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一种奢华。或者更精确地说那是一种真正的富贵,带有强烈自信的富贵,这房间昭示着布置者和主人的气场,那种气场此刻十分得压人。纪昀一个老头枯坐于那里,觉得自己身上净是难闻的陈腐气和晦暗的色,被那冉冉亮丽的金光和新而贵的气场,拘束而压制着。
  纪昀很不想呆在这里。
  少年时,他对于大清国充满了万丈豪情,科场得意仕途顺达,纪昀那时候是个奴才,填词写文的奴才,却觉得自己的腰板子很直,气息很尊贵。现在的纪昀,没有那股气了。即便他已经不再跪,也不自称奴才了。
  他很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丢掉的那股气。也许是步入中年时,也许是第一次遇到坎坷时。不过他琢磨了一会儿,终究确定,那股气丢在十二年前。
  十二年前,城破了。
  从那开始,有人不留辫子了,朝服改了模样,大人们不再见上官和皇上就下跪了,城里有了电灯,大人们出行有了小轿车。好像一切都变得更好了,很多官员满足于自己地位的提高,更加努力地在钻营着,包括他纪昀自己。
  那时候他就很清楚的知道,城破了是一个新的机会,一个让满朝汉族文官抬起头,扬眉吐气的机会。
  但是今时今日,纪昀攥着那厚厚的一摞条约纸文,被那琉璃吊灯照耀着,恍然间发觉了一件事。
  十二年前,城破了,国也亡了。


第631章 善后
  纪昀把唐人交给他的那份新约,带回了宫中,嘉庆不敢不从。比起乾隆,嘉庆从根本上就缺乏作为一个英武皇帝的素质,他志大才疏,又优柔寡断,在顺境的时候过于骄傲,而在逆境的时候又容易服软。当看到自己的皇位可能出现动摇时,嘉庆丧失了其他任何抵抗的念头,乖乖的同意了唐人的要求。
  两国没有签订一个具体善后的条约,实际上大唐提出的三个条件,分别是用不同方式来完成实现的。第一个条件仅限于口头,不落于纸面,当然其实这一条也是最没有什么用的。遭了这次无妄之灾,嘉庆和清廷也不可能继续在青州案之上纠缠唐人了。大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是清国可以随便拿捏的对象。
  第二个条件则是通过“两军合作”来完成的,这自然也是签约,不过是单独的双方联合演习的备忘录和兵部——国防部之间的联络和财务转移。
  最后一个也就是修约,耗时也最长,虽然基本上清廷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要通过条约,还是要逐条审议,最终签订大约也要一个多月以后了。当然从嘉庆点头的时刻起,全国扣押的移民都要如数释放,并且礼送上大唐的移民船。
  谢金武率领的大唐陆军第一旅也没有那么快的从京师外围撤出,这是来自于白南的交待,他需要给清廷一定的压力,防止他们在进行任何决定之前变卦。
  这场名为演习实为战争的冲突,时间短,烈度也不算高,不过却暴露出了清军许多的问题。禁卫军指挥僵化、行动迟钝,遭到重挫之后便无丝毫再战之力。第二镇被击溃以后,剩余的两个镇居然不敢在城外继续与唐军纠缠,直接入城不打了。
  更让人窝火的还有华北新军的部队,这些人马虽然在武器装备上逊于禁卫军,但也是嘉庆寄予厚望的,前后华北新军只有少量的部队跟唐军发生交火,都是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自己主动撤出了战斗。而且多次发生明明唐军就在眼前,避而不击的现象。到禁卫军惨败,华北新军甚至停止了行动的脚步,就在外围看着唐军揍禁卫军,连个帮忙介入的打算都没有。
  这些因素也最终造成了嘉庆在京畿驻有十万兵马,却没有打过只有一万人的大唐陆军第一旅的情况。清军从上到下,作战消极,没有进取心,而且一遭到挫折就发生崩溃,让清廷大为尴尬。
  战后,占据兵部尚书位置多年,甚至有希望再进一步成为殿阁学士的福康安,最终迫于压力引咎辞职。尽管嘉庆怜福康安其才,但是在这次的冲突中,福康安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且禁卫军和新军的不堪用,也使他难逃其责,最终不得不选择引咎辞职。
  接任者同样是一个满人,朝中堪用的满人大臣本来就不多了,这次拉过来顶缸的是庆桂,镶黄旗人士,京城事变的时候恰在外任职,逃过一劫。新政之后也有一些表现,曾任西北军区的司令,军衔中将,不久前刚刚提为上将,本就有用他替代福康安的打算。不过那时候的替代是福康安升迁,庆桂补位,现在福康安直接退了下来,就由庆桂接替了。
  嘉庆在这次的事件之后变得异常沉默,甚至多次的内阁会议都没有参加,嘉庆变得深居简出,也没有再发表什么自己的看法。不清楚他究竟是心灰意冷,还是刻意保持低调,以免再度触怒唐人。
  清禁卫军司令德楞泰在战后开始重整禁卫军,不过也仅限于在组织上重整。原本被唐军俘虏的禁卫军士兵也被放了回来,虽然第二镇损失严重,不过最起码德楞泰还能留住第二镇的一个架子。令德楞泰觉得麻烦的是,在冲突中清军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损失了上百门珍贵的野战炮,这些火炮都是每门上千唐元购买来的,一战下来相当于打没了几十万元。
  缴获的清军武器唐军自然不可能重新交还给清军,虽然他们自己用也不可能,不过收集起来便宜发卖到别的国家去,也是不错的生财之道。而且没了这些枪炮,清廷势必还要再购买,那时候大唐的军火商又可以再从清廷身上赚一笔。
  太平洋之上,一艘万吨移民船正在以16节的速度开往珈州。船甲板上,一些移民们正在自由活动着,比起另一位面中贩运猪仔的移民船,大唐的移民船要自由得多,移民们虽然也要接受管制,但是也能自己在船上走走,到甲板上透透气什么的。
  梁春兴望着西边,大海茫茫,看不到尽头,天色稍稍有些阴,海风也不小。
  师祎德走过来,问道:“已经开始怀念故土了吗?”
  梁春兴叹息道:“这次走得实在是太突然了,根本没有预料到啊。”
  师祎德道:“其实从开始做那事情开始,我就知道在青州府不可能呆一辈子了。”
  梁春兴道:“师大人您不是青州人,对那里自然没有太多感情,可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州人,在那里过了一辈子,这一遭把全家老小都接出来,想着再不可能回去,这心里怎么也不是个滋味啊。”
  师祎德同样将视线放向西边,良久他说道:“你觉得,这大清朝,还能再持续几年国祚?”
  梁春兴一惊,问道:“师大人您是什么意思?”
  “唐人已经在清国经营了十多年,虽说治政的还是朝廷,但是现在这朝廷已经越来越沦为唐人获利的一个途径了。这唐人究竟还是华夏人,是不可能对着祖宗土地没有想法的。唐人也越发不满足于靠着效率低下的朝廷来统治这个国家,总有一天,他们会撸起袖子自己动手的。那时候,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了。”
  梁春兴道:“若是真有这一天,那我等还是能再回到家乡的了。”
  师祎德道:“我是不打算回去了,靠着帮唐人做事,也算是攒下了不少钱。看看在那北美寻一个公务员做做,安安生生地享福,在哪里过也都是一样的。”


第632章 惘
  白南放下电话,微微叹了口气。
  妻子许可馨问道:“赵叔他怎么样啊?”
  刚才这个电话是白南打给前总统赵大岭的,这位老人此时已经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在卑诗州白石镇有一座小小的农庄,开始自己耕田养牛,不问世事了。
  “身体是很结实。”白南简单地回答道。
  许可馨道:“那就好啊,为什么你看上去有些怅惘的样子。”
  白南说道:“我讲了咱们这次跟清国的冲突,他老人家很不感兴趣的样子,也没有做什么交待。反而他更愿意跟我讲,去年他种的南瓜长得不好,今年学了本领,种的一个个特别的大,面多适合煮粥喝,问我要不要给我邮寄几颗他种的南瓜来。他还说月前他们小镇上一些个人,组成了个戏班子,唱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戏种,他瞧着挺热闹,经常去凑凑。”
  许可馨温婉一笑,道:“这不是过得很好吗?”
  白南点点头,道:“心里的某一个部分,我还是很为他高兴的,现在的生活看上去很轻松,也很适合他。只不过想想不久之前他还是掌握国家大权的那个人,现在却变成了对政事完全没有耐心,想着的都是自己种的花草和庄稼,身边琐碎小事的一个老人家,我又有点不好受。”
  许可馨握住白南的手,道:“大家都有各自的追求呢,其实赵叔在任期最后一两年的时候,明显就看出来精力不济了,而且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不怎么感兴趣了。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呆久了,总会腻的。”
  白南摇摇头,无奈苦笑:“可是我现在正上瘾着呢,不觉得自己会腻。”
  许可馨笑笑,对他说:“就算是你,也不可能在那个位置上呆一辈子的啊。”
  白南道:“那个是自然的,我可不希望自己未来以一个独裁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教材中。”
  许可馨又道:“你现在还年轻啊,今年才46岁,就算是做四个任期,也才62岁。”
  白南叹道:“四个任期基本上是我做总统的极限了,赵叔实际上也就算做了三个任期,名义上是四个。我的四个任期可是完整的任期,那就是20年的时间。就怕到时候人们看我这张脸看了二十年,也会有厌烦了。”
  许可馨笑着拍拍他的脸,道:“大姑娘小媳妇们可爱煞你这张脸了呢。”
  白南搂了搂老婆,道:“可是最后赢家还是你啊。”
  许可馨甜美一笑,道:“让我一个人窃喜一会儿。”
  说着她像是一个穿花蝴蝶一样起身转了一圈,留下白南自己一个人在书房,跑到楼上又去看自己家的几个小孩子了。
  白南考虑着,虽然四个任期之后还不怎么到退休年龄,而且以他这个身体状态的话,他估计到六十出头的时候也一样充满活力。不过就算他的身体和精力能够容许他继续做下去,他也不打算继续做下去了。虽然白南对于自己的能力有着充分的自信,但是规则就是规则,一个国家不需要一个自以为能人所不能的强人,长时间地占据权力。
  白南也是会犯错的,而且当一个人年纪大了,他犯错的机会更高。白南不希望自己最后变成一个反而给国家找麻烦的糟老头,所以功成身退是最好的出路。
  自然,那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而白南此时在脑中实际上也已经描绘好了为了对于大唐这个国家,乃至对整个世界局势。他会按照自己的蓝图,去创造需要的局面,而他也希望自己能给国家留下的,是最巩固的基础和最丰厚的遗产。
  随即白南摊开纸,随便写着这次唐清冲突的总结。冲突的根源实际上是唐清之间的利益矛盾。对清而言,大量人口外流造成社会问题,同样青州案的发生也触怒了嘉庆。对于大唐来说,移民需求是不可遏制的,任何阻碍大唐获取移民的行动,都要被掐灭。也正是因为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最终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不可忽视的是这次事件中,嘉庆和清廷暴涨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使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让大唐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