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张胜



《张爱萍传记: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简介

一个时代,一群英雄,一段传奇

在书中,张胜记录了父亲暮年时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回顾,和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抉择和思考。

这是一部“张爱萍的人生记录”,20世纪80年代,张胜看到父亲已年届80,从国防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就想请父亲“系统地谈谈自己的人生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从那时起到此书定稿,过去了二十多年,这部书的写作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这部书采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两代军人、父子对话的方式贯穿全书,分阶段讲述张爱萍将军战斗的一生、壮丽的一生。书中还引用了许多老战友的回忆录,第一手的文献档案资料,既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党内、军内高层活动,也讲述一个英雄父亲的人生追求,一个军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挚爱。

与一般的传记文学不同,《从战争中走来》采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两代军人、父子对话的方式贯穿全书,分阶段讲述张爱萍将军战斗的一生、壮丽的一生。书中还引用了许多老战友的回忆录,第一手的文献档案资料,既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党内、军内高层活动,也讲述了一个英雄父亲的人生追求,一个军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挚爱。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共和国的建设时期,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都有张爱萍将军的身影,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传记,它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2003年7月,张爱萍将军逝世了,互联网上有一个帖子:一个时代,一群英雄,一段传奇。他的一生堪当此谓。

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真情、真悟。真实是指书中讲述的许多故事,都有具体的史料依据,有的作者还到故地作过调查,搜集父亲战友的回忆文章以予佐证,许多情况还当面询问过他的父亲。许多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离奇的故事细节,由此呈现出来。一般儿子写父亲,弄不好就会“为尊者讳”,讲优点,讲功绩往往津津乐道,但讲缺点,讲毛病就会顾虑甚多,“宜粗不宜细”了。但作者性格如其父:刚直、尖锐,故写来仍是秉笔直书。对张爱萍将军的个性、特征作了准确的记述。书中首次披露了我党一些领袖对张将军的评语。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不懂政治”……披露这些带批评性,但又透露出领袖对他人才难得,不得不委以重任的评语,是一般革命家传记中很难见到的。这部书整体上可信,细节上也可信,几近“信史”了。

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大手笔

林栋

可以说,这是我从事编辑工作几十年来所碰到的最好看、最耐读的一部传记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是一部关于“大人物、大时代、大情感”的大手笔。可谓波澜壮阔,深切而博发,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抚卷沉思。

1。大人物

我接触这部书稿前,对张将军的认知不深。仅知他是一位开国上将、较有个性,是组织新中国核武器研发的领导者。可看了书稿后才知道,张将军一生大智大勇,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充满传奇,许多令人激动的事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只身前往敌后创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与彭雪枫并肩领导新四军,“多年同患难,长别在战场”;敢于用“陈船装厉炮”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在美国两支航母特混舰队的眼皮底下,指挥新中国第一次海陆空联合登陆作战攻占一江山岛战役;在美苏核讹诈的危急时刻,担任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文革”时期两次被打倒,又两次复出,被委以重任;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的领军人物。最后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可以说,在中国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许多关键时刻,都会出现张将军处荣辱而不惊的坚毅身影。这就是我心中的大人物。

2。大时代

这虽是一部有关张爱萍个人的人物传记,在书的封面上也写着“张爱萍人生记录”,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部仅仅关于张将军个人的传记。可以说,它实则是在通过个人的命运来反映一个时代。个人的命运超脱不了时代,时代的变换紧密地影响着个人。在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张将军个人的风采,我们同时还会看到与张将军同代的一大批共和国领袖和将军们的生动故事。书的腰封上点出: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这些均来源于书中十分生动的情节。通过个人的坎坷经历使我们能够看到时代变革的历程,这才是本作品的深度。个人传记作品不拘泥于个人的恩恩怨怨,儿女情长,而是将个人的快意恩仇、铁血人生,放在整个的时代大背景下去思考和动情,去担当民族和社会的道义与责任,这是真正的大手笔。

3。大情感

刚听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本能地产生了一种顾虑。就怕人物传记落入俗套。一是怕写成官样似的,充满歌功颂德式的纪念文章,二是怕写成充满儿女情长、顾自留恋的怀念文章。一般大人物的传记总爱把人物从小就写成聪明绝顶、充满远大志向,长大后,在革命的熔炉中历尽坎坷,不懈奋斗,百炼成钢,直至功成名就,修成正果。好像伟大的人物从娘胎里就已经注定他一定就是一位大人物似的。这样的情感渲染总让人觉得不大可信。可当我一见到张胜先生这部书稿的标题时,一切疑虑顿时化为乌有。比如,“元始天尊的弟子们”、“草莽江湖”、“不以成败论英雄”、“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让历史作结论”、“大彻大悟”、“最后一个士”、“末日到了”,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传记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50多万字用了三天一气读完。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多少年了,难得碰到的好稿子。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书稿里,人,是真人;事,是真事;话,是真话;情,是真情,这些“真”,就构成了这部作品最感人的元素,那就是“真实”。“真实”会使阅读者更自然地去接近历史的真相;“真实”使人自觉不自觉地被打动。特别是在这部书稿即将付印的前几天,张胜先生提出更改书名,将原来的《他从战争中走来——我眼中的父亲张爱萍》改成现在的《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不大的改动,却完全隐去了“他”——传主——张爱萍;“我”——作者——张胜。在一部儿子写父亲的传记作品的书名中,尽量淡化了父子色彩,使两个人的身影一下子变成了两代军人的群像,“对话”暗示了共和国老一辈和新一代军人的共同思索与承担。真是惊来一笔,这就是大情感,是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人性、对道义的承担。令人深思与敬佩。

我感谢作者张胜先生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好作品。

(作者林栋为本书责编)

真实·真情·真悟——读《从战争中走来》

张爱萍将军是声名远播的一代战将,他1910年生,15岁就投身第一次大革命的洪流,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国时授衔上将。过去这位将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曾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但是对他的人生道路,个性特点,作战故事,曲折经历却是不怎么知道的。这部书的作者张胜,是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年轻时参军,从战士做起,最后在军内统帅机关总参任职,曾任战役局局长。20世纪80年代,他看到父亲已年届80,已从国防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就想请父亲“系统地谈谈自己的人生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从那时起到此书定稿,过去了20多年,这部书的写作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这部书采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两代军人、父子对话的方式贯穿全书,分阶段讲述张爱萍将军战斗的一生、壮丽的一生。书中还引用了许多老战友的回忆录,第一手的文献档案资料,既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党内、军内高层活动。也讲述一个英雄父亲的人生追求,一个军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挚爱。

掩卷之后,我感到这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往往处在幸福、快乐的时光,却不会好好珍惜。读读老一代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故事,我们就会知道共和国今天的小康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信仰坚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英勇奋斗的优秀品质,在今天并未失去现实意义。读完这部书一个活生生的英雄,一个无私无畏,毫无奴颜媚骨的硬汉将军——张爱萍的形象就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他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中创建了皖东北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他经历了最初的情感生活;他在解放战争后期为创建新中国海军作出了异乎寻常的努力;他抓住战机,成为指挥攻打一江山岛——我军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前线司令员;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总指挥;“文革”中他被关押五年,复出后因抵制“文革”错误第二次被打倒;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又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军人物……今天,我们虽然进入了一个市场化的时代。在一个崇拜金钱,物欲横流的年代,重温革命时代的英雄故事,在净化人们的思想道德,学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领悟面对困难危机的应对智慧,以及了解人生目标信仰力量诸多方面仍有极重要的意义。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振兴的时代英雄,是值得每个共和国公民铭记在心的。

张爱萍将军真是个奇人、奇才。历史把这么多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几次差点牺牲。红军时期,他参加红14军,战斗中差点被淹死。黄桥一仗,左臂被打断了,“尺骨和大动脉整个被切断,扎不住,失血过多,人就昏死过去。当时都以为他死了,抬下去,一个民间医生路过,看见担架上滴血不断,便断定这人还活着……”这个民间医生叫孙蓬仙,是他救了张将军一命。1945年,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准备迎战国民党军,在一次部队行动中,他坐在一辆缴获的日本大卡车上。行动中他探出头来“向后面车厢里的人交代些什么……车缓慢地向后滑动,旁边刚好有一堵墙,他的话音还没落,头就被夹在车门和墙之间了……他顿时就失去了知觉”“人当时就昏死过去,血从眉骨处汩汩流出”“头盖骨从眉骨处裂开”,医生诊断为颅脑受伤和严重脑震荡,后被送到大连休养,伤情未见好转,又被送往苏联治疗。他被送到一个疗养院,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环绕一个很大的湖。苏联医生检查后,开出的处方,又是如此奇妙:每天喝酸奶和划船,居然就这样的治好了他的伤。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爱萍将军多次面对死亡的危机,居然又一次次化险为夷。他看似是一位福将,但命运加在他身上的困厄、艰辛、风险也实在是太多了。

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文笔优美,生动可读。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让你放不下。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真情、真悟。真实是指书中讲述的许多故事,都有具体的史料依据,有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