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胡说。”柳高氏进来了,急忙的打断了柳长庚的话,点头对柳长石苦口婆心的道:“是啊,又不是活不下去了,就为了娶媳妇,还跑到那地方去挣命!何必呢?叫人知道了,都要笑话你呢!”
柳长石皱着眉头道:“我挣我的钱,光明正大的谁笑话我?爹,娘!大哥二哥,我再说一遍,去那里收枸杞和大枣不止是为了娶媳妇,我也这么大的人了,该给自己找点正经事做了……”
“你咋没正经事做?!种地就是正经事!”柳老汉高声道。
柳长石忙点头道:“我知道,爹,我并没有觉得种地不是正经事,不过我一个大小伙子守着一亩半田,种了田之后也无所事事啊!那点田我一毫不偷懒的,也就用一半的功夫就侍弄了,其他的时候我就摊着手闲着?”
“你要是闲田地少了……”
柳老汉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柳长石打断了:“爹!你咋胡搅蛮缠的?我是嫌田地少啦?我这么大人了,给我挣点家当有啥不对的?难道就守着那点地就对了?”
柳老汉停顿了一下,才道:“那就算你不想闲着,也不用跑那么远!”
“我之前和你还有娘说过好多遍了,我跑这一趟就是为了挣点家底,有了家底,我干点啥都行!就去一趟而已!”
柳长齐终于插|进来一句:“那别的啥活的,挣不下家底了?”
柳长石就转头看着他道:“大哥,你应该清楚啊,咱们乡下能有啥能来钱的活计?也就是进城给人打个木工,砌个墙搬运点东西的,几十文上百文的,能挣下啥家底?这么多年,你和二哥不是每年都出去上工?咱家有啥家底?还不是到手里就吃了用了?”
柳长庚和柳高氏基本不说话了,因为他们两人都能听得出来,柳长石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柳高氏显然是心疼小儿子,有道理她也不愿意。柳长庚当然也不能表示赞同。
听柳老汉和柳长齐两个人辩柳长石一个人,都辩不过,柳长庚突然想到个问题,忙道:“你先等等!我问你,你打算拿多少钱去收大枣和枸杞?那些东西,收的少了不值得跑一趟吧?但要是收的多了,一来你有那么多钱吗?二来,你收回来就有人要?要是没人要咋办?那不是傻眼了?”
柳长庚这也是因为柳絮儿几个小娃做生意了,他也跟着听呀学呀的有了点生意头脑。
柳长石便道:“我既然要去,当然都想到了这些,那收的地方我找好了……”
“你别告诉我是牙行!牙行可黑着呢!不够你来回一趟的盘缠!”
“不是牙行,是凤县城里的干果店,和他们老板都说好了,只要是宁夏的大枣和枸杞,有多少他们都要……凤县几家大户,都说了,有那边的这两样干果,就给送家去。”柳长石也不是傻的,早打听清楚了。
柳长庚一窒,没啥说的了,柳老汉也一时想不出来咋反对了,只能气哼哼的抽烟。
柳长石就道:“爹娘,大哥二哥,我知道你们是担心我,你们放心,我一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又不是个呆木头!真要是看到蒙古鞑靼人,难道不会跑啊?!跑不了总会躲吧?我一个人藏那里不行?”
柳长齐呆了半晌才问道:“那你有多少钱?五吊八吊的,挣的钱不够爹娘受惊的!”
柳长石就道:“我带三十吊,跟袁豪借的,在加上我自己的钱还有……两吊。”
柳长齐大惊,柳长庚瞪眼!看柳老汉和柳高氏,两人似乎是都知道了,脸上都是无奈。柳长庚忙道:“你借袁豪这么多钱,亏了咋办?还不上咋办?”
柳长石道:“我既然借了,就一定会还上,无论如何,这笔生意我也要做成了,一定还上!”
这还真是油盐不进,谁说都没用,主要是柳长石的主意已经定了,说的也有道理,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守着那一亩半田,就穷苦下去?明明有想法也有本事,为什么不叫出去跑跑?
最后说了半天也没用,柳长庚唉声叹气的出来了,出来看到媳妇和孩子们都已经回去了,只能也回来了。
这事晚上睡下之后和何氏说了,何氏也觉着柳长石的想法其实是对的,只是选的地方和生意实在有点危险,不过,要是不危险,都能做到的生意,大家都去做了,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在里面。
何氏只能安慰了一下柳长庚,说柳长石到底是个大小伙子了,能照看好他自己的,他能有这样的志气,娶媳妇不愿意花爹娘的钱,不花妹妹的聘礼,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两人谁能想得到,柳长石惦记的是哪家的姑娘呢。
柳絮儿啥也不知道,反正点醒的话是和小姨说了的,看小姨当时的样子,好像也没有反感,反而还挺害羞的,也许有戏呢,不过接下来她真的就没有办法了,这真的要看四叔的努力啦!
十来天,绣着荷包,打着络子过了,十月初八,柳红出嫁。
之前柳长庚去给送嫁妆,这才进了袁豪家看了看,虽然是同村的,这还真的是兄弟几个头一次去袁豪家,袁豪家是去年订了亲之后,在原来的房子基础上起的青砖大瓦房,正房三间,两边是厢房耳房,院中间左右各三间的厢房,大门左右,一间倒座间,一间杂物间。后院很大,种了些青菜萝卜,还有葡萄架子,丝瓜秧子。
柳长庚回来了笑着对何氏道:“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挺好。”
何氏自然很替柳红高兴。十月初八这天,何氏早早的就起来了,洗漱了天还没亮就来到了老屋这边。
柳高氏、柳红都已经起来了,厨房正在烧水,马氏居然也早早的过来了,殷勤的帮忙收拾。
洗头洗澡,绞干了头发先简单的盘上,媒婆还有全福娘娘就来了。
其实全福娘娘何氏自己就够格了,父母公婆都在,儿女双全的,不过村里有个全副娘娘,四十来岁了,周围村子有送嫁迎亲的,都愿意找她,她也做的熟了,何氏还要忙别的,就依然是请的全副娘娘来给柳红绞脸梳头。
家里这边,柳树和柳林前天就回来了,天亮了全家才起来,洗洗吃了早饭,就锁了门携家带口的过来,过来的时候,柳红已经全都准备好了,穿上了她自己绣的大红的嫁衣,头上盖着红盖头,坐在炕边,脚下踩着小几子,脚上一双红绣鞋。腰里系着一根五彩线的攒花结长穗丝绦,上面吊着一只海棠花绒线香囊,这都是小絮儿送给她的。
柳絮儿在屋里呆了一会儿,听着娘还有马氏和柳红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就听见外面鞭炮声时不时的响起,等到突然炮仗声音密集了起来,柳絮儿就知道来了,于是赶紧的跑到了外面。
柳树把森子交给她,嘱咐她离门远点,他自己急忙的就跑过去堵院门,今天他和柳林还是主要的人物咧,好多事情柳老汉都吩咐他们带着孩子们做,首先自然就是堵门要红包。
柳云儿和柳涛也在,还有隔壁邻居的孩子,一群娃娃在门后面叫着要红包,院门被急着等红包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条缝,袁豪就把红包从外面扔了进来一大把。
几个孩子忙上就去抢,柳树和柳林抵着门不叫进来,转头看四叔,四叔啥时候示意能松开了,就松开。
一身簇新大红色的袁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进了院门,又来敲房门,何氏和马氏还有几个柳红的小姐妹在屋里堵着门,叫喊着要红包,袁豪汗都下来了,红包送进去了无数个,门就是不开,跟着他来迎亲的小伙子们不干了,叫嚣着要把门撞开,何氏在里面问以后过日子听谁的?袁豪刚说了一句:“听柳红的……”
跟着他来的小伙子就不干了:“还没到闹洞房的时候咧!再不开门就撞了!真撞了!”
闹的袁豪又送进去几个大红包,然后果然也撞了两下门,门才顺势开了。
柳红盖着红盖头跟着袁豪出来,踩着染了红色的麻袋到了柳老汉和柳高氏这边,磕头行礼,柳高氏眼圈都红了。
柳长庚带着柳树和柳林在门口已经挂了八挂鞭,这是最热闹的时候,等袁豪和柳红出来,鞭炮一起放了起来,整个院门口都被鞭炮的烟雾笼罩住了。
上了花轿,敲锣打鼓吹唢呐,热热闹闹的绕着村子转了一圈,这才抬回了袁豪那边。
来女方这边的客人,便就宴开吃开喝。
作者有话要说:窝的作者专栏还有人没收不?戳过去收一下俺。。(*^__^*)
第八十二章 :拉拔
上工分得那七百文钱;柳长庚和何氏商量了之后;并没有要;另外凑柳红的分子又给了一吊钱;那七百文就算是孝敬柳老汉和柳高氏的。
分家之后;兄弟们怎么赡养父母也没说,给不给钱都没商量;柳长庚觉着该给;但是想想;自己要是提出来,别的兄弟不知道咋想,到时候又是些说不清楚的麻烦事;索性就不管其他人,自己手头宽裕点;就孝敬点。
何氏也觉着这样挺好的,免得生事。
柳红回门那天,柳絮儿跟着爹娘去老屋那边,一天没见柳长石,问四叔哪去了,这才知道柳长石居然去贩大枣和枸杞去了!柳絮儿着实的吃了一惊,不过一想也就明白了。
小姨那边自己都挣钱,奶肯定觉着知根知底的,要是去求亲担心姥娘那边觉着是想占便宜,四叔自己也要争口气,于是先出去挣家底。
其实这样也好,四叔自己挣了家底,叫姥娘那边也放心,而且能看到四叔的实心实意,应该也对他们的婚事顺利谈拢有好处。
不过柳絮儿并不知道宁夏镇很危险,这都是之后的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才听爹娘说的,不过那时候,柳长石走了都好久了。
十一月,人们就有了要过年的意识了,柳絮儿这边的手工,也全都变成了手捂子、抹额,等等这些棉的东西,中间自然都是加上兔毛的。
八月中秋过了之后,到十月柳红出嫁,柳树兄弟俩回来,只带回来了几百文钱,一来是生意确实清淡了一些,二来是六七八三个月,把他们的存货基本上都卖完了。
对于手捂子,柳絮儿还有些疑虑,因为从去年做好了之后,就只有在石城家那个珠宝掌柜的帮助下卖出去了三个,还有大夫的两个,然后这整整一年一个都没卖,柳絮儿担心这东西确实是卖不动的。
石城只叫她做出来,这又不是吃的,放也放不坏,总比真有了生意,在赶着做强吧?
柳絮儿想想也是,做着这些东西,想着明年的基本方案。这一次就不像今年那样,好像没头苍蝇一样,都是到了日子赶货,一家子忙得不亦乐乎的,可到了九、十月还是断了两个月的货。柳絮儿从现在开始就琢磨好,布置任务。
柳长庚自然是做那些小挂件,因为他现在有了齐整的工具,做的自然更快更多了,何氏就只管绣手绢、荷包、抹额、围领,柳絮儿就做手捂子,香囊,编络子、绦子、璎珞。
至于那丝线勾的小动物,还有五彩丝线,柳絮儿和何氏商量了,不如叫舅妈那边做,两个舅妈在家里都没啥事,何家那边的日子也紧巴,既然他们家有了这个能挣钱的地方,拉拔一下亲戚也是应当的。
何氏当然是愿意了,不过还是问过了柳长庚的意见,柳长庚本就是个忠厚的人,当然更没意见。
柳絮儿和何氏也商量好,既然把活给舅妈她们,都是亲戚她们这边自然不抽什么钱,第一次买丝线的钱给垫上,接下来,就是铺子卖多少,钱都给舅妈那边多少。
这样商量好了,全家趁着进城置办年货的时候,一起把丝线全都买齐了。第一次舅妈她们不知道买什么样的,第二次就不用教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