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象的。
“不过,不是也到此为止了吗?”刘宇轻笑的着开口道。似乎是为了应证刘宇的话般,城楼上再也没有一支羽箭落下,刘宇的三支队伍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进城内。
当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刘宇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内控制住泉州城,而是派兵三千东西南北和两个缺口给把手住。
剩下的两千人直接被刘宇带上了城楼,城楼上双方的人马正在对质,一方是七名服装怪异的青年,其中一人更是用匕首架在了被他制服的将军脖子上。
对面却是一名名手拿各种武器的蒙元士兵,而刘宇一上城楼就看到如此情景,但也没有任何意外,似乎这一切他早已料到。
另一边一名名士兵也似乎早已料到,一个个手中的兵器脱落,废话如今这情况还料不到的只能说明非人类而已。
“你是谁!”那名将军似乎没有任何紧张,只是脸色有些苍白而已,看向刘宇的目光若有所思,随即淡淡的开口道。
“听好了,这位就是汉王琉求之主。”一名士兵谄媚的对着刘宇开口道,当然这不是汉军的人,而是对方的一名蒙军。
“砍了!我不想下一刻还看到他。”刘宇眼睛余光撇了一眼,随即向着身后一名士兵轻声开口道,似乎不带任何情感。
“是,汉王。”那名士兵应了一声,随即向着那名正在得意洋洋的士兵走去,那位还在幻想着将来辉煌腾达的士兵就被刘宇的士兵直接砍了,临死都有着那样的不可置信。
“原来你就是那个劳什子的琉求之主,如今竟然还大言不惭的自封什么汉王,你就等着陛下来征伐你吧!”那名将军不屑的开口道。
“你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刘宇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开口道,似乎对方所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不在乎,事实也如此,他既然选择了攻击泉州就代表他有了硬抗蒙元的决心。
“汉人!”那名将军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刘宇这话啥意思。条件反射的开口道,随即没有了随即,刘宇的长刀直接贯穿了对方。
“取下人头,挂在城楼上!”刘宇淡淡的声音传出,紧接着就有几名士兵走了出来,将这位的头颅给剁了下来随即直接悬挂于城楼上。
那四千多名士兵早已吓得双脚发软,刘宇也只是撇了一眼这些人,他并没有打算把这些人全部杀光,毕竟这里四千人还是汉人居多。
如果他准备把投降的士兵全部干掉,恐怕到时候就算他打下江山,治下的百姓也会稀少到了一种恐怖的层度。
要知道几十年过去,反抗的不是没有反而很多就如现在的北方都还有反抗蒙元势力,可那终究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都已经成功的退化成了顺民也就是良民。
这是没办法的,当敢于反抗的人全部被干掉后,留下来的当然都是软骨头,如果按照那种方法来算,刘宇至少得屠杀掉九层九的百姓。
当然这种事是绝对不能发生,当人口都没有又何谈来发展,如今华夏大地汉族本来就剩不下多少,情况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屠杀。
更何况这些士兵更多的只是无奈,而不是真心投靠蒙元,作为士兵的他们只能够跟着主帅走,哪怕前方是死路不归路也必须得走。
当逃兵,那是不可能的,无论古今都没有逃兵的生存之地,当然那种不算,毕竟对他们来说生命才是第一逃兵后果也不大。
可华夏却不同,逃兵那是真正的没生存之地,再多的理由也无法阻止断头台走一遭,之后,难道还有之后吗?
背叛主帅,正所谓弃暗投明,那更不可能,在中国把忠义看的十分重,这不仅是百姓对帝王,更是士兵对主帅,一旦你背叛哪怕理由是主帅叛国,也无用。
最终的结果尽管比逃兵好些至少不会被砍头,可是也好不哪去,这一生基本就毁了,那将成为这个人身上最大的污点而且可以抹杀掉任何优点和光彩。
在华夏,就算是主帅叛变了。你也只能很着走下去,这就是无奈,一种完全畸形的思想,这也导致了两次外族建立的王朝拥有大批大批的汉军。
这不是他们都是想当汉奸想卖国,而是他们不得不这么做,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如果换在后世那种时代如果有将领要卖国,恐怕还没等到中央命令底下的士兵就已经将人解决了。
这不是说忠义这东西不好,可是还是得分清楚才行,不然于民族没有丝毫益处,反而是遗祸千年。
“将这些人捆绑起来,士官与普通士兵分开关押,留下五百人看守,其他人跟我来。”刘宇淡淡的开口道,随即带着剩下的一千五百人奔赴城中。
由于一年来的压抑在刘宇攻城时彻底释放出来,如今的整个城池都是混乱的局面,更是有些地痞流氓浑水摸鱼。
这种情况刘宇当然不可能让他这样持续下去,直接带着士兵冷血的镇压,所有的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的家伙直接逮捕,敢于反抗直接就地枪决。
刘宇没有丝毫心软要知道这里他可是要作为基地之一,怎么能够允许这些人破坏下去,他可不想最后收到一座空城。
刘宇从后世来的当然明白混乱的危害性,当年岳飞收复那些城池有多少是由于混乱毁于一旦,已经无从考证了,一半也许多了,三层绝对有。
泉州作为世界级港口,还有那海量的人口,刘宇损失不起,也不能够损失,所以才直接这样疯狂的镇压。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家族
刘宇完全没有手软,一个夜晚对城内趁火打劫的流氓地痞,还有敢于反抗的势力进行了最为残酷的镇压,所有人都是就地格杀。
另外刘宇也直接派兵将城内大家族第一时间内控制住,毕竟作为从后世穿越来的刘宇当然很清楚的明白,地方最为牛叉的不是县衙不是官员,更和皇帝没关系,最为牛叉实力势力最大的就是这些家族。
他们势力几乎就贯穿了整个华夏史,要说这个华夏千百年来真正统治者并非皇族,而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家族,他们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每一代的王朝更替都有着他们的影子,王朝的衰败可不是仅仅昏君二字可以解释的清的,没有这些家族捣鬼一个几百年积累的王朝怎么会瞬间崩溃。
不要说那是几代积累而来瞬间爆发而导致亡国这种可笑理由,就算是这样的原因,可这些矛盾是谁制造出来的。
皇家显然不可能,朝廷制造的矛盾又和谁有关系,还不是这些一个个家族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土地的兼并化,导演这一切的又是谁。
最牛的时候就是两晋到隋唐这段时间,这些家族几乎完全主宰了整个华夏,王朝都由他们说的算,他们对隋朝不感冒所有隋朝轰然崩溃。
作为一代天可汗的李世民竟然无法取到一名七宗五姓的女子为妻,大唐的宰相竟然以一身为能取催家女子为妻为憾事。
隋唐时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会,郡望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即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宗族。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这五个姓氏七支宗族于南北朝中叶形成,隋唐时期发展至顶峰,随大唐的动荡逐渐消亡,至北宋初年已经沦为普通商贾宗族。
七宗五姓势力极为庞大,唐室想下嫁公主,清河崔氏都嫌弃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并非纯种汉人,而看不起他们,拒绝迎娶大唐公主。
大唐的宰相薛元超曾说自己平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未能娶得一个七宗五姓族中的女孩儿为妻。由此可见七宗五姓当年的威风……
自魏晋以来的中国政权,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由于隋唐政权有赖关中世族支持拥载,且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之传统,所以依旧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
隋唐以来都有君主致力于摧毁门阀,这些长存数百年的山东世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仍十分优越。但是他们对朝代的建立有功劳,所以君主是用温和的政策改革削弱世族,将其逐渐排除。
在隋文帝任内,废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举取士,目的是择取人才,摧毁门阀任官系统。可惜隋朝国祚甚短,到唐初,科举并不发达。
唐太宗指示大臣以当时大臣品位高低订定等级,重新判定《世族志》。结果改定皇族宗室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山东世族崔氏被降为第三等。
武后为对抗掌握政权的唐宗室、大臣,在科举制度中提升进士科的地位,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因进士科难考,而有“五十老明经,六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进士科逐渐受到重视。
但无论是北魏时,还是唐朝时,天下士族,崔氏始终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时代,于中国北方,唯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阳卢氏,后来的“崔、卢、郑、王”、“崔、卢、李、郑”、“崔、卢、李、郑、王”、“崔、卢、王、谢”,都是崔、卢排在前两位。而郑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终在“四姓”与“五姓”之内,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变化。
综观“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与实力,以5分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范阳卢氏呈中幅下降趋势,打3分(9位宰相)。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荥阳郑氏呈中幅上升趋势,打4分(13位宰相);陇西李氏呈持平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赵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趋势,打2分(10位宰相)。
唐朝时,虽在“五姓”,但作为郡望——“太原王氏”这几个字的影响力有限,在整体上已大大次于崔、卢、郑、李。原因除了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外,还有自北魏时起就家风不显有关。
华北门阀,在经过了长期的门第观念影响下,民间仍存有“门当户对”这种不同门第,不互相通婚的风气。例如《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世族时,犹感慨地说:“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种风气一直持续整个唐朝,到了黄巢之乱才因破坏而快速消灭。
在唐末的黄巢之乱中,造成大量世族人士的伤亡,富饶的家园与产业也惨遭破坏,而华北世族引以为傲的贯册祖谱也流失,世族衰落,最终与庶民再无区别,世族的地位由地主士绅阶级取代。
七宗五姓的没落可没有代表这种士族式的政治崩溃,反而只是换了一个形式而已,比之七宗五姓更为内敛危害性更大。
地主士绅取代了这些士族的地位,成为真正的政策的实行者和破坏者,他们毫无责任敢的玩弄者国家人民为他们谋取着利益。
想想后世那个倒霉催的崇祯帝是怎样挂的,说是自杀还不如说是被活活的逼死的,作为末代君王完全就是他的悲哀。
这位拥有着秦皇汉武的能力,却没有秦皇汉武的魄力,更没有秦朝汉朝的基础,所以最后才料成了千古悲剧。
而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