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已经很熟稔了,窝在暖暖的榻上,头碰着头,咯吱咯吱吃着各色小吃,不着边际地说着没有意义的话。
大家都觉得十分自在,陆斐并没有进一步的亲热举动,仿佛现在二人的关系是一件珍贵的瓷器,务必谨慎小心,稍不留神就会碰坏。
新年在一片热闹欢腾中过去。挥春、焰火、美酒、美食、热闹的团聚、热情的祝福,真情与假意,似乎都不怎么重要了。去旧迎新,新的一年开始了。
正月还没过完,祝文婉竟然死了。
消息是陈衡传过来的。
陈大姑娘哭得两眼通红,断断续续总算说了个大概。
祝文婉死在正月十五看花灯的路上。
今年的花灯与往年没有太大的不同,大家不过是凑个热闹。那天梅清也去了,算是见识了一场这个时代的市井人情。
街上多是携老扶幼全家出动的,一帮帮一群群十分热闹,小孩子提着灯笼美滋滋四下里乱跑,大人嘴里喊着小心火烛,紧跟在后头生怕挤丢了。
大家子则多是在街边临时租了房间,既不用拥挤,也方便赏灯。也有许多用帷幔的,下人媳妇们撑起一人多高的幔帐,围出一块地方来,夫人小姐们在中间走动,只是这样一来在人群里挪动就十分慢了,内眷们也只能看到挂在高处的花灯。
祝文婉一向不拘小节,这一日总算淑女了一回,没穿男装,穿的是过年新做的衣裳,披一件红狐狸皮的斗篷,十分打眼。她不耐烦在安邦侯府的帷幔里跟着,自己硬跑出来,说是去找哥哥。
祝兴阳骑着马应该就在附近,他也嫌慢,心下不耐走在前头。
谁知祝文婉出来不远,便忽然挤过来一伙人,约有七八人,多是青年的毛头小伙儿。看她穿的名贵、样貌不俗,又没带帷帽,不免起哄一番,围着只管往她脸上看。
祝文婉那里容得了这个,张嘴便骂,伸手便打。虽然身后好不容易跟上来的两个丫鬟百般拦着,还是将前头儿两个青年推倒在地,场面登时混乱起来。
等祝家随侍的护卫挤过来,将周围的人驱散,只见祝文婉窝在地上,两个丫鬟正急急呼唤,仔细看时,心口插着一只袖箭,直没至羽,竟是中了暗算。虽然没有多少血迹,位置却是要害,眼看着脸色渐次灰白,显是不行了。
当时在场拿主意的是安邦侯的夫人,祝兴阳和祝文婉的母亲阮氏,她本就是个没脚蟹,出了这等大事,心下惶急,险些晕去,只顾着关心女儿的生死,忙忙命人赶紧将祝文婉抬回家去,又让人去找太医,竟将缉凶之事丢在一边儿。
随行的护卫头儿还多少有些主意,分出大半儿人来去寻刚刚起冲突的人,可惜看灯的人本来就多,出了乱子大家一通乱走,愈发混做一堆儿,那里寻得见?
等小侯爷发现身后大乱情形不对,赶过来时已是太迟,不禁心中大怒,可惜无用武之地,恨恨地拿鞭子四处乱抽,无辜路人倒是有不少中招,愈发连帮忙指认搜寻凶徒的人都没了。
祝文婉抬回家中不到一个时辰便告不治。
安邦侯府忙乱了一夜,第二天才宣布消息。
第九十八章 追逃
祝家对外说祝四姑娘看花灯之时突发心疾,不幸早夭。
一个大姑娘家,当街被人杀了,好说不好听。
当时场面控制失措,查寻凶手不异大海捞针,所以表面上只能隐忍,暗地里设法查寻。
只是当时实在人多,消息还是不免多少有所泄漏。一时京城里大家子对女眷出入愈发管得严了。
梅清依礼跟着三婶娘和陈衡陈娟一道去了祝府吊唁。
未嫁女子,丧事从简。
对祝文婉,梅清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觉,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可是听到她的死讯,还是难免有些伤感。花儿一般的年纪,不过是脾气差了些,因此送了命也未免令人唏嘘。
祝兴阳神色木然地看着梅清,这女子穿着素色的衣裙,上了几柱香,神色十分郑重。妹妹娇憨的声音似乎在耳边回荡:……反正我就是觉得陈姑娘不错,哥哥赶紧娶进来给我做嫂子就行了。
他知道妹妹一直还自以为瞒着他,暗地里有所动作。
好吧,妹妹,我会娶个让你喜欢的嫂子的。
安邦侯私下里约见了顺天府尹、九门提督、刑部尚书和青安帮的帮主。
陆斐也被请过来说话,山武会的事情安邦侯是知道的。人家一个王子,想法儿弄点儿钱很平常,弄钱要比弄权安全得多。
黑白两条线都在寻找对祝文婉动手的人。安邦侯府的对牌一时满天飞。
陈文广拿着安邦侯府的对牌让顺天府帮忙的时候,府尹一点儿也没有疑心。反正最近收了人家不少银子,这回的事情简直是小事一桩。
一直心花怒放忙着大卖雨花石的马二爷,万万没有想到多金好骗的青年翻了脸,竟然引着一班顺天府的捕快过来捉拿自己。面色苍白地听着暗哨报过来的消息,心念电转,是留在这里不动,给捕快们塞些银子,声称自己是正当商人,还是趁着还有两条街路程的空档赶紧跑路?
跑!
马二爷几乎没有犹豫,挥手招呼一声,率先向院墙走去。其实这院墙看着平常,早已和隔壁院子打通,留有暗门。因墙边植有矮树花草,不知情的极难发现。
身边的人也是有所准备,几个心腹紧紧相随,转眼穿过暗门不见了踪影。剩下几个小喽啰抱起账册等物扔进后院的小池塘中,若是平安无事,回头捞出来晒晒还能用,若是用事,只要一天半天没发现,便会被泡得字迹模糊,无法用作证据之用。
陈文广和顺天府的人到达的时候,只抓到几个强自镇定、声称自己只是商铺伙计的青年。看起来虎头蛇尾,被骗子头儿跑了。
只是如今成伙的年轻男子最是顺天府的目标,被一股脑抓回去严审,看是否与祝文婉遇害有关。
马二爷等了大半天,心中暗暗庆幸自己走得快。直到将近亥时才从隔壁院子改头换面遮遮掩掩的出来。
这隔壁的院子只是租来做紧急避险之用,全无吃喝等物。几个人出了院门,走了一段,才渐渐放下心来,便去了街口的馄饨摊子,各自要了碗馄饨,闷头儿一通吃,心下暗自盘算接下来的去处。
这个时辰馄饨摊子已近收摊,平日里少有人在,偏这日奇怪,本来已有六七个人在吃,摊主喜出望外,每碗都格外加料,反正今日估计也就如此了,材料剩了第二日也不新鲜了。谁知接着又来了四五个,小小的摊子几乎要坐不下了。
只听先头儿坐着的几人之中,一个粗嗓门中年男子招呼道:“大家快着些,咱们还得先赶到直隶商会,和卓掌柜会齐再出城。再不赶紧的,就要宵禁了,虽说大家都给了银子,误了时辰,人家也未必等咱们。”
其余汉子参差应着。有个把吃得快的,已起身收拾随身东西。
马二爷心中一动,用脚尖轻轻踢了踢身边的一个心腹。那小厮极机灵的,放下碗便想那几个汉子凑过去,打听了几句。
原来这几人是直隶大户人家的管事,新年过来给京城的亲戚送节礼,顺带着探望在地书院读书的公子。虽说直隶与京城不算远,只是为着便利,都是跟着直隶商会的人同行。
商会的人这条路走得精熟,车马安排、沿途食宿都是极方便的。兼且商会通常还会请镖局的人随护,人身安全自是全无问题。只是要给商会些银两,大家各得其所。
小厮听了回头望了望马二爷,马二爷微微点了点头。那小厮便央告着,说自己几人正是要往直隶去的,请帮忙向商会介绍一下。
那人倒是极爽朗的,笑道:“这个何难,商会只要银子,只是你们快着些,本来今日中午便要走的,只因要等个要紧的人,已是拖延了。”
马二爷心中暗喜,自己的运气当真不错。直隶离京城近,方便打听风声,眼下又立时能走,免了被追捕的风险。当即馄饨也不吃了,亲自过去和那男子攀谈了一番,随即搭伙往直隶去了。
陈文广将安邦侯府的对牌还给梅清,又细细说了今日的情形。梅清将对牌收好,笑道:“如此最好,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也不用逼得太过。如今春闱眼看没几天了,哥哥还是好生温温书,若是能金榜题名,让妹妹也跟着光彩光彩。”
陈文广笑道:“读了这许多年的书,那里差这么几天,不过总还是要将策论理一理,我自是心中有数。这阵子看妹妹行事,倒觉得极可惜,妹妹若是生为男子,当为将才!”
“我才不想做男子。”梅清闲闲地说道:“做女孩子多好啊,未嫁有哥哥帮着,嫁了有夫君护着。愿意多动动,便找些事情来玩,懒得理那么多,便只管相夫教子就行了。不象男子,往大了说,忧国忧民安邦定国什么的;往小了说,也要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想想就累得慌。”
自上次兄妹二人谈论了一番倚琴院,说话便随意了许多。陈文广听了,只笑道:“如此我便好生考个名次回来,也好让妹妹有所依仗,找个好夫君,日后好好护着你才是。”
陈家兄妹言笑甚欢的时候,宜妃宫里却是乱作一团。
第九十九章 凶猛
当初能进入至坤宫当差,各色大小主管、宫人、太监们都觉得是件好事儿。跟着得宠的主子,水涨船高,大家伙儿的待遇都不错,比那些冷清的宫院实在好太多了。
可是,没多久大家便发现这个想法简直错得离谱。
冷清的宫院虽然待遇差没有油水,性命还是无忧的。而这至坤宫,吃好喝好穿好,赏赐也丰厚,可是……每天睡觉前都得庆幸一番,自己的小命还在。
上次被宝哥儿扔雪球的事儿,众人已是提心吊胆了一回,幸好皇上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只是责备了几句。
还没过几天,又接二连三地有事儿来了。
先是皇后,借着宜妃被袭一事,过来探望压惊,略坐了坐便走了。皇后因此事被皇上训斥了一番,总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无关”和“大度”。
可是皇后走后不到半个时辰,便让人召至坤宫的杨嬷嬷过去问话。
杨嬷嬷在宫里算是老人儿了,拜见礼节、回话态度一丝不错。
皇后问的是件极小的事儿。
这种事通常根本不用皇后本人亲自过问。连她身边的大宫女都不用出面,随便派个宫人传个话儿就行了。
可她偏偏盯着垂手侍立一旁的杨嬷嬷看了半晌,亲自开口问道:“刚才留在至坤宫里,我见着椅子上的椅袱十分眼熟。好像和我宫里从前用的一样。是不是有宫人手脚不干净?”
皇后的语调平直,不带任何情绪。
杨嬷嬷心中一跳,皇后/宫中从前极少来的,偶尔来一趟,也绝不会四下乱看,自然就不知道用过什么样的椅袱。不过至坤宫里用的东西,有不少是和皇后比肩的。内务府的人简直长着四只眼,最是精明不过,自然专挑最好的给至坤宫。
可是,皇后问的分明是个莫须有的事情。
这宫廷之中,种种规矩,将上至皇后、下至粗使的宫人都约束的紧紧的,要从皇后/宫中偷出东西来,拿去至坤宫中,简直是不可能之事。
再者,冒着巨大的风险,偷个旧物回去,又不见得能讨宜妃的欢心,这样的傻事那里有人会做?
“回皇后的话,这椅袱是内务府送过来的,奴婢当时看着式样新奇、簇新精致,便收下用了。既然娘娘问,奴婢回去便跟内务府询问清楚,到底这椅袱是何人所制,何处得来。”杨嬷嬷还是选择将内务府拉进来,并在“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