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侯-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从年你真是厉害,竟然连皇太极都能打败。〃脸上有着刀疤的吴三桂望着打扫战场的明军,对身边的李从年大笑道。
  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切都仿佛发生宇梦中的故事一样,是那么的虚幻又真实。
  〃三军效命,顽敌不破。只要大军全军悍不畏死,鞑子就算有天大的能耐,也奈何不了咱们。〃对于眼前的大胜,李从年面上也是满脸的激动。
  这场胜利不禁标志着李从年打断了鞑子的气运,而最重要的是却是重整了大明军士敢于死战的决心。
  只要军心提振起来,日后无论在怎么困难,大明军人也不会在后退一步。
  〃祖大帅。〃望着带着军士从大凌城而来的祖大寿,在场的各位将领纷纷双抱拳施礼,对于祖大寿在大凌城坚持一个月,至死不投降的举动,在场的人将领都是由衷的感到敬佩。
  〃舅舅!〃吴三桂看到神色有些疲惫,盔甲上满是血迹的祖大寿立马跑上前去拉着祖大寿道。
  〃长伯?〃祖大寿望着吴三桂的出现,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不是在山海关吗?怎么来到大凌城了。〃
  〃是从年调我来的。而且舅父被鞑子围困,我这个做侄儿的,怎能不救?〃吴三桂脸上解释道。


☆、第五十九章 军心动摇(2)

  他把李从年不经过兵部调派,就把吴三桂带军来到了大凌城作战,这样决断的气魄,是祖大寿不能及的。。
  〃你就是那个李都督?〃祖大寿望着眼前的年纪轻轻的李从年,面上满是震惊。
  他没有想到昔日的吴家家奴,竟然有一天会是拯救自己的人,命运的事情真是看不透啊!
  〃各位将军,战果统计出来了。〃正当李从年和祖大寿们见面的时候,李福生和王彪拿着统计战果的账册来到李从年身边道。
  〃什么?战果出来了?〃听见他的话,李从年和祖大寿等人不禁眼睛一亮,望着李福生道。
  〃恩!这次大凌河血战,各军共伤亡三万六千七百多人。贺将军的三千骑兵仅存一千,而且还是人人带伤。〃李福生详细的为在场的诸将解释道。
  〃那缴获呢!〃吴三桂有些迫不及待问道,他想看看鞑子的损失。
  提到这里,饶是性格沉稳的李福生,面上也是一副眉飞色舞的摸样:〃这次鞑子带来的九万大军,都被咱们打残了。只逃得两万多人马,而且现场留下来的马匹武器,军粮无数,还有缴获了四十万两银子,还绞杀了贼首皇太极镶黄旗统领鳌拜。〃
  大胜,这一场大胜啊!听完李福生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在心里都狂呼起来,这是自从宁远大捷后,明军在辽东的又一场大胜,只是这场大胜来得太迟了。
  〃妈的,要不是皇太极跑得快!我都是参将了。〃提到皇太极,吴三桂脸上不由得愤恨一片。
  当时关宁铁骑要去解决鞑子的炮队,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昏厥的皇太极在代善的护送下,脱离了战场朝后金逃去。
  想到近在咫尺的皇太极,吴三桂不由得满是气愤,总有一天他一定要抓住皇太极,名扬天下。
  吴三桂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将领不由得纷然大笑:〃哈哈哈!就是。这老乌龟这次跑得快,下次他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这场大胜让各人心里对皇太极的畏惧之心大减,在他们看来,皇太极不过就是一个显赫的功劳而已。
  李从年沉吟了下,对在场将领道:〃这次缴获武器装备,大家平均分配,粮食和马匹留给祖大帅。那四十万两银子,我们拿出二十万两来分给各军的伤病和抚恤。诸位举得怎么样。〃
  听见李从年的话,在场的人都不由得点点头,这次大战祖大寿损失最大,不仅关宁铁骑损失一半,物资奇缺,李从年的这般分配让众人都不由得点头称是。
  〃那本帅就多谢各位了,以后有用得者我关宁铁骑的地方,尽管开口。〃对于李从年的分配祖大寿也不推辞,他关宁铁骑要想恢复战斗力,这些马匹武器真是他所需要的。
  傍晚十分,在锦州城内十几个风尘仆仆的传令兵,抽打的着马臀,急匆匆冲进锦州城。
  当跑到锦州城的时候,这些信使们已经累趴在马背上动惮不得,如果不是周围守城士兵扶持的话,他们肯定连翻身下马都无法做到。
  〃兄弟,你们从哪里来?〃扶着一个传令兵的城门官,脸上不禁又好奇问道,看这些人风尘仆仆的摸样,仿佛是赶了好几天的路。
  〃大,大凌城大捷。我军大败皇太极于大凌河,鞑子,鞑子已经落败而逃了。〃这个传令兵嘴里喘着粗气,慢慢的说出来大凌城大胜来。
  寂静,听见这个传令兵的话,现场顿时寂静一片,这突然起来的好消息,彻底把在场的人打蒙了。
  〃兄弟你,你不是开玩笑吧!〃那个城门官嘴里有些结结巴巴问道。
  不是他不相信,而是这个消息太震撼了,让他心里有些接受不了。
  〃哼!我们来之前,李都督和将军大人们正在打扫战场,还有祖大帅已经也冲大凌城出来了。〃那个传令兵白了城门官一眼,嘴里没好气道。
  〃大捷!大捷啊!〃听见他的话,在场的人顿时犹如疯了一般,嘴里嚎嚎大叫起来,他们朝城里奔去,到处宣扬着大凌城的大胜。
  一时间有些压抑的锦州城,顿时喧腾起来,人人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这个振奋人心的大捷。
  〃你跑什么?〃望着手下人的发疯,那个城门官顿时也像高深声呐喊,却被那个信使拉住手。〃你想去哪?快带我去见监军大人。〃
  听见他的话,那城门官顿时回过神来,面上有些不好意思的带着他朝锦州衙门跑去。
  锦州知府衙门里,监军张春在大厅里正喝着茶,突然听见整个锦州城都沸腾了起来。他不由得面露惊异道:〃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候,锦州知府和辽东总兵吴襄联袂而来,还没有进门就听见吴襄激动的声音:〃大捷啊!大凌城大捷啊!〃
  〃什么?消息准确吗?什么时候事情?〃听闻消息的张春,在也坐不住了,连忙站起身来抓住吴襄的手问道。
  〃消息准确,信使就在门外。〃同样脸上满是激动的宋伟,连忙朝张春说道。
  只见在他们说话的这段时间,门外一个信使已经风尘仆仆跑进大堂跪拜道:〃禀告监军大人,李都督在大凌城和祖大寿力败鞑子满蒙八旗,鞑子不敌,已经狼狈而逃。〃
  信使说完举着一封书信,里面列举着这次大战的全部经过和结果:〃这是李都督让小人交给您得捷报。〃
  张春迫不及待的接过他手里的捷报,挥手让这个信使下去休息:〃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第六十章 大胜(1)

  第六十章 大胜
  张春抖了抖手里的捷报,只见上面详细列举了大凌城血战的全部过程,还有李从年对大凌城防务的建议。
  〃好啊!鞑子真的败了。〃旁边凑过来头的宋伟和吴襄看完张春手里的捷报,个个面色激动,李从年立下如此大功,他们这些在身边辅佐之人,这举荐之功那可是少不了的。
  而且自从关宁大捷之后,大明朝野在也没有听见过胜利的号角声了,李从年立下如此大功,日后的前程,那是挡也挡不住的。
  〃来人!〃放下捷报的张春朝门外的喊道。
  听到张春的声音,门外的守卫的刘建生立马跑进大堂里:〃大人!〃
  〃马上让人传令下去,派遣信使我往京师报捷,圣上恐怕已经等不及了。〃
  张春拿起手里的信封,抓起旁边的印信又写了一封捷报,然后伙同李从年的捷书,交给刘建生:〃你马上安排信使出发,不得有误。〃
  〃是!〃旁边的刘建生双手抱拳,脸上满是兴奋的出堂而去,然后庄春潮身边的吴襄和宋伟道:〃这次大战虽然胜利了,但是将士们的死伤惨重,马上交代下去,让锦州城里的大夫和伤药烈酒,尽量让这些大明的忠诚卫士能活下来。〃
  〃是!〃听见张春的话,吴襄和宋伟连忙回过神,还是张春想得长远,他们得令转身下去准备了。
  〃大明后继有人了。〃张春望着他们两人离开时的背影,脸上似乎年轻了二十多岁,他为大明能有新的军神出现而感到欣慰。
  当初李从年说出他计划的时候,张春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因为擅自调动军队,那可是犯了很大的忌讳啊!
  可是李从年的那个计划,必须要有关宁铁骑在手,才能进行下去,现在鞑子终于败了。和如此大的功勋相比,擅自跳动兵马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而张春把李从年报捷的文书一起交给崇祯,就是希望能崇祯眼中里,为李从年留下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
  大凌河畔,进过半天的打扫,战场上的尸体已经被清理一空,那些战死的战马成为了明军庆祝胜利的美食,大块的马肉被丢进滚烫的热水里,经过一天血战的明军,嚼着马肉夹着面饼吃着他们的战后的第一顿热饭。
  在战场的另一边,数千投降的俘虏,被明军牢牢的看守在一处,凭借这么多年的经验,那些俘虏们投降的心安理得。
  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要他们投降了,这些明军就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给他们路费回家。
  只是这些忘恩负义的狗汉奸们,却没想到这一次却是他们最后投降了。
  〃这些投降的人怎么办?〃在另一边,李从年对吴三桂问道。
  经过千里奔袭,吴三桂成为压倒战场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对李从年这些战术的安排,心里那可是佩服不已。
  要不是有李从年的统筹规划,这次大战的结果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第六十章 大胜(2)

  听见李从年的话,吴三桂眉头一皱,这些投降的俘虏的确是一个问题,
  〃舅父,你觉得呢!〃吴三桂不由望着旁边的祖大寿,作为投身军旅多年的老军,对于这种情况,祖大寿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祖大寿望着那些俘虏,里面的真鞑子已经都被他们抓起来杀了,人头准备进京送去报功的,剩下这些人都是投降鞑子的汉奸。
  〃要不,咱们把他们放了吧!〃一想到这些人昔日都是自己的同胞,祖大寿就忍不下去手。
  祖大寿的一番话,让李从年却是不同意:〃祖大帅宅心仁厚,可是末将却不这么认为。〃
  听见李从年的话,不禁祖大寿面上满是吃惊,旁的吴三桂和各军将领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望着李从年。
  〃这些吃里爬外的家伙,不管他们因为什么原因投降了鞑子,可是现在他们手里都沾满着自家同胞的鲜血。如果吃了败仗投降之后,却不去追究。那以后投降鞑子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李从年想起后世的层出不穷的汉奸,心里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为了荣华富贵,屠杀自己的同胞,那同胞的鲜血和人头去向鞑子换取富贵之路,这种猪狗不如的畜生,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祸害。
  〃所以末将认为,我们不禁不能放了他们,反而要严惩这些汉奸,以儆效尤。〃
  〃那国忠的意见呢!〃现在的李从年早已不是昔日的吴府家丁了,眼下他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行军大都督,可是凭借如此大功,总兵之位非他莫属。
  而且这次李从年,借助能借用的力量,冒险来救自己,祖大寿也不好忤逆他的意识。
  〃杀!〃李从年脸上那抹残忍的意味,让在场的诸将不由得一阵胆寒,这个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