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觥A行了箍ㄦ呐驯涠鹗Р抑兀衷谥泄鞅钡耐信墒屏τ至庵卮矗庖幌峦新宕幕泄涑龈锩哪谟删捅蝗肯鹆恕�
“托洛茨基同志,我建设暂时停止或取消向中国境内进一步输出革命的行动。在我们同英国缓和关系议会,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快国内重工业建设上面,为将来世界革命的全面爆发打好基础。”
瓦采季斯建议道。作为一个军事专家,他知道两线作战的危险性。现在苏联在西部正和德国对峙,如果因为不断向中国输出革命,造成中苏在东线也开战的话。苏联的战略态势可就要异常波动了。
斯克良斯基也劝道:“托洛茨基同志,虽然中国人民革命党的起义面临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完成了打击中国修正主义的使命。中国反动政府将被迫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改善农民生活。这样他们的重工业建设步伐必然将会被拖慢。所以这一轮较量的胜利者还是我们苏联!”
被他这么一说,托洛茨基的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而且他也很清楚苏联的底子。上一次的波斯战争其实赢得非常侥幸。现在的苏联是标准的外强中干,可没有力量再来一场大规模战争。
托洛茨基轻轻哼了一声,刚准备下达命令,办公室门外就传来了报告声。托洛茨基有些生气地叫道:“进来。”
托洛茨基的秘书推门进来:“托洛茨基同志,契切林同志的电报。”
“念。”托洛茨基轻轻吁了口,契切林还在芬兰同英国外相张伯伦谈判,现在应该是有好消息传来。
“敬爱托洛茨基同志,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已经同意了我方的全部要求。正式的协议将在明天签署,英国承诺将不在以任何方式参与对苏联的制裁和封锁。现在您已经为苏联赢得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最佳外部环境。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
托洛茨基嘴角冷冷抽动了一下,契切林话里面的意思他当然明白,实际上就是在提醒自己见好就收,别毁了来之不易的最佳外部环境。
“给契切林回电,请他转告张伯伦,苏联无意支持任何中国国内的革命进步力量用暴力手段反抗中国政府。”
说完之后,托洛茨基扭头看看斯克良斯基:“给任辅成同志和布劳恩同志发电,让他们销毁全部重要文件后向包围他们的中国国防军投降。”
“什么?投降!?”斯克良斯基愣了又愣。“我们GC主义者怎么能投降?”
托洛茨基瞥了一眼斯克良斯基:“GC主义者的生命非常宝贵,绝不做无谓的牺牲,你在电报中告诉他们,苏联将会有10个意大利战俘换回1个国际主义战士的生命!”
斯克良斯基敬佩地看了托洛茨基一眼,被围困在黑水河畔的国际主义战士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就算是托洛茨基下令他们统统为GC主义事业献身就一定有用?与其说话没人听,还不如让他们投降保命,大不了再用意大利战俘把他们换回来。
“托洛茨基同志,被围困在黑水河的中国同志怎么办呢?”斯克良斯基并没有马上离开办公室去下命令,而是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当然是一视同仁了,”托洛茨基冷冷道:“苏联和GC国际不会抛弃自己的战士!无论他是那国人!”
“可是这样一来,全世界都知道是我们支持中国人民革命党举行武装起义了!”瓦采季斯觉得有些不妥,小声提醒。
“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还会有人不知道?”托洛茨基淡淡地反问。
“这和我们公开承认毕竟是有区别……”
托洛茨基一挥手,打断道:“瓦采季斯同志,我明白你的担忧,你担心中国人会和德国人一起向我们发动战争,是吧?”不等瓦采季斯回答,托洛茨基又接着往下说:“他们是否发动战争,并不取决于有没有我们支持革命的铁证,而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力量打败他们!现在我们公开承认支持了中国人民革命党,就等于在告诉常瑞青和希特勒,我们不怕战争!如果他们想打,就尽管来打好了!”
瓦采季斯和斯克良斯基都明白了托洛茨基是在虚张声势,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托洛茨基顿了顿又道:“我们驻美国大使的人选决定了吗?”
“还没有。”斯克良斯基回答,虽然他不是外交人民委员,但是外交事务涉及到输出革命,所以GC国际同样要插上一脚。
“那就安排列夫。托洛茨基同志去华盛顿吧!”
“是,托洛茨基同志。”斯克良斯基心想,托洛茨基把儿子派去美国肯定是想让中德两国以为美苏之间有什么勾结吧?
第520章 责任内阁
南京,汤山官邸。
1924年12月3日这一天是南京冬天难得的晴空万里的好日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就在官邸外的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着。在官邸门前已经停了一长溜的汽车。看来都是属于来官邸和常委员长会面的大人物的。在车队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挂着0001号车牌的中国产金龙牌防弹汽车,整个南京的人都知道,这辆汽车的主人是现在中国的国家元首,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先生。
胡汉民和常瑞青的会面,当然是讨论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情了。在官邸的会客厅当中,能够有资格参与这场会面的都是在京的国民党中常委和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这个级别的大人物。和这两年以来,常瑞青一系大权独揽的作风不同,对于明年的全国大选还有大选结束后大中华联邦的组成这两件大事,他是一直比较乐于听取国民党方面的意见,哪怕国民党在胡汉民、蒋介石的带领下,摆明了车马要和自己唱对台。反正常瑞青已经决心要挂一块民主宪政的牌子,那就要有“包容”反对党的度量,这叫民主有量。当然,如果国民党太不识相,那常瑞青就会让他们领教一下什么是独裁有胆了!…
不过现在,国民党还有梁启超为领袖的进步党,以及中国和族政党大东亚共荣会,都还是比较顾大局的。所以常瑞青还是打算稳步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虽然他没有考虑过干上8年就学华盛顿下台。不过还是想把中国民主之父的高帽子戴在自己头上。
至少在胡汉民、蒋介石二位的理解当中,常瑞青就是在打这个主意。虽然觉得这位独裁者实在有点虚伪,但是他们这些实际上早就是“事实在野”的政治人物。还是很希望有这么一个民主宪政的舞台让他们表演。要不然还能怎么样?在那场该死的关东大地震后,常瑞青在军中在民间都快被神化了,想要武力夺权纯属痴心妄想。就连有苏联支持的人民革命党,在甘肃不也碰了个头破血流?最后在黑水河畔打起白旗缴械投降!那么难看的事情,国民党可不能去干,而且国民党大佬们都已经过惯养尊处优的体面日子了,谁也受不了钻山沟打游击或是蹲大牢的苦。更别说是枪毙了!还是太太平平和常瑞青、共产党玩合法斗争吧,当然对于能争取到的利益他们还是要力争的。
“耀如弟,谁都知道。我们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现在实行的就是内阁制,老夫的国民政府主席一直都是个礼仪性的国家元首。真正管理国家的是政务院总理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些年来,国民都已经习惯于这种体制了,所以老夫的意思是。在将来国家实行宪政后。内阁制还是要保持下去的。应该将现在的政务院和军事委员会合并变成一个实际上掌握内政、军事和外交大权的责任内阁,由将来议会两院的多数党领袖出任。如果将来共产党在大选中获胜,耀如弟就是当然的内阁总理了,而且国际上实行内阁制的国家都不规定内阁总理或首相连选连任的期限……以耀如弟的年纪,就是执政50年都没有问题的。大家觉得这个老夫说的是不是在理啊?”
胡汉民慢悠悠地说着他的想法,表情倒没有什么异样,好像是成竹在胸的样子。这么多年的虚君元首当下来,这位昔日性急如火的国民党大佬的城府已经深了不少。这会儿还显出一些高深的模样儿。
常瑞青笑道:“执政50年?那岂不是将一辈子都搭进去了?兄弟可没有这样的奉献精神。不妨和展公明说,兄弟的性子是再疏懒不过的了。这种整日埋首与公文之间的日子对兄弟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但是这个国家还需要兄弟这样的强人,如今国家才刚刚安定,内部动乱的隐患犹在,国际上又是动荡不定,大英帝国的霸权将要殒落,有心逐鹿的列强都在摩拳擦掌。咱们中国想要置身事外也是不能的,所以兄弟才不得不把住大权,以求带领这个国家在乱世当中走出一条奋发崛起的道路来。等这个目标达成了,兄弟就能放下一切去过醇酒美人的逍遥日子了。”
胡汉民笑道:“耀如弟的雄才大略老夫和国民党上下是极为佩服的。所以我们国民党才甘愿在明年大选之后退出联合政府去做一个在野党,为的就是让耀帅可以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全面负起领导国家走上复兴之路的责任……这个责任内阁之议,也是我们同各方面反复交换意见后才提出的,相信是最合适目前中国国情的政府组织方式。”
常瑞青淡淡一笑:“实行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民主宪政,最终都是要对国民负责的,所以究竟要用哪种政府组织方式,还是要多听听国民的意见,不如容后再议吧……现在的局势风波险恶,苏联亡我之心不死,妄图通过人民革命党颠覆政府,煽动无产阶级革命,兄弟以为国共两党在对待苏联威胁的问题上应该拿出一致的态度,在立法院、参政院高票通过修改《政党法》的决议、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的决议和反苏联间谍法的决议!”
胡汉民和蒋介石对视了一眼,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老蒋操着他的那口奉化口音的官话大声道:“委员长的这三项议案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我们国民党和进步党已经私下交换过意见,梁任公认为苏联公然支持人民革命党发动叛乱的行为无异于宣战,我国与之断绝外交关系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是考虑到国家尚未做好和苏联一战的准备,就是开战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至于肃整人民革命党之类的汉奸政党。更是大快人心之举,我党和进步党都会全力支持。这三项议案,一定能在议会当中获得高票通过的……不过。梁任公也是赞成责任内阁制的。”
听完了老蒋的话,常瑞青是面露沉思的表情,而中共这边的陈独秀、李大钊、潘玉成、王亚樵、邵飘萍还有刚刚投靠过来的孙夫人宋庆龄则是神情复杂。看来国民党那头是铁了心要争这个责任内阁了,或者说他们是铁了心要当一个活跃的在野党!谁还不知道在责任内阁的制度下,议会的作用比总统制下的议会要大得多!国民党既然铁定要长期在野,当然要力争对他们最有利的责任内阁制了。不过对中共一边并非常系核心的几个政治局委员来说,责任内阁制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只要常大独裁者还想假装搞民主宪政,就不得不拉拢他们这些党内大佬了……毕竟在责任内阁制下,政府必须拥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否则立马就会面临不信任案了!
等了许久不见常大独裁者吭声,老蒋忍不住就在心中小小得意了一把,微笑着问道:“委员长,您考虑的怎么样了?这个责任内阁到底可不可行?”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宋庆龄微笑着替常大独裁者回答。又反问道:“展堂先生、介石。明年就是咱们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