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漕标中军副将王允昌、为湖广彝陵总兵官。直隶张家口副将张文焕、为山西大同总兵官。调山东登州总兵官刘官统、为陕西宁夏总兵官。升江南江西督标中军副将王文雄、为山东登州总兵官
○庚寅。杭州将军丹岱、福建将军兼福建浙江总督金世荣、浙江巡抚张泰交等、来朝
○上临幸杭州驻防官兵、及阖郡绅衿士庶、跪迎圣驾。上驻跸杭州府城内
○上幸演武场。率诸皇子、及善射侍卫等射。上亲射二次。皆中。又阅杭州驻防官等射
○辛卯。遣官祭历代帝王
○壬辰。命复革职内阁学士卢琦原品
○赐杭州驻防兵丁银两
○癸巳。遣官祭先农之神。
○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侍郎傅继祖、来道、阅钱塘江堤
○杭州百姓、闻上将回銮、齐集行宫前、恳留圣驾。不允
○上自杭州登舟回銮。泊仁和县塘栖。
○甲午。御舟过嘉兴府。
○乙未。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上登陆。驻跸苏州府
○谕大学士等曰、赵申乔分文不取、信然。但朕临幸杭州、咨访百姓、言赵申乔。好收词讼、民多受累。大凡居官、固贵清廉、尤必和平、始为尽善。如果好受词讼、刁民兴讼者必多。纵使即为审理、其被讼之人、一家产业、已荡然矣。如此、民何以甚。闻阿山、亦喜受民词。总之为督抚者、以安静不生事为贵耳。
○丙申。赐内大臣、侍卫、护军、执事人等、缎疋有差
○遣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一等侍卫噶尔途、往封朝鲜国王李焞继娶金氏、为朝鲜国王妃
○丁酉。召大学士等谕曰、观近日南方风景、民间生殖、较之康熙三十八年南巡时、似觉丰裕。大约任地方督抚者、安静而不生事、即于民生有益。倘徒恃才干、不体下情、以此争先出众、民必受其殃矣。所以朕于扈从人等、恐其生事、时廑于怀、诸事惟务谨慎、不时严禁、倘朕欲将州县官员、日加驱使、未为不可。所以不忍为者、亦因体恤微员耳。今总督巡抚、能如此体恤者甚少。又谕曰、赵申乔居官诚清、但性喜多事、所以小民反致受累。较之张鹏翮、李光地、徐潮、则赵申乔甚为褊浅矣
○赐扈从文武大臣、官员、侍卫、护军等、缎疋有差
○苏州百姓、闻上将回銮、齐集行宫前、恳留圣驾。不允
○戊戌。上自苏州登舟。启行。泊浒墅关
○己亥。御舟泊常州府东关外
○庚子。御舟泊京口。
○辛丑。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赐镇江府驿站兵银两。
○是日、上自京口、由陆路临幸江宁府。驻防官兵、及阖郡绅衿士庶、跪迎圣驾。上驻跸江宁府城内、
○赐致仕在籍大学士张英、御书匾额、对联
○授四川邛部土司岭安盘、为邛部宣抚使
○壬寅。遣大学士马齐、祭明太祖陵
○赐扈从侍卫、护军、及驻防兵丁、银两有差
○江宁百姓、闻上将回銮、齐集行宫前、恳留圣驾。不允。
○癸卯。上自江宁府回銮。至镇江府避风馆登舟。泊金山寺
○甲辰。御舟渡江。泊宝塔湾。
○乙巳。御舟过高邮州。
○旌表直隶行唐县烈妇张肖月妻张氏、拒奸殒命、贞烈可嘉、给银建坊如例。
三月。丙午朔。御舟过宝应县
○丁未。上登岸。阅高家堰堤工。驻跸关圣庙
○谕河道总督张鹏翮、王公堤、关系运道民生、最为紧要。堤岸单薄、桩木渐朽、应再加帮、以资捍御。不可因淤滩可恃而忽之也
○戊申。上遍阅高家堰、翟家坝等处堤工。回。仍驻跸关圣庙。
○谕河道总督张鹏翮、高家堰工程、关系重大、保守最为紧要。朕今日乘舟、由洪泽湖阅视、见有残缺石工、以苇草镶填、倘遇水发、危险堪虞。至六坝、见新修石堤坚固、方慰朕怀。其残缺石工、著即兴修。乘水未、长之前完工、用资捍御。至高家堰防险之人、用候选县丞经历等微员、此不过例监书办出身、家产微薄、倘有疎忽、干系不小。须于候选官员内、择其职衔稍大、身家殷实者、委令防险。如此、则彼知自爱身家、又有选用之望、自能尽心防守、有裨工程。
○谕河道总督张鹏翮、王家营对面鲍家营、应开挑引河、洩黄河泛涨之水、以保障清江、淮安地方、著即行兴工。仍两岸筑堤。以卫民田。
○己酉。上乘舟。历黄河南岸。观龙窝烟墩等堤。复渡黄河。阅九里冈等堤
○谕河道总督张鹏翮、清口西坝、乘此水浅时、再加长数丈、有益又刘河堤岸低薄、应筑挑水坝
○御舟过宿迁县
○旌表山东聊城县烈妇秦住妻李氏、拒奸惨死、贞烈可嘉、给银建坊如例
○庚戌。御舟过邳州
○辛亥。御舟过沛县
○壬子。御舟泊济宁州
○癸丑。御舟过东平州
○甲寅。御舟过东昌府。
○乙卯。御舟过武城县
○丙辰。御舟过景州
○丁巳。御舟过沧州。
○云南永北总兵官马声、丁母忧。命在任守制
○天津总兵官蓝理、来朝
○戊午。御舟过天津卫
○己未。上自杨村登岸。驻跸南苑
○庚申。上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覆、四川巡抚贝和诺疏言、各省教职、系每学二员、川省五十七学、每学止设一员、缺少人多、以致举人贡生、选补无期、请每学各增一员、应如所请。从之。
○辛酉。上召大学士九卿等谕曰、朕此番南巡、遍阅河工、太约已成功矣。曩者河道总督于成龙、未曾遵朕指授修筑、故未能叄ā⒔裾排趑缫灰蛔褛投小⑾蚶椿坪铀吡摺⒒春铀土摺⒉荒艿谢啤⑺猿;加俚妗=窠佣卤铡⒑樵蠛摺⒘δ艿谢啤⒃蛟撕硬恢掠械构嘀肌⒋撕庸に阅芨娉梢病S盅赝咀煞玫胤焦佟⒅绷パ哺Ю罟獾亍⒑幽涎哺斐薄⒕庸俳杂拧I蕉哺豕⒔昭哺诬⒕惆簿病8=ㄑ哺蜂m。江西巡抚张志栋、亦优。广东巡抚彭鹏、诚为有守。浙江巡抚张泰交、虽属新任、亦优。赵申乔、当其任布政时、朕尚信其不取。及任巡抚、好受词讼、则朕难信矣。甘肃巡抚齐世武、赋性褊急、好行参劾。凡为大吏者、当宽大和平、正己率属、宥其小过、以渐训励、使各勉为循良、岂可恣意以参劾为事乎。又谕曰、朕御极以来、无时不以民生为念、虽纤微之事、亦不肯稍有怠忽、勤劳已四十余年矣。今四海奠安、民生富庶、而河工适又告成。朕欲颁诏天下、大沛恩赉、故星夜回銮。诏内款项。尔等可会同详阅。
○壬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亥。万寿节。上诣皇太后宫行礼。停止朝贺筵宴
○遣官祭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遣官祭真武、东岳、城隍之神
○颁诏天下。诏曰、朕为天下民生主、宵旰勤劳、励精图治、凡国家之休戚、闾阎之乐。利、晷刻之间、无不注意于此。天下之大、兆民之众、朕谁欺、欺天乎。今四十余载、亲历饥馑者、不知其几、南北用兵者、不知其几、人心向背者、不知其几、天变地震者、不知其几、自维凉德、不能抚育。履冰临渊、兢业惟守、仰赖上天眷佑、祖宗厚德、幸生创业未久之际、方免失坠、今海<⿱宀禹>昇平、年□山戊不□稍和、生民俱已乐。业。迩来诸王大小臣工士庶、因朕五旬、舆情肫切、屡请加上尊号。朕坚意固辞。不允所请。盖朕不以名誉称扬为尚、惟以海内富庶为心。屡蠲赋役、频省刑罚、总欲使老安。少怀、风俗淳厚、渐几于康乂隆平之治。近因淮黄告成、乃东南要务、再授方略、望其善后、朕不辞劳瘁、亲往阅视、见畿辅山左江浙等省、耆老人民、俱中心爱戴、虽童穉亦咸欢欣瞻仰。是知民心皆一、用是益深轸念、视切如伤、所以星夜回銮、兹特大沛洪恩、普施遐迩、庶几民生咸登寿域、和协遍满寰区。于戏、安民则惠、益弘逮下之恩、御众以宽、聿溥好生之德。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内恩款、凡三十八条
○丙寅。荆州将军莽弈禄。以年老乞休。允之。
○罢杭州将军丹岱、以年老不能训练军旅故也
○戊辰。礼部议覆、河南巡抚徐潮疏言、豫省考城、柘城、温县、登封四县、向因兵燹之余、应试寥寥、定为小学、取童生八名。今户口额赋、已倍于前、人才渐盛。请改为中学、考取童生十二名。应如所请。从之。
○己巳。升湖广襄阳总兵官祁伯豸。为銮仪卫銮仪使。
○庚午。以续顺公沈熊昭、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升护军参领善丹、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
○宗人府题、多罗信郡王鄂扎薨。查鄂扎、系承袭伊祖多罗豫通郡王多铎封爵。请以多铎次妃所生之子原任都统董额袭封。从之。
○宗人府又题、二十岁以上闲散宗室等、向蒙圣恩、贫乏者俱赏与房产人口。遇婚丧之事、又给与银两。此等闲散宗室、并无行走之处。嗣后应停给拖沙喇哈番俸。年二十□山戊不□者、照披甲例给与银米。从之。
○礼部议覆、钦天监奏称、东至野索、西至雅尔坚地方、自北极高四十四度之巴尔库尔河、以至北极高六十八度之武地河等处。皆宜增衍历书、照四十四度之表式、推至六十八度。进呈御览。应如所请。从之。
○辛未。上御经筵。讲毕。赐大学士、九卿、詹事、及讲官等宴。
○是日、上亲视和硕裕亲王福全疾。
○甲戌。上奉皇太后、寺畅春园
○谕大学士等、举人汪灏、何焯、蒋廷锡、学问优长。今科未得中式。著授为进士、一体殿试。
○致仕在籍大学士张英、随驾进京、叩祝万寿。至是、陛辞回里。赐衣帽、鞾袜、人参
○以札赖特故固山贝子纳逊子特固思、袭爵。
○云南贵州总督巴锡、疏参威宁总兵官孟大志、扰害官兵。得上□日、此事著左都御史温达、前往审理。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一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二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夏四月丙子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和硕额驸尚之隆行礼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卯策试天下贡士王式丹等、于太和殿前制曰朕临御天下四十余年、宵旰不遑、勤求化理、凡吏治之淑慝民生之休戚、无晷刻之顷、不切于怀。比岁以来、利兴弊革。随事剔厘、蒸蒸然有治平之象、康乐之风矣。然而官方犹未尽饬、习俗犹未尽醇讼狱犹未衰止、岂久道化成之难期欤、抑有司奉行者之不力也。从来治有大体、贵在适中。若或矫饰以邀名、深刻以表异虽复矢志洁清、而民不被其泽。岂非务综核、则人受烦苛之扰、尚宽平、则人蒙休养之福、其何法以激劝之欤。夫闾阎之风俗、世道之淳漓系焉风俗厚、则仁让之教兴。风俗偷、则嚣凌之气炽。今欲使家敦孝弟、户励廉隅、共勉为忠厚、长者之道、而耻为非僻浮薄之行、宜何术之从也。至于刑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奸、安全良善者也。若乃饰辞周内。轻重失平、又或恣意滥刑、无辜罹罪、朕甚痛之。每当法司奏谳、必详酌再三、求其可生之理兹欲听狱之吏、体朝廷好生之心心归平允、以渐臻于刑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