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碌祝獯媪甘炒釉吹乃陌俣咭诮铮陆档饺倭囊诮铮跎倭诮铮湓蚴钦鞴旱牧甘呈恳丫荒苁视Φ笔背鞘腥丝诘墓婺A恕5笔闭飧鑫侍饷挥斜砻婊且蛭鞘笨獯媪甘潮冉隙唷�
第四次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两年征购得多,但是销售得更多。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从一九五七年的九千九百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一亿三千万人。这样,就使粮食库存连年下降,到今年六月底可能下降到一百四十八亿斤,其中陈粮只有一百零一亿斤。
由此可见,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这已经有了几次教训。
当然,应该承认,动员城市人口下乡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人已经来了,在城市里生活比农村好得多,再动员他们回去是很不容易的,搞不好要“打扁担”。我们要承认这一困难。
那末,不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行不行呢?不行。因为那样就会产生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会把粮食高产的队、社、县、专区(注「专县——指专区和县。专区——是省、自治区派出的专员公署所领导的区域。一九七○年专区改为地区,作为一缓政权。一九七八年后,除自治州外,又改为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一九八三年试行地、市合并,由市领导县的体制以来,有些地区行政单位撤销。——第76、163页。」)和省的积极性打下去。城市人口不下去,那么多人吃饭,势必向农村多要粮食。向灾区要吗?灾区没有,只能向高产的省、专区和县要,向高产的社、队要。向他们多要,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平均主义。高产了不能多吃,只给留三百斤原粮,一年还可以,长期下去就不行。像黑龙江、杭嘉湖(注「杭嘉湖——指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角地带,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第163页。」)等商品粮产区,如果长期吃粮标准很低,他们增产的积极性就没有了,高产区会变成低产区。全国高产县并不多,浙江省有二十三个县,担负了全省征购粮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四。江苏省苏州专区六个县(注「指当时苏州专区所辖的吴县、常熟、太仓、昆山、吴江、江阴等六个县。一九八三年一月,常熟县改为常熟市(省辖,县级),江阴县划归无锡市。——第163页。」),征购十二亿斤稻谷,上缴中央和供应南京市的粮食,主要靠这个专区。把这些高产地区的积极性打下去,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第二,牲口要继续大量死亡。饲料粮留的少(大牲口八十斤,猪六十斤),牲口和人争粮,牲口是争不赢的,人会把饲料粮拿来吃掉,牲口势必继续大量死亡,这时农业的损失就太大了。因为现在农业生产主要还是靠畜力和粪肥,而不是靠机械和化肥。
第三,经济作物产量要继续下降。我们向农村征购的粮食多,销售的粮食少,农民吃不饱,管你棉花不棉花,管你发多少布票,为了吃饭,就会挤掉经济作物。要不挤经济作物,就得给粮食。比如说,要山东恢复种花生的面积并不困难,只要给五亿斤粮食,并且规定适当的价格,就可以了。不然的话,你说种经济作物是“政治任务”,农民就在地头上种一点,中间还是种粮食。这样,不仅城市市场不好维持,对整个农业的发展也很不利。你拿了农民的粮食,把什么东西给农民呢?老是给他高级糖果总不行吧,他还要穿衣服。所以,经济作物继续下降对于人民生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利。
第四,粮食进口要增加。城市人口不下乡,一年要进口一百亿斤粮食,这个负担很重。我们前些年是出口粮食,外汇主要用来进口成套设备和重要工业原材料。现在,要把很大一部分外汇用在买粮食上,势必削减成套设备和重要工业原材料的进口,这就要大大影响国家工业建设。
总之,如果不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就会发生上述种种困难。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好转了,工业和其他方面才会好转。所以,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城市人口过多有困难,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也有困难。从全局来看,这两方面的困难相比,还是城市人口过多的困难更严重。我们只能走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条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全局,并且保证农业生产的恢复。
动员大批城市人口下乡,要有很大的决心。影响我们下这种决心的,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农业恢复快慢的估计。如果认为农业可能很快恢复,人们就会说,既然很快就恢复了,何必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多此一举呢?对于恢复农业生产的问题,周总理已经作了分析,认为不能很快。农业生产即使恢复到一九五七年以前的水平,粮食供应依然不能维持,至少要达到一九五八年的水平才行。要达到一九五八年的水平,即使从今年起每年增产两百亿斤到三百亿斤粮食,也要三四年。增产的手段,包括化肥、排灌机械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一下子增加很多?这个问题周总理也讲过了,我也摸了一下,不可能。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让很多人在城里吃着饭等待农业的发展呢,还是现在就下去?我看不能等待,应该现在就下去。
二是怕影响工业生产。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工业生产是不是会受很大影响?我看,会有点影响,但是不会大。不减人,工业生产也上不去,减了人,可能反而有好处。例如,今年煤炭、钢铁的生产,应该说我们是很努力了,但一月到五月,就是上不去。原材料不够是很大的问题。棉花少了,许多纺织厂就要停工。煤炭上不去,许多钢铁厂要停工。钢铁少了,许多机械工厂要停工。建筑材料和设备少了,许多基本建设项目也要停工。这说明,工业生产上得去上不去,目前不在于人多人少的问题。我也想过,停工待料、生产上不去这种现象,是不是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就可以结束,从明年一月一日起就大为改观?我看也不是这样。不能设想工业生产的困难局面一下子就可以好转。
现在先举煤炭生产的例子。去年做计划,规定今年第一季度日产原煤六十五万吨,第二季度七十万吨,第三季度八十五万吨。我曾经估计,二月份可能达到六十五吨,三月十五日以后可能达到六十五万吨。但是,现在是五月底,日产只有五十三万吨多一点。煤炭上不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找煤炭部的几个同志谈过,也跟地方的一些同志谈过。他们告诉我,煤炭生产上不去,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开采与后备力量比例失调;二是大量设备失修,“带病”运转;三是工人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不够;四是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需要调整。这许多实际问题都必须解决,如果不解决,即使在两个月内把整风(注「这里所说的整风,指一九六一年一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地进行的整风运动。目的是帮助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纯洁组织,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第166页。」)搞好了,产量也还是上不去。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是很快可以办到的。
说到煤炭的后备力量,前后、左右、上下都有问题。前后的问题,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掘进量要超过开采量,而现在则是相反,掘进没有后备力量。左右的问题,就是同时开几个巷道,这个巷道开完了,可以马上转到另外的巷道;如果这个巷道发生了事故,能够马上转到另外的巷道。现在的情况是,左面开采,右面没有准备新巷道,或者准备的很少。上下的问题,就是在开采上一层的时候,要为开采下一层做准备,以便这一层采完了,能够紧接着采下一层。老井向下延伸,开新井来代替采完了的老井,都可以叫上下。现在的问题是只顾眼前,在一个水平上开采,不顾长远,不预作准备。这里说的前后问题,两三个月可以解决;左右问题,五六个月可以解决;上下问题,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至于现在煤炭工业中前后、左右、上下的问题各有多少,我还没有细摸。但是今后几个月,煤炭产量肯定上升不了很多,弄不好还会下降。这里还没有谈设备失修及其他影响生产的问题。
再看铁矿石的开采。这几年搞钢铁,主要搞了冶炼,没有很好注意铁矿的开采,也没有注意轧钢设备的制造。因为钢材少,制造的矿山设备也少,铁矿开采的机械化跟不上,开采方式很落后。冶金工业部系统,小土群(注「在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运动中,提出了“小(小型企业)、土(土办法)、群(群众路线)”和“小(小型企业)、洋(现代化生产方法)、群(群众路线)”的方针。这里所说的小土群和小洋群,就是指按照这种方针建设的企业。——第167页。」)矿山跟大洋群(注「大洋群——指采用现代化生产方法和实行群众路线方针的大型企业。——第167页。」)矿山大概各占一半。铁矿开采的机械化问题是很不容易解决的。过去我们搞小土群,用手工开采,搞了一点露头的矿石。现在露头矿开采完了,要采地下的,就要有基本建设,安装抽水、通风、提升等设备。过去铁矿石的运输,多半是靠人力,工具只有手推车。现在再要那样多人搞运输是不行的,这就要把手工劳动变成机械化作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贫矿要变富矿。现在是含铁量百分之三十的矿石也好,百分之四十的矿石也好,统统都用,费煤很多。要提高炉料的含铁量,就得把矿石磨碎,进行磁选,然后烧结成富矿。这样一个由露头变地下,由手工变机械,由贫矿变富矿的过程,即把小土群变成小洋群(注「在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运动中,提出了“小(小型企业)、土(土办法)、群(群众路线)”和“小(小型企业)、洋(现代化生产方法)、群(群众路线)”的方针。这里所说的小土群和小洋群,就是指按照这种方针建设的企业。——第167页。」),没有三年时间是不行的。
修铁路运矿石,也是个大问题。所谓开矿,无非是搬石头。光靠手推车推,那是不行的,势必要修铁路。离南京二十里有一个牛首山铁矿,是个很小的矿,就有一千三百工人,其中一千工人是在搬石头。河北龙烟铁矿(注「龙烟铁矿——位于河北省龙关县(今赤城县)和宣化县境内。——第167页。」)年产二百九十万吨矿石,矿下的铁轨就有三十万米。建设一个机械化的矿山,是要很长时间的。
此外,解决炼焦问题也需要一个时间。现在许多炼焦厂没有经过洗煤就炼焦,或者是用土法炼焦,用煤多,质量差。要洗煤,要把土法炼焦变为洋法,就要增加很多设备。
如果煤搞不了很多,钢铁搞不了很多,那末,轻工业生产也好,重工业生产也好,基本建设也好,都上不去。这几年,全国职工总共增加了二千五百多万人。新增加的,第一位是基本建设部门,增加了四百二十多万人;第二位是机械工业,增加了三百二十万人。如果钢铁工业上不去,基本建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