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黄金,一点用都没有。如果换成唐元,则能够购买到各种工业品和其他商品,转化为国家的生产力和国力。再者,大唐的底气在于,此刻就算欧洲国家政府不吃不喝,将所有的财政收入用来换黄金,他们也换不空大唐的黄金储备。大唐还有更多金融工具可以用,比如说黄金期货。大唐足以在短时间内开采出巨大数额的黄金,所以靠兑金来挤兑大唐经济,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少在三十年内不可能出现,而三十年后大唐必然会像美国一样直接放弃这个货币金融体系,转而进入下一个时代。
另一个基础,大唐通过一场欧洲战争,已经彻底成为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债权国。通过支援法德的战争,大唐出借了数亿唐元的贷款。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的赔款也是以唐元为计价单位的。大唐商业银行在欧洲有着数不清的贷款业务。这些债券合同,成为大唐能够推行以唐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另一大基础。
其他国家通过官方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从而实现与唐元的挂钩,确定与唐元的固定汇率。在该条件下实行可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各国货币实行自由兑换,从而确保国际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这套大唐推行的唐元国际金融体系,是一种虚金本位,大唐不需要真正拥有多少黄金就印多少钞票,实际从多年前大唐已经不这么做了。它实际上是依赖黄金作为硬通货的传统保值性,强行赋予唐元相同的性质,也就是使得世界各国对于唐元同样怀有信心,而考虑到其他国家的经济总量,无法对唐元实现真正的挤压和挤兑,所以其稳定性可以获得足够保障。
在该体系中,唐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需求性会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而直线上扬,这也使得大唐不仅需要按照本国经济发展规模增发大量货币,同时还要印出足够外部需求的钞票。这无疑有一点走钢丝的倾向,所以大唐央行必须时时刻刻盯住国际金融形势,并时刻做好准备废除该体系。自然,这不可能是非常近期的事情。而真到那个时候,大唐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已经固定下来,也不需要用这种笨办法了。
为实现该体系的顺利推行,大唐提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对汇率调整和其他国际货币合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另外,这个大唐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具备特别提款权,甚至不具备弥合国际收支逆差的借贷功能,其指导监督性质更大。
第725章 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
参与华沙会谈的各国代表们,能够完全理解大唐用意的人,其实一个也没有。但他们都清楚一件事,如果未来的所有国际贸易都采用唐元进行结算,显然唐元将会拥有超然的地位。他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超然的地位会有如何的体现,但也本能地觉得事情不对。
然而几乎所有的与会代表都无法阻止大唐来推行这样一套金融体系。法德等国欠大唐巨额的外债,而且本身他们已经有大量的贸易行为是用唐元进行结算了。如果他们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采用唐元交易显然会让事情更加简单化。
英国倒是有意继续维持自己的英镑地位,不过此时毕竟不是十九世纪,英镑的地位也没有随着日不落帝国达到其顶点。尤其是英国在同大唐进行贸易的时候,大唐已经拒绝英国人用金英镑来付款,而要求使用唐元。只要英国还想从大唐获取商品和技术,甚至不仅限于大唐本土,就算从清国购买茶叶和丝绸,英国也只能使用唐元结算。
没有唐元的话,要么用黄金去换唐元,要么向大唐进行借贷,总之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英镑正在被唐人驱逐。或许在英国自家的殖民地还可以使用英镑进行贸易,但现在英国的殖民地还剩下什么?加勒比还剩下牙买加之类的小岛,西非还余下一个黄金海岸,然后就是零散的印度殖民地,充其量再加上一个人心思变的加拿大。
大唐有极为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会压制其他的国家采用这套新体系,英国想要从美国采购棉花,只能用唐元,想要从东印度群岛采购香料,只能用唐元,诸如此类,英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
紧接着,楚白公布的关税和贸易协议,更是让所有的与会代表一阵牙疼。大唐力主建立一套多变的国际化贸易体系,敦促各国向其他国家提供一般最惠国待遇,进行大幅度的关税减让,并且削减贸易保护和进口数量的控制。
对这个协议最为反对的自然还是英国人,英国的发家史就是血腥野蛮的抢夺加上毫无廉耻的贸易保护组成的,原始资本的积累不外如是。英国人甚至对自己贸易保护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严格限制本国殖民地,如印度和爱尔兰的商品输入,只允许英格兰向这些地区输出商品。当英国人的原始资本积累完毕,工业化完成形成相对竞争优势的时候,他们反而转过头来用炮舰去强迫别人开放市场和降低关税,还高叫着什么自由贸易。
只是此时英国显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们的工业化水准比历史同期先进数十年,但同样也多了一个商品倾销全世界的竞争对手大唐。英国人是如何也不可能竞争得过大唐的,所以必须进行这个贸易保护。
不过楚白在这个问题上不像是大唐以前那么好说话了,楚白公开对英国代表说道:“如果英国拒绝在《关税和贸易协议书》上签字,那么大唐将会发动所有签字国,将英国及其殖民地列为非法的贸易保护国度,全面禁止英国与推动自由贸易的国家进行交易。英国从此不可能在大唐买到任何一台设备,不会在法国买到哪怕一颗粮食,不会从清国得到哪怕一根茶叶。如果英国的不良贸易行为侵害到了关贸协定会员国的利益,那么大唐不排除诉诸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让英国与会代表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甚至其他国家的代表都以一种看笑话的姿态看英国人出丑。哪怕是英国人名义上的盟友奥地利人和俄罗斯人都没有站出来帮英国人说话。
欧洲大战的失利,使得任何一个理智的欧洲国家都看到了与大唐的差距。为了尽快追赶上来,每个国家都是不遗余力的。大唐已经私下里接触过每一个国家的代表,如果他们接受大唐推行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那么大唐将会向他们开放一系列的福利。
诸如奥地利和俄罗斯可以获得在赔款上的延期和降息,以及多种工业技术的出口和转让,还有大唐开放欧洲国家更多前往大唐学习的名额,当然是自费的。
英国人深切地知道,只要他们真的被排除在大唐主导的这个体系之外,而大唐坚决地维护这个体系,英国人就会被彻底地闭上绝路,被自我孤立起来。其他欧洲国家在飞速地吸取大唐的技术和经验,快速发展,而英国显然不会具备这个条件,从而更加落后,长此以往不要说欧洲列强的地位,甚至会被强大起来的欧洲邻邦滋扰和侵略。
好在,大唐在关贸协定中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一口气降到零关税的标准。关贸协定将会给出逐步关税减让的路线图,分步实施。不过英国本身不合理的超高关税极多,即便是一些商品关税缩减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关税,对于英国来说也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完全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大唐建议使用进出口配额的制度,放开一部分产品的进出口。
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一旦英国真的执行了关贸协定,英国政府的关税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出现大量的增长,但是英国国内将会有大量的商人破产,一批本土工厂也会面临倒闭。不过在这波里面幸存的,都将是拥有竞争力和雄厚资本的优秀企业和商会。
这个口子一放开,英国的市场等于向大唐商品放开了。在法国之前上演的一幕,将在英国重演。小到大唐日化品,大到汽车轮船等工业品,更可怕的是大唐纺织品、成衣以及茶叶和白糖这样的日常消耗品,英国经济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广大的英国百姓,显然会在这次的市场开放大潮中受益,能够买到更便宜和质量更好的商品。
第726章 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下)
没有哪个欧洲列强可以抵抗大唐这次强势推行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经过四个月的谈判,最终各国代表在华沙签订最终协议,这个体系也最终被成为“华沙体系”。
华沙体系所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协定组织,成为体系的两大支柱,即便不如另一位面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固,但考虑到经济模式和范围的区别,其实已经足够妥帖。
协定签约国包括大唐、美国、哥伦比亚、巴西、秘鲁、拉普拉塔(美洲部分),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奥地利、撒丁王国、丹麦、瑞典、俄罗斯(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仅清国签字。土耳其并未积极参与,大唐出于某特殊心态和动机,也没有邀请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华沙协定中。
考虑到很多国家还拥有大片的殖民地,所以华沙体系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大半个世界,以及几乎全部的工业文明地区。这无疑是大唐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利用本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和胁迫,大唐终于塑造出了一套对自己高度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相对地,对于所有的协定国而言,华沙体系同时是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促进。通过华沙协定这个多边体系,欧洲国家打开了向其他国家输出商品的大门,而且不是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的。可以预见的是,最起码在欧洲地区,商品的迅速流转、资本的流通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将会带动起战后一轮爆炸式的经济发展。即便是百般不情愿的英国,也在这个新格局中看到了自己崛起和发展的机遇。
大唐在整个体系中处于最顶端的存在,是终极受益者。整个欧洲的经济体量都无法跟大唐本土几个州的相比。大唐拥有最强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足以收割大量的利益。同时,从国际贸易中收获巨额顺差的大唐,为了调节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也开启了规模巨大的投资计划。
欧洲各主要国家一时间,都出现了大唐资本投资的各种产业。最受欢迎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唐资带着技术而来,广泛投资欧洲国家的铁路、公路、钢铁、化工、基建甚至水电等工程。一些企业是大唐独资的,还有更多是与当地资本合资的。这些投资带有各种意味复杂的动机,一方面拉升欧洲的社会经济,可以提供给大唐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资本的天然牟利性,欧洲具有比大唐很多未开发地区更好的投资环境,人口多,能够提供劳动力,同时又是消费提供的市场。
现在大唐国内已经不存在什么人担心“资敌”这个现象了。举个简单例子,唐人不可能将生产的螺纹钢出售给原始社会的土著人,只有在工业社会中有需求,才可能让大唐工业得到促进。越复杂越高等的工业化国家和社会,对于社会分工的要求越细致,对工业品的需求也越细致,量也越巨大。这势必也导致对经济资源的需求扩大,可能进一步加速欧洲国家向外殖民,而大唐在全世界跑马圈地的速度和能力,显然不是他们可以比得上的。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