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队出塞占据河南和云中吗?

大秦刚刚统一,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是与民休养,是恢复国力,这是基本常识,秦王政和中央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秦王政和中央对此一清二楚,既然南边的六国余孽和百越蛮夷并不足以危及到大秦安危,既然北方有长城为阻,入侵的匈奴人暂时还不会危及到咸阳的安全,那么秦王政和中央为什么还要急不可耐地发动南征和北伐,非要把中央财政推向崩溃的边缘,非要把“官”与“民”的矛盾推向爆发的边缘?

唯一的解释不是秦王政要“穷兵黩武”,要实施“暴*”,而是当时国内“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功臣们控制军队和地方势力,与中央形成对抗,割据称霸正在形成,分裂和战乱正在来临。

于是秦王政发动南征,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陷阱,把功臣所控制的军队和地方势力推进陷阱。功臣们本以为借助南征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迫使秦王政和中央分封诸侯,哪料到南征消耗了他们的军队,吞噬了他们的地方实力。北伐也是一样,北伐虽然胜利了,但军队的消耗同样惊人,同时他们还要镇戍辽阔的边疆,而更重要的是,北疆军队严重缺乏粮食。秦王政和中央控制了直道,也就等于卡住了北疆军的咽喉。

秦王政利用南征和北伐狠狠的打击了功臣和地方势力,扩大了中央的权威,接下来当分封之议再起的时候,秦王政毫不犹豫地借助“焚书”、“坑儒”两大重案大肆屠戮功臣,彻底摧毁了功臣们对分封的攫取**。

正因为这两大案件的爆发,正因为秦王政和功臣们、中央和地方激烈厮杀,导致大秦再一次耽误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

然后秦王政死了,所有的矛盾都彻底爆发,大秦轰然倾覆。

宝鼎原以为自己所拟定的拯救帝国的策略都是正确的,一度还在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沾沾自喜甚至洋洋得意,现在他发现自己大错而特错。

扶苏做储君也罢,自己控制北疆军也罢,改变帝国国策将其偏离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也罢,这一切都不足以拯救帝国。

帝国崩溃的真正原因不是源自高度的中央集权制,而是源自帝国内部“集权”和“分封”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贵族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分封”,试图在统一后的帝国中攫取到最大程度的利益,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结果他们的过度贪婪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历史上,帝国的倾覆证明了这一点,后战国时代项羽和十七位诸侯王的覆灭也证明了这一点。

秦王政为什么在帝国坚决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原因也在如此。

宝鼎因为错误地解读了这段历史,在来到这个时代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于是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尤其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宗室和本土老秦人重新崛起,导致大秦贵族势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程度,由此导致大秦尚未统一中土,“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就已经严重危及到了统一大业,大秦的分裂和战乱伴随着汹涌的分封“大潮”正咆哮而来。

秦王政没有退路了,他已经被“分封”的洪流逼到了悬崖边上,他只有奋力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

宝鼎感觉自己的心很痛很痛,那种极度绝望的情绪和懊悔的心理几乎让他崩溃。

他极力劝谏了,而秦王政也坦诚相告,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秦王政不是不想实施休养生息的战略,而是他无能为力,他没办法去实施这一战略。虽然他一直在努力阻止“分封”的洪流,阻止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但宝鼎在“法治”的堤坝上掘开了一道口子,如今这道口子在“分封”洪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大,“法治”的堤坝已经摇摇欲坠,而他的力量十分有限,已经无力去堵住“缺口”了。

在秦王政的眼里,分裂和战乱将给普罗大众带来灭顶之灾,相比起来,压榨普罗大众,就算是敲骨吸髓,普罗大众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

这一点宝鼎不得不承认。

后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血腥的时代之一,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但中土的普罗大众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千万人死于非命。其后的刘氏大汉帝国虽然一度有“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但其人口最鼎盛时期也不过与大秦帝国初期的人口相差无几。

秦王政以“冷遇”迎接宝鼎的回归,宝鼎不是没有想法,但现在他承认秦王政对他的惩罚是正确的,他“罪有应得”,他没有为大秦建下显赫功业,想反,他把大秦推向了分裂和战乱的深渊。

宝鼎在离开咸阳宫之前,曾想举起手中的镇秦王剑,向秦王政发誓,他始终忠诚于大秦,忠诚于老嬴家,忠诚于大秦的王,他愿意追随秦王政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央集权,以维护大秦的统一和中土的和平,但看到秦王政眼里的愤怒和坚毅,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做法太幼稚,不要说秦王政不相信他的誓言,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正如秦王政所说,“当事实摧毁理想的时候,你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

宝鼎坐在轺车里,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浑浑噩噩,不知道路在何方。

这世上没有圣人,真的没有。既得利益者永远不可能成为圣人,因为既得利益者追求的是更大的利益,而圣人只会从一无所有者中产生,因为只有一无所有者才会梦想把所获得的利益惠及普罗大众,但当这样的圣人拥有了利益,成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时,圣人也就不再是圣人,圣人不知不觉中就被利益所吞噬,圣人也就变成了吸血的魔鬼。

自己曾是一无所有者中的一员,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从骨髓到思想都是无产阶级,所以,自己拥有梦想,自己梦想着把所得利益惠及普罗大众。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现实无情地摧毁了自己的梦想。自己不是圣人,而是既得利益者;秦王政也不是圣人,也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自己不再是自己,秦王政也不再是秦王政。

自己是豪门贵族阶级的一员,不论自己是否拥有圣人的梦想,自己都不是圣人,而是豪门贵族。

秦王政是统治阶级的领袖,他的理想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最大化,如今统治阶级中的豪门贵族妄图本集团利益最大化,这严重危及到了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斗争不可避免,于是你死我活。

豪门贵族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肯定要推翻秦王政,颠覆中央,而秦王政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肯定要从肉体上彻底消灭豪门贵族。

我该怎么办?我的路在哪?我如何拯救我的帝国?

        第409章 决策者的变数

第409章  决策者的变数

秦王政在中枢议事上拿出了自己的决策。

秋收结束,大军渡淮作战,攻克寿春,夺取淮南,饮马大江。如果战局许可,大军马不停蹄,继续渡江作战,杀进江东,彻底吞灭楚国,完成统一大业。

这一决策得到了中枢大臣们的一致赞同,而这一决策的出台,也表明秦王政迫于形势,不得不否定了武烈侯所主张的“稳定”战略,放弃了以暂停统一战争为代价进行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设想,转而全力支持“发展”战略,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

接着秦王政宣布,假如渡江作战困难太大,大军短期内无法越过大江天险,那么在大军进行渡江准备的同时,东南主力大军迅速越过南岭,远征西南,开辟西南战场,对江东实施战略上的大包围。另外,咸阳开始直道修筑,集关中、河东、北地、上郡、太原等京畿和西北郡县的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子午岭和白于山段的直道修筑,以加强北疆防御实力,同时也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这一决策当即遭到了很多中枢大臣的质疑。

秦王政竟然在这一轮政治博弈中选择了“中庸”之道,既想缓和与功臣们之间的矛盾,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又想得到武烈侯和北疆武力的支持,决定在渡江作战之前开始直道修筑和远征西南,这完全出乎中枢大臣们的预料。

这一决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矛盾转移,本来朝堂上最激烈的矛盾是秦王政和功臣之间的矛盾,现在秦王政通过这一决策,迅速把矛盾转化为武烈侯和功臣之间的矛盾。这一招“乾坤大挪移”太厉害了,直接挑起了武烈侯和功臣们之间的冲突,事情愈发复杂了。

武烈侯提出的“稳定”战略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北疆,北疆将因此战略而稳步发展,如果直道修筑完成,北疆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这都有助于武烈侯在北疆割据称霸。

“发展”战略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功臣们,功臣们将利用统一战争的最后阶段,竭尽全力控制地方力量,继而形成与中央的对抗。

目前中央的财政非常有限,而远征江东耗费巨大,功臣们若想顺利完成统一大业,必须集中中央财政全力支持统一战争。而秦王政的这一决策迫使功臣们不得不与武烈侯争夺有限的中央财政,谁能夺得中央财政,谁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谁就能在未来形势的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

这时候,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权威体现出来了。你想要中央财政,可以,妥协吧,你妥协了,让步了,我就给你财政支持。

武烈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功臣们也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双方各有各的打算,而秦王政和咸阳宫在事关大秦未来的利益上绝不妥协,结果就有了这么个决策,秦王政以中央财政为诱饵,挑起了武烈侯和功臣们之间的斗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秦王政要做渔翁了。

豪门贵族分裂了,既得利益集团分崩离析,其实力必然大打折扣,在与咸阳宫的对抗中必然处于下风,这是豪门贵族们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结果。

那么,武烈侯和功臣们有没有互相妥协握手言和的可能?现在反击秦王政和咸阳宫的唯一办法,就是武烈侯和功臣们联手结盟,最起码要维持过去的那个利益联盟。

然而,武烈侯绝不可能妥协了。

宝鼎有自己的理想,但他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摧毁,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唯一可以自我救赎的办法就是帮助秦王政阻击豪门贵族对“分封”的攫取,帮助秦王政尽快实现中央集权,帮助秦王政实施休养生息之策,让帝国赢得永久的统一,让中土世代安享和平。

当初,宝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要崛起和壮大,于是结盟于豪门贵族,借助豪门贵族的力量而崛起,现在,他崛起了,也壮大了,这时他发现豪门贵族是自己实现理想的最大阻碍,于是他不得不与豪门贵族反目成仇,拔剑相向。

事实上,现在的宝鼎也不敢与豪门贵族妥协结盟了。

秦王政这一决策,等于把大秦朝堂上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彻底挑明了。秦王政和咸阳宫、武烈侯和北疆、豪门贵族和地方势力,这就是今日大秦朝堂上的三股政治势力,任何两方携手,都能击败另外一方。

在这三股政治势力中,武烈侯和北疆是最弱的,尤其致命的是,北疆的生存和发展直接控制在咸阳手中,只要咸阳中断给北疆的财赋支持,北疆就岌岌可危。

武烈侯和北疆如何选择?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既然武烈侯和北疆没有选择的余地,既然秦王政利用这一决策把武烈侯和北疆与咸阳宫捆绑在一起,那么形势不言而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