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绍之知道李胜安是白南的好友,也是总统最信任的人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李胜安能够出任联合特区总督这一重要职务的关键原因。大唐国内资历比李胜安强,能力比李胜安强的人也有,但是最终前总统赵大岭和白南还是认定了李胜安为新总督。
“总督,这些天青州案闹得也是沸沸扬扬,总统也该对清廷和嘉庆出手了吧,军方似乎也有了动作。”冯绍之说出了这几天让他很关心的事情。
李胜安喝了一口茶,摇着头笑道:“军方是动作不小,这上海驻军和江南驻军都已经提高了战备等级,不过说要打仗我是一万个不信的。”
“总督大人有高见?”
李胜安道:“很简单,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咱们大唐这么多年打仗,真正先行的一个东西而是舆论。”
冯绍之似乎明白了什么,但是还是不太懂,“舆论?”
“没错,就是舆论。也许是我们国家国体和国情的问题,虽然咱们经常打仗,但是我们从来不希望让国民觉得我们是穷兵黩武,用力过度的,所以每一场战争都需要有一个完美的借口,呃不对,是理由。所以不管是当年的京城事变和后面的连带战争,两年前的唐西战争,还有各种小规模对一些地区发动的战争,我们都会在舆论上做出很多努力,使得民众对我们的出征高度理解和支持。所以,基本上我国要真的进行什么军事行动的话,你就看《大唐日报》之类的媒体,如果上面头版头条声色俱厉,调门喊得很高,而且报道铺天盖地,到处都是的话,那么八成我们就是要打仗了。但是如果你只看到稀松零星的报道,甚至隔一天的头条还能够让给什么国内社会问题,各个评论板块还在争论文化教育投入或者娱乐新闻的时候,那么九成我们都不会打仗了。而现在我们的报纸上都是些什么?”
冯绍之回答道:“卑职整理了一些新闻,关于青州案,有一些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但是力度远不及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李胜安笑道:“这就是了,清国毕竟是大国,地位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咱们真的要跟清国再打一仗,绝对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民众对于战争没有预期,那说明国内对战争更没有打算了。”
冯绍之不由叹道:“总督的洞察力真是让卑职佩服。”
李胜安还是笑,他问道:“绍之,你毕竟是生在清国,而且父辈祖辈都是官员或者官商,如果大唐真的跟清国开战,你是什么心情呢?”
冯绍之十年前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唐人,提到这里,冯绍之自嘲地一笑,道:“已经背弃了清国,说是完全没感觉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理性想一想,清国现在又有什么未来呢?即便是新政还是有一些起色的,但骨子里已经腐朽到家,有些人可能认识到了枪炮和机器的力量,却没有看到根本的问题。而且大唐的进取之心,岂能放过清国,由自己的故土继续这样蹉跎下去?”
冯绍之又道:“卑职只是庆幸,能吞并大清国的,是唐人,过程难免有些暴力和损失,但大唐会带给这片土地新的生机,天朝上邦的荣耀也会延续。真的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大唐,就这样下去,清国又将会成为谁的盘中餐,继被满人奴役之后,我们的同胞兄弟会不会又被走到前面的民族奴役。”
李胜安不由赞叹,冯绍之所说的情况正是他们另一个位面历史中的真实情况。在另一位面的遗憾,反而成为了本位面中的庆幸,折让李胜安一时间思绪纷飞,不能平静。
正当两个人各自在思绪万千时,突然桌上的电话响了,李胜安伸手接起电话,然后跟着嗯了几声,将电话放回。
他对着冯绍之笑了笑,道:“来了,果然没有等太久,国内对于清国的反制要展开了。”
冯绍之精神一振,问道:“国内需要特区配合什么?”
李胜安笑容满面,说道:“第一项,扣住大清国海关去年的所有税项。”
第620章 扣留
清国海关官员刘世遗脸色微变,今天是他前往上海两国海关合作处收取上一年度大清国海关关税的日子。对于这个偌大的朝廷来说,随着田赋的重要性和数额不断下降,其他税种尤其是关税变得格外重要。
本自嘉庆登基开始,这大清国的关税其实就一直不是掌握在朝廷自己的手中。原本的贸易体制由于唐人的全面介入已经崩解,现在的一套贸易形态实质是大唐强加给这个国度的。跟同属第一国际的许多国家不一样,唐清之间是保留关税的,这个税率比较低,平均水平只有5%…6%的程度,相比大唐公司在清国市场获取的超额利润,简直不算是什么。
清国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贸易保护意识,大唐政府完全不向本国的任何贸易公司收取出口关税,而清国是进出口双向都收税的,这自然就使得竞争中的清国商人出于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清国商人向大唐的出口量也远远小于清国对唐国的进口量,而大宗货物如茶叶和丝绸,虽然有着出口税,但唐人通过行业公会的模式掌握了垄断地位,特别是茶叶,大唐商人将茶叶贩运到世界各地,并且通过包装、广告、炒作等营销手段,不断地将价格提升,赚的钱也是越来越多。
在唐清贸易中,清国自然是处于完全性被动的地位,其海关也处于共管的状态,不仅清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控关税,而且海关关税是在所谓的两国海关合作处那里,而这个掩人耳目的机构,主事的人显然不是清人。
每年上千万两白银的关税,都是在这个时候由两国海关合作处交给大清海关的,而嘉庆也非常仰仗这笔关税收入,这是他加强自己手下新军和禁卫军的主要经费。
嘉庆初年的时候,大唐协助清国组建新军,其火器化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人员待遇和训练上,相比之前的清军绿营强得有限。指望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是不可能的,嘉庆也很快认识到这一问题,随着这几年间他野心的膨胀,他更加注意开始增强清军的实力。
原本还算是比较好的纸壳弹步枪SC…1,已经无法满足嘉庆的需要。在大唐军工推出了更强的金属定装弹SC…3步枪以后,嘉庆立即就为他的禁卫军采购了三万支,之后新军也陆续换装了一部分这种步枪。深受嘉庆信任的兵部尚书福康安,还主导了向大唐采购数量庞大的火炮。常见的70毫米野战炮、130毫米榴弹炮、乃至大唐出口的口径40毫米的小迫击炮,清国兵部采购量是极大的。
强军就得有钱,嘉庆对于关税的收入是十分在意的。
然而今天代表着朝廷前来收取去年关税收入的刘世遗,在看到两国海关合作处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之后,就本能的感觉到不好。
冯绍之,大唐中华联合特区总督秘书,一个出身大庆官宦世家、十年前投奔唐人的家伙。刘世遗是认识冯绍之的,他认为冯绍之更像是一个清人,谦谦君子、博闻强识,而跟简单直接的唐人不太类似。这样的一个人才没有为朝廷所用,却成为了唐人的走狗,这份心性人品令刘世遗所不齿。
“冯大人,别来无恙。”刘世遗面上挂着虚假的微笑,朝冯绍之拱了拱手。
冯绍之也是温和地笑着,道:“刘大人。”
刘世遗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今日税款交接一事,居然还劳烦了冯大人,也真是令人过意不去。”
冯绍之笑容仍旧温和,他说道:“怕是要让刘大人失望了,今日您是领不走这笔钱了。”
刘世遗心中的担心终于印证了,他板起脸,带着严肃地问道:“冯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冯绍之还是笑:“刘大人不要误会,是合作处有一些计算没有完成,不能如期交付税款,刘大人还是先行回转,下次再来吧。”
刘世遗当然知道这是托辞,他问道:“计算没有完成?为何从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事,就算是今日领不走,冯大人也总得给下官一个章程,何时能拿到款子?”
冯绍之摇着头,脸上的笑容不减,道:“这个我也是不清楚呢,刘大人不如在上海多呆几天,说不定过后就好了。”
刘世遗不是傻的,他沉默片刻,然后问道:“此事与青州案有关吗?”
冯绍之还是摇头:“这我可不敢乱说的,刘大人也最好不要乱想。”
刘世遗盯着冯绍之,脸色难看:“总之下官今日是不能提款了对吗?”
冯绍之点头,笑:“是。”
刘世遗在唐人自己的地盘上是不可能动粗的,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清朝官员早就想见过,如此巨额的一笔款项年年都掌握在唐人手中,虽说由合作处管理,其廉洁程度令人惊叹,为清廷也算是节省了相当大一笔钱和管理费用,但是到了关键时候毫无意外地就被唐人给掐住了。
此事在当天就被刘世遗汇报给了京里,嘉庆闻听之后脸色也是极为难看。今年的关税收入又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这让嘉庆充满了信心,能够为其清军添置更多强大的武器。嘉庆原本计划利用三年关税收入,继续增强其海军舰队,使其有一定跟大唐西太平洋舰队抗衡的实力,可是钱不能到位,别说买船,就算买一根铆钉都买不到。
“这些该死的唐人!”嘉庆以为唐人退让了,没想到朱永芳走的第二天,唐人居然就扣住了大清如此巨大的一笔款项,让朝廷难受起来。
首辅王杰虽然在判处青州知府的事情上跟嘉庆对立了,但是在青州案与唐国的外交博弈中,全面支持嘉庆。此时他说道:“唐人出此计,应该是想要增加对我朝谈判的筹码,虽说海关税款数额庞大,与我朝关系也是重大,但决计不能轻易与唐人妥协,交人赔偿和修约一事不可放弃。”
第621章 第三十三套演习方案
紧咬住局面,变成了嘉庆的唯一选择。不论是嘉庆还是他的朝廷,都不愿意随便与大唐这样一个国家轻起战衅。但大清国天朝上邦的架势是不能丢的。也许十来年前,大唐铁军踏破京城的时候,朝臣们和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是噤若寒蝉的,更兴不起跟大唐做对的勇气。可是十年后居移气养移体,清廷上下的心气都提升了不少,面对大唐也逐渐也讲求一个争,自然是没有那么容易像以往那样,跟唐人容易说话。
所以,当大唐扣住了清国海关税款以后,清廷立即也做出了自己的反应。嘉庆亲自颁旨,命全国地方官府负责移民事务的,立即中止任何对大唐移民局的配合,所有准备出洋离境的移民都进行扣留,不允许出境。一时之间数千名来自各地、原本指望着前往大唐本土过好日子的移民,都被延宕了行程,不能够离开国境了。
对清国来说,制衡大唐的方法是比较有限的。以往清人可能会利用中止海贸的方式,但是嘉庆必然忘不掉,当初就是因为他的父皇停止了跟唐人的海外贸易,最终引发了京城事变,他的老子现在还没死,留在南固威岛当一个寓公养老。而且嘉庆也非常明白,对外贸易是大清经济支柱,而且牵扯非常广。内阁曾经多次报告,大清朝国内原本的经济和消费模式此时已经彻底改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已经十分习惯使用唐人生产的各种消费品正常生活。从日常使用的食盐、穿的布匹,都是来自大唐的产品,如果这些东西贸然被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