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说得蔡姝忍了好久的眼泪,顿时如同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怎么擦也擦不完。这半年来所有的委屈和难过,似乎都随着泪水喷涌而出。
到最后,她干脆死死环抱着刘琮的腰,脸伏在他的胸口无声哭泣,只一会儿,便将打湿了衣襟。刘琮轻轻地拍着她的背,此时无言更胜千言万语。
良久,蔡姝才放开他,眼睛却已经红肿的像桃子,因觉得不好意思,头也不敢抬。
刘琮将她拉到榻前坐下,伸手拥入怀中,说起自己别后所思,蔡姝只是点头,偶尔轻声询问刘琮在南阳的衣食用度,至于宛城之战,她却一句也不曾提起。
关于刘琮在宛城内处置了蔡氏旁支一事,她也曾听姑姑说起过,怕提到此事让刘琮为难,便故意连宛城之战都不问了。
两人说了一会儿,蔡姝因方才情绪波动太大,加上哭的累了,困意涌上来,竟不知不觉地在刘琮怀里睡着了。
看着睡得如同小猫似的蔡姝,刘琮小心地将她放在榻上,起身拉过被子给她盖好。
多情未必不丈夫,他走到窗前,看着院墙边在春风中哗哗作响的槐树,心情不知怎地,竟然出奇的平和。
放松的感觉让他觉得很舒服,很舒适,也许这就是家的感觉?
第二天,神清气爽的刘琮在众人面前一亮相,便让许多人觉得眼前一亮,毕竟刘琮的变化太大,给人的印象太强烈了。
其实很多人也意识到,这是因为宛城大捷的缘故。
对于刘琮的突然崛起,荆州各方势力在意外的同时,不得不开始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与刘琮相处。
以王粲、裴潜和司马芝等人为代表的一些荆州外来年轻名士,已经旗帜鲜明地投入到了刘琮的阵营中,在南阳郡干的风生水起,这次宛城之战后,他们的地位也将水涨船高,成为刘琮最为坚实的文官下属。
而魏延和甘宁这两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武将,更是在宛城之战中立下大功,尤其是甘宁,在淯水边追得曹操落荒而逃,重伤典韦,活捉曹昂,可谓一战成名,着实令人羡慕。
这让之前虽然已经看好刘琮在未来的发展,却并没有直接提供帮助的很多人,心生懊悔。
至于打发家族中游手好闲的子弟随同刘琮前往南阳,准备混个资历以图将来的某些世家家主,则对自己的眼光颇为自矜,同时又觉得对刘琮的支持力度不大,平添了几分遗憾。
这次刘琮匆忙自宛城赶回襄阳,怕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刘表决断,倘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向刘琮示好的良机?
正是在这样的心照不宣中,刘琮的议和提议几乎没有人发出反对的声音。
不过原因不止是众人对刘琮卖好,宛城之战虽然打败了曹操,可对方实力犹存,大家伙放着安生日子不过,难道非要和曹操打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不成?
当然这么想的人,多是些荆州世家大族中人,而那些自外地避难而来,又有一番雄心壮志的人,则经过认真思考之后,觉得刘琮此议非常明智。同时对刘琮胜而不骄的态度很是赞赏。
于是在一片附和声中,以向天子朝贡的名义与曹操议和的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刘琮在席间并没有多说什么,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观察众人的反应和态度上。
这一次他见到了久闻其名却一直未曾谋面的蒯良。因蒯良这两年久病,直到今年初才稍好些,估计这次刘表为了征求他的意见,特意请他前来。不过蒯良一直沉默不语,只是时不时地看一眼刘琮,有时两人四目相对,彼此微微颔首,倒没有交谈什么。
至于蒯越,他的态度基本和刘琮所预想的差不多,而蔡瑁却很冒失地提出,乘此大胜之机挥军北上,至于目的,他却说的含含糊糊,显然是一时激动,并不曾有过长远的设想和详细的方案。
“唉,您以后可别在关键时刻给我添乱啊。”刘琮看着蔡瑁的提议被蒯越三言两句,诘问的哑口无言,不由在心底叹道:“希望您可别成为我的猪队友。”
好在这个小插曲很快被大家遗忘,最后经蒯越提议,刘表决定,以从事郎中韩嵩为使,前往许都朝见天子,与曹公议和。
韩嵩字德高,和魏延同为义阳人,曾隐居于郦西山中,后来被刘表强行征辟为别驾,去年初才转为从事郎中。他性格刚直,言语坦诚,在很多人心目中,并不是合适的使者人选,但刘琮觉得蒯越非常识人。
以韩嵩这样的人出使许都,一来不会因使者的品行名望而使得荆州掉价,二来韩嵩坦诚相见,有利于议和的迅速达成,毕竟遮遮掩掩含糊其辞的试探,不是刘琮所想要的。
大事初定,关于曹昂的去留,大伙儿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说最好随同韩嵩一起回许都,以此显示己方诚意的;也有说不如暂时将其留在襄阳,以防说和不成,使其为人质的;还有人建议即便议和达成,也应留其为质,而将军不妨遣刘修为质前往许都。
最后这个提议把刘表气的不轻,铁青着脸心说这算怎么回事?获得大胜的可是荆州,还要让我儿子去当人质?
看到刘表脸色不愉,那提议的人反倒坐直了身子,似乎很为自己直言敢谏的性格自豪。
刘琮冷冷的瞥了他一眼,那人顿觉头皮一麻,后背冷汗迭出,心中暗道,公子眼中好凌厉的杀气……
“曹昂去留,琮想回宛城之后亲自询问。他若是愿意随同韩郎中回许都也行,愿意在襄阳或者宛城小住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刘琮待席间稍稍安静下来之后,出言说道。
有些人纳闷的看了眼刘琮,身为曹公长子,在战场上被俘之后,谁不愿意赶紧回去,还会留在荆州小住?
对此刘琮也不解释,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你们等着瞧就是了!
第四十一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让很多人觉得意外的是,曹昂还真的选择了在宛城暂住。
当然这是他在得知双方已经罢兵言和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在决定之后,他就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解释自己的想法。
宛城惨败,曹昂在被俘之初很是不服气。不服气源于想不通,十万大军拿不下个小小的宛城也还罢了,可竟然在一夜之间突然崩溃,这让人实在难以接受。他很想搞清楚,这一切都是怎样发生的。
至于自身的安危,曹昂反倒没有太多考虑。这也是刘琮对他好感颇多的原因之一。
三月初,韩嵩自许都出使归来,途径宛城与刘琮有过一番深谈,并且给曹昂带了一封曹操的亲笔书信。
觐见天子奉上朝贡之后,韩嵩便向曹操道明了来意。
对此,曹操颇为高兴。虽然宛城之战损兵折将,之后更是丢了舞阴等地,他不可避免的对荆州尤其是刘琮感到深深的敌意,但是做为一个日渐成熟的政治家,他同样明白眼下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所以即便对刘琮已经开始忌惮,并且非常想除之而后快,但他还是很快接受了刘表的议和之请。
只有在后顾无忧的情况下,曹操才能放心的腾出手去消灭北方诸雄。当然了,对于刘琮他并不轻信,该防备的还得防备,好在刘琮现在只是南阳太守,想来若是擅启战端,恐怕得不到刘表的支持,至少得不到以蒯越为首的荆州世族的支持。
此次议和的结果对双方来说,都各有所获。在曹操的安排下,朝廷以天子的名义褒奖刘表、刘琮父子,并册封刘琮为骁骑将军、南阳太守。算是给了刘琮一个正式的名分,虽然这个名分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作用。
本来曹操对于出使的韩嵩也很有好感,对他封官许愿,试图将其留在许都。不过韩嵩很坦诚的告诉曹操,自己身为使者不能因高官厚禄而背主,何况他已经决定回到襄阳之后,将请求调任南阳郡,以助刘琮。
对于韩嵩的这番话,曹操愈发佩服其为人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刘琮的实力将越来越强大。
韩嵩并非虚言借故推脱曹操的盛情,他回襄阳没多久,就向刘表提出请求,希望能到南阳担任官职,刘表自然不会拒绝,相反很是温言鼓励了一番,放他去了南阳。
与韩嵩一同去南阳郡的还有治中邓羲等人。他们这批荆州官员虽然在刘表手下也算重用,但是对于刘表立意自守的战略很不以为然。而锐意进取又颇有能力,且声名鹊起的刘琮,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和希望。
怀着这种施展胸中抱负的希望,许多人都踏上了前往南阳郡的路程。
其实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那篇《宛城战记》,这篇战记是由刘琮口述,王粲记录润色的。时间从刘琮出任南阳太守开始,一直到宛城之战结束为止。内容除了宛城之战的详尽描述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刘琮在南阳实行的新政。
在很多人看来,刘琮的在南阳的治理手段虽然有些严厉,却非常有效。和刘表清净自守不扰民的无为而治相比,的确称得上是新政。
一次战役的胜负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而支撑胜利背后的各种因素,才是那些有心人所关注的。
虽然名为战记,可是对于新政的种种叙述,占了很大篇幅。这才是那些胸怀天下的有志之士们所看重的。
刘琮对于民众的组织,不可谓不严密,对于战争所做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能以一万人马守住宛城,并且最终战胜号称十五万大军的曹军,现在看来就完全不意外了。
这篇战记让刘琮的名望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且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本来只是让人誊抄了数份,结果后来被好事者广为传播,据说曹操听说此文,专门派人搜罗了一份,亲自看过之后大为赞赏,并择其可取之处加以实施——至于这个说法可信与否,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对于身处宛城的曹昂来说,他的认识就更为直接,感受也更为强烈。
如果不算被俘后关押在太守府里的日子,他在宛城也待了一个多月了。
望着眼前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夫,曹昂的心情颇为复杂。
屯田之利,他已经因曹操的教导和去年丰收后的事实深深知晓,然而看着眼前这被规划的非常整齐,阡陌纵横的广大良田,他心里不禁盘算着,这片田地将会产出多少粮食,又会给刘琮增加多少军粮。
“子修在想什么?”刘琮留意到曹昂的沉默,转头问道。对于曹昂选择在宛城暂住的目的,刘琮心知肚明。如果抛开利益冲突,他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曹昂的,相信许多喜欢玩三国杀的朋友,对于他那句台词记忆也会非常深刻:“典将军,比比看谁杀敌更多!”。
也许正是因为刘琮的这种态度,使得他对曹昂颇多纵容,至少两人的关系表面上看,非常融洽。
然而此时此刻,曹昂不知怎么,忽然情绪激动起来,他握紧双拳,对刘琮说道:“将军天纵奇才,正当为国效力,为何却要对抗朝廷?”
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给问的有些发愣,刘琮沉吟片刻,直视着曹昂的双眼冷声问道:“却不知子修所言的朝廷,是哪个朝廷?”
“自然是天子所在的许都!”曹昂抗声说道。
刘琮侧头瞪了一眼跃跃欲试的刘虎,对曹昂问道:“天子?当今天下,天子的旨意可出得了后宫?”
这句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