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珅:二号人物-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民族矛盾,这个目的清初尤其明显。范文程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出于这个目的,康熙、乾隆二帝各自在正常的科举考试之外还搞了一次制科考试——博学鸿词科考试(唐开元年间始设,“鸿”本作“宏”,因避乾隆讳,改为“博学鸿词”)。
  三是有助于加强思想统治。通过对“四书五经”的考查和对《圣谕广训》的默写,就可以有效地达到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目的。
  清朝科举制度仿照明制。与明朝一样,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考试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相同,都是考“四书五经”,考试的级别、步骤、授予的资格以及授予官职和明代也基本一样。
  科举考试分童试和正式考试。通过童试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参加正式考试。乡、会试实行回避制度,试官子弟、亲戚不能参加考试。
  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正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下面介绍这些考试。
  县试在每年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考前要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和三代履历。倡优、皂隶的子孙与居丧守孝者不能参加考试。考生由五人联保,另有本县一名廪生做保人。县试考四场或五场,前两场考八股文与试帖诗,默写《圣谕广训》;第三场考诗赋;第四、五场考对“四书五经”的解释。县试录取后即可参加府试。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可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
  府试是通过县试后才有资格参加的考试。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时间多在四月。参加府试,报名、保结与考试的场次、内容同县试差不多,只是保结廪生要多一名。。电子书下载
  府试通过后是院试。院试由学正主持,学正又名提督学院,故名。院试考两场,第一场为正试,考八股文两篇,试帖诗一首;第二场为复试,考八股文一篇,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录取后获得生员资格,生员俗称秀才,送入府县学官,准备参加正式考试。
  乡试是正式考试的第一级。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在省城举行。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官生以及经科考试合格者都可以参加。因是八月考试,又称“秋闱”。考试分三场:初九为头场,十二为第二场,十五为第三场。举子须于前一天进场,第三天交卷出场。第一场考八股文七篇,第二场考论一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乡试发的榜称为“乙榜”,又称“桂榜”,考中的被称为“举人”(元代以前举人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明代以后举人才成为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头名举人称“解元”。读书人只有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才可以被称为“举人老爷”。
  会试是正式考试第二级。每三年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次。时间是每年三月,所以又叫“春闱”。举人与国子监的监生参加。为防止假冒举人参加,顺治十四年后,举人在会试前要复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大总裁(主考官)为内阁学士或六部尚书。副总裁为六部侍郎、江南贡院的考棚郎或内阁学士。考试场次和内容与乡试同。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发榜时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名),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策问。策问是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举子作答。内阁拟题,皇帝选定。答题用字千字以上。旧历每年四月二十一日举行。殿试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殿试考试三天后,读卷官送前十名呈献皇帝。皇帝确定名次,并召见这十人,叫小传胪。余下取中的也由皇帝确定名次。内阁中书填写金榜。四月二十五日殿试名次揭晓,以舞刀射箭为晋身之阶的晚清武童在太和殿举行名典礼,这叫大传胪。大金榜张贴在长安街宫墙上。四月二十六日举行恩荣宴。殿试后中试者除前三名外还要在保和殿举行朝考。由皇帝命题,由钦定大臣阅卷,分别等次。
  状元、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其他新进士由掌院学士带领引见,由皇帝派遣任官。有的选为庶吉士,散馆后再授予官职。一般的授予六部主事、国子监博士或县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考试都需要有类似于我们今日所说的严格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标准就是“身、言、书、判”四个字。
  “身”,就是身体、相貌,要仪表堂堂,五官端正,这样你既不会惊了圣驾,将来为官的时候,惊堂木一拍也会有官威,这是“身”。
  “言”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晰,逻辑严谨,这样你在当官的时候,你断案子,才能让人听得清楚你说的话,这是“言”。
  “书”是你的笔迹,字体。字体要漂亮,各朝不一样,有的朝代就兴大楷,有的朝代就兴中楷,但是乾隆朝就兴小楷,给你一个很小的毛笔,写小楷的毛笔,写一些字,这个字写好了,然后一看,字迹端正,上级能看得懂,下级能看得懂,这是“书”。
  第四个标准就是“判”。“判”考查的是生员的思维敏捷程度,你想报名考试,前面先有个智力测验,给你出一个难题,让你断一个案。你这个案子断出来了,合格了进去,不合格出去,这是“判”。
  凡是通过了“身、言、书、判”这四个条件的人,才可以参加考试。
  当然,举人通过“大挑”也可做官。大挑开始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会试后,六年搞一次,由朝廷挑选形貌好和应对灵敏的做知县或学官。大挑比较简单,就是相貌,没别的条件,就一个相貌,好看就行。好看和难看的标准是什么呢?就“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同田贯日”是第一组,“身甲气由”是第二组。
  所谓“同田贯日”,“同”,长方脸,您看您这长方脸挺好看,进去吧;“田”,方脸,正方脸也可以进去;“贯”,脑袋特大,但是个子很高,这个人也可以进去;“日”,长得不高不胖,不矮不瘦,正合适,可以进去参加考试。进去之后,只要考官选中您了,您就可以当官了。
  如果很不小心,这四个字您没有一个合适的,那后面那四个字,您符合一条就出去,您就不用进去了。“身甲气由”,“身”指的是五官不正,叫“身”。这个“身”跟那个“身”不一样,这个“身”是五官不正叫“身”。“甲”,这个知道吧,头大身子小,这叫“甲”,这个不能进去。“气”,一肩膀高一肩膀低,现在咱们有很多小学生背着书包很沉,造成一肩膀高一肩膀低,这个一肩膀高一肩膀低的人,就不能进去。“由”,头小身子大,撑不起来那个小脑袋,没法当官。符合后面这四个字就对不起了,您就出去了,就不能当官了。这个事您想,我考上举人了,没考上进士,连续三年都没考上,我可以通过我的相貌当官。
  上面说的是正常进行的科举考试。除此以外,清代还有制科、翻译科和武科考试。
  制科是由朝廷举行的考试取士制度,始于两汉,清代制科始于康熙。清朝的制科包括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和孝廉方正科,还有经学科和临时的召试。
  博学鸿词科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行了一次,试题是“璇玑玉衡赋”一篇,“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一首。参试者143人,取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俱授翰林官。乾隆元年(1736年)举行第二次制科考试,钦命第一场题为“五六天体之中合赋,以敬授民时圣人所先为韵”。诗题为“赋得山鸡舞镜得山字七言排律十二韵”,文题是“黄钟为万事根本论”。第二场题经、史、制、策各一。参加者176人,取中一等5人,授编修;二等10人,授庶吉士。二年补试续到者,取中一等1人,二等3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行过一次经济特科考试。试题为“大戴礼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汉武帝造白金为币,分为三品,当钱多少各有定值;其后白金渐贱,制钱亦屡更,竟未通行。宜用何术整齐之策”。复试首题为“周礼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次题“桓宽言外国之物外流而利不外泄,则国用饶民用给。今欲异物外流而利不外泄,其道何由策”。186人参加考试,经过复试,仅有十多人考取。经济特科是应贵州学政严修于二十四年所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议,拟订章程后才举行的。
  大金榜孝廉方正科所举,重在考查德行。清朝入关后在顺治、康熙孝廉方正科还没形成定制,乾隆后才成常例。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孝廉方正科考试多是虚应故事。
  经学科考试仅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搞过一次,进士、诸生和退了休的都可参加,但他们的经学必须渊博纯正,道德高尚修明,由大学士、九卿、督抚荐举。录取了4人:吴鼎、梁锡玛、陈祖范、顾高。前两人授为国子司业,后两人年事高,不能供职,进士题名碑授予国子监司业衔。
  临时的召试是皇帝巡幸,迎銮献册的进士、举人、生员办了一些规定手续后,由学政会同地方督抚考试录取。
  翻译科据商衍鎏先生考证本之于金女真进士科。翻译科的设置,是为了维护满、蒙两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地位。翻译科的考试只限于八旗子弟,而且考试是不定期举行的。我们根据《清史稿。选举三》的记载可以知道,早在关外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翻译考试,清军入关后的顺治八年(1651年)、康熙初年、雍正元年(1723年)有乡试,乾隆朝次数多些,嘉庆、道光两朝仍然有乡试、会试。考试的要求也屡有变化。例如,雍正元年,乡试只考一场,考试题目或奏章一道,或从“四书五经”出一题。后来又改为从《性理精义》、《小学》中限三百字命题。乾隆三年(1738年)则规定在翻译题外作满文一篇。
  武科考试有如下记载:“自世祖初元下诏举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年会试,入文科制……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九月会试于京师,中式者为武进士。凡乡、会试俱分试内、外三场。首场马射,二场步射、技勇,为外场。三场策二问、论一篇,为内场……殿试简朝臣四人为读卷官,钦阅骑射技勇,乃试策文。临轩传唱状元、榜眼、探花之名,一如文科。”
  下面对一般科举考试必考的两种文体——八股文和试帖诗作一解释。
  八股文为科举考试必用。它是明成化年间形成的一种考试文体。格式死板,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部分组成。破题要说明题意,承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