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光帝想了想,又问:“曾国藩哪,你到地方上去做知县,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呀?”

曾国藩略一思忖,回答:“回皇上话,开民智与清诉讼,当是重中之重。”

“这倒新鲜!”道光帝忽然笑了笑,“放着钱粮不管倒要开民智,你给朕说说,如何要先开民智啊?”

曾国藩答:“皇上圣明。开民智是为了让百姓懂法守法。民智不开,百姓势必愚昧,地方上的治安断难良好。而钱谷都是有记载有数字

的东西,早晚清理效果应该一样。”

道光帝反问:“照你所说,百姓知法才能守法。——朕来问你,乾隆朝和恢两啵斡胫贫诵矶喾睿傻酵防此匀环阜āU�

应该怎么解释呢?”

曾国藩全身一抖,额头冒出冷汗,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思索了一下回答:“皇上圣明。犯官和ǖ恐形薹ǎ劾镏挥幸印9�

员不廉已是犯了王法,祸灭九族当是他咎由自取。从古到今,官员堕落贪字始啊!”

道光帝不再言语,提笔在曾国藩的履历上批了一行字,道:“下去候旨吧。”

曾国藩叩头退出。

两部堂官跪着没敢动,等圣谕下达。

道光帝在曾国藩的履历上批的是:面相不雅,答对却明白,能大用。

曾国藩在殿外等了一刻钟,两部堂官才退出殿来,向曾国藩转达圣谕:庶吉士曾国藩即日起实授翰林院检讨。

曾国藩转眼便成了清朝的实缺从七品官员。

后来,曾国藩才从旁人的口里,陆陆续续知道了一些陈启迈和白殿壹等人引见的内幕。

道光帝陛见陈启迈和洪洋时问:“朕自登基,灾荒便接连不断,国库日渐亏虚,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

洪洋抢着回答:“回皇上话,学生已经想出办法了。”

道光帝一见洪洋说话响亮,毫不怯懦,便高兴地道:“你大胆地讲吧。”

洪洋答:“谢皇上!皇上如放学生做了地方官,学生便增加漕粮地丁。如果现在的章法是亩收纹银一两,学生到任后,就亩收纹银三两

或四两,直到皇上满意为止。”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一部分(3)

道光帝愣了许久,又问陈启迈:“陈启迈,你讲吧。”

陈启迈答:“回皇上话,皇上如果让学生去做地方官,学生先把境内应收的所有钱谷都让师爷们办理清楚,然后再考虑加税加捐。当然

,学生要办的事情皇上如果不同意办,学生就不办。皇上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学生的地盘学生说了算,当然,皇上说了更算!”

道光帝当时就在洪洋的履历上批了:“答话倒不怯场,一分明白,九分糊涂。”

道光帝给陈启迈的评价是:“讲话有些颠三倒四,人还算老实。”

于是,把洪洋分发去了不毛之地广西,把陈启迈分发到稍强些的江西。两个省份都难发财。

召见白殿壹和刘向东时,道光帝是这样问的:“广西和广东这两个省朕让你们挑,你们想上哪个省啊?”

两个人一齐回答:“但凭皇上指派,学生无权挑选。”

道光帝提笔就在两个人的履历上分别写上了“人还实诚”四字。

引见结束,都分发了好省。

紫禁城的御花园是皇帝赏花的所在;围墙外游动的除了亲军便是护军,常人莫敢驻足。但那花香是随风游动的;尤其万紫千红的季节;整个

京城都弥漫着香气。

康熙爷以前;花园里的建筑还不甚多;也极少能见到皇帝驾临,来这里常逛的是嫔妃和阿哥们。如果皇帝要看花;则常由花房的值事太监一

早一晚掐了送过去。到乾隆爷的时候;这里的建筑开始多了起来;最显眼的;当数前书房、南书房和后书房。

说是书房;其实并没有几本书;有的倒是大臣们匆匆的身影和侍立在门外太监们那木木的表情。乾隆爷晚年的公事,有三分之一是在这里

办的。十全老人爱御花园的前书房尤甚,那时太监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摆驾前书房。而康熙爷则专住南书房。这些都是被史学家认可的

;毋庸置疑。

这一年的酷热;把道光帝逼进了御花园的后书房。

在这三个书房当中,后书房是最凉爽的一个,有几棵金柿树挡着前窗的阳光;后墙的通风口又较前书房大。当大学士们的居室里到处都摆

满冰块的时候;后书房的道光帝则靠大蒲扇来消暑。当然,这是御前太监的职分;是无需道光帝亲劳的。但这也足以显出道光帝的节俭了。

太阳彻底地沉下去了。随着霞光的消散,微风送来少许的凉意。街道上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人们都在悄悄地谈论广西流行痘瘟的事。

御花园后书房里的道光帝,近几日最烦的也是这个。

痘瘟俗称天花,是中原大地的传统绝症。由晋而唐,由唐而宋元明清,几乎朝朝猖獗,百姓深受其害。后来,民医圣手发明了人痘接种

法,人们才不再谈痘色变。但此种方法只限于达官贵人、上层阶级。到康熙朝,朝廷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在各省大力推广人痘接

种法,力求从根本上消灭痘瘟。但民族成分复杂的广西百姓却偏偏不买朝廷的账,任你说破嘴,坚决不种痘。起始,康熙帝还以为是督抚诱

导不力所造成的结果,竟连撤了两任巡抚的任。但结果仍不理想,广西百姓照样信巫信神不种痘。从雍正以下,也只好听之任之;年年发放

的痘苗,独广西可以不领——领也徒劳。

如今,广西终于大面积流行痘瘟了,且来势凶猛,大别于两湖;两湖上年爆发痘瘟是因水灾所致,而此次广西爆发痘瘟则是自然天成。

道光帝严令广西巡抚衙门派重兵守境,严防广西百姓四处乱窜。广西的邻省也是日夜巡逻,其总督、巡抚比广西巡抚还紧张,无不视痘

如虎。

痘瘟加上周边的封锁,广西的巫医神汉愈发有了市场,劫匪路霸也开始结伙成会。

道光帝的晚膳;摆在了御花园后书房;随着漱口茶撤下去,四盘新鲜的水果便端上来。道光帝望一眼,轻轻地说一句:“来块冰糖西瓜吧

!”

一个小太监麻利地退出去,眨眼间便捧上一盘西瓜。道光帝放下折子,随手拿过一块西瓜,看了看,又心不在焉地放下了,目光重又回

到案头的折子上。这是广西巡抚衙门八百里快马送过来的折子,广西灾情严重,“盗匪”横行,赈灾与“剿匪”,刻不容缓。

广西山多林密,地薄人稀,加之民族众多,历来是皇家治理的难角。派充过去的几任巡抚,无不去也匆匆归也匆匆,走马灯似的。频频

换封疆,百姓烦,皇帝也烦。把广西比作刺猥再恰当不过,狠心丢掉,王、大臣们会说不守祖宗基业;小心抱着,又扎得慌。清朝可以没有

广西,皇帝却不敢丢掉广西。不守祖宗基业的罪名,十个道光皇帝也承担不起。

一个身穿华服、步履稳健的老太监匆忙忙地走了进来,马蹄袖交叉一摆,双膝往案前一跪,低着头,双手把一张纸举过头顶道:“启禀

皇上,这就是传遍京师的那首诗,奴才让宗人府誊写了一份,请皇上过目。”

老太监姓曹名进喜,是大内总管,也是道光帝身边最得意的公公。御前当值的小太监赶忙把纸接过来。

道光帝道:“下去吧。” “”,曹公公响亮地说了声,便慢慢地退出门外。

道光帝再次拿起广西的折子,看了许久才放下,接着又拿起笔,似乎要在这个折子上批点什么。

“唉!”道光帝长叹了一口气,又把笔放下,随手拿起的则是小太监刚放在案头的那张龙纹纸,轻轻吟起来: 男儿三十殊非小, 今我

过之讵是欢!

龌龊挈瓶嗟器小, 甜歌鼓缶已春阑。

眼中云物知何兆, 镜里心情只独看。

饱食甘眠无用处; 多惭名字侣鸾。

——湘乡曾国藩道光帝把诗放回案头,回手拿起一块西瓜吃起来。

夜风渐大,花草已有些许磨擦之声,眼望着一轮明月挂在当空,煞是凉爽。后书房里的道光帝,这时已微仰靠着椅子作休憩状。趁这当

儿,御前当值的太监们赶忙把西瓜撤下去,又换上几盘新鲜的水果。“这个曾国藩哪——”道光帝的嘴里忽然嘟囔了一句。

守候在旁边的太监们全都吓得一激灵。看道光帝时,仍仰靠着,半睁着眼在沉思。太监们互相望了望,谁也没敢言语。后书房依旧死一

般的静。

据史料记载,道光帝幼时,即已对祖父乾隆爷爷奢侈铺张心存疑虑,曾对自己的老师潘世恩说过“糜银过甚终究为祸”的话。到嘉庆时

,国势果然就日落千丈,多亏了拿下一个和挪恢氯眉吻斓鄱鲎拧D鞘钡拦獾劬椭溃值阶约菏保蔷霾换嵊泻萌兆庸耍蛭萌�

子都让乾隆爷爷和皇阿玛提前取了去。光耗银巨大的千叟宴,乾隆爷就摆了两次,此间在全国各地建的行宫、驿站、阁楼,更是无计其数;

一部《四库全书》,既因抢救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扬了美名,又因兴师动众浪费库银而让百姓心有余悸。老辈北京人都说:“乾隆爷那银子花

的,海啦!”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一部分(4)

那个时候,马放南山,歌舞升平,全国都崇尚侈糜,大清国一派昌盛的气象,好不耀武扬威。

早晨的京城是最好的时光。空气潮潮的湿湿的,猛吸一口,能让人从头凉到心底,这是晨露的作用;如果头天夜里有雾,空气会更加清

新,树枝上、地面上便满是已聚拢成团团蛋蛋的沙尘粒子。这是京城极特别的一道景观。鸟儿随着爽爽的和风蹿上蹿下,喳喳地叫,欢闹得

不行,仿佛这好光景是它们用嘴叫出来的。说也奇怪,等它们的叫声停了,当空挂着的必是毒辣的日头,一朵云儿也无,赛似蒸笼。

道光帝的龙辇早早便停在了翰林院的大门口。他今天忽然决定要抽查一下国史编纂的进展情况,完全是兴致所至,不用提前通报;这是

乾隆爷传下来的规矩,怕的是学者们偷懒儿。

道光帝出行一改老例,除了一名随侍的太监和四名贴身侍卫,便是八名轿夫。不仅庞大的仪仗没有,连开道官、龙伞也通统不用。道光

帝是大清国惟一的一名简行皇帝。

进到二门的时候,翰林院学者们忙碌的身影已清晰可见了,道光帝几天来的烦闷霎时被赶得无影无踪。

随侍在左右的太监曹进喜,一个最会察言观色的老太监,发现皇上的眼角溢出了笑,于是就抢前几步不失时机地高喊一声:“皇上驾到

——”

曹进喜的这声呼唤尾声拖得很足、很长,一直拖到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文庆出来跪迎才止住。随着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的抢将出来,正在

忙碌的学者们都霎时停住不动。

一切礼毕,大小翰林们才各就各位。

三门是翰林院的见习房,有当年是科恩准庶吉士五人,由四名检讨(满汉各两名)和两位侍讲学士(满汉各一名)负责。庶吉士的课业

也无非是学习编修国史、习字写诗,程朱理学自然也在其中。然后,便是跟着大人们学着办公事。

盛世修史,别的衙门可以破败,作为大清惟一的国史编纂机构的翰林院,却不能不庄严,因为这是国运昌隆的象征。庶吉士们穿戴整齐

自不必说,保养得也都非常好,一根油光光的大辫子拖在脑后,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尽管一色调儿的镂花金座夏朝冠,五蟒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