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乃虎痴许褚,袁将通名受死!”
韩琼也不示弱,催马上前道:“什么虎痴……不过是那董家子的手下败将,也敢出来丢人?某家冀北枪王韩琼,特来取你性命。”
许褚和董俷,只有过一次交锋!
十五年前,荥阳城下。四将战董俷,却被董俷打得落花流水,被许褚引以为生平最大恨事。
可惜在这之后,他就没有再和董俷有过交锋。
如今听韩琼提起那件事情,不由得勃然大怒,催马冲了出来。
九耳八环大砍刀华棱棱直响,带着一道寒光,照头劈下。韩琼提枪封挡,只听铛的一声,韩琼和许褚同时后退,却是个平分秋色的结果。
许褚怒道:“如此本领,也敢称王?”
那韩琼手臂发麻,嘴上却不落下风,冷笑道:“待我取你性命,就改叫虎王!”
说着话,大枪扑棱一颤,抖出数个碗口大的枪花出来。这可不是花枪,而是实打实的镔铁钢枪。只这一手,足以显示出韩琼的本领,业已登堂入室。和许褚二马盘旋,就打在了一起。
许褚刀刀似霹雳,力大势沉。
韩琼枪枪不离许褚要害,却是枪疾马快。
二人战了数十个回合。许褚突然一声大吼,拨马返回了本阵。
之前的交锋,许褚并未处于劣势。韩琼担心许褚使诈,也不敢追赶。只见那许褚回归本阵,卸下盔甲,摘下了偷窥。提刀再次上马,势如癫狂一般,怒声咆哮道:“韩琼,拿命来!”
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凉。
只见那许褚肌肤黝黑,一身的腱子肉如同铁块一样,棱角分明。韩琼险些被吓住了,心道:这厮莫不是疯了吗?
许褚的确是疯了!
自荥阳以后,许褚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董俷。想想看,一个以天下第一武将为目标的人,如今和一个无名小卒打得难解难分,传扬出去,他还有什么脸面自称虎痴?
大砍刀越发的凶悍,挂着一股股的风声。
刀云丛生,寒光闪烁。许褚这一发疯,韩琼可就有点顶不住了……三四十个回合下来,就变得险象环生。远处观战的眭元进,一见韩琼落了下风,立刻高喊道:“将军休慌,我来助你!”
也就在这时候,忽听喊杀声震天。
一支人马突然从斜里杀将出来,为首大将正是曹纯,厉声喊喝道:“无耻袁将,想以众欺寡?曹纯在此!”
豹骑军,那是曹操精心训练出的人马。
虽不比虎骑军,可是战斗力也是格外的惊人。眭元进没有想到,会突然杀出一支曹军精锐,猝不及防下,指挥大戟士就迎了上来。要说韩琼也带来了数千大戟士,尽是袁军精锐。不过之前连战连胜,袁军心生骄狂。乍遇一支战斗力丝毫不弱于他们的豹骑军,结果可想而知。
两军在燕县城下鏖战了两柱香的时间,韩琼被许褚一道看中了肩膀,大叫一声,拨马就走。
主将这一败,乍遇硬仗的大戟士立刻士气跌落。
眭元进拼死抵挡豹骑军的攻击,却被曹纯一箭射中了大腿,险些掉下马去。两员大将先后失败,袁军无心再战。曹纯和许褚二人乘胜追击,率领五千豹骑军,追的韩眭二将狼狈而逃,又顺势夺回了瓦亭寨,这才停止了追杀。
这一战,大戟士伤亡惨重。
待韩琼眭元进二人回到白马的时候,出征时五千大戟士,只有一半人生还。
当下,二将不敢再出战,韩琼在黎阳养伤,眭元进在白马立寨,相互呼应,成掎角之势。
许褚和曹纯试探着攻击了两次,见效果不甚明显,也就不再攻击。
数日后,曹操领军抵达酸枣,而袁绍的大军,也抵达河水北岸,蠢蠢欲动,准备渡河决战。
但就在这时候,从长安传来了一个消息,却令得关东诸侯,一下子全都暂时停止了攻击。
第四六零章 科举
“子修,科举是什么?长安那鄙夫又想耍什么花招?”
曹操端坐中军大帐里,看着风尘仆仆,从许昌一路追赶过来的长子曹昂,不禁疑惑的询问。
曹昂年二十七,生的器宇轩昂,举止透着沉稳。
“父亲,这科举……却非一句话能说清楚。十天之前,董俷在长安颁布科举法令。细作立刻送至许昌。六天前,二弟并荀适侯霸更送来了有关科举的详细法令。荀少府看罢之后,竟当场昏了过去……醒来之后,急令孩儿八百里加急,追赶父亲。这是有关科举的详细内容。”
荀彧,居然昏了过去?
那是多沉稳的一个人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显得很冷静,绝不会把喜怒表于脸上。
非但是曹操,包括鲁肃荀攸等人在内的谋士,一个个面面相觑。
莫非这科举法令,又是什么阴谋?
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说明一下,东汉以来的选才之法。在秦朝以前,周以封国而治理天下,选士也是依靠着世袭制度。周礼一下,社会的阶级极为分明。国家有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呢,有按照伦常,依照血缘关系,来世袭这各个职位,直至春秋。
春秋战国,出现了客卿食客等游离于制度意外的士人为主分担忧愁。从而也就有了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的说法。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贵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层的寒门庶子为主。
始皇帝横扫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为帝王者,为选拔民间的人才,就设立出了察举制度。由各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物。由州一级推荐的士人,名为‘秀才’(和后来的秀才性质不同);由郡一级推荐出来的人,叫孝廉。
东汉以来,为保证察举之人的才能,实行了连坐的制度。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被推荐,一经查出来的话,被推荐人同样要遭受牵连。
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被举荐之人的才干,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发强大。朝廷之中的官员,与世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
试想,如果你和我没有关系的话,我又为何费力气去举荐你?
你飞黄腾达了和我无关,你倒霉了我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到东汉末年,就有官吏皆出于世家的说法。有能力,而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而那些世家门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俷两父子……
董卓坐镇雒阳,有大义之名。可是以袁绍为首的士族门阀不愿意为承认他,他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而董俷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时候,手底下的谋士不过寥寥数人哉?
董卓的死,还有第一次长安之乱,无不是世族的一种反扑。
董俷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用杀戮来镇压。幸好有三学的底子在,否则他真的会很麻烦。同样的情况,刘备、孙策也是要依靠对世族的屠杀和镇压勉强站稳脚跟。那刘表,更是要靠着世族,才能使得荆州平静……世族对天下局势的控制力,由此足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泰平四年八月末,董俷筹谋了十年之久的科举,终于向世人掀起了神秘的面纱。
凡属三学之子,在郡学出师之后,不论年纪,不问出身,无需举荐,都可以自由参加科举。
另,各地士子,不管所属州县是否在关中,都可以就近在关中治下的州县内应试。
自三学毕业出来的学子,被称之为国子;而非三学所属的士子,皆称之为生徒,准许科举。
承明殿分出一部,名为礼部,专司科举和任免之事,由大鸿胪石韬担当礼部尚书。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为常科;有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作制科,也可以称之为恩科。其含义就是,这是皇上给予天下士子的恩典,录取可为天子门生。
常科分二十余种。
除了秀才、明经、进士等士子们比较关心的科目之外,还设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
其中,这进士一科所取之士,可入承明殿任职。
科举分为春闺秋试,一年有两次。所谓春闺,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天举行的科考。以郡为单位,在各郡治下的考场应试。所取前三名,统称举人,待秋试之时,可以入长安进行大考。
故而,长安秋试,也可以称之为天子试。
头名称之为状元,次名叫做榜眼,三名为探花。首科取士,共三十名,当以皇榜著名,入承明殿。而落榜士子,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可以在各部或者各地衙门,从基础做起;第二种则是来年应科,重新来过。于第一年落榜者,皆可得朝廷的补助,以协助贫困者的学业。
长安细作送来的榜文,只是流露出含糊的概念。
但是在其后曹丕等人所送来的资料当中,却是详细的科举制度和取士方法。林林总总,共十余页,一百三十七条规章制度,可以说把科举的具体实施方法,记述的格外详细和周密。
曹操牙关紧咬,半天说不出话来!
“丞相,究竟是怎么回事?”
鲁肃等人上前询问,而曹操也不回答,只是把手中的条陈甩给了鲁肃。鲁肃接过来,大声的宣读。刚开始的时候,鲁肃读的声音还很大,但是渐渐的,渐渐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中军大帐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等鲁肃念完之后,荀攸忍不住道:“怪不得文若看完这榜文以后,居然会一下子昏迷过去。”
这那里是普通的考试?
分明就是世家门阀的夺命贴啊!此举一出,则世家门阀赖以壮大生存的根本,就算给绝了。
绕是鲁肃荀攸等人颇有气度,在这个时候,也不禁面面相觑。
更有甚者,这大帐中的一些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晓得在这心里面,打什么主意?
许久,曹操起身。
他意兴阑珊,甩袖向大帐外走去。
秋高气爽,天气不错……一轮骄阳高悬于天际,曹操的面色阴晴不定,呆呆的看着碧蓝苍穹。
“丞相?”
身边唯有曹彭尚紧紧跟随,看到他魂不守舍,曹彭忍不住低声的叫了一声。
曹操一颤,停下了脚步。他扭头向曹彭看去,半晌后苦涩一笑,“我常以为,董俷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局面,是他的运气。论兵法,我未必输给他;论谋略,怕是个董俷,也非我敌手。然则今日……那科举……那科举……端的是妙不可言!我不如他,我第一次觉得,不如他。”
曹彭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曹操。
而曹操仿佛是自言自语,“先挑起关东大战,他从中牟利。如今颁布科举,令庶人归心。我苦思良久,想要为庶人寻一出路。可不成想,不成想却被他想出了如此妙招,我真的不如他。”
曹彭曾几何时,见过曹操如此的情绪低落?如此的失态?
忍不住道:“丞相,既然已经看出了那董俷的诡计,咱们就能有应对之法。”
“应对?又如何应对?”曹操苦笑道:“董俷这是堂堂正正的出招,难不成我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我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董西平先贱卖书籍,已得了士人们的心;如今,他又给了士人们希望,又如何杜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