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侯-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北侯

   宅男奶爸

   简介:黑暗的历史;血淋的屠刀;早已注定的结局;却因为李从年的出现;让明末那黑暗的历史获得重生;如画江山;乱世豪杰;北地拜封侯。

    ☆、第一章 历史的穿越

  第一章 历史的穿越
  〃我这是在哪里啊!怎么浑身好像被车撞了似的,身体好难受啊!妈的,不过就喝一顿酒而已,至于这样吗?〃
  渐渐的,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李从年,抬起了有些昏沈沈的头嘴里咒骂道。
  睁开眼睛,李从年却发现自己,浑身上下都缠满了白色的布条,整个一个伤残人士。
  〃啊!我这怎么了,好疼。〃望着身上怪异的摸样,李从年充满了疑惑,他不过是和好朋友拼了一下酒,怎么搞成这副摸样了。
  只见李从年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想下床站起来,身体里突然燃起一股火辣辣的疼痛感,让李从年的脸上满头大汗,淋漓一片。
  〃他妈的,老子到底跑到什么地方来了。〃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李从年突然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破旧的帐篷里,而不是辛苦挣钱买来的房子里。
  只见身处在帐篷里的李从年,头顶上冒出的那个破洞,一束强烈的阳光,直射在李从年的面上,刺眼的金光差点他睁不开眼来。
  〃吴四,你醒了?来人啊!快去告诉少爷,就说吴四醒了。〃这顶破旧的帐篷里,坐在李从年旁守候的中年郎中,看到半坐起来的李从年,面上闪出一阵幸喜,嘴里高兴大叫着跑出去叫人去了。
  〃吴四?我怎么叫吴四,我不是叫李从年吗?〃李从年嘴里细细品味着那个郎中嘴里喊出的名字,面上喃喃自语嘀咕道,难道我穿越了?
  李从年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个荒谬的词语来,在网上经常看网络小说的他,想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
  想到这里,李从年的脑袋仿佛突然要爆炸开来,一股股海量的信息流,犹如滔天的大海,杂乱无序的不断冲击着他的脑袋,那种胀痛欲裂,生不如死的感觉,让李从年双眼一黑,彻底的疼昏了过去。
  当他从昏迷中,再次苏醒过来的时候,李从年心里不得不接受自己穿越了的事实。
  李从年没有想到,他不过是和朋友在自己家里比拼一下谁的酒量大。却没想到喝得烂醉如泥的自己,竟然也能穿越到大明朝,这事如果放在现代,恐怕那些狗仔记者还不闹翻天了。
  通过脑海里那些海量信息的冲击,李从年知道自己现在正处在大明末年,崇祯登基当上皇帝才不过四年时间,而这里却是辽东地区的建昌城。
  〃吴四,你真的醒了?〃听到说话声,李从年转过身去,只见旁边,已经来到帐篷许久的吴三桂,看到李从年的醒来,立马上前,来到李从年身边,面上关心问道。
  望着这个身材魁梧,俊俏面容上缠着绷带的青年,根据脑海里的记忆,李从年知道眼前青年人,就是后世臭名昭着的吴三桂。
  在这边关之地的建昌城,刚刚成年的吴三桂,为了拯救出,被鞑子大军围困的父亲吴襄,带领二十几个家丁,从建昌仗马而出,冲击鞑子大营,准备救吴襄脱困。
  那时为了救落马受伤的吴三桂,身为吴家家丁的吴四,用自己的身体,帮吴三桂抵挡鞑子射来的暗箭,救了吴三桂一命,而五四却因为受严重的外伤,昏迷了过去。
  对于这个敢舍命相救的家丁,吴三桂也没有忘恩负义,而是在乱军之中,拼死把吴四带会了建昌城,如果不是吴四受伤的地方,都不十分严重,恐怕刚刚穿越而来的李从年,就得去地府,向阎王报到了。
  后世的李从年和吴四两个人记忆,慢慢的已经融为了一体,现在的吴四,可以说两个灵魂的结合体。
  既然是灵魂融合,那也包含了记忆的融合,所以当时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在李从年心脑海里犹如亲身经历般。
  〃少爷,你没事吧!〃李从年想要爬起身子来,却发觉浑身无力,根本怕不起来。
  〃吴四,你就放心休息吧!你没事的。〃吴三桂双眼微红,看到刚刚醒过来的吴四,心里颇有些感动。
  这才是我吴家的忠心子弟啊!受伤醒来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安危,这种人忠义之人,怎么能不让吴三桂感动感动呢!
  只见吴三桂轻轻把吴四按在□□,眼里满是感动的,吩咐李从年好好休息,然后转过身去,对旁边守候帐篷里的郎中吩咐道:〃不管你用什么药,一定要把我这兄弟给治好,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是!小的一定尽力。〃旁边的郎中看到吴三桂对李从年的重视;心里有些诧异,要知道这时候的家丁等同宇豪门大宅的怒扑,地位底下那会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郎中虽然心里满是疑惑,对于吴三桂的举动,他也不甚了解,可是吴三桂嘴里的时候犒赏,却是让这个郎中满脸兴奋:〃小将军放心,小的一定会尽心尽力医治吴兄弟的。〃
  得到这个郎中的话,吴三桂脸上放心了下来,他拉着李从年的手道:〃好兄弟,你现在这李好好养伤,等过些日子我在来看你。〃
  〃多谢少爷关心,吴四就死了也值得了。〃躺在□□的李从年,面上满是感动,双眼盈眶发着誓言道。
  〃咱们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何必这么见外呢!〃吴三桂安抚了一下李从年,又陪他说了一会话,然后转身离开了帐篷。
  而躺在□□的李从年望着吴三桂里开的背影,却是收起了那感动的表情,双眼望着有些昏暗的帐篷,考虑着未来来。
  当才发生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让吴三桂记住自己的恩德而装的。既然已经受伤了,那把利益最大话,是后世作为一个小商人的李从年的处事准则。
  既然已经来到这个时代,为了以后的生活,李从年不得不抱上吴三桂的大腿,因为李从年是吴家的家丁,他不抱吴三桂的大腿,有能抱谁的呢!


☆、第二章 大明时代

  第二章 大明时代
  黑夜里,在孤寂的建昌城城头上,燃起了一堆堆由木块堆砌的火堆,把整个城头照得通红发亮。
  为了防备后金鞑子的偷袭,城墙上的大明士兵,个个站得笔直,双眼炯炯有神的睁大着眼睛,望着城下漆黑的夜空,那里驻扎着鞑子的大军。
  自从吴三桂救父会城之后,为了谨防鞑子的夺城,整个建昌城上下风声鹤唳,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在建昌城的知府衙门处,一盏盏明亮的灯笼,高高挂在衙门的房檐处,从衙门李传来一阵阵喧哗的喝酒吵闹声,让整个寂静的建昌城,平添了几许的生气。
  那是为吴三桂举行的庆功晚会,本来在吴三桂冲出鞑子大营的那晚,这个庆功会就应该举行的。
  只是当时吴三桂身上带伤,再加上为了等朝廷,给吴三桂的任命书,这才拖到了现在。
  凭借吴家和祖大寿在辽东的势力,保举一个子侄为官,根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何况吴三桂刚刚在建昌城立下了大功。
  城墙上,身着家丁服饰的李从年,俯身朝黑漆漆城下望去,只见远处的鞑子大营里,燃起的火把灯笼,犹如天空中的点点星光,寂静而沈默。
  这些鞑子不简单啊!建昌城下的鞑子现在还不是清朝,清朝是皇太极称帝之后,改得国号,现在的鞑子叫后金,也叫建奴。
  自从那日吴三桂冲出鞑子大军之后,鞑子大营里就没有了动静,他们只是把建昌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却又不发动任何的进攻,
  一直以来,李从年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堂堂的大明王朝,竟然会被只有几万人的鞑子打到灭国,乃至入主中原,让一直引领世家风潮的华夏文明,彻底的沦为了东亚病夫。
  是我们汉人懦弱了?还是那些鞑子个个犹如天神下凡,刀枪不入?
  这个答案,来到大明朝已经十几天的李从年,却渐渐有些明白了。
  〃我说小四啊!你那天真的好英勇,竟然替少爷当了鞑子的刀剑。当时你不知道,少爷抱着你回来的时候,摸样好吓人。兄弟们真的好羡慕你啊!〃
  这个时代的吴四,原本也叫李从年,和李从年没有穿越前的名字一摸一样,当初为了活命,作为李家村世袭军户出生的他,仗着一身武艺,只得卖身于吴家,做了一名小小的名家丁。
  李从年心里始终有些怀疑,是不是他们两人原本的名字一样,加上这个时代的吴四为了救吴三桂,陷入濒临死亡状态。
  他才现代穿越过来,到了这大明朝,可惜这些都是只不过是李从年自己的推测而已,具体原因,李从年也是一头雾水。
  在建昌城里的救治队休息几日后,伤势已经大好的李从年,走出了救治队,呆在里面的这些日子,李从年都觉得自己快要发霉了。
  在他疗伤的这几天,吴三桂每天都来探望他这个就命恩人,李从年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吴三桂这个大汉奸的救命恩人。
  当时吴三桂许诺给李从年亲兵的待遇,并且给李从年一个承诺,可是李从年却推辞了。
  两世为人的李从年知道,不管在什么时代,只有低调才能活得更久,嚣张和不清楚自己地位的人,永远死得比别人快。
  〃呵呵!〃听见旁边同伴的话,李从年面上笑而不语,有些话只能埋在心里,却不能轻易示人的。
  现在由于战事吃紧,他们这些吴家的家丁,也要跟着上城巡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李从年渐渐知道了自己所处这个时代,正是满洲鞑子兴起的时候。
  自从努尔哈赤这个屠杀汉人的侩子手,被在宁远城袁崇焕的红夷大炮所伤而死之后,新登基的大金可汗皇太极,两次入侵边关,进入关内掠夺。
  由于皇太极采取掠敌之民,壮己之力的策略,依仗后金铁骑来去如风的优势。
  每次入关掠夺都尽量不与明朝的军队交战,只是掠夺人口财物,于是后金朝力量越来越来,而明朝的军事力量则是越来越疲乏。
  有人说,后金入主中原,是天命所归,是民族的大融合。可是这李从年看来,这些都他妈的是狗屁。
  无数汉人为这个所谓的大融合丧失了性命,千古以来流传的汉家文化被鞑子阉割成了奴才文化,后世的华夏几百年都要被西方世界耻笑为东亚病夫。
  就是新中国建立后,无论中国在怎么繁荣富强,在西方人的眼里都是脑后吊着奴才的辫子,懦弱麻木的民族。
  而这一切,都是这些高唱着民族大融合,背地里举着屠刀的奴隶主们造成的,要让李从年去为这些虚伪贪婪的强盗卖命,想都不要想。
  可是望着身边些身材瘦弱,衣着单薄,拿着武器站在城墙上明军,李从年心里却是暗自叹息:〃仅凭这样的战斗力,如何能抵挡住后金越来越凶悍的军事力量,这大明的明天到底在哪里。〃
  自从朱元璋定下卫所制度以来,军户被地方将领欺压,霸占田地的情况十分严重,一百多年时间吞噬下来,朱元章为后子孙定下大明万世基业的军户制度,消失殆尽,名存实亡。
  现在军户里的兵丁,除了帮助募兵而来的边军打打下手,运送粮草外,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了。
  根据记忆中的了解,就是李从年没投入吴家前,他所在的李家村,几百户的大村子,军户竟然不足十户,其他军户早就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谋生去了。
  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依仗制度,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