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以王子服、种辑等人为首的一群自以为得计的官员的强力支持下,天子刘协难得的召集了一次大朝会,要解决之前纷纷扰扰的“丞相门”事件。
一开始,在曹操因“病”缺席,郭嘉、程昱告假,而荀攸、荀彧等参加朝会的曹系重臣闭口不言的情况下,被曹操缺席鼓舞起来的王子服他们毫无阻碍的劝说天子通过了恢复丞相制的决议,这时候他们将曹操和几名曹系核心谋士的缺席当作了曹操自以为大势已去而不愿亲自受辱。当刘协一锤定音之时,王子服他们脸上的笑容几乎无法掩饰。
可是就在他们按照计划向下推进,进一步向天子表明应该推荐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重臣为相时,朝堂上顿时风声突变。在曹系几位在场的重要人物尚未出头之时,那些小人物纷纷粉墨登场。
他们用无可辩驳是事实向天子刘协表明,唯有任命曹公孟德为相才是一个圣明天子的英名抉择。此议一出,附议者比比皆是,稍稍一估计,竟然占据了参与朝会的中低级官员的七成。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王子服等人为之大骇,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原本计划好的事情怎么能发生这样反差巨大的变化,这让王子服等人措手不及。而本就缺少机变之能的王子服、种辑等领头之人更是手足无措,完全就不知该如何应对。
反倒是高坐堂上的天子刘协远比下面隐有乱象的王子服等人镇静,他不慌不忙的向朝堂上尚未发表意见的重臣征询,希望以此来拖延拥曹派速战速决的意图,也希望能鼓舞反曹派大臣的抗争之心。
但此时两千石以上的大臣中已经没有了强硬之人,杨彪退隐,孔融称病,剩下的大臣除了与曹操交好者也都在观风待机。此时曹操已经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若是出头反对曹操,随后会发生什么事?是否会祸及家族子弟?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有这份担心,又有谁敢随便出头?
但是朝堂上也并非没有血勇之辈。议郎赵彦虽只是六百石的官员,但却能在保皇派一片哀鸿之际挺身而出。他陈言“丞相之位关系重大……当慎选之……又颍川荀文若、荀公达、不其侯伏完、车骑将军董承、执金吾张辽等皆可为相,往陛下慎之又慎……”
赵彦此举纯属搅浑水,但在恢复丞相制已成定局,相位争夺却偏向曹操一方之时,赵彦这一招也算可以争取些缓和的时间,能使保皇派多一些商量准备的功夫。
然而赵彦搅浑水是为了拖延时间,但他提议的这些人去并不愿意成为他手中的棋子。荀彧、荀攸首先出列表示自己德薄能低,与曹公相比犹如星辰比之日月,不敢与曹公并列。
这两人均是曹操一系,虽然他们与保皇派的关系也不错,但却是私人关系较多,一旦涉及公事,他们却并不会徇私。二荀的表态顺理成章,并不出乎众人所料,毕竟没人愿意因为别人的挑拨而被自家老大见天的惦记着。
而董承、伏完随后也表示了类似的意见,这就有点奇怪了。
董承自董贵妃一事后,本因对曹操深恶痛绝,然而曹操却并未如何处置董承,不但如此,依然通过了天子下达的拜董承为车骑将军的诏令。这是郭嘉为曹操出的离间外戚之计,其源头便是由于郭嘉看透了董承这个出身西凉军,据说还与董卓有点亲戚关系的西凉将领根本就是天性凉薄之人,只要自己权势富贵尚在,损失一个女儿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但不其侯伏完与董承不同,伏完是山东名门之后,济南伏生的后裔,又是长公主的夫婿,当今天子的岳丈,他的表态才是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伏完虽是列侯,但身处乱世,没有兵权,没有靠山,便是王爷也不过豚犬尔,又何况是列侯。虽然妻子是长公主,女儿是皇后,可付完这个外戚一不掌兵,二无士林声望,也无法和曾经的那些权势熏天的外企相比。如今唯一能给伏完权势地位的人便只有天子刘协,但偏偏天子自己也不过是个傀儡,内外朝政几乎全部被曹操把持。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打破曹操独掌朝政的机会,为何伏完却主动的放弃了呢?
这个问题虽然有部分人想不明白,可是朝堂上还是聪明人居多,稍稍动动脑子,便明白了伏完的理由。曹操权势越大,对天子和依靠天子的臣子们便是一种威胁。然而如今曹操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数十万大军,其他的诸侯虽然与曹操为敌,也不可能击破曹军的严密防线冲到雒阳来。何况有了曹操的先例,这些诸侯未必没有学习曹操的心思,“挟天子”虽然有些后患,但便利条件也更加的多。同时朝堂上依然是曹操一系的官员掌握着大权,尤其是军权在手,没人能够忽视。没有军权保障的君权,根本就不可能给伏完以丞相的权威。相反,拥有了军权的曹操却能够轻易地让伏完担任的丞相变成另一个武帝时期的石丞相(石庆)。与其因为一个丝毫没有权力的丞相,而去得罪掌握着实权的曹操,从而还可能祸及家族,伏完虽然能力不足,德行不高,但也绝不是自寻死路的笨蛋。
这时候,拥护曹操为相的官员又高声呼啸起来,在侍中郗虑的带领下,他们甚至开始在言辞中隐隐逼迫刘协,势必要在今日朝会上解决丞相的问题。
刘协左右观之,却无人能为其分忧。而之前异常活跃的王子服等人也像是被寒霜打蔫了的茄子一般,低头含胸,缩在朝臣的队列中一言不发。
荀彧倒是面带些许不忍之色,可他身边的荀攸又如何会让他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头,万一说了什么犯忌讳的话,倒霉的不单单是荀彧一人,甚至会连累颍川荀家。虽然曹操至今还从未诛杀过自己的部下,但荀攸不敢赌。
无路可退的刘协无奈之下只得当场宣布自己从善如流,接受众位臣子的举荐,拜曹操为相。并立刻颁下诏书,命小黄门备好官服印信,送到曹操府上。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这次争执才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至于是否圆满,那也只能看事态如何发展了。
曹操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两百余年后大汉朝第一个丞相的位置,虽然他按照故例退让三次方才接受了天子诏书,可是他的府邸中早就为庆祝曹操登上相位而准备起来。
“恭贺主公(明公)登上相位!!!”
夜晚的曹府,一片灯火通明,雒阳城中凡是资历较高的曹系官员均亲自登门道贺,便是非曹系一脉,此时也各自送来贺礼。
“诸位……”曹操也是面带喜色,但此时他还要在面子上让天子过得去,言辞中也是充满的对天子信任的感激,并表示要在众朝臣的协助下,为扫平天下,恢复一统,使百姓安居乐业,四野臣服,万国来朝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云云。
不过这些都是面子工程,曹操也不过就是那么一说,众人也当个乐儿那么一听,基本上没人当真。至于此时皇宫中的那位天子会做何感想,除了荀彧之外,也更加无人会去关心。
“啊!可惜这大喜之日,文远、妙才、子孝、子廉,还有我那子修孩儿均身在别处,不能与孤一统庆贺啦!”这才是曹操的心里话,不管是谁,事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后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亲近之人分享。但曹操身边如今只有夏侯惇、曹纯这两个同辈,剩下的都是曹休、曹真这样的晚辈,就连曹嵩、曹德这两个至亲也不在身边,难怪曹操由此一叹。
“孟德,此时朝中大局已定,何不早日发兵南征?”
正当曹操在对众多亲人、心腹缺席而表示遗憾之时,只听到下面有人高声说要发兵南征,而且言辞中竟然直呼曹操的表字。虽然互称表字同样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可是在曹操就任丞相之时,众多部下为其庆贺之际,此人大大咧咧的称呼曹操的表字,还是引起众人的反感。
众人循声一看,原来是许攸站在当中高呼,众人此时的眼神便有些不善了。许攸本就因为自身性格不为众人所喜,且自己又持身不良,早就在曹系中成为孤家寡人一个,若无必要,没人会和他轻易打交道。但是许攸依旧不改其行,反有变本加厉之举,言辞中多称呼曹操为“孟德”,甚至还有时将曹操的小名“阿瞒”挂在嘴边。这不但使得曹操心中多有不悦,更让曹操的一群部下心生怨愤。
虽然你许攸与我们的主公从小便有交情,但如今你不顾双方地位的实际差距,还敢如此称呼,那便是不将主公放在眼里。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侮辱。
这就是这些曹操部下们的心里话,而且以武将居多。甚至于深受曹操大恩,失踪始终被曹操赋予亲卫重任的典韦、许褚更是眼中冒出了凶光。只要曹操稍稍表露出些许不善,这两个凶神立刻就会上前击杀许攸。
好在曹操心中虽然不悦,却依旧能够压住情绪,不使其影响今日之喜庆气氛。而郭嘉也是见机得快,立刻以南征军备的问题将许攸对曹操不恭这个话题岔开。
虽然此间因许攸的莽撞而冷场了一会儿,可南征的话题一样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开。尤其是武将,天下的诸侯打一个少一个,自然要好好把握这最后的几个机会,让自己的功劳簿上再多添几笔,也好为后代儿孙们留下些基础。
也不知许攸是否知道他已经在鬼门关上逛了一圈,但就他此时的表现,还是不得不让郭嘉佩服此人。毕竟在除了这种事情后,还能够挤到曹操和那些骄兵悍将身边发表自己的言论的人,怎么看都像是个傻大胆。
“朝堂上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可惜没能阻止主公南征啊!”郭嘉从围成一堆的人群中脱身而出,走到屋外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仰望着东面的天空心中暗想。
郭嘉知道,以目前的情况,他与张辽拖延曹操南征的计划势必要无功而返。雒阳、并州这两个有能够拖住曹操的理由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已经解决,而青州那边最多只能添些麻烦,却不可能有阻碍大局的能力。何况曹操本来就没有将东面当做主要攻击方向,他选择的还是如今富庶无比的荆襄之地。
“文远啊!看来咱们的主公是不吃一次亏绝不会心甘情愿的啊!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次吃亏也别过大,莫要伤及元气才是!”郭嘉心中念道。
第498章 郑玄逝世!
“子尼师兄,老师病情如何?”
张辽从平原渡过黄河之后,又花了两天的功夫赶到了高密,但此时郑玄已经进入弥留之际,长时间出于昏迷状态,少有清醒之时。
郑玄一生求学、讲学,以他被大儒马融亲口认可的学说传承者的身份,拜入其门下者甚众。而郑玄盛年是与被士林称为“学海”的经学大师何休就《公羊》、《谷梁》、《左氏》三部《春秋》的优劣进行了辩论,并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三文以驳斥何休用了17年的时间写成了《公羊春秋解诂》一书,及《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文。而何休自拜读了郑玄的文章后,也不得不叹服“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从此郑玄便被士林尊为“经神”。这也更加使得天下的求学者宁肯千里跋涉也要拜入郑玄门下。
于是郑玄的弟子遍布天下,知名者甚众,如河内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皆是其弟子。当然,如今还要再加上一个张辽。
故而郑玄病重,他的弟子皆纷纷赶来,但因为人数实在太多,除了张辽等少数位高权重的高官和声望卓著的学者之外,其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