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倒是孟夏因为投诚了夏衿,回到京城后作为人证指证李玄明和周易知,没被菖蒲那丫头下药,算是挑脱了这份罪责。
“来了来了,那是我家骞哥儿。”罗夫人指着御医后面的那一群中等级别的将领大叫道。
罗夫人毕竟是岑府的客人,她的性子再不讨人喜欢。宣平候老夫人看在她娘的面子上。也不好对她冷脸以待。
此时见状,她便笑道:“骞哥儿这次回来,定然是要受到皇上接见的了。眼见得大好前程就在眼前。你就跟着享福了。”
罗夫人听得这话,眉开眼笑,得意道:“那是。我家骞哥儿这次以举人身份,主动请战。天下读书人要都能像我家骞哥儿这样,天下何不太平?他这行径。要是能入得了皇上的眼,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话倒是说得甚得宣平候老夫人的心。
她拍拍罗夫人的手,叹道:“你能如此明白事理,那再好不过了。”
罗骞等人过后。后面跟着的便是家在京城的士兵——京城容不下那么多士兵,而且大军进城也不安全,所以大军回来之后。大部分都回了离京城几十里外的大营,跟着岑毅进城的。只有一些立了功,有可能会被皇上表彰的,还有就是家在京城的。从边关回来,自然要放上一段时间的假,让士兵能跟家人团聚。
因此罗骞他们的队伍一过,岑家和邵家的人就没必要再呆下去了。大家等了一会儿,等到后面的士兵都过去了,便下了楼,乘上马车回了家。
至于岑毅和夏衿他们,则要进宫,等皇上召见封赏后方可回家。
虽然知道亲人们都平安回来了,但大家在家里还是等得焦急。可岑毅和夏衿等人一入宫就呆了许久,等他们各自回家,已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回来了回来了,姑娘回来了。”被舒氏派着去门口等着的鲁婶,顾不得行礼,就直接冲进大厅旁边的一个偏院,对正在那里等着的邵家女眷们叫道。
大家都站了起来。
“老太爷那边知道没有?”邵老夫人问道。
邵家男人们都在正厅等着。
“知道了。我跟我家那位是分开禀报的。”鲁婶回了一句,这才又道,“宫里来了人宣旨,老太爷叫大家都去大厅接旨。”
大家一喜。
宫里有人来宣旨,定然就有夏衿的封赏。
嫂嫂们悄声议论道:“不知是赏的财物,还是名号。”
杨氏怕三房人多心,以为儿媳妇们是嫉妒他们,忙瞪她们一眼道:“少说话,赶紧走吧。”
大家一起到了大厅,便见邵家大老爷邵恒定已叫人把香案都准备好了。夏衿则站在邵老太爷和夏正谦、邵恒国面前,正笑着跟他们说着什么。
邵老太爷一见女眷们进来,扫了大家一眼,开口道:“既然来了,就跪下接旨吧。”
大家连忙依着身份排序,一一跪了下去。
宫里内侍正由邵恒定陪着喝茶说话。见大家来齐了,这才站了起来,将圣旨展开,清了清嗓子,念道:“承天呈运,皇帝召曰:邵家有女夏衿,品行高洁,心地慈悲,深明大义,医术卓绝,故封永安郡主,食户邑三千,赐郡主府,享公主之仪仗,钦此。”
永安郡主?
大家心里一惊,继而大喜,连忙磕头谢恩,高呼万岁。
送走宫中内侍,大家都围住了夏衿,七嘴八舌地向她道喜。舒氏则将她看了又看,见她虽黑瘦了一些,精神却还好,不由得又流了眼泪。
“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我还不信。看到娘,这话我就信了。”夏衿不由得拿舒氏来打趣道。
这话说得舒氏破泣而笑,轻轻拍了夏衿一下,嗔道:“你娘你也打趣,还真是越来越能耐了。”
“那是,谁家的女孩儿有我家衿姐儿这么能耐?”邵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
不光找回了三儿子,得了个温柔贤惠的儿媳妇,还得了个秀才孙子和个郡主孙女,她如今睡觉都能笑醒。
更何况,刚才宫里来传旨的内侍也说了,这一次不光给夏衿封了个郡主,赏了食邑和郡主府,还准备给邵老太爷恢复官职。
这完全是托了夏衿的福啊。
想到这里,她慈爱地对夏衿道:“远途劳累,你先回房去好好歇着吧。时间多的是,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按理说,夏衿远道回来,是要去正院给邵老太爷和邵老夫人磕头,陪着说一会儿话,这才能回自己院里去的。可邵老夫人这又是好意……
夏衿不由得看了夏正谦和舒氏一眼。
夏衿在边关这小半年,夏正谦与舒氏渐渐地融入了邵家这个大家庭。最主要是的邵家无论是男人还是娶进门的媳妇,都比较懂理,而且性子淡薄,不爱慕虚荣,不计较小利,所以夫妻俩在这里呆得很是舒畅。
夏正谦便笑着道:“祖母体恤你,但礼也不能废。这样吧,你就在这里给祖父、祖母磕个头,再回去歇息。”
这倒是两全其美。
立刻有下人将蒲团拿来,夏衿给二老磕头行礼,这才跟着父母兄长回了自己三房的院子。
跟大家一分开,舒氏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夏衿的手问道:“你的亲事,你有什么想法?”
“娘,我都还没进屋呢,你就急着把我嫁出去了?”夏衿摇着舒氏的胳膊撒娇道。
舒氏用手指一点她额头:“可不是着急?你这一去小半年,转过年来你就十八了。”说完一笑,她又道,“要是你没别的想法,我倒是看中一个人,跟你哥哥在国子监念书的同窗,是宣平候老夫人家那位姑奶奶王翰林家的侄子,人长得好,书也念得好,跟你哥哥最是相得,人品也是极好的。”
“呃。”夏衿无语。
她只得道:“过几日,武安候爷会托人来提亲。”见舒氏脸上的笑容凝固,她还以为舒氏没反应过来,又解释道,“就是送我去边关的那位苏公子。”
“唉,苏公子是个好孩子。只是……”舒氏叹息一声,“他那个娘,回来了。”L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妙
“他那个娘?”夏衿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舒氏说的那个娘,自然是苏慕闲那还没死、宠溺幼子、派人追杀长子的亲娘武安候老夫人。
他那个娘,简直丧心病狂。就算是夏家老太太,面对夏正谦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疑似情敌的儿子,都能容忍下来。即便百般苛待,也没下毒将他杀死。可武安候老夫人,似乎她的长子不死,她就不安心。
“可她不是跟着她的小儿子去琼州了吗?怎么回来了?”夏衿奇怪地问道。
“她小儿子死了。在半道上得了病,病死了。她是扶柩回来的。”舒氏道,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这个善良的妇人,大概是既同情武安候老夫人,又觉得她这个人不可理喻吧。
“死了?”夏衿大大地感觉不妙。
武安候老夫人的小儿子死了,她百般疼爱的、视为唯一依靠的小儿子死了,那么她会如何对待苏慕闲呢?当初本就因为有道士算命,说苏慕闲克母,她才把他送到了寺庙里去。可现在苏慕闲回来了,她的小儿子却死了。她定然会把这笔账算到苏慕闲头上吧?而且没了心灵寄托,如果她心灰意冷,存了死志,估计会打算百般折磨了苏慕闲才肯罢休。依她派人追杀亲生儿子的行径,这完全有可能。苏慕闲碍于孝道,又不能拿她怎么的,那岂不是以后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舒氏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对夏衿道:“衿姐儿啊,当初你为了个罗夫人,就不肯嫁罗公子。现在一比,罗夫人算是好的了。起码她对儿子是掏心掏肺的好。就算当初不同意你们的亲事,也是为了她儿子,希望他能娶个名门闺秀,获得些助力。现在你身份上来了,她巴结你还来不及,绝不敢对你不好。你真要嫁,如果不考虑你哥那个同窗。那就嫁罗公子吧。苏公子那边……他那个娘。我想想心里就害怕,没准哪天就一把药将全家都给药死了。他身份再显赫,人再好。也是不能嫁啊。”
夏衿犹豫了一下,含糊应道:“看看再说吧。”
倒不是她的感情在这瞬间又动摇了。而是她真拿不准苏慕闲会如何对待他的亲生母亲。想当初,夏正谦面对夏老太太,即便明知夏老太太讨厌他。而且对他极为不好,苛待他的妻儿。甚至因为老太太的缘故,失去了两个还在腹中的孩子,他都做不到对老太太绝情,只要老太太稍稍对他露出一点关心之意。他就会露出些许孺慕之情来。要不是老太太逼得太狠,再加上夏衿设计,在夏家过得再憋屈。他都不会提出分家。
除了武安候老夫人那冷情绝性的外,母子天性是很难磨灭的。从小没感受过母爱的苏慕闲。心底定然也渴望母亲的关爱。现在武安候老夫人没有依靠了,想哄回苏慕闲;或是装着回心转意的样子,哄着苏慕闲放松警惕,再下药把他给药死,好给小儿子报仇,想来现如今能分辩是非、处事也果决、但心地仍纯良的苏慕闲,也抵挡不住自己母亲的“慈爱”与温柔小意吧?
夏衿对于割裂母子之间的这种天生的血脉亲情,真的没有信心。
见女儿没有一口咬定定然要嫁给苏慕闲,舒氏已十分满意了。她知道自己女儿看似冷清,实在重情重义。否则当初也不会因为罗骞去了边关,她明明打定了主意不嫁给他,也不肯议亲,非得等他回来。这种事,急不得,慢慢来吧。
盘算着什么时候让夏祁把他的同窗带回来让夏衿看一看,舒氏将话题转开,仔细地问起夏衿的边关时的衣食住行来。
得知夏衿得了郡主封号,而且还是有食邑的,并且行公主仪仗,身份比正儿八经皇家出身的嘉宁郡主还要高出两分,且这姑娘竟然还没有订亲,京城的贵妇们立即行动起来。更有那眼光独到的,早在夏衿回来前就已在各宴会上频频接近舒氏,跟她套交情。所以夏衿回到家里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就有无数人送了礼物来,向邵家道贺。更有甚者,亲自前来,借着当面道贺之际,流露出结亲之意。
这不,夏衿回房刚洗漱妥当,正躺在榻上让丫鬟擦头发的当口,就有人来报,说邵老夫人和舒氏那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现如今郑国公家的老夫人和大夫人,都在正院厅堂里坐着,如果夏衿这里方便,就过去一趟。
那丫鬟还特意带来了邵老夫人的话:“老夫人说,知道姑娘远道回来,累着了,需要歇息,但郑国公家是三十多年前就跟邵家有交情的,邵家回京后,他们也没有眉高眼低,嫌老太爷没受皇上重用,第一时间就登门拜访了。现在他家老夫人说想见您一面,老夫人却不下面子,说如果姑娘方便,就去见一见;要是实在太累,那也不必勉强,过几日她再带姑娘去郑国公府道个谢就是了。”
虽说长途跋涉,但夏衿一直呆在马车里,睡觉的时间比醒着的时间还长,日子过得比在边关时悠闲多了。至于路上颠簸,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此时她还真没觉得累。她可不想过几日跑到别人府上做客,脸上挂着笑,说些没油没盐的应酬之语,无聊之极。
她吩咐茯苓给她将头发梳起来,又换了身见客的衣服,站起来道:“走吧,那就见一见。”
菖蒲和薄荷都是家生子,有娘老子在府里。她们辛苦一场,侍候夏衿去了一趟边关,半年不见爹娘的面,一回来夏衿就给她们很丰厚的打赏,并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