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几年,郭嘉这位君主给臣下的感觉更加难以捉摸,行事诡异,作风难测,优柔寡断称不上,独断独行倒是有些趋势。
以往郭嘉攻城掠地能够屡战屡胜,都是建立在集思广益关键时刻决断正确的基础上,可是今天,郭嘉的决策让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震撼错愕得无以复加。
灭吴,讨伐江东,郭嘉这个决定,没有人敢质疑。
哪怕郭嘉现在不要关中,也有实力发动一场与江东生死之战,胜算也绝对高过对方。
但是,面对军中身经百战战绩彪炳的几员大将的请命,郭嘉却收起几分盛怒之色,闭目犹豫一阵后,开口沉声道:“郭烨!”
这位世子立即移步出来,躬身待命。
“萧仁。”
“魏延。”
“张任。”
“邓芝。”
“贾诩。”
被郭嘉点到名字的人立即出列,而后只听郭嘉发号施令。
“郭烨,命你从成都带兵十万前往巴东郡,从周泰手上接管他麾下十万兵马,然后,给我一路向东,无论谁敢挡道,杀,不到海边,就别回头!魏延,命你统领先锋前军,萧仁,命你统领中军,贾诩你负责后军。其他将领皆听命郭烨调遣。”
从巴东郡一路向东,贯穿荆州横扫而去,势必要踏平江东孙权的统治中心:建业!
不到海,不回头,意味什么,无需多做解释。
魏延,张任,邓芝脸上都带着按捺不住的激动之色抱拳领命,贾诩则是面色淡然地也接下军令,他负责后军,多半都是接应和负责后勤的任务,并不是冲锋陷阵的主力,这个职位让文官担任,并不为过。
而被点名为此次中军大将的萧仁则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最早追随郭嘉,可以说是郭嘉悉心栽培下才有今天,但他始终没有外出野战经历的将领,讨伐江东这么重要的战事,郭嘉居然让他来担任中军主将,中军可是三军主力部队,前军冲锋,真正决定胜负的战役,可都是在中军的肩上,萧仁自认这个职位,太平军中太多人都比他更加能够胜任,比如典韦,许褚,高顺,张燕等等,都绝对比他能做的好,可是郭嘉偏偏点名让他来!
比之萧仁更加迷茫的是郭烨,作为世子的身份,地位超然,可不代表他军事能力就和地位相伯仲,他是在军中历练过,也参加过外出征战,却没有真正独当一面领军作战过,哪怕是打打山贼平平野匪,他那时也都是跟在典满后面听从号令行事,突然让他当主帅,郭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在帅位上,郭烨即便能把所有兵书倒背如流,那也是纸上谈兵,这一仗如果打败了,搞不好就葬送了郭嘉二十年的基业!
事到眼前,军令当前,郭烨尽管心中存疑,却还是抱拳领命。
“主公,这。。。。。。”
甄俨,彭羕,黄权,甄尧,向朗等等文官,全都惊呆了,反应过来后就出列想要劝郭嘉三思后行。
而武将这边典韦许褚高顺等几个本以为这场仗肯定少不了他们的人则也傻眼,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到关键时候,郭嘉对他们竟然视而不见。
可郭嘉面对文官的劝谏以及军中中流砥柱大将们难以置信的目光,却固执地一挥手,决然道:“我意已决。三日后发兵灭吴!”
说罢,郭嘉便转身离去。
郭嘉消失在众人视线中,但堂内久久无声,不短的沉默之后,郭烨大步流星朝府内走去,去追郭嘉。
而文官们则急得火烧眉毛,将戏志才与秦宓围住,七嘴八舌焦急地催促起来。
“戏大人,你怎么不劝劝主公?这,这不是儿戏啊!”
“秦大人,你怎么也一言不发?灭吴岂是小事?战端一开,整个南方都将卷入战火之中,烨公子尚且年轻,还是应该老将出马稳妥一些啊,你看,仲康将军,恶来将军,公孝将军,随便哪个领兵为帅,都能让人放心,可主公。。。。。。”
“对呀对呀,几位身经百战攻无不克的将军都留在成都,这算个什么事?”
。。。。。。。
面对被同僚围住的情景,戏志才和秦宓都是无声一叹。
戏志才摊手无奈地说道:“主公的令,何时更改过?”
这一问,把所有人又给问呆了。
郭嘉从不朝令夕改,每个命令都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所以他的话,一言九鼎,从来都没有不经大脑的冲动之言。
这样一想,文官们把目光不约而同转向了武将这边,瞧着许褚典韦等将欲言又止。
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明白了。
也许,郭嘉害怕甘宁违令不遵的事情重演。
这些武将都是太平军中功勋卓著的人物,万一再出一个三令不从的甘兴霸,郭嘉恐怕要气的吐血。
典韦摸着光头百思不解地朝外走去,许褚在他耳边发着牢骚,高顺表情没什么变化,却也能看出他心情不佳。
这种关键的战役,武将们当然各个都想上前线征战,但郭嘉偏偏不用他们,能怎么办呢?
他们都了解郭嘉,所以也就不去问郭嘉,因为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
邓芝和张任兴奋是肯定的,但是相比几位既前辈又是上司的将军在失落,自然不好表现的太过激动,否则颜面上不好交代。
在场所有人中,也就只有魏延面色平静,内心的激动几乎要冲破百骸。
在他心里,投效郭嘉时对郭嘉的忠诚正在渐渐消退,反而死心塌地跟着郭烨这位世子。
自被郭嘉点名训练新军以来,魏延磨刀霍霍就等着机会大干一场,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不但他心中之主郭烨是主帅,他也捞到一个前锋大将的任务。
魏延很明白这一场仗的重要性与意义。
灭吴!
这是郭氏江山最重要的一战,因为这会导致三足鼎立之势崩塌,江东孙家灭亡,紧接着就是天下倾覆。
郭嘉走在回后院的路上,偏头叮咛萧义将孙尚香住处完全与外界隔离,从前他也是这么做的,而现在,更要如此,不能让孙尚香听到任何风吹草动,也许在孙尚香心里,郭家与孙家的和平,至少会有五年十年。
却不想,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两家就彻底翻脸,并且结下必须以战争手段结束的仇恨。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郭嘉让萧义去安排事宜,待萧义走后,他转过身,不出意料地看到郭烨追上来。
“父亲,孩儿。。。。。。”
郭烨刚一开口,郭嘉就抬起手阻止他往下说。
“此次出征,你虽为主帅,但行军事宜皆听从贾文和。明白吗?”
郭嘉这话说完,郭烨心中疑云尽去,他并不对沙场感到胆怯,在鬼门关走过一回,郭烨上得了战场不怕死,这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可是这一次讨伐江东非同小可,绝不是郭烨能够掌控全局的,所以他希望郭嘉谨慎一些。
但现在,郭烨明白了,他这个主帅是个幌子,虽然郭嘉没有挂帅亲征,但安排了贾诩随军,就是传达郭嘉所有的部署和攻略。
“孩儿知道了,定不负所望。”
郭烨走后,郭嘉走回书房,亲自提笔手书一份讨吴檄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太平军此次讨伐孙吴,首先要在巴东郡汇合,因此在接到军令后的第一时间,汉中的粮草辎重犹如海潮般运去巴东郡。
同时,在兵马出动之前,郭嘉的讨吴檄文也被加急加快传遍天下。
檄文中写的很明白,孙权背约,又袭取南郡,将隶属郭嘉的荆州侵占,而且孙权投降了天下公敌曹魏,那就是整个天下的敌人。
郭嘉兴兵攻伐,一向在大义上无懈可击。
江东的行为,难道郭嘉应该忍气吞声?
曹丕在看到郭嘉发布的讨吴檄文之时,同时还接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
徐州,丢了!
在合肥厉兵秣马半年的刘备趁着襄樊战况两度巨变之时,挥军向东北方的徐州。
广陵太守陈登是驻守徐州南端,距离合肥很近,按他所料,刘备攻打徐州,首战应取广陵郡。
可他低估了刘备军中还有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只让关羽率军三千佯攻广陵,就让陈登以为刘备的主力部队真的要在广陵来一场决战,谁让刘备麾下的关羽名震四海呢?
结果当陈登在广陵探清了关羽只有三千兵马时,徐州城沦陷的消息却传到了他耳中。
佯攻广陵,奇袭徐州。
陈登派人向许昌的夏侯尚求援,请求夏侯尚与他一同出兵合击刘备,但夏侯尚有令在身,不能擅自调兵离开许昌。
刘备看起来是不要广陵郡,所以关羽向北撤退,似乎打算与刘备汇合,陈登便打着追杀关羽消磨掉刘备部分力量的算盘出城连夜追击,结果一出城不到百里便中伏,诸葛亮带着陈到率领精锐白耳兵大破陈登,并趁势一举拿下广陵。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才真正认识到了诸葛亮军事上的才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旗鼓相当的兵力打了一场漂亮的仗,让刘备再一次执掌徐州,有了不小的立足之地。
曹丕看到徐州沦陷的消息后先是惊讶和愤怒,但是当他看到郭嘉的讨吴檄文后却又开怀大笑起来。
第六十五章 必先吞吴
“孙仲谋这一刀简直让孤兴奋难眠啊!”
曹丕捧着郭嘉发布的讨吴檄文一脸激动,仰天狂笑之中恨不得手舞足蹈起来。
孙权奇袭南郡,逼得甘宁落荒而逃,曹魏襄樊的危机烟消云散,同时,把郭嘉的怒火吸引走,现在,郭嘉与孙权之间将要爆发一场生死存亡之战。
太平军实际出兵二十万,号称百万势要扫平长江以南!
一年之内,先有曹操号水军八十万东征孙吴,紧接着又迎来了郭嘉号水陆两军百万金戈东指,孙权,准备好了吗?
当马超在关中造反,张辽十万大军自身难保之际,曹魏在司隶的压力锐减,南方战场又转入郭孙两家的决战,曹丕上位后,真正的感受到了如释重负的解脱。
“仲达,你说,孤是趁机打进关中,还是坐等郭嘉与孙权决战落幕去收利?”
曹丕往主位上一座,兴奋不已地望着一旁的司马懿。
但司马懿却垂首一片漠然之色,他在想着心事。
刘备袭取徐州不算出人意料,但终究是个小患,没有三五年,难成气候,徐州刚刚经历过陈登的募兵,短时之内很难给刘备提供更多的兵源,刘备想要站稳脚跟,便需要时间经营巩固他在徐州的势力。
让司马懿心神不宁的是他猜不透郭嘉的意图。
和孙权翻脸,这是一个正常反应!
可是郭嘉倾尽益州兵力要去覆灭江东,就未免太冒险了。
关中马超不灭,难道郭嘉不提防马超南下吗?或许马超没有实力南下,可郭嘉在与孙权的战争中失利,马超就有了时间发展坐大,到时候郭嘉丢掉的也许不光是关中这么简单。
稳妥起见,司马懿料想他如果是郭嘉,应先与张辽取得联系,两面夹击马超,平定关中,确保北方不会有变故后再将矛头对准江东,但这会给孙权在荆州站住脚跟发展起来的时间。
打马超还是打孙权,都有弊端,打马超是稳,打孙权则险,郭嘉偏偏选择冒险。
或许这也符合他一贯险中求胜的行事风格。
“仲达,仲达。。。。。。”
曹丕见司马懿出神,于是连续唤他几声,司马懿回过神来,听曹丕再问一遍后,凝思片刻摇头道:“魏王如今还是静观其变吧。郭孙之战,变数太大,不宜轻举妄动。张辽之所以没有反攻长安,就是担心他前脚离开函谷关,我军随后踏入关中,他与马超一战不论胜负,得利的都是我方。因此,强攻关中我军必然要付出代价,这又是马超喜闻乐见的,暂且按兵不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