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窑工讥笑道:“老方,他们要我们派人进去领粥吃,还有守规矩。那小兔崽子怕是憋着什么坏主意吧?嘿,一碗稀粥够什么?”
其中一名刀疤脸大笑道:“读书人心眼多。不过,那个小屁孩肯定是眼高手低!哈哈。”
领头的几人都笑起来。
方窑工阴森一笑,道:“正好里应外合。免的我们多费手脚。老孔,老九,你们安排下去。一个时辰后动手。”
天色渐渐的黑下来时,潭柘寺的智无和带着十名武僧、十几名僧人赶到。同行的还有庞泽等留守在潭柘寺的书院弟子。
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贾环、公孙亮、罗向阳、庞泽、韩秀才等二十多人系数汇聚在灯火明亮的明伦堂商议对策。由贾环主持会议。
贾环初步判断,饥民群体很有可能已经给亡命之徒控制。否则,窑工们将会像乡民一样,接受闻道书院的赈济,并接受管辖。这很正常,乱世出英雄。当然,这些亡命之徒算不得英雄。
因而,贾环根本没有打算履行协议。否则,号称有3千饥民的窑工门要吃饭,怎么可能半个小时就达成协议?贾环只是为争取到2个小时的缓冲时间。
时间紧迫,明伦堂中气氛十分紧张。大家讨论着,会议持续了1个小时后结束。在贾环的调配下,领了任务的士子都离开明伦堂,各司其职。
明伦堂门口,贾环扶着廊柱,沉默的仰望着阴沉的星空。
贾环很清楚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是管理,是准备预案,是领先数百年的知识、见识。但要说军事、个人武力、指挥打群架,这不是他擅长的。他顶多就个街头斗殴、匹夫一怒的水平。
作为一个现代人,直面生死这种事很少,很少。顶多是车祸、生病等。文明社会在秩序、安全上还是相当不错。现在的情况多少让他有些无语、肝疼。
是的。没有迷茫、彷徨、犹豫、哀伤!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贾环很清楚他现在身上肩负着什么样的担子、期望、责任。
自小父亲的教导,生活的磨砺,让他并不缺乏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的勇气。
男儿到死心如铁!
贾环感慨时,卫阳走到贾环身后,提醒道:“院,时间到了。”
贾环回头,用强大的理智压制住心中各种负面的情绪,镇定的命令道:“打开书院大门!”
来吧!
闻道书院大门徐徐的打开。刀疤脸老九带着二十多名兄弟混在第一批2oo多名饥民中,排队进场。按照协议,窑工们将会以2oo名一批,每隔半个时辰,依次前往闻道书院中领取稀粥。
闻道书院偏西侧的一处小山岗,几支火把点燃,方、孔几人给众人簇拥着,嘴角带着阴谋得逞的笑容,看着刀疤脸老九等人分批进入。
进入书院后,就看几名书院的弟子和乡民拿着木棍,高声维持着秩序,“顺着回廊往前走,有粥吃,不要乱。1o人一组。”回廊中的箩筐中放着瓷碗、土碗。
“花样真多。这有用吗?”刀疤脸老九心里嘀咕,拿了一只碗,往一处偏厅中走去。进门后,偏厅中摆放着一联排的书桌,书桌后各自坐着一个书生。总计有十个。
“大叔,贵姓?”
“没有姓,矿上大家都叫我老九。”
“大叔,年龄?”
“32。”
“大叔,有无家人在队伍中?”
连续的十个问题,问的刀疤脸老九心烦气躁,最后一个位置上坐着一名小小的孩童。老九瞬间就认出来,这是刚才出去谈判的闻道书院院。
显然,这是对方的脑人物。刀疤脸老九不自觉的感受了下怀中揣着的锋利匕。目光在这孩童的喉咙处比划了一下。
贾环看了看传过来的纸张上问题的答案:危险份子。签字画押,将纸张递给刀疤脸老九,“这是领粥的凭证,拿好。”指了指路,“左转,直行。”
刀疤脸老九强忍着杀了他的冲动,左转,进门。一道匹练划过。
“咚!”
似乎有什么东西滚落到地上。
时间渐渐的过去了。第一批2oo名饥民全部进入闻道书院。方窑工眯起了眼睛。刀疤脸老九并没有按照约定起攻击。
有人询问,有人建议立即强攻。但领头的方窑工摇摇头,指派道:“鹞子,你再带十几个兄弟混进去。”
半个小时后,方窑工再次指派了一名头领带着几个兄弟进去。
再过半个小时后,闻道书院中依旧没有任何内应的迹象。方窑工的心逐渐的沉下去。
随后有一大批灾民从书院出来。很快新的消息在饥民队伍中传开。“书院里的粮食足够大伙儿吃三天。明天就能和山外联通消息。随后就会有粮食运进来。”
窑工组成的饥民爆出阵阵欢呼声。还没有分配到进入书院领取稀粥的人群躁动起来。往前拥挤着。场面有些混乱。
此时,方窑工感受到几许微微的凉意。他能感觉到场面有些失控。
当第三批两百名饥民完全进入闻道书院后,大批的乡民打着火把,手持武器,从闻道书院的大门口涌出来。迅的,气势汹汹的向灾民们扑来,“朝廷缉匪,只诛恶,余者不问。”
“朝廷缉匪,只诛恶,余者不问。”
“朝廷缉匪,只诛恶,余者不问。”
漫山遍野的叫喊声,声势极大。谁也不知道书院里到底有多少青壮,过来。窑工们正要组织抵抗时,自家队伍后面爆出呐喊声,与书院的青壮相和。黑暗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喊。
领头的几名武僧拿着钢刀将手持铁镐要反抗的矿工劈死。血迹弥漫。
局势瞬间崩溃!
闻道书院外到处是“蹲下不杀”的口号。漫山遍野。锣鼓喧天。
贾环此时已经从偏厅返回书院正中的明伦堂。散布流言,安抚灾民的事情都是韩秀才和都弘带着人在做。正面的战场,他全权委托潭柘寺的武僧慧来、闻道书院的秦弘图、易俊杰、姚纬处理。
明伦堂中,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公孙亮、庞泽、智无和等人脸露喜色。书院里的妇孺,等待消息的士子们,都是欢欣鼓舞。
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局势。在大厅里,在寝舍中,在讲堂里,在回廊中,在厨房里,在粮库中。有担忧,有释然、放松,有喜悦,有流泪。种种情绪,爆出来,在书院上空行成巨大的欢呼声!在压抑之后猛烈的爆!
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
赢了。
贾环没有参与大家的讨论,走到门口,他想一个人静一静。突然间一阵不可抵御的疲倦袭来。贾环倚坐在门槛上,笑着,突然间,有眼泪流出来了。未完待续。
。。。
。。。
第一百零七章 恰同学少年(一)
欢呼声响彻在书院的每一个角落,此起彼伏,久久不散。很多人在多年以后依旧记得这个夜晚。记得在睡梦里出现的“蹲下不杀”的胜利呼号,记得喜极而泣肆意留下的泪水。
有乡民,有妇女,有孩子,有老师,有学子
时至凌晨。明伦堂中,灯火通明。贾环在四张课桌拼起来的书桌边忙碌的处理着各项杂务。新抓捕来的“俘虏”越来越多,被安置在山长居住的曲水院。
大批的士子被抽调过去进行各项工作:安排住宿,饭食,热水登记矿工们的户籍名字、家庭情况,设立保甲编制,任命负责人讲解书院的各种规矩执行文宣工作等等
最重要的工作是甄别矿工中的亡命之徒,避免窑工再次被煽动、控制、对抗。
在安排了出击的乡民、护卫队、武僧们轮班休息后,贾环将明伦堂的事务交给大师兄公孙亮处理,带着庞泽、韩秀才、易俊杰、都弘亲自前往曲水院,甄别已经被安置下来的823名窑工。
不收容窑工,留在书院外面,明日白天之后他们又将汇聚起来。闻道书院里有粮食。这是生存的驱动。
贾环绝不会让窑工们再次给亡命之徒控制,将他们收容进书院,进行整编、控制。
在封闭的环境中,如何甄别敌我?这是个难题!贾环曾经给公司新人培训过企业文化,熟悉各类演讲技巧,研究过传销的套路,熟读主席、彭德怀元帅的传记。
很多年以后,韩秀才韩谨依旧难忘今晚的经历。他在日记里写下他的看法、感慨、回忆。让后人从那寥寥数语感受着他的狂热、震惊、崇拜。
“余生平未见,今日茅舍顿开,始有闻道之感。其法曰:诉苦、励志、动群众、组织群众。院之龄少于余。然院之才胜余十倍,百倍,万倍!”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庞泽、易俊杰、都弘等参与此事的书院士子。
明伦堂中,公孙亮处理着繁复的琐碎事务。乔如松外出打通消息、通路,由卫阳代替乔如松,协助他处理各种零碎的事务。卫阳做的非常好。
此时,山长张安博、讲郎们、智无大师们都前往西厢去休息。汇聚在此的士子们忙碌。明伦堂中剩下的人并不多。
间隙时,公孙亮喝口温水,笑着道:“卫同学,你年纪若是撑不住可先休息会。等忙起来,我再喊你。”
卫阳顶着神童的头衔进入书院,早前在书院很孤傲,并不卖公孙亮的面子。公孙亮再有才华,一个童生而已。生员才算是进入士林。然而,现在,他已经改变,拱手道:“谢公孙师兄关心。我还撑得住。倒是,院要赶紧休息。”
他今年13岁,而贾环才9岁。真论起来,最需要休息的其实是贾环。
卫阳已经将对贾环的称呼成敬称。这次洪灾中,贾环两次力挽狂澜,拯救书院,他心中非常佩服。他这个神童,在院面前,不值得一提。
同样的,对公孙亮、罗向阳、乔如松这些同学,对他们的品德、才华,也佩服至极。
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他们和衷共济,不搞特殊:和大家一样,一天两餐,一餐一个馒头。而做的事情更多。实际上,他们要多吃一点粮食,谁又会不服气呢?
还有,张四水、庞泽、柳逸尘、许英朗、姚纬、秦弘图、易俊杰、都弘等人,都是以身作则,私德无亏。
这令自小见惯官场等级的他,颇有感触。和他们共事,是他的荣幸!
公孙亮就笑了笑,叹道:“贾师弟哪儿更麻烦、更危险。他暂时是没法休息。希望,乔厚道他们赶紧回来吧!”
明伦堂外,东方晓星渐沉。黎明就要来了。
三十里之外,晨光熹微。顺天府良乡县北河乡黄洛镇中的一处客栈里,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忧心忡忡在房间中休息。三人几乎彻夜未眠。
今天是他们离开书院的第三天。他们还不知道昨天夜里书院面临的巨大危险。离开时,书院的形势暂时稳定。
他们忧心的事情还没有见到总督救灾事务的朝廷名臣齐驰,求得粮食支援。
当日到镇中,衙役和小吏将他们的情况报上去,总督衙门安排他们在这家客栈中暂住,等候召见。毕竟,六七百人的灾民需要救助,是一件大事。
否则,他们几个书生,身上只带了几两银子,想要在汇聚了大量人马、物资的小镇中找一间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