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日华野第十三纵队和江淮军区部队攻克灵璧,歼灭国民党军第十二军第二三八师。
同日顾祝同到达蚌埠,传达蒋介石命令,督促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沿津浦路向北进攻。徐州刘峙、杜聿明令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沿津浦路向南进攻。
11月26日5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本日晨,黄维兵团已被完全包围,“已令各纵逐步收缩,达成全歼此敌”。同日20时,中共中央军委复电:“黄维被围,有歼灭希望,极好极慰,但请你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你们除使用华野的二纵、王张纵外,十纵亦应迅速进入战场,准备参加最后战斗,保证歼黄维的足够兵力。粟陈张对李延年如有歼击机会,以抓歼其一个军左右的兵力为好。总之,使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变化为适宜。在黄维全部解决并休息数日之后,请由华野各部中抽出两个纵队渡淮南进,切断宁蚌联系,孤立蚌埠,同时加紧对刘汝明的工作,迫其反正,是为至要。”粟裕、陈士榘、张震于11月27日9时复电:已令两个第十一纵队、第七纵队和特种兵纵队5个炮兵连统归中野指挥,参加歼灭黄维之作战;第六纵队已分开李延年兵团与黄维兵团的联系,配合第二纵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援;以第十、第十三纵队位于三铺、大店集一线待机,以应付战役意外情况。同日14时又电提出,如以中野6个纵队加华野2个纵队和特纵炮兵,围歼黄维兵团兵力已够用时,提议集中华野4个半纵队加江淮2个旅对李延年采取攻势钳制,以有力保证中野围歼黄维的作战。
同日午时,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电:为保证南线歼击黄维及李延年兵团之作战,决定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九个纵队(包括由济南南开之渤海纵队)、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及鲁中南、淮北地方武装,担任紧缩包围徐州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坚决阻击南援之敌的任务。
同日22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并粟裕、陈士榘、张震、邓子恢、李达电:已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东西不到20里、南北10里左右的六七个村庄中,敌人多次企图突围均未得逞,“全歼该敌,已大致肯定”。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27日8时复电:“华野十纵现在何处,我们认为仍应迅速开至南坪集附近为预备队”。
第45章
同日率领华野前指经时村、灰古、顺河集到达周家砦。
11月27日8时,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粟裕、陈士榘、张震并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请粟陈张准备当黄维兵团快要歼灭但尚未歼灭之际,对李延年正面阻击兵力后退一步,引其前进,以主力从其侧后打去,求得歼其一部”。
同日14时,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并告谭震林、王建安电:为有力保证中野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决定集中第六、第二、苏北第十一、第十纵、第十三纵、江淮两个旅,围歼任桥集地区之敌第九十九军、第三十九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于11月27日辰时复电:“同意你们歼击李刘部署。苏十一纵即归你们指挥,王张十一纵、七纵及炮兵仍参加歼黄作战”。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得知华野部队南下,灵璧失守,任桥地区之敌即于26日晚向浍河以南撤退。华野部队迅速发起追击,因受河流阻隔,仅歼其后尾第三十九军两个团。
同日17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并粟裕、陈士榘、张震、邓子恢、李达电:已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双堆集附近十余村庄,黄兵团第八十五军第一一○师师长廖运周今晨率部起义,歼灭黄维兵团“全战斗至迟明日可以解决”。“已告粟陈张立即开始歼击李延年、刘汝明的部署”。“此后七纵、苏十一纵(王张十一纵除外)即归粟陈张指挥”。“中原各纵(包括王张十一纵)于明天完全解决黄敌后,须要相当时日处理战后事宜,今后战略方向,请中央决告”。
同日与钟期光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东局、华东军区、中原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电,上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作战与部队情况的总结报告。中共中央军委于12月3日复电指出:“戌感(11月27日)关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总结报告甚好,望本此精神继续指导追歼徐州逃敌的当前战役,期获全胜”。
11月28日4时,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告粟裕、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电,指出:“假如今(二十八)日刘陈邓能完全解决黄维兵团,粟陈张能包围蚌埠以北之李延年刘汝明诸部,并能于今后数日加以歼灭,则整个淮海战役已起了决定性的变化,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即告结束”。
“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是解决徐蚌两处之敌,夺取徐蚌”。“请你们在第二阶段结束之后,短期休整之前,立即考虑下一阶段作战的兵力部署问题,向我们提出意见,多少兵力打徐州,多少兵力出蚌浦”。
同日17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粟裕、陈士榘、张震、邓子恢、李达电:“敌之基本企图仍以向东南突围,但突围不成,则只有死守待援”。我军伤亡不过6000人,士气很高,“加上华野七纵及炮兵配合,全歼该敌确有把握。但须十天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原来根据敌人总突围及廖起义的情况,估计可以迅速解决战斗,此种情况业已改变”。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29日6时复电指出:“从敌人固守着眼,集中火力,各个分割歼击,准备以十天或更多时间解决此敌,此种计划是稳当的可靠的”。“解决黄维兵团是解决徐蚌全敌六十六个师的关键,必须估计敌人的最后挣扎,必须使自己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情况。因此,粟陈张在解决固镇、曹老集之敌以后,华野二、六、十、十一、十三等五个纵应立即集结休息,作为歼灭黄维的总预备队。渡淮南进一事,待黄维全歼以后再说”。
同日22时,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电,指示:“粟陈张在歼灭固镇、曹老集一带之敌以后,请考虑以二、六、七、十一、十三等五个纵队乘胜渡淮南进,切断蚌浦线,包围并相机夺取蚌埠”。又指出:“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武汉逃跑可能。因此中野及华野谭王李各部虽然一方面应当争取休整两星期左右,但另一方面又应当迅速处理战后工作,以利应付意外”。
同日蒋介石令杜聿明到南京开会,决定放弃徐州,徐州“剿总”转移到蚌埠,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撤到淝河以南,杜聿明率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向涡阳、蒙城附近转进,解救黄维兵团。
11月29日凌晨,主持华野司令部会议,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徐州之敌有不待黄维被歼灭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判断敌人突围有三种可能的方向: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南渡长江,转向京沪;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同时解黄维兵团之围。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因此决定把北线主力集中放在防止徐州之敌向西南逃窜的可能上。
同日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于10时、16时、21时30分连发三电给粟裕、陈士榘、张震并中共中央军委,报告阻击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南进战况和徐州敌军动向,判断“敌人重心放在东面”,“邱、李、孙援黄只是附带的,逃脱被歼是主要的”,估计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撤退可能,“建议目前应以坚决迅速完成对邱、李、孙三部之确实包围,不让他逃跑”。
同日申时,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电,表示“完全同意中野俭(28日)十七时、军委二十九日六时电示,并补充如下意见”:“估计邱、李、孙兵团有倾巢南犯增援黄维就便南撤,或乘我主力围歼黄兵团未解决战斗,及李、刘兵团南撤我主力南追之机,即集中二等部队向我攻击,主力乘隙向南,或向两淮突围可能”。“故我中野、华野目前阶段,均宜以全力争取实现续歼黄、李、邱之方针”。“在黄维未基本解决前,以阻击徐之敌保证围歼黄维作战为主。只有黄维大部解决后,再视机诱敌南下,以便聚歼敌主力于徐州外围地区”。为此调整部署:“南线各部,除十一纵(王张)、七纵、特纵配置中野参战外,其余二、六、十及苏十一纵,即集结宿(县)、灵(璧)、固(镇)及宿县东北地区待机,准备适时增加必要兵力,最后解决黄维。同时准备诱引邱、李、孙兵团沿铁路东侧南下至唐河北岸地区,会合北线各纵,由两翼出击,求歼敌于徐州夹沟西侧地区。如敌向东南突围时,我亦可适时机动截击”。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30日17时复电指出:“粟陈张、谭王李二十九日各电均悉。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黄维解决后,我们现在倾向于集华野、中野全力解决邱李孙,然后休整一时期,再合力举行江淮战役”。12月1日辰时,粟裕、陈士榘、张震联名复电:“据俘供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企图以邱、李、孙倾巢南犯”。认为“在黄维未受我歼灭打击时,北线之敌倾巢南犯,我甚费力”。“我势必尽力保证攻歼黄维之安全,敌仍有一路突出之可能,现正研究部署中”。并报告:“我与刘陈邓、谭王均沟通电话”。
同日粟裕与陈毅通话,报告追击杜聿明集团情况。陈毅打断他的话,要他首先介绍打黄百韬的战法。粟裕说:“近迫作业啊!挖坑道,迫近敌人阵地,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分割歼灭他。”陈毅说:“我们这里正在收拾黄维这个冤家。
你们北边要把杜聿明抓住,南边要把李、刘看好。”刘伯承把这一部署比喻为胃口很好的人上酒席,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同日杜聿明下令撤出徐州,令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于30日白天发动佯攻,入夜开始撤退,李弥兵团主力掩护至12月1日夜再撤。实际上各部并未完全照令执行,有些部队(包括李弥兵团主力)在30日白天就开始撤退行动。
11月30日巳时,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华野第十三、第六、第十纵队和苏北兵团首长电,指出:“据息,徐州敌已开始空运撤退'剿总'机关人员,积存物资已分配各兵团携带,似有相机放弃徐州,集中邱、李、孙兵团倾巢南援黄维(就便南撤)或向两淮、武汉突窜可能”。“为保证中野歼灭黄维与相机截击可能南援或向东南、西南突窜之邱、李、孙兵团,除北线各部任务、部署不变,七纵、特纵仍参加中野作战,南线各部队除以一部监视阻击蚌埠可能再次北援之敌外,主力即北返宿县、大店集、朝阳集、渔沟集地区集结待机”。“各纵转移行动,一律于夜间隐蔽行之,免暴露企图”。
同日华野前委、华野政治部发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