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历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统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屠睢、任嚣之流,而几年后的北伐,其统率竟然是门g恬,由此可以推测一下,王翦、门g武、王贲、杨端和这些在统一大战中建下显赫功勋的将军们都去哪了。尤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后秦王政死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这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从未在历史记载中出现,那么不得不问一下,王翦、羌廆等人当时在哪?假如他们年纪大了,都死了,那王贲、李信这些人应该还在吧?为什么他们自大秦统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始皇帝肯定把这批功臣们镇压了,至于是解甲归田还是血腥诛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统一大战中的功臣们不可能在十二年里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者总能活下来几个,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离出来力挽狂澜,那只能说明这些功臣们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发动的政治风暴之中。

今日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不一样,今日大秦有功勋卓著的太子扶苏,有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政治势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以自己的铁腕强行镇制功臣们,摧毁分封之议。

始皇帝必须在分封上让步,别无选择。

深夜,御书房。

始皇帝非常疲惫,斜躺在火盆边,默默地凝神沉思。

宝鼎坐在案几旁边,不停地翻阅着文卷。

“没有想到,你和朕一样,竟也成了众矢之的。”始皇帝叹了口气,摇头苦笑。

宝鼎略略皱眉,把文卷推到一边,也坐到了火盆边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门,但宝鼎联合贵族们硬是推开了这扇大门,虽然这扇大门目前的开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潮呼啸而来,始皇帝和宝鼎即便联手抵御,也无法让这扇大门保持原有的开度了。

“你这位太傅现在可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始皇帝看到宝鼎眼里掠过一丝恼怒之色,不禁揶揄道,“稍不小心,恐怕有灭顶之灾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对宝鼎颇有怨言,毕竟当初是他逼迫咸阳宫打开了分封之门,他无法相信宝鼎的诺言,现在他倒是相信宝鼎的确是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为朝堂上公开反对加建封国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宝鼎为首,假如没有公子宝鼎的坚决反对,始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妥协了。

“我说过,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宝鼎神色冷峻地说道,“王翦、麃公的年纪都大了,做什么事都力求稳妥,但两淮和江东在目前局面下,过份稳妥就是软弱,就会助长叛逆的嚣张气焰,所以必须换两个人去镇戍两淮和江东,血腥镇压,绝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勋卓著的上将军,这时候把他们一起调回京城,未必合适。”

始皇帝显然不愿意在此刻把两位老将军一起调回京城。

“西北疆局势紧张,让王翦去主持西北疆军事,让麃公镇戍北地,这个理由足够了。”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微微点头,“朕认为,把王贲调去镇戍东北疆,让他远征辽东最为合适。王翦和麃公调离,王贲则去镇戍东北疆,那谁去镇戍两淮和江东?”

“从北疆调人。”宝鼎说道,“让司马尚去两淮,让司马断去江东。”

“司马尚?”始皇帝没想到宝鼎要把司马尚放到两淮,颇感惊讶。

“我已经控制了代北,司马尚没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应该得到重用,让关东人看一看,我大秦并不亏待降将,只要你给大秦建功,一样可以封侯拜将。”

始皇帝想了片刻,露出一丝笑容,“山东那边呢?”

“让门g武镇戍上郡。”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冯毋择和李信随王贲去远征辽东,镇戍东北疆,互为牵制。”

“谁代替门g武、冯毋择镇戍山东?”

“从中枢调人吧。”宝鼎断用力一挥手,“这一次,中枢要动一动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第425章 何谓统一?

在政治斗争中,有时候即便摧毁对手,也未必能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化解危机,所以不管在人事上做出何种调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最终还要靠国策、政策上的一系列有助于化解危机的调整才能达到目的。

贵族们对分封的追求是强烈的,持久的,这个大潮来势凶猛,无论是加固堤坝还是掘口泄洪,都未必能够像预想般的达到满意的效果。

宝鼎在这件事上态度明确,必须是有条件的分封,必须走郡国制的道路,所以,在目前条件下,绝对不允许加建封国。现在在京的皇子不仅年纪小,而且普遍没有功勋,再到战场上建功勋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南北战争是何等艰苦的战争?在那等艰苦的条件下,皇子们即便去“摘桃子”,那也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功勋的皇子不能封君,不能领封国,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一旦打开,二十等军功爵制度也就名存实亡,这将严重损害寒门贵族的利益,对帝国的发展极其不利。

“封国绝对不能再建。”

宝鼎把自己的理由详细阐述,把未来局势的发展做了一番详尽的推衍。封国越少,对中央的威胁就越小,将来撤藩也就越容易。

“周武王分封,导致中土分裂,战乱更是长达八百余年。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宝鼎说道,“若想让帝国代代延续,那就必须走中央集权制的道路,但因为分封有八百年的传承,这种传承深入到贵族的血液和骨髓里,统治着他们的思想,所以必须要有个过渡制度,由分封制过渡到郡国制,再由郡国制过渡到高度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这是唯一的也是最有可能让帝国平稳实现中央集权制的办法。”

始皇帝已经接受了宝鼎的这种政治理念,不仅仅是因为当前形势不具备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他个人和他的追随者们也意识到大秦王国和大秦帝国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疆土和人口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思想理念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八百余年的文化传承,所以只能一步步来,步子走得太快,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国内矛盾鸡烈化,最终危害到的必然是帝国的国祚。

既然决定了要一步步走,那就存在一个快慢问题,始皇帝还是求快,还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中央集权,他认为有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进行过渡足够了,但宝鼎求慢,他甚至提出了用一百年用数代人的时间去完成思想文化上的转变这一惊人说法。

“皇帝这一封号最早来自于你的提议。”始皇帝说道,“王爵也是你提出来的,现在朝野上下一致要求再一次修改爵秩等级制度,其实就是给朕两个选择,要么建封国,要么修改爵秩等级制度。你既然坚决反对建封国,无疑就是支持修改爵秩等级制度了?”

这两个选择其实都体现了贵族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建封国就要封无功勋的皇子为封君,那么就要修改爵秩等级制度,所以归根结底,这两个选择其实就是一个选择,必须修改爵秩等级制度。

贵族们追求分封的策略也是一步步来,先修改爵秩等级制度,通过这个制度来获得更大更多的权力和财富,壮大自身的实力,有了实力,大家联合起来的力量就更大,就能逼迫咸阳宫在分封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爵秩等级可以改。”宝鼎说道,“但修改的仅仅是爵秩等级。”

始皇帝马上明白了宝鼎的意思,爵秩等级可以改,可以设王爵、公爵,但由爵秩等级衍生出来的权力和财富却不做任何变动,或者变动极少,以此来遏制贵族们对王国权力和财富的掠夺。

始皇帝明确拒绝了加建封国,然后授权太傅公子宝鼎主持修改爵秩等级制度。

宝鼎提出了修改原则。

非嬴氏皇族,不得封王。嬴氏皇族功勋不足者,不得封王。嬴氏皇族功勋卓著者,唯皇子才可领封国。

爵位可世袭,嫡长子袭爵位,但无功勋者,世袭爵位逐代递减。

一级爵位为王爵。王爵以封国王为一等,食邑万户以上的王爵为二等,食邑万户以下的王爵为三等。

二级爵位为公爵。公爵同样以食邑户数分为三等。

这两级爵位同等于过去的封君爵。

三等爵位就是列侯,也就是二十等军功爵的最高一级。

宝鼎把这个爵秩等级制度的修改方案拿出来之后,朝堂上一片哗然。没有人敢公开得罪始皇帝和武烈侯,但大臣们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可惜的是,武烈侯公子宝鼎太强悍了,他是大秦宗室,一等封君,主掌北疆军政,权势倾天。他主持爵秩等级制度修改,结果他自己不从中攫取任何利益,其他人怎么办?总不至于说,我比你功勋大,我要比你拿得更多吧?

不过不管怎么说,爵秩等级制度还是修改了,始皇帝还是让步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贵族们勉强也能接受。来日方长,慢慢来,等到武烈侯发动南北战争,陷在战场上出不来之后,事情就有转机了。

始皇帝下诏,正式公布新的爵秩等级制度。

公子将闾、公子高、公子峤、公子骧、公子昌五位领封国的皇子封王爵。

武烈侯公子宝鼎功勋卓著,食邑宛城五万余户,封王爵,爵号武烈王。

两位丞相隗状、王绾,太尉公子腾,御史大夫冯劫,驷车庶长公子豹,武成侯王翦、郑侯门g武等七位上公大臣加封公爵。

九卿等上卿中枢大臣,广武侯麃公、临洮侯羌廆、舞阳侯杨端和、通武侯王贲、安平侯司马尚等上卿将军爵封列侯,食邑不等。

其余文武大臣的爵位都加升一级,就连普通士卒都封了个初级爵位,唯独遗憾的就是由爵位衍生出来的权力和财富增加甚少,但聊胜于无,总比爵秩等级制度修改之前要好,最关键的是爵位可以世袭啊,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封赏之后就是人事调整。

中枢和地方郡县的人事仅仅做了微调,这是保证稳定的需要,而军队的调整力度却非常大,一连串的人事调整让人眼花缭乱。

武烈王公子宝鼎全权负责整个北部边疆的镇戍重任,其大行辕安置于离石要塞。

整个北部边疆的镇戍一分为四。

王翦调任西北疆军事官长,麃公镇戍北地,与陇西的镇戍军统率羌廆同受王翦节制。

门g武调任晋西北军事官长,上郡、太原郡和河东郡的镇戍军全部受其节制。

代王公子将闾出任代北军事官长,雁门、代郡、上谷郡的镇戍军受其节制。

王贲出任东北疆军事官长,燕山南北、辽西、辽东等地都是其镇戍辖地。

司马尚调任两淮军事官长,辅佐楚王公子昌镇戍两淮。

司马断调任江东军事官长,辅佐吴王公子高镇戍江东。

中尉卿张唐调任山东军事官长,辅佐齐王公子骧镇戍山东。

内史公子成出任中尉卿,戍卫京师。

甘罗出任内史,出任京畿军政官长。

赵高回京,出任御史中丞一职。

很明显,统一战争刚刚结束,咸阳就开始调兵遣将,要发动南北战争了。

进行南北战争,驱逐北虏,守护长城,这是最为冠冕堂皇的进行军事统率大调整的借口。把秦军能征善战的悍将和最精锐的军队全部集中到北部边疆,正好实现了守外虚内的国防策略。

然而,咸阳朝堂上的各政治派系控制地方郡县,发展地方势力的最强后盾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