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最后的荣耀-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明军这一次四路出击有什么正面意义的话,那就是让日军意识到,联军优势已不可动摇,从而从而加速了撤退的决心。

仅此而已。

明军的九月攻势,是整个壬辰、丁酉战争中的最后一场陆战。明军以一场失败的平壤之战揭开了援朝的帷幕,又以一场失败的四路出击结束了与日本在陆上的交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我每读史至此,总忍不住扼腕叹息。尽管明军在与日本的大部分交锋中占据上风,但这一头一尾两战的失败,遮蔽了后世无数人的双眼,让他们以为明军在整场战争中无所作为,从而得出“即使没有明军,朝鲜战争一样可以击退倭寇”的奇谈怪论。

刘綎、麻贵、董一元,如果你们再稍微争争气,也不至于几百年后被抹煞掉明军的功绩呀。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

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去世。在他死后不久,四位摄政大佬即达成了撤退的共识。这份共识在九月底形成了一份连署文件,派人送去朝鲜,于十月中旬送抵釜山。

除了文书之后,这些大佬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

要掩护朝鲜部队安全撤回,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做掩护。德川家康本来毛遂自荐,要带着关东精锐亲自渡海前去支援,这个提议被身患重病的前田利家婉拒了。前田利家可不想让这个居心叵测的家伙带着几万人跑过来,万一德川军在丰臣家的腹心发难,没人能制得住他。

但水军总得有人带领,于是前田利家提议,派藤堂高虎担任这个重任。

藤堂高虎这个人,在日本战国史上被评价是八姓家奴,一共出仕过八家主君,超过吕布的记录差不多三倍。他在秀吉死以后,开始接近德川家康,暗中输诚。不过有前田利家在世,藤堂暂时还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

前田利家提议派他去朝鲜支援,一来是倚重他的海战经验;二来是给德川家康一个面子;三来是自己有自信能把他镇住。

藤堂高虎接受了重任之后,一边动员舰队,一边写信给岛津义弘,让他赶紧把在朝日军都聚拢起来,好方便一次运走。很快岛津义弘回信,说我们早不多了,就等你呢!

藤堂很奇怪,撤退命令前两天才刚刚抵达朝鲜,怎么他们这么快就收拾完了?

这事,还得要从金牌卧底郭国安说起。

话说岛津义弘虽然打胜了泗川一战,可他知道自己只是侥幸,下次就没那么好运气了。秀吉去世的消息已经传来,可高层退兵的命令还没下达。(其实命令在九月二十八日就已经发出,但送到朝鲜战场还需要时间)面对危局,岛津不禁有些踌躇,不知该如何才好。

十月十三日,忽然城外传来消息,说明军的谈判代表来了,要求见他。

岛津一楞,董一元不是早就跑远了么?怎么忽然想起来谈判了呢?

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见见吧。很快明军使者被带到了岛津义弘跟前,一个叫茅国科,是茅国器的弟弟;另外一个叫史世用,岛津义弘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不过一时没想起来,也就没在意。他不知道,这位明使早就去他老家转悠过,还在门口要了好几个月的饭……

岛津义弘不懂中文,就把郭国安喊过来当翻译。郭国安和史世用一见,各使一个眼色,装作不认识。郭国安大大咧咧冲茅国科问道:“你们是干什么来的?”

茅国科给岛津义弘带来一封董一元的亲笔信。岛津义弘拆开信,让郭国安翻译,里面大概是这么说的:你们日本出大事了吧?秀吉死了吧?你再不走就回不去了吧?你们岛津家还靠你复兴的,可不能把命交代到这里呀。

这封信写的相当犀利,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岛津义弘的心坎上,完全不像是一个明军将领该有的手笔。

董一元怎么知道岛津义弘处于左右为难的局面呢?念着信的郭国安微笑不语。

岛津义弘看——不,是听完信以后,沉默良久,问郭国安这事该怎么办。郭国安偷偷看了一眼史世用,说咱们见好就收吧,岛津义弘深以为然。他对茅、史二人说:董将军的意思我知道了,只要我们能安全撤退,这座城堡送给你们也罢。

这正是董一元的意思。于是茅国科留在了泗川城做人质,史世用回去向董一元回报谈判成果。

明使离开以后。岛津义设法联络上小西、加藤等人,说太阁大人已经去世了,现在虽然还没正式撤退的命令,但再不撤恐怕就来不及了。这次明军来的就有近十万,咱们侥幸扛住了,下次再来二十万呢?所以咱们见好就收,所有军团都开始往釜山靠拢,等藤堂过来接咱们。

其他人深以为然,都纷纷表示就按岛津兄你的意思来吧。

岛津义弘、宗义智、小西行长(由宗义智代签)和立花宗茂联名发出一封通告,要求所有日军以顺天、泗川、固城、南海四处为基地,依次退往釜山。

这个联署的名字里没有加藤清正,也没提蔚山。因为根据这个撤退序列,首先撤走的,就是在蔚山的加藤清正第一军团。

加藤清正早已经在岛山呆的不耐烦了。他的军团在蔚山之战伤了元气,至今仍未恢复,如果跟明军再发生一次遭遇战,恐怕这几千口人都得交代在蔚山。为此他强烈要求首先回国。

岛津义弘和其他几个人一分析,也认为应该先把加藤清正撤下来。因为日军的三大支点中,泗川附近已无威胁;顺天的刘綎不足为惧;惟有蔚山附近的麻贵,主力既未受损,士气也未受挫,随时可能扑上来咬日军一口。

十一月十八日,加藤清正主动退出了岛山城,向釜山、西生浦方向退却。

麻贵闻讯,率军飞快赶至,不折损一兵一卒就占领了空无一人的岛山与蔚山。他在蔚山城里发现了几匹瘦马,还有加藤清正留给他的一个木牌,木牌上扭扭歪歪地写着一堆中文字,大概意思是我军诚心诚意要归国了,请贵军不要追击,咱们三国虽然有不愉快的历史,但毕竟一衣带水,明朝日亲善云云……

麻贵从善入流,拿下蔚山已经是大功一件,犯不上去跑去釜山去跟敌人火拼。所以他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在蔚山休整,同时把“蔚山大捷”的战报飞快地送去汉城,送去北京。

加藤清正很快通过釜山登船回国,这位朝鲜战争第一刽子手带着遗憾和荣耀离开了朝鲜战场。在漫长的战争里,他的军团减员高达四成以上。

好不容易送走了加藤虎,岛津义弘又开始头疼另外一件事:小西行长。

小西的第二军团是所有部队中距离釜山最远的,而且从十月六日以后就处于明军包围之中,与其他部队联络断绝。怎么把他弄回来,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

在上一章里说到,小西行长跟刘綎秘密约定停战,彼此相安无事,其实故事到这里,还没讲完。

刘綎和小西有了密约之后,很守信用,没有继续逼迫小西行长,反而默许部下与日本人偷偷做买卖,拿大米去换日本人的刀剑财宝。

可刘綎不打,不代表别人不打。陈璘和李舜臣的水师已经封锁了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露梁,虎视眈眈。

小西行长很绝望,他麾下的船不多,把一万多人都装进去,一定会挤得满满当当。这些战船吃水很深,行动迟缓,别说打仗了,就是无人阻挡,他都无法保证一条不沉地返回釜山。

为了能够活命,小西行长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去找刘綎,求他网开一面,放第二军团一条生路。刘綎挺够意思,满口答应说你别走陆路,朝鲜耳目太多,放你一万多人过去,我跟上头无法交代,你还是走海路吧,我军绝不阻拦。

小西行长信以为真,先派了十几条船途径猫岛向南海岛出发。南海岛的西侧是顺天海域,东侧是泗川海域,是衔接两大防区的关键枢纽,由宗义智驻扎。到了这里,距离釜山也就不太远了。

可那十几条船刚划出去没多远,到了猫岛附近,忽然被埋伏已久的联军水师包围,三下五除二全干进了海底。

小西行长火冒三丈,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他把刘挺留在日军里的人质刘天爵砍掉一个胳膊,送到刘綎面前,说你怎么不守信用?

刘綎赶紧解释:这不是我干的,是水师干的。他们可不归我管,你得跟陈璘去说说情。

小西行长赶紧准备了一批包括珠宝和武士刀在内的礼物,送到陈璘面前,祈求放开一条水道。陈璘不知道是贪图宝贝还是心怀善念,居然答应了让他们离开。等到日使一走,陈璘把这事跟李舜臣说了。李舜臣严肃地告诉陈璘:当将军的不能轻易言和,仇人也不可轻易放过。小西行长是朝廷指名要的人,您怎么能跟他和谈呢?

陈璘被批评了一顿,有些惭愧,说老李你看着办吧。

却说小西行长得了陈璘承诺,高高兴兴又派了十几条船出去,结果又被埋伏已久的水师直接打沉。小西特别委屈,派人去质问陈璘。陈璘一耸肩,回答说明军战船没动手,这都是朝鲜水师干的,你得去求李舜臣。

小西行长都快哭了,你们这些中国公务员有什么话不能一次说完呐。他没办法,只得第三次准备礼品,去找李舜臣。李舜臣掂量了一下他们送的铁铳和刀剑,冷冷一笑:“我跟你们打了无数次仗,缴获的玩意足够我用了。你们拿回去吧。”

碰了一鼻子灰的日本人只好再去找陈璘。这次他们换了个花样,不提和谈,也不提让路,说我想派几条小船去告诉海上那些小岛上的人,通知他们赶紧撤退,免得麻烦天将多费手脚。陈璘的性格其实也挺爱贪小便宜,后来他和刘綎合作讨伐播州之乱时,也参与了贿赂李化龙父亲的活动,差点被治罪。所以这会儿他看到收的礼品有点多,不太好意思拒绝太狠,于是开了个小口,只允许他们派小船出去。

小西行长一听大喜,立刻派了几条最好的快船扬帆出海,趁着联军水师没改主意,一溜烟奔着南海岛而去。

李舜臣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差点没把陈璘给骂一顿。

老陈你糊涂啊!这些人不是去逃命,而是去报信的呀!现在泗川、釜山之贼已经知悉了顺天的内情,肯定会有大批舰队前来解围。

陈璘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也顾不得解释,问李舜臣该怎么办。李舜臣的亲信宋希立建议,既然敌人早晚要来,不如索性主动出击,痛痛快快在海面上正面跟他们打一仗,咱们在海上怕过谁?

他的建议得到了陈、李两位主将的赞同。联军很快把主力开入光阳湾内,一部继续驻扎猫岛,锁死小西行长的退路,一部前驻露梁,静待日军的到来。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小西行长的报信船在十一月十六日左右幸运地开到了泗川,迅速把第二军团的窘境反馈给了岛津义弘。此时加藤已走,寺泽高广从釜山带来一大批船队到泗川,以便把岛津义弘的第五军团运往巨济岛——之所以选择巨济岛而不是釜山作为最后的撤退地点,是因为巨济孤悬海外,可以最大限度地隔绝明军在陆地上的威胁。

接到情报以后,岛津义弘召集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寺泽高广等人,说如今明军三路陆军都已经跟我们达成了协议,不会影响我们的撤退计划,惟一没搞定的就是陈璘、李舜臣的水师。现在咱们应该全军出动,把小西从光阳湾里拽出来。

诸将都纷纷称是,于是岛津义弘在十一月十八日下令,全军放弃泗川倭城,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