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的重武器转移走了。这也使得断后的德军士兵缺少这些有效的重武器,而哥萨克来去如风,在德军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已经冲入了德军的队伍里。
这也体现了大部分的德军军官缺乏经验,即便是有意的主动撤退,实际上也要讲究次序。比较通用的办法是进行交替接力,也就是A部士兵先撤,撤到一个地方然后布防断后,B部队或者其他部队越过A部,由A部迎击敌人,B部撤到下一个预定地点时进行防御,A部再撤,这样循环罔替,大大增强撤退部队的幸存率。
当然,岳震甫下的命令是诱敌深入,如此有节律和组织的撤退,很可能也让敌人产生踌躇和怀疑。
如果唐军进行撤退的话,会更加额外注意利用侦察力量,随时掌握敌人追击的情况。像德军这样闷着头撤退,根本不知道敌人已经摸上来了,是最危险的情况。
诺格罗夫的部队恣意地屠杀着这些德军士兵,诺格罗夫对左右笑道:“你们能相信么,我们的盟友普鲁士人被这样的敌人给打得丢了自己的老家,现在成了丧家之犬。”
有人道:“也许这些德国人并不弱,但我们实在是太强了啊!”
人群中传来哥萨克们张扬地大笑声,飞驰的骑兵们还在不断地用手中的长矛和马刀刺入和劈斩德军士兵的身体。
诺格罗夫吆喝了一声,道:“给我砍脖子,回头把这些人身上的棉大衣全拔下来,特么的这些天越来越冷了,军需的那些老爷们看不起我们哥萨克,不给我们优先提供御寒的衣物,这些德国人的棉大衣很不错,既厚实又暖和。”
他的副官呵呵笑道:“这些毛小子们精着呢,不仅会把这些大衣给拔下来,身上只要是点值钱的玩意,肯定撸地干干净净。”
诺格罗夫听后爽朗大笑,丝毫不以之为耻。哥萨克从形成开始,就不算是一个正规的兵种,实际上哥萨克的军队不仅有骑兵,还有一定数量的步兵。哥萨克骑兵也算不上一个统一兵种,他们有人使用长枪,有人使用火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当然哥萨克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们的机动性以及悍勇。
然而哥萨克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团体,他们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哪怕是友军都对哥萨克深恶痛绝。他们每席卷一个地方,都会带来满目疮痍,抢劫、杀戮各种暴行都会出现,差劲的军纪让拿破仑等一干将领一方面称道哥萨克的战斗力,一方面又对哥萨克咬牙切齿。哪怕是苏沃洛夫等沙俄将领,都是看不上哥萨克人的。
诺格罗夫此时说道:“这次的战争,就是我们哥萨克展现力量的最佳场合。所有的功劳都是我们哥萨克的,叫小伙子们打起精神来,我们之后继续追击,德国人步兵多,行动迟缓,不是我们的对手,只要我们将德国人打垮,这场战争的最大荣誉就是属于我们哥萨克的了!”
副官接道:“最大的好处也是咱们的!”
不远的地方是一个中了枪但还喘着气的德国人,诺格罗夫根本都不多看他一眼,一挥马鞭,让战马奔驰起来,在这个德国人的背上重重地践踏了过去。
有一批德国士兵惊恐地扔下了手中的步枪,将双手高高地举起,但是诺格罗夫手下的哥萨克们根本就没有接受俘虏的意识,他们嬉笑着纵马而上,手中的长矛扎在德国人的身体中。
……
由于哥萨克的追击,德军在撤退中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尽管德军利用一些简易的战壕和工事能够抵抗一阵哥萨克,但是只要他们开始运动起来,哥萨克人就像追着肉味的苍蝇以来黏上来将他们击垮。
率领德军的指挥官耶格尔十分愤怒,开始指挥他的士兵进行反击,但是当他留下了一个旅的兵力,依靠堑壕阻挡哥萨克的时候,后面跟上来的苏沃洛夫的俄普联军主力又杀了上来,依靠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将这一股德军全灭。
耶格尔这才知道自己陷入了怎样的麻烦之中,苏沃洛夫也不愧是当世名将,当他真的突进起来的时候,俄军的速度相当惊人,德军被哥萨克追赶,只能原地结阵反击,而俄军这时候就压上来,将德军直接一口吞掉。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德军的士气下滑很厉害,原本不怕牺牲的德军,在面对大片俄军的攻击时,也出现了动摇的情况。
耶格尔没有办法,只能一个劲儿地向岳震甫拍电报求援,而他也只能命令自己的部队迅速后撤,能逃出多少是多少。而运动中的德军步兵,则成了哥萨克骑兵们最好的猎物。哥萨克们像是追赶着绵羊的恶狼一般,将耶格尔和他的部队逼上了绝路!
第712章 华沙会战(十):唐人在哪
布格河,德军第167步兵团的士兵绝望地看着面前的俄军部队。河对岸不远的地方就是华沙了,德军几乎已经退无可退。从德军组建以来,德国人几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失败。从比亚韦斯托克一路逃到这里,德军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人很好地实现了他们的作战目标,他们用汹涌的浪潮战术,将德军一步步地驱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第167步兵团已经减员超过三成半,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兵力了。他们中大部分面带菜色,很多人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了。他一刻不停地向后撤退,有的时候被留下来进行防守跟俄普联军战斗,有些同志牺牲了,有些人甚至可耻地当了逃兵。当然即便成为了逃兵,他们的下场也很不好。
因为哥萨克。
有人曾说,哥萨克部队是军队后勤史上的奇迹。因为他们对补给的要求非常微薄,马匹、装备和服装全由自己负责,政府只需要提供食物,军饷和营帐设备。有军事家曾就这一点说:“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宿营的艺术……最让我疑惑的是,经常在整支大军都在挨饿的时候,一名哥萨克不但能自己有汤喝,还能给自己的马匹准备点粮草。”
他们的解决办法很简单,打劫敌人甚至打劫平民百姓。所以当逃兵们逃入周遭住家的时候,当哥萨克上门,他们很快就被被拖出来,像是耗子一样被猫戏耍,然后背杀死挂在树上。哥萨克骑兵将德国逃兵的衣服拔下来,用军刀在他们背后写字,比如猪猡、白痴之类侮辱性的字眼。当然不是所有的哥萨克都会这么做,并不是因为那些哥萨克有着更高的道德情操,而是因为大部分哥萨克都不识字。
此时第167团撤退到了布格河,而他们缺少对周遭地形的明确认知,或许是他们根本就错了方位,总之现在他们的面前是一座没有桥的河流。如果有桥,德国人也不敢过。因为哥萨克已经追上来了,近千人没法同时过桥,哥萨克会在他们过桥的时候将他们一网打尽。
正常情况下,哥萨克是不会发起正面的冲锋的。有观点指出:“只有那些对哥萨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才会认为,不可能让哥萨克发起有组织的冲锋。但有什么不可能?难道哥萨克就不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难道他们缺乏勇气?我曾经不下十次亲眼证实,哥萨克骑兵可以在任何你需要的时候发起冲锋,对骑兵,对步兵,对炮兵,或对任何东西的冲锋。”
但实际苏沃洛夫却在自己《制胜的科学》一书中,讲解了哥萨克的正确用法:“正规骑兵向来应该以中队或师的建制在战线正面组成第三线,或在侧翼组成第二线,他们进攻的目标是敌人的背后或侧翼。哥萨克紧随正规骑兵纵队其后,以高速的冲锋取得一锤定音的效果,一举获得突破,并且保证溃散的敌军被切实消灭。”
也就是说,哥萨克更多时间是出现在侧翼进行袭扰,或者进行追击,为大部队进行侦察的。后世对于哥萨克的研究非常多,有人认为哥萨克的盛名是建立在相对优势上的。哥萨克几乎从来不进行正面交锋,而他们出战的时候,面对的敌人基本上是已经溃败或者处于相当弱势的情况下,再加上哥萨克强盗和血腥的作风,才使得人们认为哥萨克极为善战和可怕。本质上,哥萨克欺软怕硬,不是真的好汉。
且不论这种分析的正确性有多少,但哥萨克在面对第167步兵团的时候,确实信心满满。这些天来,诺格罗夫带领着他的部队取得了骄人的胜利,消灭了一支又一支的德军部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就像现在,大批哥萨克身上的大衣,是从德军身上拔下来的,上面很多还沾着血迹,这更添让人恐惧的气氛。
“来吧,让我们的小兔崽子们转起来!”诺格罗夫笑着大声下令。面对德国人,他拥有着充分的心理优势,即便这些德军数量还比他的部队略多一些,但他们是骑兵,而且在体力和士气上都占据上风,反观德国人一片灰败,完全不像是能打仗的样子。
他所说的,实际上是哥萨克的一种惯用战术,诺格罗夫的哥萨克进攻队形为单行横队,形成一个分布延展很开的弧形,但很快形成了无数波浪式的横队,然后这些骑兵分散开来,像水中的波纹一般,从四面八方聚拢向德军,将其团团围住。
传统哥萨克部队没有号手,一切行动全靠默契,而速度是哥萨克战术的核心,而且在此方面他们有极大的优势,即他们的马匹。哥萨克的战马以速度见长,徐行相当于其他马匹的慢跑,即便行走速度也极快,而且走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快,超强的持久力特别适合哥萨克这种不间断运动战术。
诺格罗夫带领着哥萨克们围绕着这群德军士兵绕着圈子,而被围住的德国人很清楚,当他们展现出一丝混乱时,这群哥萨克就会像疯狗一样冲上来,将他们咬死。
年轻的二等兵约阿希姆抱着手中的S1步枪,双臂在不停地发抖,他嘴里喃喃地道:“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不久之前,约阿希姆还在西线战场,跟法军和比利时军队一起将英国人和荷兰人打得大败。随后他们的部队被调往东线,之后参与到对俄普联军的防线建构上。从比亚韦斯托克,约阿希姆和他的部队一路仓皇撤离,损失很大,而且身心俱疲。
他的排长魏斯曼眼神冷峻,低哑的声音安慰这个年轻的士兵,道:“冷静一点,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像个男人一点。”
约阿希姆还是打着哆嗦:“那些哥萨克根本不是人,他们就算要杀死我们,也会先戏弄我们,这哪有什么体面可言?!”
年轻的士兵有些激动,声音变得有些大。
魏斯曼看到他似乎影响了其他人的情绪,士气跌落更厉害了,抓住他的领子说道:“给我闭嘴,你这个混蛋。”
约阿希姆却根本停不下来,他苍白的脸上写满了绝望:“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唐人不是说回来救援我们吗?唐人在哪?……”
第713章 华沙会战(十一):下山
哥萨克骑兵少校诺格罗夫一双细长的眼睛盯着微微有些骚乱的德军步兵,露出了一个满意地笑容,“就是在这个时候,举起你们的长矛,挥动你们的马刀,让我们屠宰这群猎物吧!”
说着诺格罗夫就要率队冲击德军步兵的阵型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外围的哥萨克们突然望见了一阵尘土远远的朝这边接近了。
“少校,好像有什么人往这边来了!”副官提醒诺格罗夫道。
诺格罗夫吃了一惊,不过他并不着急,他说道:“兴许是德国人的骑兵赶过来救援了,哈哈,这样正好,老是杀猪杀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