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三人一起领命道。
……,……
随着关门海峡通道的恢复,前线的情形很快就稳定了下来;而小早川水军覆灭的消息,更是对双方的军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方气势如虹,分别扫清高岭城东南周边的长山城、姬山城和障子岳城,在高岭城所在的鸿之峰附近汇合,然后岛津家久前往拜见信景,并接受了联合军势副将之职。至于联军的主将,当然就是信景本人了,他将本阵设在山脚的隆福寺,也就是原大内氏馆所在的地方。自大内教弘筑城起,大内氏馆在百余年间一直是大内家的居城,直到陶隆房谋逆时,那座居馆才被烧毁,数年后由毛利隆元在原址建立这所寺庙,以供奉故主大内义隆的菩提。
不过,信景并没有对高岭城发动进攻,只是紧守阵脚,在隆福寺周围构筑防即工事,等待毛利家主动来攻,或者接受我方的议和条件。
然而,根据内线的消息,毛利家家中对议和之事的分歧极大,家臣们分为两派,为此事纷争不已,而吉川元春听说小早川隆景有意屈服,甚至亲自从萩城赶过来,和隆景在毛利辉元面前争辩。他认为,以双方目前的态势,守住高岭城掉绰有余,最不济也能拖到农忙时刻,等待吉良家自己退兵;这个时候,如果轻易屈服,只会降低毛利家的名望,让麾下的各国豪族离心离德。但是隆景却认为,看事情不能只看现在,应该要顺应大势而行,吉良家据九州和四国,又有控制整个海域的水军,已经有席卷天下之势,以毛利家的实力,绝对没办法和这样的势力对抗;这次吉良家只出动了四个分国的力量,就已经让毛利家不得不全力以赴,那么趁机让出一个分国,争取加入吉良家的阵营,比双方决战之后所能获得的条件肯定优厚得多。
表面上看来,小早川隆景的考虑更加长远。可是,在目前的毛利家中,隆景由于丢掉了河野家,丢掉了宇喜多家,又丢掉了所有的水军,名望已经落后于吉川元春一大截,所以尽管有国司元相、熊谷信直等元就时代的年长家臣支持,却因为吉川元春的强力反对而无法说服毛利辉元。除此以外,元春的副将口羽通良、元就的外孙穴户元秀(也是内藤隆春的义弟和毛利隆元的连襟)等,也因为各自的立场而选择了附和元春,甚至连隆景的副将福原贞俊,也因为事情涉及到杉松千代丸而对和议持保留态度,一时间让小早川隆景非常的被动。
直到二见光成袭击石见国东部的石见银山、抢走价值数千贯的白银的消息传来,和议的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吉川元春首先率军离开高岭城,急急忙忙的前往石见银山稳定事态,然后其余的家臣和豪族也意识到,除备中垩国以外,毛利家的其余所有分国都濒临大海,随时可能受到突然侵袭,除非想到办法遏制吉良水军,否则毛利家领内大部分地区都不安全……,这个事实是如此的紧迫,也终于扭转了家中的舆论,让小早川隆景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六月下旬,毛利家的福原贞俊和安国寺惠琼前往信景军中,向我方表达了接受和议的意向。信景派竹中重治和他签订了誓书,随即留福原贞俊作为人质,率全军退回胜山城。不久,安国寺惠琼再次到来,送上毛利辉元署名的誓书、长门国的领地分限帐、武士假名目录和预定领美祢、厚狭两郡的杉松千代丸,以换回作为人质的福原贞俊。至此,两家的和议正式达成,信景也就完成了任务,他留下岛津义弘和萨摩国众,令竹中重治率阿波、赞岐军势返回四国,然后率岛津家久、杉松千代丸和津岛、莲池、朝明三备前来天神山成拜见。
这次他表现得不错,虽说是亏了竹中重治等人的提点,但毕竟是难能可贵了。我满意的夸奖了他,并且和他一起接见了杉松千代丸。
杉松千代丸今年六岁,因为父亲曾经谋反,原本并不为毛利辉元所接纳,多亏了舅父福原贞俊陈述利害,这才获得宽宥,并且在毛利家元服,取名叫杉九郎元良,继承长门国丰浦、大津两郡的一千一百余石领地。不过,等到关原之战后,因为毛利家领地大幅缩水,杉元良也被转封到周防国,领地缩减到一百石,成为长州藩无给通组武士(下级藩士)。到了幕末,家主杉常道之弟玉木文之进(养子是乃木希典的弟弟)创立了松下村墅(现松阴神社),后由常道次子吉田松阴主持,培育出了久坂玄瑞、高杉晋作、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吉田稔麿等维新志士和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明治元老……
这些事情,信景当然是不知道的。他颇有兴趣的看着杉松千代丸,心里大概在纳闷我为什么对这个小子另眼相看吧。而在他的目光下,松千代丸忍不住缩了缩幼小的身躯,脸上也现出了条件反射式的紧张表情。
作为大内家的庶族家主,即使有舅父福原贞俊的庇佑,他在毛利家肯定也不太如意……我心里想着,好言抚慰了一番,就吩咐信景稍后为他元服,并且颁下美祢、厚狭两郡五万石领地的宛行状,由山内康丰担任后见。
“合适的时候,我会安排你继承大内家的家名。”我向他承诺说。
听到我说到“大内家……,他那张小脸上的表情忽然一紧,显然是听到过不少回,而且不是什么愉快的经验。尽管是这样,尽管他很可能不清楚继承大内家的涵义,也不明白我这个承诺的份量,却依然顺从的低头答应了一声。
等到山内康丰带着他下去,信景疑惑的问我:“父亲大人说让他继承大内家的家名,这是什么缘故呢?”
“依你看,应该是什么缘故?”我心情不错的反问道。
他侧着头想了想:“是为了牵制毛利家么?”
“牵制?”我笑了起来,“以领地七万石的小孩子牵制超过百万石领地的毛利家?”
“这……信景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还请父亲指教。”
“是为了分裂毛利家。”我回答说。
“分裂毛利家?”信景瞪大了眼睛,“您不是说,连牵制都做不到吗?怎么可能还分裂?”
“恩……这么说吧,”我组织了一下思路,然后问信景,“你觉得,毛利家这次被迫让出一国,他们是否会甘心呢一一特别是吉川元春?”
“当然不会。”信景很快回答道。
“那么,如果我在做得过分一点,例如命水军时不时的扣押吉川元春的渔船和商船,或者占他一两座荒岛之类,而负责外务的小早川隆景却委曲求全,至多说一两句强烈的抗议和谴责,那么毛利家的许多人、肯定会对本家产生更大的恶感吧?尤其是吉川元春,说不定会连小早川隆景也怪上吧?”我有点邪恶的说道。
“这……,的确是这样。可是,让毛利家对本家产生恶感……,信景抬起头,有点忧虑的望着我,似乎在担心我是不是已经提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那么看到这种情况,善于拉拢的羽良殿下,是不是会大力拉拢毛利家呢?他又会拉拢哪些人呢?”我循循善诱的问他。
“肯定会拉拢,而且首要目标就是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两位”信景回答道,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情形,“小早川隆景屡次吃过我们的大亏,深知我方的可怕,也能够看清天下间的大势,所以肯定是竭力维系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吉则元春却没什么概念,性格又是刚烈非常,面对我方的蓄意挑衅行为,一定会愤而投向羽良殿下吧!”然后两方谁也劝服不了谁,父亲又再加上一把火,毛利家就肯定要开始分裂了。
“恩,不错,”我点了点头,“其实,两川之间早就有了裂痕,之前为了是否和宇喜多家结盟的问题,两方就曾经闹过一阵,最终是小早川隆景胜利了,然后以此逼反了同盟数十年的三村家,顺势将备中一国收入了囊中……更早一点,当初关于攻略的着重点问题,两人就有过争论,吉川元春想向东侵攻,将势力伸入畿内,学大内义兴那样上洛:小早川隆景却想利用水军的优势,先攻略北九州和四国,稳固自己的实力厚久……,当然,我是赞同小早川隆景的。”
“这正和父亲大人如今的战略差不多啊”信景若有所思的说。
“小早川隆景是聪明人。”我点了点头。
“只不过,小早川隆景的威望屡遭打击,已经无法说服吉川元春,也无法主导毛利家的外交政策。”信景感慨的说道。
“是啊!有些人想得长远,绝大多数人却只想着当前,”我也十分感慨,然后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猴子。这只慧黠的猴子,抓住机会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确实很强,可走出于眼界的狭隘,总是会为了一时的胜利而留下长远的隐患。正因为如此,后世人说到他时,总会遗憾的替他作出一大堆假设,譬如“如果不留下那么多强力的外样”、“如果不为了消耗兵力而远征朝鲜”、“如果不杀掉丰臣秀次”或者“如果杀掉了德川家康”之类,试图替他挽回错误。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他的应对都算是不错的,只是囿于眼界,未能顾及到长远的将来。
总之,想知道猴子遇事的反应,一切以当前的功利作为出发点进行推测就行了。就算历史再来一次,他照样会犯类似的错误,从而再次留下一大堆隐患,让后世人继续替他去叹惋。
正是用这样的推测方式,我敢肯定猴子看到毛利家和我交恶时,一定会大力拉拢毛利家;看到小早川隆景不为所动时,就专心致志的拉拢吉川元春。而我同样确信,以他的能力和那种奇特的魅力,肯定可以拉拢成功。
这就是所谓的默契。
第一百四十三章:再次布局(中)
,……,……
到了第二天,二见光成终于来天神山城了。接到我的传见,他很快就来到松尾馆的正厅,却没有进门,而是在正厅外的宽檐下五体投地的拜服下去。
“你终于来了啊,”我冷着声音说道,“听说你几天前就到了门司港,然后就一直待在那……我还正准备派人去请你的大驾呢”
“臣下听说您这几天事务繁忙,就没敢过来打扰……,而且,臣下自知犯下大错,恐怕您见了会不高兴,影响您这几天的情绪”他叩头禀报道。
这是多么卑微的口气啊,也算是吉良家的家老重臣么……我又好气又好笑,“那么现在怎么就敢过来?”
“这,臣下听说毛利家已经服软,献出了长门一国和杉家的小孩,所以您的心情应该很好吧……,真是,以毛利家的力量,怎么可能和您抗争呢”他抬起头,脸上笑得稀烂,用献媚的语气恭维我说。
“你别以为,说几句好话就可以过关了”我板着脸说道,“上次让你搜查毛利水军,你是怎么办事的?草草应付不说,也不和经定那边好好联系,还居然把联络船都丢在防府那边”
“是,是”二见光成又是叩头有声,“臣下不敢奢望逃脱惩罚!您要如何处置,臣下都没有任何怨言”
我稍稍歪过头去,认真的看着门外的二见光成。这个家伙,和猴子还真的很相似,而且越看就越像。而他现在这副样子,简直就是猴子在信长面前的翻版……,
“你过来!”我吩咐道。
“是。”二见光成站起身子,低着头走进了大厅,然后又拜倒在地。
《文》“再近一点,到面前来坐下。”我又吩咐道。
《人》他连忙又起身,一直走到我的面前,依命坐在地上。
《书》我站了起来,想学信长踢他一个跟头。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