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豫点头同意。
浑湍霄评肟痪茫舷5v来见李豫。孟希祐对李豫说:“河南团练使柳镛临阵脱逃,部下兵卒大半逃散,下官集合剩下兵勇加上采访使衙署卫士共六百人,听候殿下调遣。”
李豫惊讶的看着孟希祐,这家伙居然没跑,还主动跑来请战!
孟希祐对李豫说:“当此危难时刻,臣愿为陛下尽忠。臣与殿下以前是有过节,请殿下以大局为重,摒弃前嫌。”
李豫不知道孟希祐的话是不是出自真心,不过从他没有跟随杜谦一伙人逃走看,此人并非自己以前认为的那样。李豫对孟希祐说:“请采访使带领手下兵士维持城内秩序。”
孟希祐领命离去。
刘德顺小声对李豫说:“殿下,孟希祐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您的坏话,让他维持城内秩序,岂不是太便宜他。以奴家看不如派他去守北城。”
李豫怒道:“住嘴!”
洛阳北城城墙尚未完全修复,派孟希祐带着几百残兵守卫,明显是借刀杀人之计。
浑⒛霄坡柿煲磺灼锏酱镖浇畔拢⑾忠欢恿桨偃说奶凭锉簧锨а嗑锉ё范陆亍;氍{、南霁云率军正面迎击,击退燕军。
浑犹凭锉沉戽缙镄N咀箬嚎谥械弥揭驯惶锍兴么缶В庋蹇兔箬郝势锉宄霭В嬷⒖谭祷芈逖簟;氍{看着远处的上万燕军人马,不得不调转马头。
田承嗣解决了守卫邙山的唐军,连夜率军来到洛阳城下。
第百四十五章 保卫洛阳(下)
次日拂晓,李豫身披铠甲,手握长剑登上龙光门。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李豫眼前出现上万燕军。
燕军主将田承嗣骑马列于阵前,见李豫出现在城楼上,得意洋洋的喊道:“李豫小儿,咱们又见面了,速速开城投降,田某可饶你不死。”
李豫见田承嗣身后旌旗招展,叛军在城下连营数十里,不免有些心悸。
田承嗣身旁有一员黑甲大将,高六尺五,豹头环眼,身骑汗血宝马,正是叛军悍将刘龙仙。刘龙仙手举羽翎枪,枪头上赫然插着一颗人头,张平、左韬认得,正是右威卫中郎将吴彦客。刘龙仙大声喊道:“尔等再不投降,少时城破,与此子同。”
张平、左韬跪地请战,要为吴将军报仇。李豫痛心疾首,同意两人出战。张平、左韬悲愤交加,一起杀向刘龙仙。刘龙仙勇猛异常,以一敌二,一枪刺死张平,又将左韬挑下马背,燕军士气大振。
刘龙仙趾高气扬的叫嚣道:“还有哪个不怕死的,敢出城来与本将一战?”
郭旰、南霁云、王霆请求出战。
浑白璧溃骸把巯屡丫普ⅲ蝗缭荼芊婷ⅰ!
李豫传令各军将士坚守不出。
田承嗣并不急于攻城,命令部下加紧建造攻城器械。卫伯玉的三万神策军和马燧、马重英、仆固怀恩的八千精骑让田承嗣耿耿于怀。令田承嗣欣慰的是,蔡希德率领的六万燕军已到达河阳,正在过河。
史朝义率领的五万燕军在卫州渡过黄河,突袭汴州。驻守汴州的唐军主将许叔冀弃城南逃。史朝义率军占领汴州,西进威胁郑州。
马燧收到洛阳和汴州送来的两份紧急军报,立刻与马重英、仆固怀恩、章仇瑾瑜商议对策。四人决定,马燧、马重英、章仇瑾瑜立刻率兵回援洛阳,仆固怀恩率豹骑协助河南节度使张镐防守郑州。
肖定钧连夜逃到陕郡,对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和宣慰黜置使鱼朝恩说:“田承嗣率十万大军突袭洛阳,末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只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到此。”
卫伯玉立刻命令副将集合部属,准备出兵增援洛阳。
鱼朝恩拦住卫伯玉:“将军且慢。将军应该知道皇后娘娘、郕国公与太子的关系。”
卫伯玉明白鱼朝恩话里的意思,张皇后和李辅国一直在找机会除掉太子。卫伯玉问鱼朝恩:“黜置使的意思是要伯玉按兵不动?”
鱼朝恩笑道:“奴家可没这么说。如果将军按兵不动,万一太子殿下有个什么闪失,圣人怪罪下来,奴家可救不了将军。”
卫伯玉心领神会,对副将说:“传令各营明日收拾行装,后日出发进军洛阳。记着带齐所有装备,有遗漏者军法处置。”
副将不解的问:“将军,洛阳形势危急,咱们是不是应该立刻轻装…”
卫伯玉训斥道:“放肆!你懂什么?照此传令就是。”
“遵命!”副将领命离去。
鱼朝恩闭着眼睛品了口茶,摇了摇头说:“此子不可教也。”
蔡希德与田承嗣两军汇合,近十万燕军将洛阳围得水泄不通。
李豫在洛阳扫黑除恶,深得民心,城中百姓主动要求参加守城战斗。李豫让孟希祐打开武库,发放兵器。独孤云从数万百姓中选出一万兵勇,加上太子卫率和洛阳宫卫,以及河南团练使和撤入城中的右威卫,守军人数达到两万。
田承嗣开始试探性攻城,洛阳皇城墙高四丈八尺,刚刚整修完毕,十分坚固,燕军攻城第一天便死伤无数。田承嗣见状,把主要兵力转移到相对薄弱的洛阳北城。洛阳北城屡遭战火破坏,有些地方的城墙高不过两丈,燕军几次攻上城墙,浑⑼跽稹⑼貊适爻蔷裨⊙苷剑复谓巧铣乔降难嗑仆恕
两天过去了,不见援军踪影。
李豫看着城下黑压压的燕军,心中忐忑不安,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卢从义建议派使者出城与燕军谈判。浑蟮ńㄒ椋鞫牌逖舯背牵斜κ匚阑食恰C舷5v认为与燕军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而放弃洛阳北城,等于向燕军投降。郭旰、王霆认为应该坚守洛阳北城。李豫力排众议,采纳浑慕ㄒ椋舷5v将洛阳北城的居民全部迁入皇城,做好弃城准备。
李豫对浑⑼跽稹⑼貊担骸疤旌诤蟊背浅乔缴喜坏愕疲贝蚩隙拧!
田承嗣得知上东门突然打开,亲自前往查看,见城门内和城墙上漆黑一片,田承嗣笑着对部下说:“李豫小儿定是在城内设下埋伏,故意打开城门引我上钩。此等雕虫小技,田某岂会上当。”
独孤雪的父亲独孤颖战死在北邙山,李豫特意命独孤云,把独孤雪接到宫中。
第二天一大早,田承嗣得知洛阳北城已是一座空城,气得捶胸顿足。
田承嗣亲自坐镇指挥,率军进攻皇城北面的龙光、德献二门。蔡希德率军进攻东面的宣仁、承福二门。牛廷玠、李廷望率部进攻南面的端门。
李豫站在龙光门上指挥御敌。
田承嗣为了激励将士攻城,当众宣布:凡攻上城楼者,赏一百缗。手刃李豫者,赏金一万。畏惧不前者,格杀勿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燕军对龙光门发起猛烈进攻,近百曳罗河借助云梯和轩车攻上城墙,杀奔帅旗下的李豫而来。一万金在当时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足以让人疯狂得忘掉对死亡的恐惧。
李豫身边的太子亲卫奋力杀敌,一个身材魁梧的契丹士兵突过亲卫防线,冲到李豫面前,提刀砍向李豫。贺拔楚岳迅疾出手,从背后一刀削去脑袋,腥热的鲜血溅了李豫一脸。
贺拔楚岳推开契丹士兵的尸体,抱拳对李豫说:“殿下,此地危险,还是下城去吧。”
李豫擦去脸上的血迹,毅然回答:“不必多言,本殿身为主将,越是危险越得身先士卒。”李豫紧握佩剑,冲到亲卫中间,一剑刺进一个曳罗河后背。贺拔楚岳紧随护卫左右。将士们见太子与他们并肩战斗,士气大振,很快将攻上城楼的一百多燕军全数消灭。
两军激战两昼夜,城下燕军尸体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之气,令人作呕。经过粗略统计,两日激战唐军伤亡超过两千人。李豫心急如焚,照这样下去,最多还能坚守十日。
马燧、马重英深知骑兵利于机动而不利守城,与其冲破燕军包围入城与李豫汇合,不如潜伏于攻城的燕军外围,伺机而动。洛阳城墙高大坚固,物资储备丰富,坚守十天半月应该不成问题。
田承嗣见强攻不行,改用弓弩手,利用轩车和楼车与城墙上的唐军互射,双方各有死伤。入夜,田承嗣调来上百辆投石车协助攻城。燕军在石弹外包裹上浸过桐油的麻布,点火发射。上百枚熊熊燃烧的火弹呼啸着飞向皇城,最近的一枚落点距离李豫不足十步。
李豫不顾个人安危,一面指挥兵士御敌,一面组织百姓灭火。李豫后悔自己来洛阳这么久,没有未雨绸缪,召集工匠制造一批投石车备用。
经过连续五日激战,洛阳守军死伤八千余人。
李豫连夜视察东城防务,隐约听到地下传来声响。李豫立刻想到地道战,命人挖了几个深坑,找来几面大鼓,埋在坑中。兵士附耳于大鼓之上,挖掘的声音听得非常清楚。用此方法确定燕军挖掘的隧道位置,预先备好桐油,待燕军破土出来,立刻浇油点火。蔡希德的地道战以失败告终,挖掘地道的燕军被烧得鬼哭狼嚎。
又过了两日,李豫明显感觉到燕军的攻势大为减弱。
李豫登上龙光门拿起“眺远”查看,发现城外的燕军正有组织的撤退。
前日半夜,马燧、马重英、章仇瑾瑜成功突袭了洛阳东北的金墉城,焚毁燕军粮草。与此同时,仆固怀恩率领豹骑与河南节度使张镐携手击败史朝义,收复汴州。史朝义率军北遁。驻留新安的卫伯玉收到战报,知道燕军气数已尽,率领三万神策军突破燕军防线,前锋距离洛阳不足四十里,直接威胁到燕军北撤的最后退路-河阳桥。
蔡希德、田承嗣不得不放弃进攻洛阳,率军过河北撤。
马燧、马重英、章仇瑾瑜率领骑兵进入洛阳,洛阳军民在大街两侧夹道欢迎。李豫见到三位兄弟,激动得热泪盈眶。
卫伯玉趁机向正在过河的燕军后军发起进攻,歼敌数千,收复河阳。鱼朝恩向李亨呈报河阳大捷。
河北战场上,李光弼乘燕军主力南下,突破史思明的防线,攻克瀛州。前方捷报连接传到长安,李亨喜出望外,诏令李豫、李光弼、卫伯玉、张镐乘胜追击,一举剿灭叛军。
第百四十六章 薛嵩归唐(上)
李辅国通过安插在洛阳的密探得知,李豫不知为何突然改变了对仆固怀恩的态度,将其视如心腹。李辅国非常担心大唐第一猛将成为李豫的得力干将。
李光弼、颜真卿联名弹劾河东节度使、太原尹王承业,李亨签发敕令将王承业罢官免职。李辅国向李亨求得敕令,任命仆固怀恩为河东行营节度,领兵镇守北都太原。仆固怀恩甘愿追随李豫不肯奉敕领命,李豫劝说仆固怀恩率军启程赴任。
李豫和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在汴口渡过黄河,一路北进,进驻卫县。卫伯玉的神策军从河阳出发,主力屯于卫州,前锋进抵黎阳。
河北北线战场,李光弼部在河间,田神功部在新乐,颜真卿部在平原,三军互成犄角之势。燕军方面,史思明在信都,蔡希德部在洺州,田承嗣部在魏州,薛嵩部在相州,张忠志部在井陉,李怀仙部在贝州。
李豫与卫伯玉约定:太子左右卫和河南诸军从卫县北上,进攻相州;神策军从黎阳出发,进攻魏州。
李豫率部到达汤阴。
汤阴守将是燕军邺郡节度使薛嵩的弟弟薛崿。薛嵩、薛崿都是大唐名将薛仁贵的后代,前任幽州节度使薛楚玉的长子和次子,薛楚玉是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
两军交锋,在汤阴城下摆开阵势。
郭旰持刀叫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