岳托下首的贝勒杜度大声说道:“这个李植确实骁勇。我右翼军在固安县的屯粮屯堡韩家庄,两日就被一支打着李字大旗的明军攻陷,损失三百步甲,二千六百辅兵跟役。如今看来,攻下韩家庄的肯定也是李植的兵马。”
  八旗蒙古诸位统帅议论了一阵,最后由蒙古正白旗旗主伊拜站出来说道:“两位大将军,我们来明军腹部是来劫掠人口物资的,不是来和明军纠缠的。这李植军马实在太强盛,我建议以后遇上他就回避,避免不必要的兵马损失。”
  蒙古贵族依附满洲人,却不愿意拿自己战士的生命做满洲人霸业的垫脚石。其他几个蒙古贵族对伊拜的建议纷纷附议,大声说道:
  “与其硬碰李植,不如多打几座县城,多抢几座城池!”
  “我们抢到人员物资,可以强盛起来。兵马强盛是自己得益,硬碰李植是自己吃亏,切不要为了一时意气和强敌死战,损兵折将。”
  “一百多门大炮太吓人,要折损多少战士才能冲上去?”
  看见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的软弱逃避,岳托和豪格对视了一眼,十分的鄙夷。这些蒙古人一身的匪性,能抢一斗粟就先抢一斗粟,毫无长远考虑,难怪会被我大清一一击破,受我大清驱策。
  当初蒙古人骑射横扫天下的盛况,早已经逝去不可追了。
  不过觉得不能和李植战的人不止有蒙古人,阿巴泰也被打怕了。
  阿巴泰看了看两位主将,说道:“两位大将军,我也觉得不能和李植硬碰,以后看见他的兵马,我们就走!我们马匹多,他追不上我们!”
  岳托十分不满阿巴泰的软弱,冷哼了一声,说道:“畏敌如虎!那以后就被李植追着跑么?我大清的威风去哪里了?”
  阿巴泰说道:“要拿下这个李植,不知道要流多少血!我想即便是皇上在这里,他也不会去强攻李植!”
  岳托反唇相讥:“阿巴泰,你是被李植打怕了。若是我遇上李植,一定不会被他击败!”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笑道:“阿巴泰,你把我满洲八旗的威风都丢尽了!”
  岳托摇头说道:“这个李植一日不除,他便要做大一日。晚不如早,别给他各个击破我们的机会。我看我们这次就别攻济南了,我们集兵西进,先把李植击灭了,再到各州县慢慢劫掠。”
  八旗蒙古正白旗旗主伊拜说道:“扬武大将军,这样和李植死战,不知道要折损多少勇士才能拿下他。到时候死伤超过万人,恐怕皇上也会震怒啊!”
  八旗蒙古正红旗旗主恩格图也站起来说道:“扬武大将军,请三思,万不能拿战士们的性命做豪赌!”
  岳托大声说道:“你们不要多说了,此子不除,我大清便无宁日,我誓为皇上除去此子!”
  虽然蒙古贵族们也有话语权,但这次入塞的最终决策权还是在两位大将军身上。如今扬武大将军岳托一心要硬撼李植,蒙古贵族们十分不甘。他们面面相觑,最后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奉命大将军多尔衮。
  多尔衮摸了摸自己的小辫子,沉吟不语。
  直到最后所有人都看向了他,多尔衮才说道:“我听细作说过,李植以私产养兵,其名下产业有肥皂、玻璃、镜子、布匹和精钢,这些产业全部集中在天津范家庄。”
  “如果摧毁李植的这些产业,李植的兵马就根本没钱养,全部要解散!”
  “李植如今远在高阳,我们派四万人去高阳拖住他,骚扰他缠住他。再派三万人去取范家庄,把他的根本毁掉!没有了产业,他就不足为虑了!”
  听到多尔衮的话,一众满蒙贵族都愣住了,没有一个人说话。
  好久,这些贵族们才反应过来,一个个大声说道:
  “睿亲王妙计!”
  “高!睿亲王果然是睿智!”
  “奉命大将军英明!此计大妙!”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祥之身

  十二月二日,宣大总督陈新甲从他的军营出发,快马冲进了北京城,直往城西的杨嗣昌宅邸骑去。
  进了杨宅,他直接找到了正在二堂责骂奴仆的杨嗣昌。
  这次清军入塞,杨嗣昌承担很大的压力,满朝文武都说是他这个主张议和的阁老筹措失度,才让清军进了京畿。而且清军进入京畿后如入无人之境,除了卢象升部外,其他大明兵马无人敢战。
  杨嗣昌力主议和,但如今和议毫无头绪,清军肆虐京郊。而高举主战大旗的卢象升却节节胜利。
  卢象升的胜利让朝中主战的大臣十分振奋。杨嗣昌主和避战的态度,受到百官的攻击。
  前不久,编修杨廷麟就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他不惧杨嗣昌受天子眷宠,矛头直指杨嗣昌,说因为杨嗣昌的主和态度,才导致疆臣不敢战,不能战。如果不革除杨嗣昌,武将们都不敢战。
  杨嗣昌大怒之下上奏天子,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