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6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畛醯募ざソサィ嗟牟话灿可闲耐贰6杂谥齑葻R这个皇帝来说,这些年的日子太过憋屈了。群臣把持了朝政,他能发挥的地方不多。军队方面,多亏了先帝打造的皇家讲武堂,这里头不少年轻俊彦,身后的家族甚至自己,都存了忠义之心,这才有了京师之变的基础。
  内阁大臣们自京师之变后,纷纷称病在家不出。冷眼旁观着朱慈烺的作为,本以为振臂一呼就会望风景从的文臣们,这一次集体沉默。唯一竭力上蹿下跳的,都是宗室。先帝留下的辅佐臣子,东宫那班人,现在都死的死,老的老,没有可用之人了。唯一还在内阁的杨廷麟,朱慈烺连下了三道旨意,也没有出山组阁的意思。
  这个时候,朱慈烺才发现自己的情况非常不妙,母亲那边的两个弟弟,很买力气的奔走,但是这俩可都是酒囊饭袋,让他们掌权等于给自己挖坑。
  京师暂时只能依靠军队来维持秩序的同时,驻扎保定的第三、四两个大明皇家步兵师,第一时间就下了旨意过去,按说半个月的时间,爬也能爬到京师了,可惜现在依旧找各种借口按兵不动。密云、通州两地的第五师,天津的第六师,情况类似。也就是说,实际上掌握在手里的军队,只有区区两个新军师。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慈烺的不安逐渐加深。这个时候把各路的情报汇集起来才发现,事情远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心中的执念,成为太祖一样的皇帝,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美梦。
  焦虑不安的情绪日渐加深,深宫之内的朱慈烺难以入眠,在院子内盲目目的的走动着。脚步声似乎带来了希望,抬头望去,来的是东宫伴读邱致中,眼下暂时领着内阁的事务,主要还是以安定京师收拢城内各路势力为主要工作。
  “陛下!”邱致中上前躬身行礼,面君不跪的规矩,如今深入文臣之心。即便是对朱慈烺忠心耿耿的邱致中,也没有跪下去的念头。看着伴读一脸的疲惫,深夜入宫来见,朱慈烺不免露出希冀的眼神道:“爱卿有何要事?”
  从早晨起来忙碌至今的邱致中,此刻难掩困倦之色,打了个哈欠道:“回陛下,密云、通州、天津驻军新的回话来了,徐链、朱国忠两位师长,不但要饷银,还要军火。”
  此二人都是勋贵之后,因为不是嫡长子,想出人头地只能另找出路。这两位都进了皇家讲武堂,毕业后曾在当初的第一、二师短暂服役,陈燮主动退出京师后,两人因为出身成国公和定国公府,得到朱慈烺暗中大力扶持。
  没想到京师之变后,这两位居然立场摇摆,反观在京师的第一师长张竞择,则毫不犹豫的火拼第二师吞并所部后,控制了京师。两者相比,天差地别啊。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保定驻军,第三师长出身怀宁侯府的孙世忠,第四师长出身武定侯府的郭怀民,都在接到圣旨后找各种借口不肯率部进京。
  就这些人,还指望他们能阻挡陈燮的军队进京么?
  毫无疑问这都是坏消息,或者说自发动兵变,控制京师以来,就没有过好消息。这个时候朱慈烺忍不住举目南望,那个自己要称呼姐夫的人,如果在这个位子上,他会怎么做?


第八百四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
  京师很大,人口百万,每天所需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长期的封闭京师不可能。
  又一个清晨来临的时候,京师各门悄然打开了,街道上依旧到处是军队,但是已经没有了兵变之夜的那份恐惧。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半个月不让出城的日子,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灾难。
  城门打开的消息传开了,京师各路人等纷纷涌向各个城门,争先恐后的逃出城市的不是百姓,而是那些身价不菲的人群。当然了,他们想离开京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城门口被拦下之后才知道,需要去大都督府领一份文牒,这才可以出城。
  大都督是谁,自然是张竞择,手握三万新军,谁能跟他抢这个位置?
  接到皇帝的旨意时,张竞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妇人之仁,百姓的死活与他何干?本不想执行这个命令,但是考虑到万一京师不保呢?自己这么做,后果会很严重,须得给自己留后路才是。所以,他想出了这个法子。收出城费,而且价格还不低,一个人五百元。能够交的起费用的人,都是一些有钱人。这些人逃出城去,对京师人口的影响不大。反过来,城外的商人只要把物资运进京师,每次交一笔过路费,就可以得到一个自由进出京师的资格。
  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半个月下来,京师的物价比过去涨了不下五成,只要敢把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运进城内,就算交一笔大都督府收的过路费,更大的收益还在后面等着。所以呢,这条政令出来后,张竞择很快就挣了一大笔钱。城内的有钱人纷纷想逃离是非之地,城外不乏胆子够大的商人要进来,两者相加,大笔的收入让人停不下来。
  京师还有一笔银子,就算是张竞择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都不敢去碰。那就是国库的银子,不是张竞择不喜欢钱,而是知道这钱拿了烫手。真的这么干了,那就是天下公敌的结果。就算是皇帝,也容不下他了。现在国库被军队控制的只是一堆账本,钱则藏在大发银行账户上。
  张竞择有野心,不等于他敢掳陈家的虎须,实际上张竞择参与兵变的心态纯属赌博。赌什么呢?皇帝和陈燮达成妥协,海外联盟分出大明另立朝廷。这个结果,对张竞择来说最为有利,而且在起事之前,怎么看都有很大的希望。不然你怎么解释陈公爷与内阁达成的妥协?反正都是妥协,跟内阁妥协和跟皇帝妥协,有什么不同么?正因如此,张竞择才有这个胆子。
  不能不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天津大沽口军港,京师兵变过去的第二十天,“联盟一号”靠岸之时,大明皇家陆军第六师长朱国忠,出现在码头想。这货的爷爷叫朱纯臣,历史上没什么节操的属性,看来是遗传给他了。接到京师圣旨的第一时间,这家伙就连夜赶到大沽口,与当地的联盟步兵第三师取得了联系,达成了临阵倒戈的协议。
  陈燮刚刚到大沽口,这货就身穿一身大明皇家陆军款的蓝灰色军装,身形挺拔的站在码头上,冲着走下船的陈燮立正敬礼。至于皇帝的旨意,呵呵,那玩意现在能出京师么?
  大明帝国头号军阀兼权臣陈燮,以六十许高龄乘战舰北上,出现在京师门户天津。这个事实告诉大家,赶紧做选择吧。陈燮虽然年长,但他依旧生龙活虎。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的样子,面对朱国忠的恭敬,面带微笑的点点头,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这一下力气不大,但是足以让朱国忠把腰佝偻起来,微微低头表示驯服。
  “朱将军深明大义,此大明之幸也。一旦战端开启,生灵涂炭,皆我辈军人之耻。”陈燮很从容的说了这么一番话,尽管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没当真,觉得他很不要脸,但这真的是陈燮内心所想。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战争是要死人的,大明走到今天,不容易。
  “公爷巡视,国忠谨记在心。”这时候不表忠心,什么时候表?朱国忠得了陈燮的肯定,骨头都轻了好几两,自然讨好之言。
  “天津乃京师门户,朱将军驻扎于此,是否感到压力?”陈燮不紧不慢的又来了一句,这下朱国忠从轻飘飘的状态中清醒了,脑子很灵活的他立刻恢复军人之态,站的笔直道:“卑职确实有压力,一直担心误了国事,请公爷另择良将接任,卑职只愿归隐山林。”
  陈燮摆摆手笑道:“归隐山林是没有的事情,年纪轻轻的,怎么想到这上头去了。这样吧,安南内战之乱久矣,作为宗主国,大明不能袖手旁观。朱将军可率部自天津南下,现在铁路通到华亭新区了,全师至华亭新区港口,也不过六七天的时间。至于运输的事情,就不必担心了。军火方面,不会短了你的,能不能在安南打出一个安南候来,就得看你的能耐了。”
  对于第一个投靠陈燮的皇家步兵师长,陈燮自然不肯卸磨杀驴,但是留在天津这个要紧的地方也不可能。怎么办呢?去安南,自己打出一块地盘来,然后在那边当土皇帝好了。这已经是陈燮最厚道的待遇了,别的就不要多惦记了,免得贪心不足死的快。
  离开京师去安南这个待遇,说起来有点坑。北方人到安南那个鬼地方,有几个人能习惯的?但是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选择。要不真的告老还乡,要不就跟陈燮打一仗。两个都不选,不肯放弃权利的结果,就是去安南建功立业。
  安南这个地方,陈燮早就想动手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主要还是因为兵力上投入北美太多,还有就是京师的隐患一直都在。大明皇家陆军战斗力比起联盟陆军肯定不如,但是去打安南,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多谢公爷。”尽管有点淡淡的失落,朱国忠还是看的很清楚。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陈燮的嫡系,去安南就去安南吧,在那个地方好歹有兵有地盘,自己还能说了算。放眼看看大明四周,眼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纳入联盟体系的地盘,也就是安南以及周边的几个小国了。这些小国,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主动称臣态度较好,大明一直没有去收拾。
  码头上一个白胡须的大臣步履蹒跚的迎上前来,远远地就大声高呼:“公爷此番进京,难不成要做行操、莽之事?如此,请踏在下之躯而去。”
  陈燮定睛一看,来者正是现任天津知府申佳胤,这个历史上李自成进京时殉国死节的臣子,这一刻依旧不改本心,站在了陈燮的面前。
  “孔嘉兄,陈燮要做曹操王莽,还用等到年过六旬?”一句话就把申佳胤给说的面红耳赤,气势汹汹的来了,结果发现是闹了个乌龙。连忙拱手致歉道:“下官鲁莽。”
  陈燮苦笑摇头道:“孔嘉兄坚定维护道统之心,陈某感同身受。纵观大明自太祖以来,天子与群臣权利之争从未停止。窃以为,内阁专治政权,立法、司法分立,互相监督之制,更符合大明长远之利益。此番进京,不论如何,陛下依旧是陛下。”
  这话说的很明白了,申佳胤也知道,不能再强求了,不然以陈燮的实力,就算是打进京师,坐上那个龙椅的位子,真的很难么?说来说去,还是着相了。总觉得陈燮这样的人,一定是会做一个篡位之事的乱臣贼子。
  真的要论对大明朝廷的贡献,普天之下,又有谁能与陈燮比肩?聪明人有时候喜欢钻牛角尖,但是不等于说明之后,申佳胤还会继续钻下去。默默的退下一边,申佳胤呆呆的看着陈燮一路往前,与一干面带谄媚的大明臣子相谈甚欢的场面,这个忠心的臣子内心滋味复杂。这些年大明的变化,他可是都看在眼里,能有今天的强盛,八成要算在陈燮身上。
  如果陈燮是个单纯的文臣,一系列改革对于他来说,无异于自寻死路。可惜陈燮不是,手握天下雄兵,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从无败绩。这样一个人,为何会同时是一个能力出众的文臣呢?他对天下脉络的把握,为何远远超出当代诸君呢?申佳胤迷茫了!他看不懂!
  天津一切都没有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