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帅俄军,准备给德国人和唐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岳震甫领军已经到了华沙以北的地区,波兰人民革命军已经在一天前正式入驻华沙,在唐人的授意下,科希丘什科没有任何恭顺的意思,大刀阔斧地逮捕了波兰的投降派贵族,甚至当日就将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软禁起来,并且宣布波兰抵抗到底的决心。
华沙稳定住,唐军就可以在没有什么扯后腿的情况下,认真地跟俄普联军打一打了。
指挥部中,少将张旻说道:“拿破仑率领的法德联军已经攻破了皮尔森,向布拉格开进。奥地利的波西米亚军团在本德尔手中,捷克方面的防守相对空虚。但是捷克人的反抗仍旧是比较激烈的。”
岳震甫笑道:“这也不意外,捷克人跟了神圣罗马帝国好几百年,一直都是忠于哈布斯堡皇室,对于我们的反抗自然会激烈一些。”
张旻叹息:“在捷克我们的工作做得还是不太到位,要不然至少还能更简单些。”
岳震甫说道:“我们的精力也毕竟有限嘛,当初为了国革化德意志,已经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和金钱,捷克当初也不在我们的计划中,所以国革在当地的发展基本上都是自发性质的。这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我们拿下波西米亚,国革自然会发展起来的。布吕歇尔追击本德尔的情况如何了?”
张旻回答道:“本德尔人困马乏,布吕歇尔追得也比较紧,期间有些小规模的战斗,奥地利人有些损失,本德尔的主力仍旧没有被抓住。”
岳震甫评价道:“这个本德尔也真是一条泥鳅,滑不溜秋的。”
张旻将话题转移到即将爆发的战斗上来,问道:“苏沃洛夫似乎对我们散布的谣言有些反应了,他的军队从明斯克已经出来了,逐渐接近比亚韦斯托克的防线。不过从他的进军速度上来看,他还是多少存在一些谨慎的。”
岳震甫道:“气温下降的厉害了些,波兰北部的气温很快就要降到零下,俄罗斯人的准备并不充分,据说保暖的军衣都没有准备齐全,俄军在白俄罗斯那么磨蹭,主要还是在当地打劫,搞粮草、搞御寒的衣物,当地人不堪其扰,很多人甚至逃到立陶宛去了。苏沃洛夫虽然觉得自己兵力占优势,但显然也看到了他们的后勤的问题,在占领区的后勤运转,总不可能像是在本国那么灵便,更何况俄军本身的后勤就不敢让人恭维了。我们放出的谣言,只是给了他一点点刺激。看起来,我们需要给他们加一点刺激了。”
苏沃洛夫是俄国军事教父,掌握着高超的战争艺术,但是他对面的岳震甫,在名气上可能无法媲美他,可是同样具备着不输人的本领。对岳震甫来说,他的工作不像是苏沃洛夫一样需要开创什么,他只需要用好前人的智慧就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岳震甫没有跟苏沃洛夫打过仗,但是对于苏沃洛夫的指挥风格却是知之甚深。而反过来苏沃洛夫对于岳震甫一无所知,俄国落后的情报系统,甚至不知道岳震甫的履历,即便是最明显的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这回事都不清楚。
苏沃洛夫的军事理论中认为,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无论是对不设防的野外,还是设防的城堡,都要坚决进行进攻。“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只有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如果说,苏沃洛夫是一往无前的长枪,那么岳震甫就是绵柔却犀利的长鞭,既然苏沃洛夫不信迂回和奇诡的作战模式能够取胜,那么岳震甫就做给他看。
为了引动俄军进一步出动,岳震甫命令德军对俄军前行抵达边境的前锋部队发动佯攻,德军在攻势中显得十分笨拙,在面对俄军占不到任何便宜的情况下,立即大举撤退,而且撤退得并没有什么章法。俄军在“击败”德军之后,一口气推进了五十公里,已经能看得到比亚韦斯托克了。
苏沃洛夫在得知前线的情况之后,果然做出了判断,德军的战斗力一直以来被高估了,而且战斗意志不够坚韧,在战斗不利的情况下就无法作战了。于是,苏沃洛夫挥军西进,攻向比亚韦斯托克。
第710章 华沙会战(八):自得
原本在布吕歇尔的要求下,德军已经在比亚韦斯托克防线上构筑了优秀的战壕防御体系,前线指挥官耶格尔表示,至少能够凭借这条防线,拖住俄普联军二十万大军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只是岳震甫根本没打算让耶格尔带领着德军第五军团跟俄军打壕堑战。岳震甫的指示是,与俄军进行小规模低烈度纠缠之后,立即向后撤退。耶格尔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这是给德军丢脸。岳震甫没回复,反而是布吕歇尔拍来电报,说不服从军令的德军才是最丢脸的。
耶格尔没有办法,只能遵照岳震甫的意思演一场戏。
苏沃洛夫来到比亚韦斯托克之后,也并没那么乐观。他虽然自信,但是却不是盲目自大的军事指挥官。早年间他开创以纵队攻击线性编队的作战模式,实际上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作用了。从九十年代开始,欧洲的历次大规模陆战都打成了壕堑战。防守的一方占据重大的优势。他们依靠着战壕和机枪,能够给攻击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过苏洛沃夫还是很机智的,他提出的观察、快速和猛攻的三大战术原则,此时在比亚韦斯托克战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白。苏沃洛夫远比其他的欧洲指挥官花了更多的时间来侦察比亚韦斯托克的防御阵线。德军的防御作战方法师承自大唐,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不过就算防御相对平衡,苏沃洛夫还是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薄弱的点。这也就是他的军事理论中所谓的敌方要害。
苏沃洛夫命俄军炮兵对他的步兵进行支援,不过他的炮兵中很多还是使用老式火炮,射程非常的近,苏沃洛夫就干脆将炮兵摆在阵前猛轰一顿。轻装步兵立即在这个时候向薄弱的防线渗透,向纵深突入。其后才是大批步兵攻击被轻装突击步兵绕过去的火力点。
这种攻击战术,已经有了一战时期胡蒂尔的渗透战术的雏形,不过受限于装备和训练,俄军显然还完成不了一线德军的作战能力。
当然面对俄军的耶格尔本身也不是为了跟俄军死拼的,当俄军多处突破防线的时候,耶格尔立即下令部队有序撤退,留下一部进行断后,大部队撤出他们花了好些心思和工夫打造的防线。
这场战斗进行得十分短暂,俄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德军的伤亡并不大,但是俄军却在战壕密布的战场上,取得了数十公里的突破,让德国人的防卫作战彻底泡汤。
如果德军真的有什么防卫作战计划的话。
就连苏沃洛夫在取得这场轻易的胜利之后变得十分自负,他站在德军挖的战壕跟前,对身边的军官们说道:“几年之前,德军将普军和奥军击败,当时欧洲人说德军是欧洲最好的陆军了,现在我们已经充分地向世人证明了,我们才是最好的陆军!”
普鲁士将军毕洛夫对此略有不忿,他还是提醒道:“德军一向以作战顽强著称,尤其是现在布吕歇尔大军在波兰南部,北部防御空虚的时候,他们应该更坚决地进行防守才是。而他们几乎仅仅是略微抵抗就仓皇地撤退了,而且也没有留下什么装备,说明他们的撤退还是有组织的,这其中多少有些引人深思。”
苏沃洛夫听了毕洛夫的话,想了想,但是却没有认同,他道:“也许将军你说的有些道理,但是我们仍旧是获得了胜利,德国人如果是有意失败,那无疑是最愚蠢的一件事情了。他们将失去部队的士气,而且在本身兵力就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失去勇气的部队不足为据。我们会一步一步压垮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的。”
毕洛夫哼了一声,说道:“不要忘记,德军后面可是还有唐军的。”
苏沃洛夫笑道:“我早就想领教一下唐军的手段了,根据我们的情报,唐军的规模不大,只有一两万人,这样的唐军不足为惧。”
他张开手,指着自己沙俄军官们说道:“我们俄罗斯军队,一直都在以实战作为标准进行着演练,只有训练困难,战争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有着充足的兵力,旺盛的斗志,现在我们还打出了气势,就算唐军装备好又能怎样呢?要知道,装备可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要看人的因素。唐人历来作战,都过分依赖装备了,黄种人身材矮小,缺乏胆气,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仗。当他们在战场上碰到凶猛而不怕牺牲的我们,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毕洛夫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苏洛沃夫了,实际上他也主要是因为嫉妒俄军的志得意满而出言的。其实他也无法完全确定德国人是不是在用诱敌之计。在俄普联军的将领们看来,他们有二十万军队,敌军不到自己的一半,就算采用诱敌深入的手段,用少量的兵力,如何来完成包围圈打成围歼呢?这根本就是实现不了的事情。
苏沃洛夫也立即做出了新的决策:“命令我们的部队,在简单休整之后立即对德军进行追击,一鼓作气突破德军布置的所有防线,我们打到华沙去!”
他手下的俄罗斯军官笑着说道:“没错,到华沙去才有得赚,明斯克究竟还是穷兮兮的,官兵们都捞不到什么好处,等攻进华沙,大家都能满意。”
苏沃洛夫的军队军纪虽然严格,但是对于劫掠的行为却是不禁止的,事实上他的俄军要是不侵占当地人的物资,根本就没法维持下去。
一位哥萨克的骑兵少将主动请缨道:“德军大部分是步兵,靠两条腿撤退,让我们哥萨克骑兵去追击吧,我们会让这些德国佬,像是被我们追赶的绵羊一样,最终变成我们餐桌上的一盘香喷喷的肉。”
苏沃洛夫并不怎么喜欢哥萨克,这些像是叫花子一样的土匪都是没有德行的家伙,但是他也不能否认战场上的哥萨克又非常管用,于是他点头许可哥萨克的追击。
第711章 华沙会战(九):凶残!哥萨克
诺格罗夫志得意满得纵马缓行着,作为一名哥萨克的骑兵少校,诺格罗夫精力旺盛而野蛮。率领全体哥萨克的少将阁下向苏沃洛夫元帅求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于是上万名哥萨克开始在波兰的平原上驰骋起来,追赶那些撤退的德军士兵。
不远处,几个哥萨克骑兵用手中远比欧洲其他国家枪骑兵长得多的长矛,挑起了一个德国士兵。诺格罗夫的骑兵营刚刚击溃了一支撤退中断后的德军。尽管德国人的反抗十分坚决和顽强,但是在撤退中,德国人很难一时形成什么有效的防御手段。
这个时代中,对付骑兵其实有步兵结成空心方阵,使用刺刀对抗的方法,但是这对于步兵的训练度要求非常高,德军大部分都是菜鸟。在当下的训练要求中,更多追求冲锋的散兵线和纵队,射击的精准度等等,对于空心方阵这样的东西就没那么高要求了。
实际上空心方阵也差不多是该淘汰的东西了,在德军看来,碰上骑兵就应该架上机枪可劲儿地扫射。可实际上德军在几天前已经为了演好这场“不敌而败退”的大戏,将辎重和宝贵的重武器转移走了。这也使得断后的德军士兵缺少这些有效的重武器,而哥萨克来去如风,在德军还没有完全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