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陈到夜袭失败。但是,陈到却仅仅只损失了二十名兵力,反观李通,哪怕是识破了陈到的夜袭,却也损失了十名兵力。
事到如今,恐怕在场旁观的学子们都瞧出来了,在陈到身上所附加的隐藏规则。
“在对方不出伏击的情况下夜袭必定得逞,守方损失翻倍;否则抛木牌决定胜败,并且,若夜袭失败,不追加溃败特性。”崔钧在一番沉思后终于判断出了附加在陈到身上的隐藏规则。
的确,与臧霸正面交锋不出现溃败的隐藏特性一样,陈到附加有夜袭时无论胜败都不会出现溃败的特性,这使得陈到无可厚非成为这场游戏中最可怕的奇袭将领。毫不夸张地说,陈到绝对是郭嘉以及庞统最希望得到的大将,但遗憾的是,陈到恰恰被诸葛亮与庞统错过,就连郭嘉也选择了与他投缘的张煌,以至于规则如此强大的陈到,成为了荀彧没有选择的选择。而不巧的是,荀彧最擅长的则是正面交锋的王道用兵,而不是奇袭等诡战。
唯独李通,在他身上所隐藏的规则众人还没有推测出来。
但是眼下,这个问题却并不是在场围观学子们更关心的事,他们更在意的是,场上四位‘将军’,除了张煌外其余三位似乎都抛弃了自己的‘军师’,开始自主行动,弄得仿佛这场比试并不是颍川书院与襄阳书院双方学子比拼兵略的比试,而是这几个原广陵军军士的游戏。
“继续追击张煌军!”全然不理睬诸葛亮在后面急地面色通红,臧霸坏笑着开始了他这回合的行动。
'这小子!'
张煌恨地牙痒痒,但是却无可奈何地只能选择再次向后撤退。毕竟他不想在郭嘉还未接受之前消耗太多的兵力。
然而,在瞧见张煌行动牌后,戏志才却微微一笑,又说出了一句让张煌郁闷的话来:“小张兄,你可是连续后撤八回合了,全军士气减低。你军中士气减低已经积累到五。若是再不想办法改变,从下一回合起,你军中开始出现逃兵,每回合二十名,并且全军行动力减半。”
“呃?”张煌满脸愕然,要知道比起每回合二十名逃兵的‘士气惩罚’,行动力减半才是最最糟糕的,这意味着从下回合起,臧霸每回合都可以追上,重复斥候战逼迫张煌撤退这种简单却实际的战术,不会再向之前那样,臧霸需要用一回合追赶张煌,第二回合才能够祭出斥候战这招杀手锏。
'好卑鄙……'
张煌目瞪口呆之余望了一眼臧霸,却见这家伙在一愣之后,脸上的笑容变得更浓了。
'首领,这可真是天要灭你啊……'
得意之余,臧霸亦不忘冷笑着瞥了一眼身后的军师诸葛亮,他眼中神色想要表达的意思展露无遗:你瞧瞧,先前听从你的建议,我损兵折将,如今我自己做主,反而能赢。如此,要你何用?
注意到臧霸这一示威眼神的诸葛亮甚至连眼眶都有些微微泛红,满脸委屈之色。
襄阳书院一方的学子看不过去了,纷纷开口斥责臧霸。
“刚愎自用的武夫!”
“不听良言,要吃大亏的!”
可是这帮人也就嘴上说说罢了,毕竟臧霸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根本不需要诸葛亮的良策。毫不夸张地说,若是没有什么变故的话,诸葛亮就可以沦为旁观了。不过话说回来,若是在这种情况下臧霸赢了,恐怕对于襄阳书院来说非但不会有丝毫名望上的提升,反而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襄阳书院的人忙着挤兑臧霸,试图迫使臧霸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反观颍川书院的学子们,则是在细细品味着戏志才之前的那一番话。毕竟,之前戏志才口中只是笼统说过‘士气减低’,但是却并未透露具体,而如今,戏志才提醒张煌的话中却出现了‘五’这个具体的数额。
'莫非撤兵要损失士气?可那张煌已经连续后撤了八回合了,若是有惩罚,先前为什么没有呢?'
荀彧的弟弟荀谌在脑中思忖着。随着这场游戏的渐入佳境,他亦不由地被吸引了。
'八次撤退,却只减少五士气,这不合常理。莫非是连续后撤三回合,才会累积士气减低的数字?……等等!三?说起来,那张煌似乎刚好赢过三仗?对了,他跟臧霸的战绩是两战一胜一平,跟李通则是一战一胜,再加上郭奉孝助其以水攻方式中重创了臧霸与李通一回,恰好是三场胜事……如此看来,四支军队的士气一开始都是十,得胜仗地加一士气,败仗则减一士气,士气减弱至五,出现逃兵……嘿!'
在殿中大部分人都还在为戏志才所说的士气搅和地头昏脑涨之际,荀谌嘴角却扬起了几分淡淡的笑容。
而与此同时,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以及围观的学子中一小部分人,亦从戏志才的话语中捕捉到了紧要的信息,并且以此为依据,计算起四支军队的士气来。
张煌军,士气五点,已经出现逃兵,并且行动力减半。
臧霸军,士气十六点。
李通军,士气九点。
陈到军,士气十一点。
经过计算,殿内那些位日后天下的顶尖谋士们这才发现,除了张煌与臧霸的军队士气差距有如天壤之别外,另外一边李通与陈到双方的军队士气倒是差距不大,那两点士气,即两场战斗胜败的出现,皆是来自戏志才手中的那块木牌,换而言之,李通只是运气不好而已,实际他与陈到实力相差倒是不大。
可尽管如此,李通一方的军师庞统还是不满意,眼瞅着李通脚下那个小营寨越看越别扭。
'一开始叫这厮建营,这厮非不建,打了三回合见攻不下对方在山头上的营寨吧,这厮又想着去建营了,结果被对方白白偷袭了一回。要说你建营就建营吧,建哪里不好,非要建在人家山脚下,你这是等着那陈到来夜袭你是吧?'
庞统跺着脚在心中暗骂。
其实说起来吧,庞统也不是不能理解李通的想法,李通无非就是想跟陈到较出个高下,不过在发现攻不下对方立于山头的营寨后,又改变了战术,变得稳扎稳打起来。但是由于李通已经有好几个回合没有听取他庞统的建议,庞统心中是越来越恨。
不光诸葛亮与庞统感到郁闷,荀彧心中亦是无奈。
他不是没有瞧见张煌那边的劣势,从第六回合起,荀彧便‘建议’陈到留下一半兵力守山上的营寨,分出另外一半去支援张煌,毕竟张煌被臧霸追赶地已经连败了八回合,几乎可以说是被撵地狼狈逃窜。若是陈到能分出一半兵力去支援张煌,必定可以遏制臧霸的气势,但是陈到倒好,摆明了心思要与李通在此地决一死战。白天李通攻营寨,他应战,夜里还去偷袭李通的驻地。幸亏白天的攻营战双方是以丢木牌的方式决定胜败,并且,李通还得让戏志才三次中丢出两次‘襄’字才能攻下营寨,否则,恐怕营寨早已被李通给夺走了。
至于夜袭,荀彧相对而言倒是不担心,毕竟陈到的附加规则在奇袭方面实在是太强了,哪怕是李通出‘伏击’,也需要经过丢木牌的方式判定胜败,否则必定得逞。并且,哪怕是夜袭失败的那一回,戏志才也透露了‘不追加溃败’的规则。
总的来说,荀彧还是比较担心张煌那边,毕竟张煌如今的局势可以说是相当艰难,尤其是‘逃兵’的出现,使得臧霸可以借助这条规则逐步蚕食张煌的兵力。最最糟糕的局面,就是臧霸军也歼灭了张煌军,他自己还能剩下几乎一半的兵力,即差不多五百兵左右。要命的是,那将会是一支士气达到二十的五百人军。哪怕戏志才还没有透露士气达到二十将会出现怎样的加强,荀彧结合常理多少也能猜到一二。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将变得听话呢?
这恐怕是除郭嘉外其余三位军师心中最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不过目前最应该感到头痛的可不是这三位,应该是郭嘉才对,毕竟他那一方的大将张煌非但兵力只剩下四百多人,更重要的是士气只剩下五点,而追赶他的臧霸军,却有六百多人,而且士气高达十六点。就一般情况来说,张煌怎么也不可能打赢臧霸了。换而言之,除非张煌能出什么奇招,否则他必败无疑。
终于,张煌一路退到了巨幅地图上的一片林子旁。
望了眼张煌所站的位置,郭嘉有意无意地又瞥了一眼春风得意的臧霸,终于正了正衣冠,提笔写了一张建议来。
'郭奉孝终于要出手了么?'
颍川书院的众学子们不由地心中一凛,尤其是那些位像荀谌、荀悦、郭图、逢纪等自视甚高的小舍学子,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号称颍川鬼才的郭嘉、郭奉孝,究竟有什么样的奇策可以逆转张煌军如今的绝对不利。不过也有些人不以为然,倒不是他们看不起郭嘉,而是因为郭嘉在几回合前,也出现过一次振冠仿佛要准备给张煌出谋划策的模样,可结果,郭嘉却是抖了抖衣袖,叫身边的书院学弟帮他又拿了一壶酒来,无意间耍了众人一回。
不过这回,郭嘉似乎是来真的,他所书写的建议牌,已经交给了充当传令兵的一名颍川书院学子。
“第十四回合,春四月十二日……开始。”
随着戏志才的声音响起,郭嘉的建议纸交到了张煌手中。瞧见上面的那一行字,张煌差点热泪盈眶,因为从郭嘉献水攻奇策起,抛开开第一回合‘看情况’这无建设性的建议,这只是他第二次真正向张煌献策,瞧瞧诸葛亮、庞统、荀彧,每回合写建议那叫一个勤快。
不过待张煌看清那张建议,他顿时就傻眼了,因为上面明晃晃地写着四个大字:分兵七三,率三逃入林中。
言下之意,就是让要张煌将仅剩的四百多人,分出去七成,只带着三成逃入林中。
'这算哪门子的建议?'
张煌愕然地望向郭嘉,却发现郭嘉微笑地看着他。
'死就死!大不了脱掉外衣绕大殿跑一圈……'
心中一发狠,张煌按照郭嘉的建议行动了。
没过多久,张煌等人的行动牌已经递到了戏志才手中,只见他仔细看了一遍,沉声说道,“张煌军行动力减半,出现逃兵二十名。臧霸军发动斥候战,张煌军是否应战?”
“不应战!”张煌咬咬牙瞧着一脸坏笑的臧霸。
“张煌军选择放弃斥候战,斥候战战败,外野被臧霸军控制,军师情报被臧霸军所得!”戏志才在说完之后,便来到了臧霸面前,将郭嘉给予张煌的建议牌给臧霸看。
'什么?还带夺军师建议的?'
张煌顿时目瞪口呆,因为在臧霸向张煌使用斥候战这招有点卑鄙的杀手锏以来,郭嘉这还是第一次向张煌献策,因此,张煌根本不知道斥候战失败的代价竟然是军师建议的泄密。
就连臧霸也没料到,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
'唔,我瞅瞅……咦?分兵逃入林中?那郭嘉就这点能耐?'
臧霸很是意外地瞧了一眼郭嘉,发现郭嘉似乎脸上有点愕然的样子。
'唔……那郭嘉始终还是人,首领的劣势已经到这种地步,想来他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了,也只能逃来逃去苟延残喘……不过这分兵有点麻烦,算了,还是追首领吧,只要歼灭了首领所在的军队,应该就会判定我赢了……'
思忖了一番后,臧霸已经想好了下一回合的行动。
而此时,殿内颍川书院的学子们当中却响起了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