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煜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唐升元五年(公元941年)春天,南汉王刘龚派特使前往南唐,相约联兵灭楚,瓜分其地,李未加犹豫,当即严辞回绝。同年夏天,“素为敌国”的吴越京师大火,多日不息,宫室、府库、铠甲、仓廪,焚烧殆尽。吴越王钱元惊悸而死,年仅十三岁的钱弘佐嗣位,主少国弱,朝野上下六神无主,面对满目废墟不知所措。这时,南唐一些武将力主趁火打劫,纷纷请命出兵,扬言“我师晨出,而暮践其庭”。李对臣下则极力劝阻:“众卿所言何其毒也!奈何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横生屠戮,朕所不忍;救灾睦邻,方是圣贤倡导之正道。”因而不仅没有出兵征伐,反而派人前去吊唁,厚赠“金粟缯绮”,资助吴越治丧度灾,重建京城。有的臣下对李这种反常举动困惑不解,背后讥讽他说:“此殆田舍翁所为,不足以大事也!”紗紣矠李闻后一笑了之,也不加罪。

  直到临终弥留之际,李 还不忘此道,紧紧握着长子景通(即后来的中主李)的手殷切叮嘱,“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吾欲求延年,试服金石,不想事与愿违,反倒速死,汝当以此为戒。他日北方倘以武力寻衅,汝能守吾言则为孝子,百姓定谓汝为贤君矣!”

  在改朝换代的角逐中取胜的李,深知打江山的艰难,更知坐江山之不易。他从多年横刀跃马的征战中,亲自感受到了民如水,君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强大威力,从而在得天下以后,把爱惜民力、赡养民力摆在复兴百业的首要位置,对历代帝王在政通人和时期奉为圭臬的施政纲领,即“王者以民为天,而民者以食为天”的信条,更加坚信不移。由是,他充分利用保境睦邻政策赢得的和平、安定的环境,在富饶的江淮水乡大展宏图,兴利除弊,富民强国,把南唐建设成一方远离战乱漩涡、百姓安居乐业的净土。正像时人沈彬在《金陵杂题》中所咏:

  正惭海内皆涂地,

  来保江南一片天。

  李针对当时的州县官吏多系行伍出身,不善理政,办案不依法典,草菅人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他在立国之初,就采纳给事中常梦锡的谏言,大破以往“人主亲决细事,琐碎失大体”的政治弊端,“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紗紦矠,于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颁行与《吴令》并行的《升元格》。三年以后,又颁行经过修订的《升元删定条》。这部法律,强调严格执法,力戒滥杀,消除冤案,“凡决死刑,方用三覆五奏之法”。

  鉴于中原兵连祸结,政苛税重,田园荒芜,李对北方迫于饥寒,背井离乡,流落江淮的难民,以及当地因昔年躲避战乱亡走山林的农户,积极招抚,妥善安置。始而计口给食,为其解脱冻馁之忧;继之按丁授田,免收三年租税,助其定居耕织,重建家园。对于植树垦荒成绩突出者,更以钱帛奖励。“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二万:皆五年勿收租税。”紘紜矠对于人丁兴旺、聚族而居,勤于农事的人家,褒奖尤重,既“蠲复征役”又“旌表门闾”,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鼓励。李一次就同时旌表“五世同居者”七家。其中,江州陈褒,长幼七百口合族而居,生活井然有序,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有所终,壮有所为,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全族上下和谐安康。

  李深知取国艰难,更知守成不易。他为此礼贤下士,遍访为政之道。道士王栖霞的一番话语,深深打动了李的心:“治身治心,乃治家国之本。今陛下饥嗔饱喜,尚不能节,何以福及苍生?”紘紞矠李从中得到启发,坚决励志节俭。他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诗训,虽然宫内财物堆积如山,但他从不滥用一钱一物,生活因陋就简,仍如往昔。一次,有司奏请李,言及太子李要用杉木制作版障,李批曰:“杉木固然不乏,但宜留作战舰,版障以竹代之可也。”这个寒门出身的君王,平日着装朴素,脚穿蒲编草鞋,衣无罗绮锦绣;盥洗、饮食等各类日常用具全为铁器,严禁有司添置金银制品;他不贪图声色犬马,下令将后宫年轻貌美的姝丽全部裁汰,准其各自还家择偶婚配,在身边只留几名老丑勤快的宫女照顾起居,对于那些使历代帝王玩物丧志的歌伎以及舞乐、苑圃、器玩等等,他更是深恶痛绝,弃之不用。他没有因为自己新皇登位而大兴土木,另建宫殿,只是将原升州刺史时的官邸略事修缮,增加几处鸱尾、棚槛而已;暑月里,寝殿帷幔仍用葛布而不换轻纱;夜晚仍以油灯照明,燃用以“乌臼子”榨制的植物油,被小宦官戏称为“乌舅”;所用灯具还是杨吴时代马厩照明的旧物,这具高约五尺的捧烛铁人,唤为“金奴”。一日黄昏,李急需灯盏,便传唤身边侍从:“速将金奴与我拿来。”顽皮的小宦官听了觉得好笑,小声说道:“金奴?乌舅配金奴,正好是天生的一对!”由于李洁身自律,清正廉明,宋齐丘在李死后送的挽幛中大加赞颂他的道德操守,其中有一联是:“宫砌无新树,宫衣无组绣,宫乐尽尘埃。”

  青少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的李,在身边众多的文人学士熏陶下,当政后更加重视征集文献图籍。他下诏州县,或悬重金购买,或置书吏抄写。紘紡矠据说,有个名叫鲁崇范的儒生,家境困窘,柴米不继,却安贫乐道,潜心读书。九经子史,广贮一室,逐函逐册,亲手校订。当他得知李下诏求书时,欣然将全部藏书捐献出来,并说:“图书典籍,乃天下公有之物,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都是为了益国利民。吾家并非书商,何须待价而沽?”李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这些盖有“金陵图书院”藏书印章的图书,数量虽然有限,但却为南唐日后“六经臻备,诸史条集,古今名图,辐辏绛帷”,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

  与此同时,李还热心办学兴教,除在京师秦淮河畔开设“国子监”,兴办太学、小学,培养国子博士和四门博士外,又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学馆,号曰“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庠”,以国学大师李善道为白鹿洞主掌教,置学田,拨专款,聚徒授业,从者不下数百。诗人江为、伍乔、刘洞等人曾就学于此。洞主除向生徒传授儒家经典外,还传授史籍、诗文,以及诸子百家。境内各州县亦争相效仿,兴办官学施教。私家兴办的书楼、书舍、书院和村舍私学也与日俱增,生机勃勃。如江州陈褒的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十十顷,以为游学之资”,“江南名士,皆疑业于其家”。由于公私办学蔚然成风,一些世代耕耘的农家子弟,也设法“释耒就学”,遂使“儒衣书服盛于南唐”,与礼崩乐坏,文献俱亡”的中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由于李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南唐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声威一时大震,引来四方朝贺。其中有中国境内的吴越、荆南、闽、南汉、后蜀、于阗、辽等国紙紜矠,还有中国境外的高丽、新罗等国。

  李煜就是降生在这块“三千里地山河”的国土上,靠着先辈的荫庇,度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紙紞矠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走向人生历程的终点的。 
 
 
第二章 花月正春风:才华横溢的青少年时代
 
 
   
  在神州大地传统的岁时节令中,一年一度的农历七月初七,对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心驰神往的日子,也是一个象征吉祥喜庆、幸福美满的日子。

  相传:心灵、手巧、貌美的天帝女儿,家住银河之东,整日在天宫养蚕、缫丝、纺纱、织锦,她用智慧和汗水织成七彩霓虹装饰天庭,众仙对她的精湛技艺交口称赞,以敬佩的口吻亲昵地称她为“织女”。时光伴着纺车和机杼的单调声响日以继夜地流逝,织女不知不觉间接近了婚配的年龄。她在纺织之余,日益感到孤独和寂寞,非常渴望能同信得过、靠得住的青年后生建立一个称心如意的家庭。这种苦闷和企盼的心境,使她在眉宇间不时地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不久,细心的天帝发觉了织女的心事。他出于对织女独居、凄清生活的怜爱,便把她嫁给银河以西勤劳忠厚的农家子弟牛郎。

  婚后,夫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男耕女织,勤俭度日。虽说二人栖身竹篱茅舍,以粗茶淡饭糊口,生活过得倒也十分香甜。由于夫妻终日为小家忙碌,织女无暇再为天庭效劳,因此得罪了天帝。天帝差神将织女强行召回河东,令其依旧常年纺织,不得随意返回河西,只有每年七夕之夜,才准许她与牛郎相会一次。织女与牛郎的纯真爱情,深深感动了善良的喜鹊。为使常年在水一方、隔河分居的夫妻团聚,每逢七月七日夜晚,就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聚银河,搭起鹊桥,让织女与牛郎沿着这条长桥相会,倾诉衷情,于是产生了七夕之夜喜鹊成人之美的千古佳话。

  有关牛郎、织女星座的记载,虽然可以追溯于《诗经·小雅·大东》和《史记·天官书》,但关于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传说,直到魏晋以降,才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留下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在这同一类题材的作品中,《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一首是发轫之作。其后与之一脉相承的有:魏人曹丕的《燕歌行》、晋人李充的《七月七日诗》、南朝宋人谢惠连的《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和沈约的《织女赠牵牛诗》、北朝北齐人邢邵和南朝陈人江总的同题《七夕诗》以及北宋人秦观的调寄《鹊桥仙》词等。其中,出类拔萃者当数《古诗十九首》之一和《鹊桥仙》。前者倾诉了牵牛织女,经年累月独居,“相近而不达情”的凄苦: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①

  后者则赞颂了牵牛织女心心相印、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以往的漫长岁月里,世间向往婚姻自由的年轻女子,从宫中的后妃嫔娥到豪门的闺阁千金,从市井的小家碧玉到山野的农妇村姑,每当七夕夜幕降临之前,都在自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兴高采烈地在庭院中扎彩缕,悬彩灯,置香案,备瓜果酒食,以及乞巧用的金针、银针、石针、七色线等,仰望星空,焚香膜拜,祝福牵牛织女幸福团聚,也祈求自己的婚姻美满,并对月穿针,虔诚地向织女乞求智巧。还在乞巧的彩盒里放置娇小的蜘蛛,根据蜘蛛在瓜果上结网的疏密和形状来判断得巧的程度。②约定俗成,七夕遂成为一年中惟一属于女姓的节日,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乞巧节黄昏时分,在古城金陵的一座富丽堂皇、高墙深院的王府里,突然传出一阵清脆激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