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笑傲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钢穿越前好歹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于明朝历史有些了解,当继承了肉身的记忆后,知道自己朝夕相处的叔父叫郑承宪,自己所处的朝代是明朝万历年,便暗叫:这真是老天掉馅饼,上天待我何其恩厚!
  郑承宪本人没什么了不起,可是他的闺女,自己的堂妹,那个天天在自己屁股后面转悠的小黄毛丫头,可是将来能把大明朝闹的天翻地覆,堪比妲己、褒姒的妖孽人物,大名鼎鼎的郑娘娘!传说中万历的真爱,祸乱后宫的妖妇,明末三大案,哪一案能少的了她?
  一来是知道这家人未来发迹;二来既继承了这肉身的身份,自然也得继承他的家族关系,因此他便主动负担起照顾这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彼时郑家家境贫寒,日月艰难,便有婆子上门劝说,“眼看都这个家境了,一个姑娘人家,白白浪费米粮,又不能帮补家用。养在家里,全无用处。不若卖了给人做丫头,既给家里省些口粮,还能赚分月钱,将来若是抬举成了姨娘身份,那便一步登天。咱县里王大官人前年刚没了正室,这若是伺候的好,再给王家添丁,便是填房却也有份……”
  郑家的若男姑娘虽然年幼,却是极有主见的,听了这话,便跳出来骂。郑国宝一旁帮腔,将这婆子赶了出去,又对着叔父道:“叔父放心,有小侄在,管叫咱家不至于挨饿!”
  他既然发了狠话,便要有所行动。靠着个秀才功名,便做起土刀笔的营生。明时讼棍一词,是指一般人代理词讼,上堂先要挨一顿棍子,可是当了秀才,就不用挨打,因此这种黑律师的工作,在李钢看来简直就是为不受司法管制的秀才们量身打造啊。
  至于说这营生不是正道,这也没办法,虽然继承了原本郑国宝的记忆融入生活倒无压力,可是让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去考科举,简直是找大姑娘要孩子,强人所难。所谓什么X六首这种人,说说就算了,真以为科举那么容易考?
  到了后来他更是为了全家的生计去贩私盐,结果这一趟下来没赚到什么钱,反倒与衡山派刘三爷的千金,有了些瓜葛。好在历史没偏离大的轨道,自己妹子先是选了秀女,后又成了贵妃、皇贵妃,自家头水涨船高,自己在锦衣卫内任了职不说,还组织了一干人马抄拿摊位,凡是敢不交税的就拿东西。取了个“无敌大队”的名字,在京师耀武扬威,将那些大小行商赶的狼奔豕突闻风丧胆。乃至京师一府两县,提起净街锣郑国舅,全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既然发迹,便想着去了结旧日的缘分,前往衡山,去见刘小姐刘菁。正好趁着这次出京避难的机会,完了这心愿。哪知他在南京辞别勋贵,前往衡山县,可是没想到船到中途,居然遇到了江湖中颇有名气的“滑不留手”游迅。
  说来这游迅武艺并不算十分了得,只是为人狡猾,在江湖上也颇有些人脉,消息灵通。只是这人手脚不大干净,爱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有一次使用假银票,结果撞到山西票号的头上。要知大明朝此时,晋商是一等一的难惹,王崇古、杨博、乃至前首辅张四维都是晋商人家,彼此之间又结姻亲,盘根错节,荣辱与共。这几位大人物,谁拔根寒毛下来,也比他游迅大腿还粗。只为这假银票的事,险些便叫他丢了性命,多亏被锦衣卫的人救下。只是这世上向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既然欠了锦衣卫的人命,人就得给锦衣当线人。
  这次他也是探察到一件大消息,嵩山派预谋对刘正风刘三爷不利,急忙前来郑国宝处报信。郑国宝听了这消息,急的心如火焚,偏生离南京又远,再回去调人,肯定是来不及,只得硬着头皮,以手头人马硬闯到衡山。
  衡山县,武力不强,县内衙役、弓手连同民壮,也不超过四十人,其他能依靠的便是草市、雷家埠两个巡检司。结果到了地方才知,雷家埠巡检司的巡检言登山却是指望不上,草市巡检司的弓手不过五十名,这点人加起来还是大为不足,何况具体到临阵时能用多少,又是个问题。
  孙大用道:“国舅,要说这衡山县也是衡山派的基本盘,怎的被人踩上门来,却连个自卫之力都没有?”
  郑国宝吐了口唾沫道:“衡山派?莫大拉胡琴行,管理门派弄银子可不成。衡山派,在他手里算是毁了。”
  其实这话说的也有失公道,与其说衡山派在莫大先生手里没落,不如说莫大接过来的,本就是个烂摊子。江湖上此时讲究是有派就有田,毕竟一个门派那么多弟子门人要张嘴吃饭,钱从哪来?劫富济贫这种强盗行径,只能一时,不能一世,先不说大户家里的护院不是好惹的,有那霸道的手里还有火铳。便是这勾当干多了,官府找上门来,那也是万万抵挡不起。
  因此,购置田产,收租子,便是此时江湖上白道各大门派的主要经济来源。比如少林寺为何时天下第一流大门派?七十二绝技?那玩意能顶饿么?靠的就是少林佛产遍登封,佛田十几万亩,登封县里从客栈、酒楼到肉铺赌场,都是人家的买卖,月月的租金收的无数,还有额外香油钱,自然弟子门生成千上万,号称三千僧兵,天下无敌。你要把佛田产业都去了,连五十个和尚都未必养活的起,那还叫个毛线天下第一大派?
  至于说比武功,一百人顶你一个,够了不?现在闯江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不是为了玩命,想要靠刀把子吃饭的,还是趁早加入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好了。
  武当派与之情形类似,尤其如今万历天子比较像他爷爷,对光头不怎么热衷,倒是比较信道,因此武当派屡受封赠,门派声望日高。其他大派也是要多多购田,你养着那么多武艺高强的弟子干什么用的?不就是为了拿着刀问田产主人:“就这个价,你卖不卖?”这时候才是显示弟子门生价值的时候啊,要不收他们干什么,还得管饭。
  可是衡山派的情形比较特殊,这个门派,按郑国宝看的资料就是,太文青!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从衡山派创派祖师刘志谦刘大先生开始,这个门派就充满了文青特色。比如刘祖师是变戏法的,用一套抓头发,抓不着就抓眼珠,再不行就插咽喉的手法,配合古彩道具,便自称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并靠此开宗立派。这也算开了个坏头,自刘祖师以降,衡山派人才济济:有变戏法的,唱大鼓的,耍猴的、学口技的,但就是没有几个正经有经营能力的。
  最早衡山派是世袭制,掌门人世袭罔替,那时候衡山派的年景还算不错。每年掌门人都从各地弄一些孤儿回衡山,用皮鞭加藤条,把孤儿们培养成演艺高手,再派出去为派里赚钱。那些孩子吃的是草,吐的是奶,演出收入,全入了衡山派的腰包。
  彼时衡山事业蓬勃发展,大明朝两京十三省,各大门派,大小豪强谁家办个喜事,要是少了衡山表演团,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只是好景不长,刘家长房绝嗣,旁枝压不住场子,衡山派掌门就从世袭制,变成了推举制。结果几大长老为了当掌门拉票,就拼命封官许愿,又是改善学徒待遇,又是增加门徒福利,学习演出技巧费用,从门派公帑里出,而演出所得,却可揣入自己腰包。
  随着衡山派从衡山剑派,向着衡山艺术学校高歌猛进,并实行了人性化管理,整个门派的产业,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自衡山派实行推举制近百年来,诞生了无数惊才绝艳的艺术家,为扬州瘦马、大同姑娘、杭州船娘甚至教坊名纪的培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衡山派自身,则是一天不如一天,一时不如一时。
  刘正风本是刘家近支子弟,入门学徒,就是为了尽可能替旁支争取利益。结果刘三爷在门中,除了学会如何吹的一口好箫(注意这个箫是有孔的)外,另一大贡献,就是把衡山派仅存的二百二十亩公田,变成刘家的私田。
  这一来倒算是对的起志谦公在天之灵,只是这衡山就更不容易养活人了。衡山派在衡山县内的总舵办事处都是租的,每年还得交租金若干,莫大先生要不多唱两回戏,房租就只好找三弟伸手了。而门中的好手,大多在扬州负责瘦马培训,还有几个在山西教大同姑娘呢,衡山派本地留守人员,连莫大在内,恐怕都凑不出十个能打的来,别人踩上门来,又能有什么话说。
  见手下有些胆怯,郑国宝激励道:“怕个鸟,左右不是左冷禅亲自来,那十二个太保么,我看他们也未必敢跟咱动硬的。”
  嵩山掌门左冷禅,走的是鸿胪寺序班邢尚智的门子,拜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张鲸做干爹,成了东厂的人马,在江湖上,很是威风。而张鲸如今却是更倾向于王皇后,于郑贵妃不大咬弦,而左冷禅这番占的是大义名分,刘正风结交魔教!若是他亲自来,郑国宝还真不大好办。所幸这种事,应该不会劳动左冷禅亲身前来,其他十二太保,郑国宝自问还能镇的住。
  只是一想到左冷禅掌握的大义名分,他就有些头疼:刘三爷,你吃多了撑的,没事勾结的哪门子魔教啊!
  要知当今江湖,你贩卖阿芙蓉没关系,倒腾私盐无所谓,便是走私军械也未必没有转圜处,可是魔教是万万沾不得的。
  至于说魔教罪恶,江西于老拳师一家二十三口被魔教擒住了,活活的钉在大树之上,连三岁孩儿也是不免,于老拳师的两个儿子呻吟了三日三夜才死;济南府龙凤刀掌门人赵登魁娶儿媳妇,宾客满堂之际,魔教中人闯将进来,将新婚夫妇的首级双双割下,放在筵前,说是贺礼;汉阳郝老英雄做七十大寿,各路好汉齐来祝寿,不料寿堂下被魔教埋了炸药,点燃药引,突然爆炸,英雄好汉炸死炸伤不计其数。以上这些,全都不叫事!
  青城派屠了福威镖局几百人,不一样是武林中名门大派,各大重要集会的坐上宾,享受贵宾待遇么?魔教之所以是魔教,便是因为它打出的口号是均田免粮。号召老百姓不交租子。这等于是让朝廷没有收入,让各大派没有饭吃!因此不管是官府还是江湖,都对魔教深恶痛绝,人人喊打。刘正风牵扯上魔教,便是妥妥的路线问题!这个作风问题不是问题,生活错误不是错误,可是路线上出了问题,那便大大有问题了。
  饶是郑国宝身为国戚,自家堂妹又极受宠,无奈左冷禅背后也有东厂这尊大佛,再占据讨伐魔教这个名分,要救刘正风,便要大费手脚了。只是一想到当初那份恩情,以及那位如玉佳人,郑国宝只在心中暗想:便是来的真是左冷禅,也只好跟他拼了!
  所谓厂卫一体,厂自卫出。本身东厂的人员,最早都是从锦衣卫里选拔出来,然后到东厂任职,因此,所谓东厂都是太监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东厂里有几个领导是太监,不能说东厂都是太监。而且太监担任提督东厂,也是惯例,而非硬性要求。比如明武宗正德的好基友江彬,就曾任过提督东厂,总不能说他也是太监吧?
  按说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组织,都是天子亲军,万岁鹰犬。按照某些脑洞人士的想法,这必然是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的关系。但事实上,越是这种属于一个领导,且职能异常接近的部门,彼此之间的争斗就越凶狠。自来自己人整自己人最是用心,毕竟经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