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衿暗叹。
她转晕了头,也找了个中人看了几处房子,都没找到合适的。于管家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找到了三处。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做管家的。就得这手段。
她现在,手上无人可用啊!
她自己没有,舒氏手上也没有。带过来的那些下人,忠心有余,而能力不足,还得慢慢培养和锻炼起来。
罗骞只在花园转了一圈,早就回了屋里。此时见夏衿要跟于管家去看房子,忽然站起来道:“我也跟你们一起去。”
夏衿和于管家都愕然。
“公子,您身体还没好呢。”于管家神情里带着些惶恐。
“没事。”罗骞毫不在意。
“夏公子。您帮小人劝劝我家公子。”
虽然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出去走走,对罗骞的身体有好处。他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正是应该适量活动活动的时候。但夏衿知道,罗夫人对罗骞有多宝贝,出了这么一桩事,现如今她恨不得把他栓在家里,哪儿都别去。
她正要张嘴相劝,罗骞竖起一根手头。阻止她道:“你不必劝,我心意已决。”
夏衿只得闭了嘴。
于管家见状。只得使了个眼色给彩笺,让她去通报罗夫人。彩笺犹豫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趁着罗骞不注意,偷偷溜出了门。
夏衿看在眼里,瞥了罗骞一眼,只不作声。
罗骞似是没看到彩笺的举动,对于管家的劝说也充耳不闻,兀自对尺素道:“给我拿个披风来。”
“是。”尺素进了里屋,准备磨蹭一会儿,拖延时间,等着罗夫人来。
却不想她一进去,罗骞便抬脚往外走,直直地就往台阶下去。
“公子、公子……”于管家急得冲着他的背影连声叫唤。见罗骞不理他,只管往外走,他猛地跺了一下脚,打了个唉声,快步追了上去。
夏衿见状,抿嘴一笑,也迅速跟上。
原来这个罗骞是个腹黑。于管家和彩笺的眉眼官司,他早看到了,只装作未见。待彩笺离开,又哄了尺素去拿披风,他好金蝉脱壳。
三个下人合起伙来骗他,却反过来被他哄了去。
有意思!
罗骞要出门,二门上守门的婆子、大门处的守门护卫,谁也不敢拦着,俱都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放行。
出得门来,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罗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道:“活着,真好!”
听着这话,夏衿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街道,微微有些失神。
前世,因为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世,她生无可恋,对于生命看得极淡,所以她去做了杀手,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当子弹打进她的胸膛,感觉到生命正缓缓流失时,她心里没有不甘,没有留恋,而是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宁静。
普通的人,看到新生命诞生就欢笑欣喜,看到人死去就哀伤悲叹。可这一切看在夏衿眼里,她只觉得可笑。在她看来,活着不见得就快乐;死去或许才是真正的归属与解脱。
可重活一次,再在此时顺着罗骞的目光,看着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人群,夏衿的感觉又有不同。
一名中年男子在店铺里买了东西出来,似乎嫌买贵了,拿着东西站在路上,嘴里嘟嘟囔哝,满脸懊恼;小吃摊前,一对小夫妻带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三人只买了一碗馄饨,你推我让,场面甜蜜与温馨;一个七岁的孩子,望着糖人摊上的糖人,满脸的渴望;情窦初开的少女,望着心上人与别的女孩儿欢喜说话,咬着嘴唇躲在一旁默默伤心……
他们或高兴,或恼怒,或期盼,或悲伤,但每一种表情,看在夏衿眼里都是那么的鲜活。这些人,他们都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待到老了,回过头来,发现即便是失恋,都是那么美好;即便是一碗馄饨,都让人回味无穷。
回想起自己上一世那短暂的人生,夏衿深深觉得,重活一次,真好!
“走吧。”罗骞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二位公子,这边请。”于管家朝左边作了个手势。
夏衿诧异地看了于管家一眼。
这个时候,不应该上马车吗?怎么走路?
显然是看懂了夏衿脸上的表情,于管家笑道:“夏公子,小人给您找的地方,离这里不远。”
“啊?”夏衿甚是意外。
“可是,城东的房子实在太贵,我怕承受不起。”她道。
正文、第六十六章 择居
其实照她的想法,在城东租房子是最好的。孟母三迁,就是明白居住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城东的住户,非富即贵,与这样的人做邻居,对夏祁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以后走出去,他就不会表现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而且给富贵人家看病,和给平民百姓看病,收入上差的不是一丁半点。更何况还能拓广人脉呢!如果夏正谦给知府大人治好了病,夏老太太又岂敢对他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当初,夏老太爷不就是治好了一个贵人,借了他的势,让老太太服了软,让夏正谦顶了他死去的孩子的名头,养了这么多年吗?
给贵人治病,虽有风险,却也有收益。而且,这种风险在如今的夏衿看来,已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了。因为这临江城,虽上有知府大人,但俱她所知,知府是个平庸无能之辈。罗维韬在家事上虽然糊涂,在公事上却极精明。这临江城,掌实权者是他而不是知府,否则章姨娘手再长也不可能把个八品官给调离。
既如此,她现在有罗推官的公子做靠山,这临江城的贵人又怎敢给她和夏正谦脸色看?
所以说,将医馆开在城东,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她怕这城东房子昂贵的租金,把夏正谦和舒氏吓得晚上睡不着。
“夏公子放心。”于管家笑道,“您的条件都跟小人说过了。这房子虽在城东。但租金并不贵。重要的是挺适合你们用,你看过就知道了。”
往西走了一盏茶功夫,于管家就带着他们拐进了个弯。就转到了另一条街。这条街不如前一条街那么热闹喧嚣,两旁的房子有铺面,也有住家。道路宽敞、平坦而干净,能行驶马车,夏衿走在这里,竟然有一种走在欧洲小镇上的感觉,悠闲而自在。
沿着这条街往前走了一会儿。于管家就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了下来,对罗骞和夏衿道:“就是这里了。”
夏衿举目朝这座宅子看去。便看到房子中间开了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大门的两边,被砌作了门脸。看规模,这两处门脸似乎挺宽敞的样子。不过现在正锁着。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样。
“这家人姓唐。”于管家介绍道,“他家也算得书香门第。唯一的儿子考中了进士,被派到外地做官。老太爷、老太太被儿子接了去,这处房子就空了下来。本来想时不时回来看看的,却不想两个老人前段时间都殁在了那边。想想短时间内他们也不会再回来住,这房子没人住就败得快,便想赁出去。”
夏衿点了点头。
她知道,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官员都实行任职回避原籍制度。
像明代就实行大区域回避。即北人官南,南人官北。清代的回避制度打破传统的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做法,改以五百里为限。即官员虽在外省做官,但与原籍、寄籍在五百里以内的地区,都得回避。
这种回避制度,对遏制*、防止地方保护主义起了很大作用。
而她现在所居的时代,沿用的就是清朝的回避制度。
也就是说,只要唐老爷还在做官。就不可能回乡来,这座宅子就要一直租出去。或是十年。或是二十年甚至更久。
这一点对于租客来说,非常重要。
否则你住得好好的,花了钱对房子进行了修缮,结果没住一年,房东回来了,要把房子收回去,你岂不是亏大发了?
于管家又指指两边的门脸道:“这两个铺面,原来是赁给他家一个亲戚做绸缎生意的。后来那亲戚嫌这条街比较冷清,便退了租,重新在前街找了个铺面,这铺面正好就空下来了。”
走在夏衿身边一直不说话的罗骞,这时候开口了:“照我说,这地方开医馆正合适。太过热闹,对病人反倒不好。而且这里住家多,上门看病还方便。在这里开医馆,比前街那热闹的地方好。”
夏衿赞许地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这里还留着一家四口看房子。我叫他们开门。”于管家说着,上前拍了拍门,门“呀”地一声从里面打开了,出来个老苍头。
那老苍头看到于管家带了几个人来,其中一个衣着华贵,丰神俊朗,便知是贵人,忙迎了出来。
“王老头儿,我家公子和夏公子过来看房。你把钥匙拿出来,我们先看看门脸。”于管家道。
“哦哦,好。”老苍头对罗骞和夏衿行了礼,便从怀里摸出钥匙,把右边的门脸打开。
夏衿进门将屋里用目光一扫,心里就极满意。
这间门脸很宽敞,足有一百平米,两侧用木板隔了两个房出来,中间这一间大概有四十平方,用来给人看诊再合适不过。旁边两间,一间做候诊室,一间或是给夏正谦休息用,或是收留病人住夜,都是极好。
“那边的门脸,跟这边一样的格局。”老苍头道。
夏衿点点头。
古人建房讲究对称。那边门脸必是同一时期,同一规格建造的。
“我们去看看里面的院子吧。”她道。
大家跟着老苍头进了朱红大门,迎面便是一座照壁,中间大大地写着一个红色的“福”字。转过照壁,是一个院子。朝北是个外厅,东西两处厢房前面有回廊,回廊与厅堂相连。
从外厅穿过,往里走,里面又是一个院子。这院子比外面稍大一些,除了正房和东西厢房,左右还有一个小跨院。院子中间除了一棵枣树和一个葡萄架,竟然还建了一个小池塘。几条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
夏衿一一看过,发现这房子虽然建了有二、三十年的样子,但因保养修缮得当。四处仍十分牢固,便是连梁上的彩画都十分鲜亮。
“这房子,一个月多少租金?”夏衿问道。
这房子,她是真喜欢。但这地段,这质量,这面积,她有点不敢想。
于管家伸出一个巴掌:“一个月五两银子。”
果然!
“咱们还是去看下一家吧。”夏衿道。
“这样一个地方。五两银子并不贵。”罗骞看着她,细长而黝黑的眼眸里映出了夏衿的影子。
夏衿跟他对视一眼。便转开了脸,浅浅一笑,道:“五两银子,确实不贵。但我们家连预付的房租都拿不出来。新开个医馆。还得打名气,头几个月根本就赚不了什么钱,大概也仅够吃饭而已。”
说着她望着空旷的院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她空有一身本事,却因为穿越成古代的女子,束手束脚,来这一两个月了,才赚到二十两银子。而且还不敢一下拿出来,生怕夏正谦和舒氏怀疑来路不正。从而把她禁锢在家里,再不许出门。
罗骞道:“如果需要,我可以借钱给你。”
“不用。”夏衿摇摇头。“有多大碗,吃多少饭。没钱租个差一点的房子便是,这样日子过得安心。”
罗骞静静地看了她一眼,不再说话了。
沉默了一会儿,他忽然又问:“你师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夏衿诧异地望向他。
正说租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