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燮笑着对隔壁院子喊话:“递过来一个梯子,我们好过去。”说完对郑妥娘道:“明天叫人来,院墙上开个门,方便你来往,两家做一家可好?”
  郑妥娘道:“这可得问问假娘,她可不好说话,认银子呢。”陈燮笑道:“你对她讲,这宅子我买下了,白给她住,愿意住多久都行,就是过个户头的事情。”
  郑妥娘道:“这倒是使得,就怕隔壁院子的这些兵丁不好相与。”
  陈燮道:“他们不住这里,只我带着亲卫住这。再说了,有你在隔壁,我也不会傻的独守空房。”说到这,柳如是才接过话道:“既然姐夫这么说了,不如让对面的兵拆出一个门来,把东西抬过来便是。不然这爬高爬低的,可不方便。”
  陈燮一想也是,拍着脑门道:“糊涂了,怎么好叫你们翻院子墙。”郑妥娘掩着嘴低声一笑道:“我去叫人把娘请来。”
  隔壁被陈燮喊了一嗓子,没一会便开始拆墙,这边唬的假娘滚滚而来,见了陈燮便道:“陈老爷,这地动山摇的,这是要拆房子么?”
  陈燮笑道:“稍安勿躁,这宅子我也买下了,今后随你住,宅子里还是你说了算。妥娘是不会再上画舫了,你说要多少银子,我都认了。”
  柳如是这时候及时的扮演了一个二五仔的角色,开口道:“姐夫,这宅子可不值一万两。”
  陈燮对郑妥娘柔声道:“这事,我做主,可行?”郑妥娘见他如此尊重自己,不由心里被蜜水泡着似得,甜甜的笑了笑道:“奴家脾气不好,多亏了娘包容,才能在这秦淮河上有立锥之地。”
  陈燮听明白了,对假娘道:“我出个整数,两万个银圆,你要银子也行。回头这里一切照旧,只当隔壁是一个工作间,两边的房契都由妥娘收着。”


第二百一十九章 讲道理
  这当口,假娘可不敢再说废话,郑妥娘脾气不好,她可是知道的。心里有心开高价,没想到陈燮给出的价格,远远高出她的预计,别说宅子了,连宅子里所有人带自己一起买下都多的多,这还有啥好说的,没口子的答应下来。
  对面的墙被拆出一个洞之前,有人高声道:“老爷让一让,这墙要穿了。”
  陈燮带着一干人往后退了好几步,见墙上的砖被拆掉,也没说拿锤子砸,就是一块一块的砖被取下来。看一起,也就是之前砸了几锤子,然后就没再砸了。
  陈燮见一个近卫拆的很熟练,手里匕首在墙上一翘,就是一块砖被拆下来。不禁笑问:“你小子,以前是做瓦匠的不成?”这小伙子年龄也就是二十出头,听了这话手上也不停,答道:“老爷好眼力,小的家里祖传三代的瓦匠手艺,要不是进了军营,我也是一个大师傅了。一天照样挣五个大钱,老婆孩子够养活。”
  陈燮与他谈笑道:“你这都是老黄历了,如今手艺好的瓦匠,一天都挣八个大钱了。”
  众亲卫一阵笑声,很快洞口越来越大,郑妥娘和柳如是看的清楚。这些年轻人站成一排,砖头在手里接龙,一块一块的传递过去,没有闹出满地的灰尘来。
  “老爷,我让人去买了水泥和沙子,您先将就一下,走过来,回头一准收拾妥当,清清爽爽的,好叫郑姨娘来回走动。”崔新这个马屁精,出现在对面,让人用席子给上面和两侧挡住。
  陈燮领着两女过去,进了个院子,走入正堂,里头的桌椅都不在了,就放着十几个木箱。陈燮让人拆开一个木箱,里头露出一个一个的铁盒子,盒子里头都是一个一个铅块。柳如是倒是眼尖,惊呼:“上面有字。”说着上前去取一枚铅字,在手里摆弄一番道:“这是铅活字。”
  活字印刷,明朝是有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效果很烂,根本就没法跟雕版印刷相比。
  “活字印刷的关键有二,一为活字的材料,二为油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辅助以机械印刷机,印的又快又好。”陈燮一边解释,一边让人把一名四十来岁的工匠叫来,他还带了四个徒弟。此人本是济南府以印书作坊的工匠,联合商号买下那家作坊,作为办报的一个点,顺手还得了一批熟练的印刷工匠。就技术而言,现代社会弄来的铅字印刷机,去掉电动的部件,带来明朝之后,由工匠反复摸索,终于制成了摇杆手动的活字印刷机。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谢师傅,机器现在就装起来吧。”
  组装的过程不慢,因为都是熟练工了,反复的拆装多次。这个谢师傅,带着四个徒弟,在这台印刷机上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熟悉,这会再出问题,那真是丢大明工匠的脸了。
  不用两个小时,一台手动的印刷机组装起来了,一脸憨厚的谢师傅,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道:“老爷,这些活都不难做,难得的是排版。得有几个识字的后生来做这个活。”
  陈燮笑道:“这个好办,我已经让老钱去找了,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
  工作还在继续,一排架子竖起来,上面贴了部首偏旁,按照这些偏旁,有相应的盒子上的部首对照,把字放在架子上。这一下,郑妥娘和柳如是都看明白了,这样一来找字就简单了。
  “虽说是奇巧淫技,若真的印出来的效果要好于雕版,却是一桩大大的功德。”柳如是抬手在一排一排铅字上去摸,口中低声自言自语。陈燮听的清楚,笑道:“功德倒未必,多少人因为这个铅活字丢了饭碗?你可想过?盘古开天地至今,华夏文明哪一次进步,离开了奇巧淫技?我们生活中用的哪一样东西,离得开奇巧淫技?在我看来,奇巧淫技可比四书五经有用多了。当今大明的那些士大夫,在我眼里,这不如这些匠人来的实在。”
  “姐夫,怎么可以这么说话?这大明天下,难道说士绅大夫还不如这些匠人?这天下的教化之功,姐夫看不到还是听不到?”柳如是的心给狠狠的刺疼了,一直以来她接触的都是满腹诗书的读书人,玩的都是高端的风花雪月。结果让陈燮一句话给说的不值钱了,真让她难以接受。
  陈燮懒得跟她计较,赶上郑妥娘伸手拽了拽衣袖,便微微笑道:“先回去吃饭吧,时候不早了。有什么话,吃了饭我们慢慢聊,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一行人回去的时候,后院的门果然已经修好了,水泥都没干呢,地上的路也铺了青砖,走起来很方便。不像之前,脚上不免带些泥巴。
  酒菜摆好,三人各自落座,柳如是还是很不服气,一直盯着陈燮在看也不动筷子。陈燮无动于衷,坐下后道:“下午还有事情,酒撤了吧。这吃饭的碗小了,换个大的。”
  柳如是跟他赌气,起来去厨房。郑妥娘不安道:“思华,你说的那些,我也不敢苟同。”
  陈燮笑笑:“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真理。所以春秋战国才有了百家争鸣,是非对错,可以辩论。我们先吃饭,吃饱了坐下来,一杯清茶,心平气和了,可以慢慢的讲各自的道理。”
  见他如此,郑妥娘才安了心,知道他没往心里去。既然如此,那就安心的吃饭。柳如是真的给陈燮弄个海碗,装的满满的一碗米饭。郑妥娘见了心里着急,哪有一个人吃这么大一碗饭的。正准备说话呢,陈燮已经接过饭碗道:“谢了。”说着不紧不慢的动筷子,看他吃饭很香,但是动作幅度不大,如果不是这个碗大了一点,会觉得他很斯文。
  陈燮就这么不紧不慢的吃着,两个女子也奇怪了,都不动筷子,看着他吃。陈燮坦然自若,一海碗冒尖的饭,一口一口的,细嚼慢咽的吃着,看着不快,实际上一点都不慢。这都亏了小时候,吴阿姨管的严格,吃饭的时候不许狼吞虎咽就算了,还不能浪费。
  这个时代的米比起杂交水稻,那真是好吃的太多了。香香软软的,都不怎么用菜,陈燮一碗饭吃完不到十分钟。放下筷子的瞬间,笑道:“我吃饱了,你们赶紧吃,回头一边喝茶一边聊,不说清楚这个,今晚上怕是要睡地板。”
  郑妥娘被他说的脸上泛红,轻轻的打他一下,然后招呼目瞪口呆的柳如是吃饭。陈燮去了后院溜达,背着手在院子里漫步。看着他的背影,柳如是长大的嘴道:“真吃下去了,一粒米饭都没浪费。真不愧是沙场上的将军,吃的多才有力气。”说着话锋一转,对郑妥娘道:“姐姐,我说的对不对?”郑妥娘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时笑着低声道:“你想知道?晚上你来呗,我把他让你一夜,你不就知道了么?”
  斯文娴静的郑妥娘和柳如是,私下里这么说话,也就是陈燮没听到,不然得吓着。
  柳如是道:“姐姐,你自己去照照镜子,就差脑门上写着一往情深四个字。”
  走了一圈,陈燮回来了,桌子上的饭菜已经撤了下去,两个女子都在安静的看着他。陈燮走近堂内,缓缓的落座,笑道:“那么,大家想说什么,还是想先听我说说什么?”
  两人互相看看,异口同声:“你先说。”陈燮点头道:“好,我先说。”
  “先说什么好呢?先从大明的现状说起吧。二位可知道,当今大明举国税赋加在一起有多少?可知道,太祖时期,大明税赋多少。”陈燮先提问题,这俩上哪去知道啊?所以一起摇头。
  陈燮笑了,慢悠悠的捧起茶杯喝一口才道:“本朝太祖时期,大明税赋约3200万石,成祖以后,约2700万石,当今税赋,已经不足2600万石。你们可知道,太祖之时,大明人口几何?当今大明人口几何?”
  这两位直接被问晕了,都在算数字差呢,本能的再次整齐摇头。
  陈燮再次自问自答:“太祖年间,人口不足五千万,成祖年间,人口约五千万,当今人口近二万万。那么请问二位,可知当今每年税赋白银几何,每年朝廷支出白银几何?”
  “姐夫,我们讲道理,您怎么净在说数字?”柳如是不干了,反问了一句。
  陈燮淡淡道:“道理,就藏在数字之间。没有数字作为依据的道理,往往都是空想出来的东西。我这个人想来如此,讲一个道理,就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什么是事实?数字就是事实的一种。”
  这下柳如是没话了,哼了一声道:“好,姐夫继续你的道理。”
  陈燮摸出烟来,点上一颗,然后才继续:“当今朝廷每年税赋约四百万多一些,而每年的支出,则多余五百万两白银。我这么说,你应该听的明白,大明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什么问题?”柳如是刚说完,自己的脸就红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第二百二十章 慑服
  整个下午,堂前回荡着陈燮不紧不慢,铿锵有力的声音。
  “优免、包揽、分洒、诡寄,这些现象,你们不能吧承认吧?那么请问,通过这些手段偷掉税收,最后由谁来承担?那么请问,缙绅阶层是不是在跟国家争夺利益?那么请问,大明朝的税收不足国用,这人既得利益者,是不是该出来承担责任?那么再问,这些人有几个愿意把银子捐给国家作为军费开支?我再问你,万历年间,商业税多少?如今的大明,商业税去哪了?有个事情你们一定不知道,产茶大声浙江,一年的茶叶税收只有六两银子,还不如不收。”
  一个下午的谈话节奏,牢牢的被陈燮把握,一直是在不断地提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