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的文人,直接站出来为明报的态度摇旗呐喊。
  一边制造舆论,一边陈燮还要做正经事情。血吸虫病专治医院,开业半个月后,依旧是门可罗雀,一个病人都没有上门救治的意思。每天倒是有不少围观的百姓,站在大门口指指点点。要不是门口有执勤的士兵站在那里,都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经过一些人的嘴吧宣传,这家医院现在的名声可真的不太好。
  作为医院的院长,刘龙清的心情可真的不怎么好。开始的时候,还是带着雄心壮志来的。他爹刘高明,在登州医院现在是头牌医生,他没学完这些本事,来江南专治血吸虫病,在有特效药的前提下,还是很有把握的。可惜,百姓不信啊,不管你怎么宣传,都没人相信。
  又是一个白天过去了,眼看又一天过去,依旧没有一个病人来的时候,刘龙清叹息一声,吩咐门卫注意安全,值班医生交代一句,他就准备下班,然后去找陈老爷想点法子改变一下才行了。就在他走了一圈,巡视完毕之后,突然门口有人急匆匆的进来。值班的医生一脸的兴奋,按耐不住的激动道:“院长,来了一个病人。”
  “好,确诊了么?”刘龙清按捺激动,镇定的问了一句。医生道:“极度消瘦,眼窝深陷,皮肤干燥松弛,肋骨外露,舟状腹,也就是人们形容的‘皮包骨头’的状态。很典型的症状,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准备吡喹酮片,我们要立竿见影。”激动的刘龙清冲到治疗室,病人是一个十来岁的小伙子,父母都在,几个亲戚也在,都是一脸的紧张,垂手而立,望着进来的医生。


第四百七十七章 治病和出院
  这家人姓林,有十几亩水田的家底,在不断加赋的明末,这日子过的可不易。关于这家医院,外界的传闻这家人都知道,一开始也不愿意来给孩子看病。这孩子三代单传,找了许多郎中大夫,都没有治好。眼看孩子又犯病了,浑身高热,寻了几个大夫都说可以准备后事了。眼看这孩子还有一口气,为了不至于绝后,一家人商议之后,死马当作活马医,没准真的就给治好了呢?抱着这样的心态,一家人来到医院。
  看见门口的登州兵,一家人都很担心,结果人家当兵的面不改色的站在那里,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跟一件摆设似得。抬着孩子进来,值班医生正好闲的无聊,主动迎上前来。
  “看症状,是大肚子病没错了。高烧,休克,立刻抢救。准备输液,物理降温。”医生交代了护士,立刻去找刘龙兴。
  等他们来的时候,躺在床上的孩子,已经在输液,手脚的掌心、颈部等地方,都抹了酒精,进行物理降温。刘龙清面带微笑,看看这对父母道:“孩子的病确诊了,既然送来了,只要能抢救下来,病情不恶化,基本上命就能保住。关键是看12个时辰的变化,家里留两个人下来等消息,其他人都回去吧。”
  一干亲戚,防备的看着刘龙清,这对父母更加的犹豫,刘龙清见状心里明白了,淡淡道:“既然要留下,那就在外面等着,不要影响我们救孩子。”
  一家人出了治疗室,在外面不安的等候。这对父母眼神里更多的是绝望,其他大夫都说没救了,这里的大夫说要看12个时辰的治疗效果,话说的没那么满,但是还有一线希望。
  穿着白褂子的女护士,进进出出的,医生一直没出来,里头的灯一直亮着。看门的老汉拎着一个篮子过来道:“都没吃呢吧?先对付一点,不是什么好东西。”
  揭开篮子上的布,里头热气腾腾的,都是煮好的番薯。老汉道:“这是从登州传来的番薯,老汉在院子里开了两分地的,赶上饥荒,这东西能救命。”
  一家人奔走了一天了,滴米未进,个个都饥肠辘辘的。看这意思,还要等很久,还自带父亲林多福便道:“多谢老哥哥,那就不客气了。”一篮子番薯,一家人来了六个,没一会便吃的干净。这年月给你口吃的,可是不小的恩德。
  林多福朝老汉道:“这位老哥哥贵姓?这家医馆如何?您怎么进来做的事情?”
  “免贵,高,叫一声高老汉就成。你们应该听出来了,我是江北人。头几年流贼闹的太凶,日子过不下去了,赶上登州营剿贼,老汉跟着去了登州。半道上病倒了,本以为路死沟埋的贱命一条,我家那小子读过几天书,背着老汉去求登州兵。结果人家二话不说,给老汉治病,送到一个什么野战医院去,一分钱都没要,给治好了。老汉就寻思,这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厚着脸跟人家说,老汉没别的本事,看个大门洒水扫地的货能做,不求给工钱,给口吃的就行,求医院留下老汉,怎么说呢,人家听了没立马答应,开始还寻思,是不是人家不愿收咱这个吃闲饭的老家伙。没曾想,第二天人家医生来说,事情报上去了,为老汉和儿子安排了一个来南京做事的营生。这就跟着来了,我家那小子,现在跟着登州的医生学医,就是那个刘院长,他说这我家那小子识字,学东西也快。”
  说到这里,一家人的脸上都露出好奇的表情,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忍不住的孩子母亲也问:“老哥哥,这医院是登州那些菩萨兵开的?”
  高老汉露出不解的表情道:“怎么?你们都不知道?登州兵的头头陈老爷,被皇上招了驸马,陈老爷在登州是大名鼎鼎的神医啊,是个人都知道。登州的大夫,可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没有神医全部的本事,也有个五成的能耐。老汉这病,就是刘院长给治好的。对了,说起这个陈老爷,现在是什么总督,管着江南呢。你们啊,有福气了。我可是听说了,陈老爷是个活菩萨,江北大旱,又是蝗灾,登州营剿贼经过,一看百姓活不下去了,赶紧的弄来粮食,人人发一小口袋,然后说,这粮食在路上吃,想活命就跟着走,去辽东,去大员,那边土地多,税赋低,头几年还不用交租子。不少人都去了,我也想去,走半道上不行了。”
  “老哥哥,您在这里做事,每个月能挣多少粮食?”林多福又问,高老汉道:“每个月一斗米,三十斤番薯。我家那小子,因为识字,每个月除了口粮,还能有三十文钱。”
  说着闲话,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时辰过去了,一脸疲惫的刘龙清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同样身穿白褂子的小伙子。一家人立刻围上去,刘龙清摘下口罩,笑道:“病情基本稳定了,还需要继续观察。等到明天傍晚前,病情没有别的变化,这条命就保住了。然后就是治病,大肚子病不难治,难的是预防。回头呢,高华你给他们说说,怎么预防这个大肚子病。”
  “知道了,师傅。”高华立刻答应,回头看看自己的老爹,低声道:“爹,你怎么还在这啊,门口没人怎么行?”高老汉笑道:“不碍事,门口有军爷的站着呢,鬼都不敢来闹事。”
  这时候孩子推出来了,一家人立刻围上去,护士笑着拦住,低声道:“孩子睡着了,看可以,不要说话,免得吵醒他。”林家父母都上去,看着孩子睡着了,脸色因为高热而病态的红润不见了,气息平稳,脸上平和。看上去就跟没病似得。
  孩子被送进了病房,这家人又开了眼。雪白的墙壁,地上铺的青砖,平平整整的。床上铺着雪白的床单,小心的把孩子放上去。盖上被子,挂好吊瓶,护士只留下孩子的母亲,别的人都叫出来,对众人道:“都放宽心吧,我在医院做了好些年,基本上这个情况的,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复。回去给孩子准备一些欢喜衣服,这个病治疗不难,就是需要点时间。”
  林多福突然想到了什么,上前怯怯的问一句:“这位大姐,在这治病,需要多少银子?”
  带着口罩的护士,这时候摘下口罩,不满的看看他道:“我有那么老么?真是的,会不会说话。这里治病不收药钱,就收一个住院费和生活,吃住三天一文钱。看护的吃喝是自己的,医院有食堂,可以去食堂买饭票,一文钱吃三天。不愿意吃食堂,就自己备吃的。”说完这护士就转身,回去照顾孩子去了。
  林家的人全都傻眼了,询问的看看高老汉,他倒是很淡定的回答:“没错,是这个规矩。这要是在登州营的医院里,不收钱还管饭。陈老爷是活菩萨,整个山东百姓都知道。还有,一文钱吃三天,每天三顿,有一顿荤菜。”
  “还有这种好事?”一家人都不敢置信的互相看看时,高老汉又道:“不信吧?告诉你们吧,现在这个医院,还是登州营在管,所以才有这种好事。等两年,这家医院不由登州营管了,那就没这个好事了。不过我听说,登州那边的医院治病收钱,就是寻常的百姓也是能看的起病的。百姓日子都好过,不知道何时江南也能如此。”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都知道什么叫菩萨兵和仁义之师了。值夜班的护士,带着孩子的母亲去了食堂,交了一文钱之后,领到了一罐子炼乳,还有三天的饭票,这是给孩子吃的。孩子已经醒来,病情稳定,基本上不会有反复。
  护士教孩子的母亲学会怎么冲炼乳之后,还指着暖瓶道:“看见没有,那边有锅炉,去那边打开水。以后回家可记得了,都别喝生水,会得病。水一定要烧开了喝。”食堂里排队打来早点,一碗浓浓的米粥,里头能看见不少肉末。
  孩子吃的根本停不下来,这是肉粥啊。最后连碗都添了一遍,这才算完。喝了一杯炼乳之后,孩子死活还要再喝,要不是护士及时喝止,这孩子还要闹腾。中午吃的米饭,一大碗,上面盖了一层的肉烧豆腐青菜,里头的肉一块一块的,看的清清楚楚。
  医院里现在就这么一个病人,医生护士的态度都很好,就是规矩有点多。一家人都不太适应,不过都勉强的去遵守。三天之后,这个孩子的病情治疗的差不多了,刘龙清出现了,对孩子父母道:“这病就算治疗的差不多了,再继续住院意义不大,浪费钱。你们可以把孩子接回去养着,拿着单据,三日来取一次药。半个月后,带孩子来复诊,估计就能痊愈了。”
  这时候,孩子已经能下地了,活蹦乱跳的,脸上也有血色了。一家人都感恩戴德,虽然医院的伙食好,但是继续住院,明显是占人家的便宜。占救命恩人的便宜,那太缺德了。孩子倒是闹腾着不肯出院,要留下来天天吃肉。林多福给刘龙清磕头,求他让孩子多住几天。最后刘龙清松了口,再住三天就必须出院。


第四百七十八章 短暂的冲突(上)
  第一例病人成功治愈之后,所有质疑声都消失了。大肚子病是这个时代的绝症,根本无法痊愈的绝症。但是在这家医院,却真正的出现了治愈的患者。事实胜于雄辩!
  江南是大肚子病的高发区,随之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但是绝大多数却在门房那里吃了闭门羹,因为医院的床位有限,每次只能接收三十名病人。这三十人出院之前,不在收治病人。这一下患者家属慌了,那些曾经妖魔化这家医院的人,成为了家属本攻击的目标。
  好在过了一段时间,医院里出来一个新规矩,病情不严重的病人,在确诊之后,可以去医院采购一些药来服用,未必能很快的治愈,但是按照医生的嘱咐去治疗,治愈的可性很大,因为这个医院的存在,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