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月笙传-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商业银行的做法,一向规规矩矩,陈先生平时很帮工商界的忙,今天陈先生有了困难,我们就该捧捧他的场。」杜月笙斩钉截铁的说:「捧场的办法有两桩,从现在起,各位之中是上海商业银行的存户,不但不要再提现,最好再多存点铜钿进去。第二桩呢,倘使没有上海商业银行的户头,那么,我请你们立刻跟他们打往来。把所有的现款全部存入,今朝,这一个会一散,我也是马上就要到上海商业银行去的」

那一天,早晨九点钟以前,上海商业银行的铁门之前,如旧排好了长龙阵,存户们都在争先恐后,心忧如焚,唯恐稍迟一步便提不出他们的老本,正在人心惶惶,秩序紊乱的时候,三部黑牌骄车首尾相衔的驶到,车门开处,第一部豪华骄车上首先步下一位身材瘦长举止文雅的中年人,他穿一袭绸衫,衣袂飘飘,快步向前,在他身后有从三部车子下来的十余条大汉紧紧相随,多一半手里拎着沉甸甸的麻袋和手提箱。

排队的挤兑者,有人惊喜的叫嚷:

「杜先生来哉!」

「杜先生来存铜钿了。」

柜台后闲了四天的存款部职员,与此同时高声的一叫:「杜先生存进一百万元,快办手续!」

杜月笙的一百万现洋,刚刚存进上海商业银行,烟赌两帮也派了专差,临时开户头,存入大洋两百万元正。四天以来上海商业银行只出不进,这日忽然来了巨额存款,而且存户不但有财力雄厚的烟帮赌帮,还有人人钦敬的杜月笙,──看起来上海商业银行已经获得有的支持,提存的客户心理开始动摇,长龙似的队伍渐渐散开,上海商业银行稳得很,何必多此一举,把存款提出来呢?

祇不过筹了三百万的现款,放进上海商业银行打一转,杜月笙起个早床,在挤兑的客户面前亮了亮相,上海商业银行面临倒闭的危机,就此安然渡过。当天,不再有人挤兑,翌日,已经提光了存款的客户,又纷纷的存入,短期间内,上海商业银行的存款,即已恢复旧观。

唐寿民钱新之受惠

第二件较突出的显著事例,发生在民国二十二年,交通银行总经理唐寿民,私人斥资办了一家国华银行,唐寿民和另一银行巨子,交通银行常务董事,兼四行储蓄会经理钱新之(永铭)很有关系。当年十一月,曾于一二八淞沪之役奋勇抗日扬威沪上的十九路军,勾结赤党暨第三党份子,在福州发动叛乱,是为「闽变」。消息传到上海,群情激愤,各界人士发起举行民众大会,对从事叛乱的「闽变份子」有所声讨,并且加以制裁。预定在大会中提出的十大议案,其中便有这么一条:──国华银行拥有大批十九路军的股份应该予以没收。同时请政府勒令该行停业。

国华银行怎么会有十九路军的股份呢?这一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当一二八淞沪之役战作,十九路军奋起抗战,穿草鞋打绑腿的十九路军,和兵精械足,拥有大炮坦克的日军性命相搏,固守阵线屹立不退,使上海人掀起了劳军支持前线的热烈高潮,大批的现金和慰劳品送到史量才、杜月笙共同倡组的地方维持会。大概是十九路军收到的慰劳金太多,有点结余,便由十九路军的军长、副军长蔡廷锴、蒋光鼐等,将这些结余暂时存放于国华银行。

民众大会要提出议案,没收国华银行「股本」,请政府勒令国华银行停业,消息传到唐寿民的耳中,他吃了这个大冤枉,当然大起恐慌。由于民众大会举行在即,来不及声辩理由,消弭众议,唐寿民无可奈何,他去找交通银行常务董事钱永铭设法,钱永铭是上海老资格的金融家,民国十一年,南昌状元张謇出任交通银行总理,他便以协理的名义,负责全盘业务。民国二十二年间,他除担任交行常董外,又是中南、金城、盐业、大陆四行储蓄会的经理,兼四行准备库主任,身为南北金融势力的沟通者,他曾在国民政府任过财政部次长,浙江财政厅长,又曾奉派为驻法大使,后来因故没有履新。

钱永铭想了一想,他说:

「眼前只有一个人可找,也许他能从紧急之中替你想个转圜的办法。」

「谁?」

「杜月笙。」

「可是,」唐寿民很为难的说:「我跟他素不相识,而毫且无来往呀。」

「那么,」钱永铭慨然的说:「我代你去托托他看。」

华格臬路杜公馆里,杜月笙正和吴醒亚、杨管北在聊天,吴醒亚是新任的上海市社会局长,跟杜月笙私交弥笃,合作无间。三人正谈着,听差送上「钱永铭」的名片,杜月笙一看,怔了怔说:

「钱先生我们不大来往的呀,他突然之间来找我,会有什么事呢?」

想了想,杨管北讲:

「可能是为了国华银行的事。」

一回头,吩咐听差:

「请到古董间。」然后再向吴醒亚和杨管北说:「你们坐坐,我去去就来。」

过不了多久,杜月笙回来了,手一招,把杨管北喊出去说:

「管北,你猜对了,果然是为了国华银行的事。依你看,这桩事体应该怎么办?」

杨管北一开口便说

「我们现在自己在办金融事业,唐先生和钱先生,都是银行界的大亨,尤其他们是宋子文先生手下的大将。他们两位有事相托,我看恐怕不便推托。」

「不错。」杜月笙点点头说:「幸好吴醒亚在这里,我们不妨去跟他商量商量。不过,我们怎么跟他说呢?」

「我想有三点理由。」杨管北建议:「第一、唐钱两位身上,有宋先生的关系。第二、他们自家也是跟中央关系密切人物。第三、国华银行是唐寿民办的,跟十九路军何干?充其量,政府不过没收蔡廷锴他们这帮人的存款而已。」

「对的,现在我们一道进去谈。」

两人回到客厅,把钱永铭专诚拜访的用意,和杜月笙的三点意见,向吴醒亚说明白了。吴醒亚听完,一看手表,眉头皱了起来说:

「哎呀,只怕时间来不及了。群众大会,此刻正在公共体育场举行,说不定十大议案都已经通过了啊。」

杨管北怂恿他说:

「打个电话去问问看。」

打电话到西门公共体育场,群众大会举行的地点,找到莅场指导的社会局官员。一问,吴醒亚满脸苦笑,放下电话,告诉杜月笙说:

「果不其然,十大议案方才已经全部通过。」

沉吟俄顷,杜月笙抬起脸来望着吴醒亚问:

「醒亚兄,国华银行的事情,你心里面愿不愿意帮忙?」

「祇要我能力可办得到。」

有了吴醒亚这一句话,杜月笙胸有成竹,他转脸吩咐听差:

「喊墨林来!」

万墨林被喊来了,先问:

「爷叔,有啥事体?」

「拨电话。」杜月笙下了命令:「请陆京士和唐世昌两位来。」

移时,陆京士和唐世昌都到了,五人小组,开始商量,旁的人都在说:好几万人开会当众通过了十大议案,铁案如山,实在难以转圜。当前唯一的办法,是请唐寿民他们直接向中央呈情,对社会说明,请求查明实际情形,暂缓采取行动。

唯有杜月笙,他曾言话一句,因此独持异议,他振振有词的说

「开银行最重要的是信用和商誉,碰在大家愤恨十九路军叛乱的气头上,国华银行吃了这个大冤枉,那一定会倒掉。」

「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可想呢?」──这是除开杜月笙杨管北两个人外,众口一词的论调。

「有办法想。」杜月笙语惊四座的说。

「什么办法?」

杜月笙的眼睛,盯在唐世昌的身上:

「十大议案,为什么不能变成九条?」

「啊?」「醒亚兄方才说过,他是心里愿意帮这个忙的。」杜月笙先封住吴醒亚的口,再说:「世昌,明天上海各报,还有今天晚上各通讯社发出去的电报,大家统统一样,就说是群众大会通过了九大议案,而把制裁国华银行的那一条取消,好不好?」

唐世昌怎么能够顶撞先生,回答一声:「不好。」

国华银行所面临的巨大风暴,就此无声无臭,飘然引去。经过这一件事,唐钱两系的银行巨子,对待杜月笙,当然心怀感激,刮目相看。而钱永铭也由于这一件事,增进了他和杜月笙的感情,杜钱二人,虽然在民国十年即已结识,但是时相过从,亲密合作,乃至于往后的出入与俱,不稍轻离,却自国华之役起始。

杜月笙用谦虚诚恳的态度,勇于任事的精神,尽心尽力,为金融界竭诚服务,渐渐的赢得金融界人士的尊敬或亲近,于公于私,彷佛都少不了杜月笙这个人。时机成熟,他深知自己已可在这一个令人羡慕的行业里立足了。首先,他在最热闹的爱多亚路一百四十三号择行址,将他的国民银行改名为中汇银行,资本额提高到两百万元,收足一百万元,聘传品圭为总经理,「经营商业银行一切业务,兼办储蓄信托。」

中汇银行开幕之日,盛况空前,各界来贺人士,户限为穿。同业间送来「堆花」的存款,不但数额比往常大,而且期限也自动的延长。普通一般「堆花」,三日后即将收回。然则杜月笙的中汇银行开张,最大的堆花如上海商业银行老板陈光甫,一次存入白银五十万两,时间由三天延展到整整一年,五十万两白银请杜月笙用三百六十五天,分文利息不收,此一豪举连杜月笙也为之赞不绝口:

「像陈光甫先生真正是漂亮的。」

这是杜月笙正式插足金融界之始,由于他先已奠定良好的基础,结交广泛的人缘,使他在金融界一帆风顺,无住不利,旋不久,便当选了上海银行公会理事,再过些时,他更将此一举足轻重的金融团体,操纵裕如。

事业辉煌爱情何苦

杜月笙一生之中,真正为爱情所苦,使他辗转反侧,坐卧不宁,是在民国十八年,他四十二岁,声誉日隆,事业突飞猛晋的那一段时期。

那一年,黄老板开设的黄金大戏院,请到了三位红极一时的名坤伶,这三位名坤伶是三母女,老太太小兰英唱老旦,大小姐姚玉兰唱须生,二小姐姚玉英唱武生。三母女合挂一块牌,给戏迷们看来着实新鲜,尤其三母女是梨园世家,唱做俱佳,顽艺儿不在任何名伶之下,于是轰动了黄浦滩上,黄金大戏院场场客满。

杜月笙很爱皮簧,他自己学会几出戏,唱的是须生和武生,黄金大戏院来了两位年轻貌美,色艺双全的生角,他当然要去欣赏欣赏。他头一天看了姚玉兰的戏,便深深的被她吸引,百忙之中一到姚玉兰的戏快上场,他就什么都不顾了,驱车疾驶,赶上黄金大舞台。

每天赶着捧场不算,他还拉了要好朋友去看,有一次王柏龄到上海来玩,他便请王伯龄看姚玉兰。王柏龄对姚玉兰也很夸赞,两人谈着谈着,杜月笙突然一本正经的说:「我想娶这一位小姐,你看如何?」

「好哇,」王柏龄极表赞成的说:「你要是娶到了她,闺房里面对唱起来,那才是人生一乐。」

「就怕──很难」

王柏龄很诧异了:

「就凭你杜月笙,这个条件还不够?」

「唉,你有所不知,」杜月笙深沉的叹口气:「她们是讲究老法规矩的梨园世家,那位老太太好厉害,三母女形影不离,捧她捧到了今天,我还不曾跟她说过一句话哩。」

原来,在杜月笙向王柏龄透露心事以前,他早已展开了追求攻势,亲自到后台拜访,说些仰慕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