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卫秘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些奉调进京的队伍里面,大同总兵官张俊麾下,有位游击唤作江彬,本是宣府人氏。他随着大军开拔,半道路过蓟州,大概因为闲来无事,就趁着月黑风高,带领人马闯进民舍,不容分说屠杀了合家二十余口无辜的百姓,然后拎着血淋淋的人头跑去张俊的大营,谎称是被自己在巡哨途中击获的流寇。张俊竟不作仔细分辨,听信了他的一面之词,当即通报全军,说江彬忠勇可嘉,是全军将士的楷模,我张俊在这里代表朝廷重重有赏。

赏完了还得继续赶路。要说江彬确是条勇烈的汉子,滥杀冒功这种事情,大明朝的官军干得多了,原本不足为奇,可到了战场上,还能像他这样使出亡命的劲头一往无前的,倒也真是有些难得——史载,边兵与“群贼”在淮间激战,江彬跃马横刀,冲杀在阵地的最前沿。“贼军”阵中乱箭齐发,他身中三箭,其中一枚更是直贯面门,从一侧的耳朵里冒了出来。旋即 “拔之更战”,忍痛一把扯掉,也不需要什么医疗护理,继续浴血厮杀。其悍勇如此,即使自己人看见了,大概也都给他吓得目瞪口呆起来。

朱厚照是很关心战势的,因为他好玩,前面也提到过,巴不得自己也能亲自到疆场上去体验一把,只是碍着天子身份,不好轻易置身险境了。江彬在前方这番勇迈绝伦的情形,就跟着风儿似地吹到了他的耳朵里。这人真棒!朱厚照心说,果然要比那些虚有其表的京营官兵强上百倍了,等到他日得胜班师回朝,可得好好瞧瞧我这位当朝的第一猛将。

江彬这就算是先在朱厚照心里赚足印象分了。等到战事平息,大军凯歌高奏,回京向皇帝报捷,连同江彬在内,还有位宣府来的许泰,都是立下了战功的,给朱厚照留在了京城,预备陪自己打猎做伴。江彬知道钱宁是皇帝身边的头号红人,顺势搭线得到了皇帝亲自召见的机会。朱厚照仔细端详过他脸上那道骇人的伤疤,直看得血气上涌,大声称赞说:“江彬果然是勇健的好汉!”又因为他能说会道,从此愈发喜欢得紧,至于钱宁,因为喜新厌旧,多少反倒不如从前那么亲近了。

钱宁这时候回过神来,自己让江彬占去了头彩,心里老大的不乐意。这就好比两个善妒的女人共事一夫,免不了总是要争风吃醋的。钱宁成天琢磨着,要给江彬弄只小鞋穿穿。可惜他机关算尽,却又在关键的时候掉了链子。某天,朱厚照在豹房里搏虎——他是精力过于旺盛,跟人玩都时常不能尽兴,还得和老虎什么的搞搞极限运动——这虎却不同往日,体格强硕了些,朱厚照三两下招架不住,赶紧招呼钱宁过来帮忙。人往往都是这样,好日子过得久了,胆子也就不如从前的大,钱宁眼见得老虎凶猛,吓得畏缩不前。正在这紧要关头,侍立一旁的江彬快步上前,扑住老虎救下了朱厚照。朱厚照是皇帝,不能在臣子跟前失了面子,站起身来还强作从容地对江彬说:“我自己就能搞定,不用你帮忙了。”可心里明白,钱宁和江彬,这两人对自己的忠心可真是有天壤之别。从此钱宁再去跟朱厚照说什么江彬的坏话,朱厚照都拿白眼回答他:你说你好,他不好,那会儿跑过来救驾的怎么是他不是你呢?

江彬于是从边将摇身一变,变作了锦衣卫的都指挥佥事。这是在走钱宁发迹的老路了。他也知道钱宁容不下自己,在锦衣卫办公室里一坐,抬眼又全是他钱都督的亲信,想要保全自己的地位,就得另作他法。他对朱厚照说,京营作战能力低下,主要还是因为实战经验太差,不如把京营和边兵对调,这样在军队内部促进交流学习,对国家的国防建设大有好处。其实是想着靠边兵弟兄来跟钱宁相抗了。朱厚照觉得江彬的提议不错,于是宣旨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的边兵到北京驻防,还给取了个响亮的名头,叫作“外四家”。这四路人马,天天在北京城里驰骋纵横,又时常在大内操练行列,把朱厚照弄得大呼过瘾,自己身披战甲,和江彬并肩出阵,两人的装束又是如出一辙,猛地看去竟然令人难以分辨。

皇帝如此执意孤行,那边的李东阳可真算是受够了。刘瑾过后有钱宁,现在又冒出来个江彬,不知哪年哪月才是个尽头。他也就索性请辞还乡——我有生之年,总算亲眼看着了刘瑾倒台,心愿已偿。皇帝你还要跟他们玩出什么新花样来,我快七十的人了,实在奉陪不起,就此别过。他也是为官清廉,虽然常与刘瑾来往,其实身无长物,多亏了文章秀丽,号称文坛领袖,又是书法超群,还常能写点儿什么来补偿家用。有次闲坐家中,颇有些倦意,夫人拿着纸墨进到书房,开玩笑地说:“今天家里来客人了,你总不能连鱼都不请别人吃一条吧?”于是欣然动笔,一挥而就,总算是在他为人诟病的宦海生涯之外,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清操动人的背影。

再说朱厚照亲眼见识过了边兵骁勇,满心欢喜非常,就在正德八年创设神威营、敢勇营,分别交给江彬和许泰统辖,江彬进阶为锦衣卫都督佥事。他又大概是觉得加官晋爵还不足以表明自己对江彬的信任,于是依着钱宁故事,把江彬认作了干儿子,同赐国姓,自己在宫里另外挑选出一班擅长骑马射箭的太监,编作“中军”,和江彬一道搞起了军事演习。每天从早到晚,宫苑内时时可见疾驰掠过的铁骑,处处闪烁着慑人的刀光剑影。无论边兵也好,太监也罢,因为有皇帝亲自坐镇指挥,自然也是抖擞精神,喊杀震天,声浪直透九门以外,唬得全城百姓一惊一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宫里闹起了军事政变。

朱厚照又给各营官兵配置明黄色的战袍,以示“天子禁军”之意,并特制一批遮阳帽,帽上插天鹅翎,分赠予统辖营兵的诸位将领。好像江彬这样身份的,要插三枝,其他下级的部属就只能插两枝了。结果就是这么三两支羽毛,到头来却变成了衡量臣子在皇帝心目中分量的标准,堂堂的兵部尚书王琼,看着江彬的遮阳帽有些眼热,偶然跑去陪同朱厚照操演禁军,破例获赐天鹅翎一枝,激动得捧在手心里左右端详,回家路上差点儿从轿子里跌了出来。

只是玩来玩去,皇宫就这么大块儿地方,宫墙以外的北京城也不见得就能宽敞得到哪儿去,这么许多的人马,挨在一块儿也实在有些挤得慌。江彬为了皇帝“殚精竭虑”,思前想后,想出个一石二鸟的办法,既能讨得朱厚照欢心,又可以避开钱宁的耳目。他对朱厚照说,宣府这个地方好,盛产美女,皇帝要是去看了就知道,肯定不会让您失望。再者,那是帝国的北方边境重镇,您还可以借机实践这些日子在营苑里演习积累起来的作战经验,真刀真枪地和蒙古人干上一回了,岂不比成天困居在宫里,还得给那些大臣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自取烦恼来得痛快?

他说得还颇有几分文采,叫作“瞬息驰千里”,塞外大漠,一望无垠,金戈铁马,气吞山河。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朱厚照心底里一直都在隐隐作祟的边塞情结。皇帝不是因为没机会亲临前敌,才会成天跟这些宠臣们玩打仗游戏吗?现在是又可以跑去饱览山河雄壮,又可以尽享人间美色,还能仿效太祖、成祖他们御驾亲征,创下一番令世人称羡的丰功伟业,这诱惑实在太大,简直抵挡不住。至于安全什么的,反倒不在话下,有锦衣卫,还有精心操练的“外四家”,岂有轻易让皇帝涉险的道理?

朱厚照于是决意北巡。不过走起来倒是麻烦,不能让大臣们知道了,又要惹出天大的乱子。他和江彬暗地里商量了半天,决定先只带着几个贴身的随从,趁着夜幕微服出宫。这是正德十二年的八月里的某个夜晚,皇帝走得悄无声息,甚至连钱宁都因为日渐失宠未能随行。不明就里的大臣们第二天发现皇帝失踪了,顿时炸开了锅,等到他们弄清楚原因,朱厚照人已经到了京城北面的昌平。

有朝臣梁储、蒋冕、毛纪这几个快马加鞭追过去,一直追到沙河,好容易赶上了朱厚照,拦在马前百般劝阻,说皇帝你太不拿自个儿安危当回事了,这一路过去到了关外,要是遇上蒙古人怎么办,岂不是要弄出个土木堡第二来么?国家社稷可不能因为你的意气用事给彻底搞砸了呀!朱厚照只觉得他们啰嗦,扬起马鞭来吓唬了几句,再不让开我可要打人了,也就不理会这些忠心的臣子,径自一溜烟望着北方继续前进。

要去宣府,得先经过居庸关。这儿有位巡关御史张钦,是个讲原则、识大体的好干部,居然站在关前顶撞起朱厚照,说什么也不肯开门让他过去。朱厚照机灵,佯装原路折返,跑回北京待了两天,然后派出原本“八虎”之一的太监谷大用接管了居庸关防务,并且特意叮嘱他说:“关好大门,要是后面有大臣追来了,一个也不许放过来。”这才算是解决了他北巡的后顾之忧。

经过如此几番曲折,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九边重镇宣府。江彬一早在这儿给皇帝预备下行宫,朱厚照瞧着不错,赐名叫作“镇国府”——他忽然觉得,其实做皇帝还不如做个将军,能够驰骋沙场来得畅快。当然啦,皇位是不能随便丢掉的,可如今自己人都不在京城,又何必还非得顶着个大明国君的身份呢?好吧,从今天起,我就不是正德天子了,我也不叫朱厚照,我是大明朝“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这镇国府,就是我统御三军征伐北疆的前敌总指挥部了。

接着就把北京城豹房里的全部家当,那些乐工啊,美女啊,连同外四家的神威营和敢勇营一起搬了过去。另有“威武大将军朱寿”的亲笔文书一封,交呈内阁,申请一百万两白银的作战经费,由国库供给镇国府开销。大臣们傻眼啦,不知道交了哪辈子的霉运,摊上这么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活宝。可也不能不给他,说是什么将军,皇帝毕竟还是皇帝,大臣们要对皇帝负责,要对大明江山负责,只要他朱寿老人家在北边平平安安的,可不比什么好消息来得都要强么?

朱寿——朱厚照在宣府住了不少日子,吃喝玩乐,舒服得很。江彬也是办事卖力,点齐人马四处搜罗民间的美貌女子,运到镇国府来供大将军“享用”。朱厚照见了有些好奇,不知道江彬是从哪儿找来得这许多上等的货色,叫到跟前一问,知道了原委,拍着手掌大呼有趣,说有这种好事,你可一定要带着我一块儿去了!于是也收拾停当,和江彬等人接连夜闯民宅,进门就管人家要女人,没出嫁的,嫁了人的,死了丈夫在守寡的,不管哪种,只要瞧着顺眼,一律带走——江彬倒是轻车熟路,只是杀人与抢人的区别。可皇帝当头干起了采花贼,翻遍史书还真找不出与他相仿的几位来。这皇帝也不管当地百姓死活,“在此间乐,不思蜀”,北京城那死气沉沉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回去了,在他心里恐怕还想:“我就委屈些,不惧艰险,为了大明江山肩负起这守土一方重任吧!”

正在这边高兴着,边境上传来急报,说是蒙古小王子部三万铁骑寇边,进攻方面在宣府附近的应州地区。当地守将总兵官王勋知道皇帝就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松懈,率众死战不退,硬是牵制住了敌军主力,自己却也落进了敌人的包围。消息传到镇国府,朱厚照大喜过望——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