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盯紧了,别让他离开您的视线。”
宁若笑道:“你这丫头鬼心眼子倒多,你赶紧去吧。”
珠儿拿着那信,小心避了人,一径去了。
天色尚早。路上没有几个行人,珠儿一边走一边观察有没有人跟踪,留心几次,果然无人跟随,这才放下心来,绕着街道转了几个圈,最后走到了恒昌米行洛阳分号。
此时伙计才要开门,刚出来卸门板。
见珠儿在一边探头探脑,走过来笑道:“姑娘,还没开门呢,您请稍等一刻。”
珠儿笑道:“我有重要的事找你们掌柜,麻烦小哥儿替我通传一声。”
“哎呦,掌柜怕是还没醒呢。我可不敢去叫他,只能麻烦姑娘多等一会儿了。”
“不要紧,你去把他叫出来,这是重要的事,你若是耽搁了。到时候他绝不会饶你。”珠儿央磨带着威胁道。
小二挠挠脑袋,无奈的点点头:“那姑娘请在这稍等片刻,小的这就去请掌柜,店里正在打扫,就不请您进去了。”
“你快去吧。传好了话,说不准你们掌柜还要赏你呢。”珠儿笑道。
“唉,那就借姑娘吉言了。”小二便进去传信了。
珠儿心里有些紧张,又朝四周看了一圈。忽地。有人捂住了她的嘴,把她套进一个麻袋里,窜上了路边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马车粼粼而行,消失在街角。
这时,小二带着掌柜出来了。
“掌柜,就是这位姑娘……咦,人呢。刚刚还在呢……”小二四下张望,刚才的那位姑娘却不见踪影。
掌柜骂道:“呸,你小子是想姑娘想花了眼吧,大早晨的还把我拎起来,你是嫌皮痒了吧!”
“哎呦,掌柜您别打。我说的是实话……哎呦……真的是个姑娘啊……”
“你还姑娘,我让你再姑娘……”掌柜被人搅了好梦,心情极其不爽,可怜的小二被掌柜几巴掌扇了回去。
珠儿被蒙着头,堵着嘴,双手被绳子缚住,心里忐忑不安,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她绑了。一想到那位公子的手段。心里打了个冷战。那马车也不知走了多久,开始还能听见街上的人声,渐渐的周围的声音渐渐弱了,只有马蹄规则的“嘚嘚”声,和马车吱吱纽纽的摇晃声。
又不知行进了多久。马车停了下来。
珠儿被扛进了一个屋子,又被重重的摔在地上。
麻袋一解开。珠儿惊的愣在了那里。
这里是一个破败的山神庙,鲜有人迹。山神的塑像已经塌了一半。屋顶也是漏的。透进来几缕清晨的阳光,破窗子外面草木郁郁,山间的鸟儿叫的正欢,流露出盎然的春意,但珠儿却无心欣赏这山间的春色,看着眼前的几个人,身子不由的抖了起来。
旁边有人把堵着她的嘴的布拿掉,她张着嘴愣了半天才吐出一句话:“姑……姑娘……你怎么在这里。”
宁若上去狠狠的给了她一巴掌:“贱婢,原来是你卖了我。”
珠儿的脸被宁若尖利的指甲划出几道血痕,嘴角也流出了血。她却浑然不觉。只是一个劲儿的问道:“你们怎么知道的……怎么回是你们……。”又冲着旁边的郑钧和涵因说道:“原来你们还是派人跟踪了我!”
宁若冷笑:“谁用的着跟踪你,你如果真是按照我说的地方去送信,怎么会出现在跟那个方向完全相反的恒昌米行!”
“不是的,姑娘,……我只是迷了方向,看着米行眼熟,就过去看看……并不是不去送信……你相信我姑娘,我可是打小就伺候您的呀……”珠儿满脸泪水。
“你还狡辩!”宁若喝到:“搜她的身。”
涵因身边的盼晴走上前去,在珠儿身上摸索一番,从她怀中掏出那封信来,递给宁若。
宁若举着信冷笑:“你若去送了信,怎么可能还出现在那里。因为你不识字,如果信给了人,就不会知道夫君在什么地方了。所以你根本没去送信,直接拿着信去找恒昌米行的掌柜。对不对!”
“姑娘,不是的,我真的是迷了路,没有找到你说的地方。洛阳分号的掌柜和李大掌柜关系最好,我只是想他说不定会帮忙……真的,姑娘……你相信我……”
宁若气急,照着珠儿的胸口便是一脚,把她踹倒在地:“呵,你倒是会迷路,夫君走后,恒昌米行分号的几个掌柜都在暗地里争大掌柜的位置。你去找他们,他们得了夫君的消息,便是立了大功,大掌柜的位置也是唾手可得。他们会帮夫君的忙?是帮忙把他送回沛国公府吧。”
珠儿磕头如捣蒜:“姑娘,求你饶了我吧,我错了,是我糊涂了,我不该有这样的糊涂年头,你念在我们多年姐妹情分上饶了我吧……”
“情分!你可念在我们姐妹多年的情分上放过我和夫君一码,亏得我那么信任你,没想到你却实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宁若厉声说道。
珠儿料定宁若此番比不会饶过她,索性挺起了胸,不再求饶:“信任?你也不过把我当成工具。你躲在后面让我替你干这干那,从来没想过,我要是被抓了会如何。再说了,姑娘早就疑我了吧。要不然也不会煞费苦心做这个局,是我笨,中了你的圈套。要杀要剐随你好了。”
“原来你是这么看我的,好,我给你念念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吧。”宁若见珠儿这个样子,气得手抖,拿起信念到:“这信上写着:‘管家接到信后,务必将此送信之婢留下,好生照看,此婢身契随后派人送到,或留或走皆由她,身契亦交其自行处置,若留下,请代为安排活计,若要走,则赠银五十两,银票将随身契一并附上。’这个信不是我写给夫君的,而是郑公子写给靖国公府别馆的大管家的,让你送的地方是靖国公家的洛阳别馆。你若是送过去了,管家自会给你好生安排今后的出路。之前我一直不愿意相信是你卖了我,总想着许是夫君所托非人。也一直没细想,如果是那人出卖我们,怎么他们单盯上了我的马车,而没直接去抓夫君。看来到底是家贼难防。我已经给了你机会,是你不肯要。我问你,为什么要出卖我!”宁若的双眼恨不得喷出火来。
珠儿忽地笑道:“顾宁若!我忍了你那么多年,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整垮你!”
“你说什么?这些年要不是我护着你,妈妈早把你拉去接客了。你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可对得起良心!”宁若痛心疾首。
“谁要你护着我!如果不是你,管城的花魁就是我!凭什么所有好事都是你占着,我却得给你为奴为婢!在倚红阁,谁都能支使我,谁都能踩我一脚,我哪点不如你!好不容易你要走了,却还仗势把我也一并买下来,想让我伺候你一辈子!”珠儿恶狠狠的盯着宁若。
宁若难以置信的看着她:“我是看在这么多年姐妹一场,想把你带出那火坑,给你找一户好人家嫁了,以后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呸!好人家,什么好人家,不过是些个农户小厮罢了,谁要过那种日子!谁要你来安排我!”珠儿恨声道:“大公子答应我,只要这次事情办的好,他便把我捧成倚红阁的头牌,以后自有我的荣华富贵,再不用受你和妈妈的鸟气!”
宁若瘫坐在椅子上流着眼泪:“我竟不知道你存着这样的心思,原来这些年的苦心,竟使我自作多情,早知道……早知道……”
珠儿不知哪来的力气,挣脱了捆绑的绳索,向屋子外面跑去,霄云挥手就是一剑,从背后刺穿了她的身体。
宁若吓的不能动弹,愣愣的看着珠儿慢慢倒下,珠儿回身看着宁若,嘴里念念有词:“我要当头牌……我也要那般风光……”渐渐的闭了眼睛。
宁若怔怔的看着珠儿的尸体,泪如泉涌。
郑钧、涵因、盼晴和霄云都默契的没有说话,静静的在一旁等待。
宁若最终擦擦眼泪,向着涵因跪下,磕了个头:“姑娘,你赢了,小女子以后唯姑娘马首是瞻,必不会再有所隐瞒。至于我家夫君,我也会尽力相劝,为姑娘做事。”
“我们也自当信守承诺,尽力替你们夫妻周全。”涵因说道。
宁若接着说:“请姑娘让我亲手安葬了她吧,虽然她背叛了我,但是好歹十多年的主仆情分。”
涵因点点头。(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归来
涵因一行回到了长安。暂时将宁若安顿在长安城外的一间寺庙里,让霄云暂时看护着,又给她买了个丫头伺候着。
之后才打发人去靖国公府报信。靖国公府果然拍了人来接。
涵因到了府中,先去向长辈们请安,而郑钧则去见靖国公。
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皓宁和二房的几个女孩正坐在偏厅里等着,男孩子们则都不在。
涵因按规矩行了礼。
老太太伸出手,招涵因过去坐在身边,慈爱的摸摸她的额头和脸说道:“这一个多月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可是累着了吧。”
“涵因并不累的,只是想念外祖母、舅母和几位妹妹。”
老太太点点头:“我们何尝不念着你。今天叫你舅母给您接风。先回去换衣裳吧。这风尘仆仆的样子,真是可怜见的。”
涵因回自己院子。里面留守的丫鬟们早等在院子中。
张妈妈这次因身子不好没有跟去,一见涵因回来高兴的拉住她的手嘘寒问暖。
慕云笑道:“妈妈别急,让姑娘先去跟老太太、太太叙话再说。”
张妈妈忙抹了眼泪笑道:“是了,看我老糊涂了。”
涵因笑道:“我知道您老不放心,待会我回来,再让妈妈瞧个分明。”说着忙去换了衣裳。又跟着丫鬟们去了老太太的锦荣院。
老太太那里人还没散,涵因知道他们等着自己说荥阳那边的情形,便一一说给他们听,没有提郑锐找出吴爽污蔑哥哥们通敌的事情。
老太太知道涵因他们这次是无功而返微微有些失望,不过此事也在她的意料之中。因此只是皱了皱眉头,便笑道:“入谱是大事,你们也常年没回去过,这第一次去没办成也是常情,以后寻日子再办就是了。你也不必太过挂心,毕竟,你是郡公的亲女,这谁也改不了。”
涵因笑着点点头。脸上也未露出沮丧的神色。
大太太又笑着问她一路上的见闻。
涵因便拣路上听的有趣的事情一一讲了。众人听了跟着一乐,只是听到今年的蝗灾已经闹的沸沸扬扬,又听说流民已经到了荥阳,不免担心了起来。
“博陵老家那几个庄子,恐怕今年收成难保了。”二太太忧心忡忡。
大太太神情也黯了下来:“前些日子来人送过一回信,说正组织人手应付,又说从去年到今年灾就没断过。地方上也不太平,回去之后也没再派人过来,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人手紧张,哪能有空时时过来报信,刘庄头是老人了,晓得分寸。想必是要等这阵子过了,把损失情况计算好了一并报过来。”老太太是经过灾年的,因此并不似两个媳妇那般忧心忡忡。
“听说这蝗灾极可怕的,听说那蝗虫一过去,就什么都不剩了。”大太太想想今年府中收入不保,各项开支还不知道从哪里剩下来便是一阵头痛。
二太太想起流民又是一阵叹气:“恐怕今年夏天也别打算去洛阳避暑了。这蝗虫还没过来呢,怎的这些流民这么快就来了。”
涵因知道这些豪门妇人不知民间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吃喝玩乐。解释道:“去岁大水之后接着大旱,今春又闹了蝗灾,那些农民眼见着又一年没有收成,吃不上饭,不得已只能把地卖了。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聚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