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我为王-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馕钤ㄅ延伊炀な返牟裆堋诌弥腹亟诙荚诜祝�
  李渊点点头,笑容有些苦涩,说道:“当时我们刚进入雀鼠谷准备和官军交手,我怕影响军心,打击士气,就隐瞒了这个消息。翟让李密被陈应良和王世充前后夹击,在十里堡与陈应良会战时,又被陈应良以少胜多打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也被王世充卡住了粮道,为了保全实力,翟让李密不得不弃关而走,陈应良重新控制了虎牢关,也彻底扭转了东都战场的被动挨打局面。”
  叛军诸将都不吭声了,李渊则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虽然老夫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陈应良这个小匹夫在战场上确实难缠,翟让李密合兵超过十五万,其中百战精锐数量相当不少,整体实力其实超过我军,还有虎牢关坚城雄关可守,照样被这个小匹夫打得招架不住,被迫弃关逃命。这个小匹夫在战场上的厉害,再一次超过老夫想象。”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想要进兵关中,路上又要出现陈应良这块绊脚石了。”裴寂拈着胡须说道:“不管接下来的战况如何,只要我们的义师突破黄河,踏足关中,届时大兴都一定会向东都求援,陈应良已经从虎牢关战场抽身,又和大将军(李渊)有着深仇大恨,九成九会亲自提兵来与我们决战。这个匹夫作战谨慎,用兵有方又诡计多端,麾下强将劲卒数不胜数,肯定会成为我们拿下大兴的最大敌人。”
  除了少许将领不知死活的叫嚷让陈丧良尽管来,大部分的叛军诸将都不吭声,他们都在雁门战场上给陈丧良当过炮灰走狗,亲眼见过陈丧良的用兵用计,知道陈丧良的厉害,也都对与陈丧良正面交战有一定畏惧心理——这也正是李渊此前故意隐瞒陈丧良已经光复虎牢关的原因。
  见不少将领神情担忧,李渊怕影响士气,忙又说道:“也用不着太过担心,就老夫收到的消息,东都精锐这一次在虎牢关战场也损失不小,精兵劲卒折损近半,剩下的大都带伤,军队疲惫异常,已经彻底伤及了元气。那个自称魏公李密,也给老夫送来了密信,向老夫介绍了虎牢关战情经过,证实东都官军这一次在虎牢关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很难发起大规模战事。”
  “父亲,李密给你来信?还说了什么?”李二赶紧问道。
  “还说了很多,事实上,如果没有李密这道书信,我可能就要重新考虑进兵大兴的计划了。”李渊顺口答道:“李密除了向我介绍虎牢关战事的情况外,还给我指出了陈应良小匹夫的用兵特点,又力劝老夫率军直抵河内,与他会师联手共取洛阳,还承诺用黎阳仓的粮食,让我军不必为粮草担心。”
  “想得美。”李二轻蔑的说道:“会师河内共取洛阳?想让我们给他冲锋陷阵消耗东都实力就明说,黎阳仓的粮食我们也不稀罕,关中的永丰仓粮食比黎阳仓多得多。”
  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李渊突然瞪了李二一眼,李二自知失言,赶紧闭嘴,李渊这才说道:“总之诸公可以放心,陈应良小匹夫确实难缠,但是他的主力军队已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战,余下的新兵辅兵数量再多也不足为惧,我们只管放心南下,如何破敌待到与陈应良遭遇再说,我们义军是顺天应人,有天神呵护,陈应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天怒人怨,必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叛军众将答应,这时夜色已深,军队作战疲惫,李渊便没有再说什么,吩咐了众将各自散去休息,仅仅只留下李建成、李二和柴绍三人,而众文武前脚刚走,李渊马上就指着李二喝道:“在进入关中前,不准再提到关于永丰仓的一个字!我军新建,人心未稳,要防着消息走漏,暴露天机!”
  李二老实唱诺,也承认自己刚才失言,李渊又重重哼了一声,这才问道:“李孝常那里,可有消息?”
  “有。”李二低声答道:“李孝常奉命替我们试探潼关守将刘纲,发现刘纲虽然平庸无能,贪财好色,但是对暴君却忠心耿耿,李孝常在刘纲面前提起父亲你的名字,刘纲对父亲你的敌意十分明显,李县令害怕暴露,就没敢尝试收买联络,不过潼关的城防布置李孝常已经画成了图本,连同潼关驻军的校尉级将领名单,李孝常已经给我们送来了。”
  “这样就好。”李渊点头,说道:“再给李孝常去一道密信,叫他别再有任何的轻举妄动,不是十万火急不要与我们联系,以免暴露,他手里的永丰仓关系我们入关后的全军命运,他本人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李二答应,然后才问道:“父亲,那潼关怎么办?陈应良已经从虎牢关抽身,我们如果不能抢在他增援关中前拿下潼关,让他的东都援军进驻了潼关,关中战场的主动权可就在他手里了。”
  “到时候再说吧,好在刘纲只是一个无能之辈,麾下士卒也从没上过战场,不难对付,实在不行可以强攻。”李渊冷哼,又说道:“如何应对这个小贼,老夫也已经考虑好了,到了绛郡后。老夫打算分出一支偏师,去佯攻河内威逼洛阳,牵制陈应良小贼的兵马,为我们争取时间。”
  “岳父,让我去吧!”柴绍迫不及待的说道:“请让小婿前去攻打河内,牵制陈应良小贼。”
  “你?”李渊看了一眼女婿,拒绝道:“算了,就你那急脾气,别还没逼近可以威胁河内腹地的轵关,就已经被陈应良小贼杀得全军覆没了。”
  柴绍坚持,李渊还是不许,还当场敲定由勇谋兼备的段志玄去担当此任,柴绍无奈退下间,李二又建议道:“父亲,既然李密有意骗你去河内会盟,那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就说段志玄只是开路先锋,约他李密出兵攻打临清关杀入河内,与我们会盟于河内郡治,更加有力的牵制东都军和陈应良。”
  “李密那条老狐狸会上当吗?”李渊笑着问道。
  “以李密之奸诈,没有确认我们的主力东进河内,当然不会轻易出动主力。”李二说道:“不过孩儿认为,李密虽然不会出动主力,却一定会出兵,因为他也想引诱我们东进河内,按照约定出兵攻打临清关,无疑是诱骗我们东进为他分担压力的最好办法。”
  李渊点了点头,立即同意接受李二的建议,也马上和儿子商量起了具体细节,李渊在场的另一个儿子李建成却始终没有说话,还把目光转向了东都的方向,心中喃喃,“贤弟,真是想不到,我们的下一次见面,很可能会是在生死沙场之上,真的到了那时候,我们该如何相对?”
  ……
  也是凑巧,恰好就在李渊叛军夺取霍邑城的同一天,陈丧良难得放下繁忙公务,借口演练火器,率领自己的心腹亲兵北上来到了华夏肚脐之称的邙山之中,而在群山环绕的邙山深处,一处被陈丧良嫡系军队严密看守的盆地上,正有十二门崭新的青铜滑膛火炮在等着陈丧良。
  有陈丧良这个穿越者指点,负责铸炮的袁天罡当然少走了许多弯路,直接就铸成了前细后粗的炮身,降低了炸膛危险,又准备了擦洗炮筒残余火星的缠棉炮杆,还有安装了估算射程的标尺,同时袁天罡的数学天文特长,也保证了这些青铜炮拥有相当高的标准精度,直接跳过古代火炮发展中炮弹必须专炮专用这个环节,做到炮弹基本能够通用,降低了操作难度,也增加了气密度,继而增加了射程和威力。
  应陈应良的要求,袁天罡指挥自己亲自训练的炮手让每门青铜炮都进行了一次试射,试射的结果令陈丧良十分满意,十二门炮有三门准确命中两里外的目标,余下的也偏差不大,而距袁天罡介绍,这些炮最远能够打到九百余步,射程远超崔弘丹发明的八连发床子弩,装填发射的速度更是远胜十倍不止,且威力远胜。惟独让袁天罡遗憾的是,八斤重的炮弹体积稍小,打不中目标就等于无用,还有炮身太重,在山路和小路上搬运不便。
  “威力不小,只是还没有体现出来。”陈丧良微笑说道:“这里是山区,前段时间又多雨,土地太过柔软,等这种炮弹打到了坚硬实地上,跳起来的时候威力更大,欧罗巴那边用这种炮,最高记录是一炮打死三十二个人。”
  袁天罡表示难以置信,陈丧良笑着也不解释,只是又说道:“至于炮身过重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解决,等我们解决了铁炮容易炸膛的问题,就可以铸造铁芯木壳炮,那炮身就轻多了。”
  “留守,那下官是否继续组织工匠解决铁炮的问题?”袁天罡赶紧问道。
  陈丧良摇头,说道:“来不及了,暂停吧,等以后再说,记住,一定要让将士严格保密,不许走漏半点风声。再有,把我们的铸炮模具泥范全部毁掉,只保留图纸规格,参与铸造的工匠也全部登记造册,将来出征时我要全部带走。”
  “为什么?”袁天罡疑惑说道:“参与铸炮的工匠,根本不知道他们造的是什么,模具、泥范和炮弹什么的,都是找不同的工匠制作,除了留守和下官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全部环节,用不着这么保密吧?再有,留守你带着他们出征,在营地也没办法造炮啊?”
  “小心为上,要防着有人不惜代价的仿造,找齐知道所有环节的工匠。”陈丧良随口回答,又道:“至于为什么将来出征时要把他们带走,将来你就明白了。”
  袁天罡茫然答应,陈丧良又命令众军将青铜炮分拆包裹,运回军中严密看管,这才领着众人返回洛阳。结果进城刚进到自家院中,替陈丧良负责机密事务的长孙无忌就急匆匆的迎了上来,向陈丧良说道:“兄长,我妹妹已经带着你的两个儿子顺利抵达弘农,见到了舅父,听报信的人说,舅父的病情已经大好,能够下地走路,只是要我妹妹她们在弘农多住一段时间。”
  陈丧良点点头,道:“多住就多住一段时间吧,反正没多远,随时都可以回来。对了,我表叔怎么样?顺利到任没有?”
  “到了,也已经上任了。”长孙无忌点头,又疑惑说道:“兄长,就算李叔父有弃职之罪,可也是事出有因,你怎么请越王殿下把他连贬三级,派到那个穷乡僻壤去当县令?太委屈他了吧?”
  “将来你就知道了。”陈丧良拒绝回答和解释,还又把目光转向了西北面的天际,看着李渊叛军所在的方向,心中喃喃,“差不多准备好了,李渊,来吧。”


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出偏师
  老李家确实很会收买人心,攻克了霍邑之后,除了例行的开仓放粮外,李渊又下令对城内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授以散官(有官称无俸禄无官权),士绅学子愿意为李渊叛军效劳的,可以随时拜见李渊接受面试,三言两语便当场任命官职——授官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领官印任官令,这些人只能领到写着官职名称的纸条。
  过程虽然粗糙轻率,效果却非常的好,为了真正获得小纸条上写着的官职,这些读过几天书学过几天武的小地主们还是原因死心塌地的跟着李渊干,心甘情愿为李渊充当马前卒。而最狠的还是俘虏政策,对于俘虏到的大兴隋军将士,李渊叛军一个不杀,愿意加入叛军的全部收留,关中籍俘虏想要回关中老家的当场释放,发给路费干粮,还一律授以五品散官,结果这么一来,这些被释放的俘虏自然就成了李渊叛军最好的宣传机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