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开了,呼呼啦啦的进来四、五个人,很快的,就挤满了我家的小院。中间的那个男人,高高的,瘦瘦的,穿着玉色长袍,戴着金丝边的眼镜,大概年纪也不小了,应该不是他。
母亲将他们让进了正房,我的弟弟忙来忙去,穿梭与正房、灶台和我的屋子,他也会时不时的汇报一些情报,不过都是很简单,毕竟,能让他听到的话,不多。
那天,我要嫁的那个人,没有来。
来地。是他地哥哥、嫂子、姑姑和家中地一个老妈子。
正房里时不时地传来笑声。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我地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说不上来地味道。没有激动。只有落寞。
这时候地张婶。带着他家中地三个女人来到了我地房间。留下他哥哥与母亲单独地聊些什么。张婶摆出一副得意洋洋地架势。见我站起来相迎。急忙拽过我地手。我很清楚。这样地动作。一方面是对我表示亲近、友好。更重要地。是让她们家地女人看清楚。我第一不是断掌。第二没有皮肤病。
我请她们坐下。又连忙叫小彦端茶上来。我低下了头。不愿意她们死死地盯着我看。然后。站在炕梢边。
张婶放肆地抽上了旱烟。指着我对她们说:“这孩子不但漂亮。也能干。家中里里外外地没少帮着忙活。”那些女人们敷衍地点头。敷衍地笑。我没有吭声也没有笑。只是抬眼看了看。我像是活在一群疯子里地活人。也许。她们是清醒地。我才是疯子。
多亏了小彦及时地送茶进来。我帮着他端茶给她们。这时一个女人开口了:“小兄弟。上学了吧。”一个问题。让弟弟和我都有些犹豫。母亲此前千万叮嘱。让我们一致口径。说弟弟正在读书。毕竟。我未来地夫家是有头脸地人家。不需要一个卖菜地穷亲戚。或许。这样。也能是为我好。将来。不至于抬不起头。
为什么要骗人呢?我从来没有看不起我的家庭,我们都是凭一双手吃饭,只不过,我们的本事差了点,勉强糊口,人家的本事好一点,能荣华富贵,都是凭本事吃饭,有什么看得起看不起呢?
还是张婶出来解了围:“哎,你们不知道,他们姐俩孝顺,他爹病重的时候,为了治病,他们就都不读书了,这不,现在日子缓过些,他准备接着读呢。”
这倒使我佩服起张婶,一句话,不但缓和了气氛,不卑不亢的,没让人瞧低我们。
那群女人的中间,发出了感叹的声音:“现在这样的孩子少见了。”
没等吃午饭,他们就走了,大概是正主没来,也不好意思多留吧,见一下家中情况,然后回去复命。
母亲还抱怨呢:“我都请了隔壁文婶帮忙,结果都不吃饭就走。”
我打趣到:“那不是省下了。”
母亲瞪了我一眼。
弟弟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我跟着他进了屋,他十分严肃的和我说:“姐,这人咱不能嫁。”
我疑惑的看着他,“真不能嫁,姐,”他说“这人肯定有毛病,我刚才听张婶说‘这几天风大,梅家(未来夫家)小少爷,有点冒了风,有些发热,但没什么大碍,不过,这见面可是最重要的,好日子可耽误不得,今儿,就没来成,再说了,旧式人家不比现在新式的,双方见面到是其次,只要就是家长们见一见,不过呢,我老张以性命担保,这孩子,错不了,你们双方呀,是天生的一对!’”我看着弟弟的表情,哈哈的大笑了起来,他把张老太太的样子学的惟妙惟肖的。“你看,人家告诉你,你就笑。”弟弟说,“不是,不是,”我连忙忍住了笑“你学张婶的那股‘劲’学的真像。不过,我也觉得,那人肯定不咋地,要不然,怎么不来?没准是个瘫子。”弟弟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你说这话咋和说别人的事儿似的。”
弟弟,你哪里知道我的苦心,无论那个人是瘫、是瘸、是聋、是哑,只要能换来你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我也就无憾了。
相看过了不久,母亲就和那边定了婚书,
我相信,母亲一定不会不知道里面的问题,对方的毛病,没不会像张老太太说的那么简单,也许他真的是瘫子。
我,不过是一条绳索,牵引着两个家庭,一面,若是得了脸,弟弟或许能飞黄腾达,一面,若是失了意,最起码,不至于饿死。
这样的安排也好,我能接受!
没有“放定”前,我就开始缝制嫁衣了,我慢慢的缝着,打发着寂寞的时光,我是多么的喜欢午后的阳光呀,温暖的阳光,耀眼的,晒到人身上,暖暖的,让人懒洋洋的,舒服的和放松的。
此时此刻,我一面享受着午间阳光的惬意,一面,亲手缝纫着嫁衣,亲手的,将自己当成物品,换到一个活死人墓里去。
“放小定”的那天,真的把母亲忙坏了,我还清楚的记得,已经到春天了,桃花已经盛开了,我还记得“放小定”的前一天,还教弟弟《诗经》上的那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益其世家。”春天来了,桃花多美呀,“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春风。”多么灵动的字眼,桃花开了,而我心中的那个人,你,知道我要出嫁了吗?
母亲准备的回礼:文房四宝、男士鞋帽、长袍和衣料,换来梅家一大盒子的金首饰和一盒子的上等衣料。母亲高兴坏了,也忘记了一天的劳碌,将首饰一件一件的摊到炕上,一件一件的拿给我看,那是一对镯子,一对戒指,一对耳环还有一对项链,在北方的这个小城市里,算的上是顶大的礼,“等放大定,接彩礼那天,指不定又是多大呢!”母亲高兴的说。
我没说什么,也不愿意看梅家的礼物,母亲大约看出了我的心事。“梅子,”她说“娘真的为你好,你难道还没吃够苦吗?你还是年纪太小了,你不懂。过去,你姥爷家也算是大户人家,现如今败了,娘也算是从凤凰堆掉到了鸡窝,你爹没得病前,家里还能过的去,你看看这几年,咱家被折腾的,你们跟这爹娘也吃尽了苦,娘若在把你嫁一个穷苦人家去,你说,娘能对得起你吗!”
我很不耐烦的听完,没有回答什么。现在,一切都无所谓了。
后来,双方终于选定了日子,在第二年春天的五月,我就要正式嫁过去。在这里,不得不承认,梅家确实是官宦人家,各种礼节都很到位,每逢节日都会有礼物送来,像端午节的粽子,中元节的水果,中秋节的月饼等等。
父亲的祭日刚过后不久的一天,张婶又来了。
这次,是急匆匆的。
张老太太的脸上,露出未曾有过的歉意和谦卑,和我的母亲一起坐在屋檐的下面,没有了往日的张扬,和母亲讲话也是吞吞吐吐的。倒是母亲忍不住了“他婶,有话就直说吧。”母亲说。
张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妮子他娘,你还真是个爽快人,其实,梅家,昨个下午托人来找我了。”她试探性的说,母亲侧着头,看了看她,随即又转了过去。
“咋了?要退婚不成?”母亲说,也许,这是她此时此刻最担心的事情,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地区,流行着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即,“放小定”以后,若是被退婚,女孩子三年内不得出嫁,即使嫁人,大多也嫁不到好的人家。若是“放大定”后,男人死了,女孩就成了“望门寡妇”,一样是要给丈夫守寡的,还会背上“克夫”的罪名,即使想嫁,即使婆家准嫁,也真的没有人敢娶,谁家也不愿意要个“克夫”的女人呀!
母亲的一句“咋了,要退婚不成?”到是吓了张婶一跳,她连忙说:“不是,你想哪去了。”
第七章 出嫁前奏
“那是为啥?”母亲说。
“其实,”张老太太不紧不慢的说:“就是梅家和想你们商量商量,是不是婚期能提前?”
“啥?提前?这又是为啥?”娘说。
“嗨,梅家想,反正早晚都是要娶的,到不如早点娶过来,双方家都省心。”
母亲一听,顿时觉得里面肯定有问题,十分镇定的说:“嗨,不着急,我们梅子的嫁衣还没缝好,在说了,我这大定的回礼还没准备好呢,不急,早晚都是缘分,早一天晚一天的,又跑不了。”
张婶到是有些急了,连忙露出她那老奸巨猾的笑:“其实,他娘,你是不知道,这也不知道是订了亲太高兴了,还是今年天气变换不定,这梅家二少爷吧,今年这身子骨就不太顺畅,梅家就想,还不如早点娶过去,省的这二少爷天天惶惶着。”
母亲听了,顿时火冒三丈,忍不住的冷笑了几声:“是梅家少爷惶惶呢?还是梅家想用我女儿去冲喜?”
“他娘,你咋这么说。”张婶嚷到,语气中充满了不满之意“你若是这么想,不是打我老张的脸吗?“
娘一听,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对了,他婶,”娘说“你说,这段时间我也忙,也没顾的上,这梅家二少爷,我是一直都没见到,要不,哪天你带我去看看呗,顺带脚,和亲家商量商量这事。”
张婶一听连连阻止,“哪有丈母娘主动去看女婿的”她说“再说了,梅家是讲究人家,咱们要是去了,没准人家挑咱们理呢,现在是不会说什么,将来,把这事算到梅子身上,当然拉,他们家也不会让梅子受委屈的,总之,你这一去,在影响梅子,多不好,你说是不是。”
母亲想了想。确实有些道理。
“他婶。你这话到是说到我心窝子里去了”娘说“不过。梅家到底想什么时候让梅子过门呢?”
张老太太见母亲已经动摇了。连忙接过话:“下个月。下个月吉利。梅家算过了。就下个月十六号最吉利。对双方家都吉利。以后。就没什么吉利日子了。再说了。到了年底。大正月地。也没人娶媳妇。要是正月前过门。一个大腊月再加上一个大正月。到时候可够梅子忙地。他们家子大。婆婆如今也不如当年了。以后就全靠着两个儿媳妇当家呢!”
“下个月?下个月有点急吧?”母亲说。
“不急。这个月不才月初嘛。梅家说了。放大定地礼。亲家不用太破费。梅家也知道你们家里地情况。就是看孩子好。招人疼。那天他们家姑奶奶还直夸梅子呢。说人长地好。也有眼力。”
母亲思来想去。毕竟。这是女儿一辈子地大事。若是真嫁了个残废。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地。将来怎么和女儿交代。虽然说“嫁出去地女儿。泼出去地水”但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地肉呀。怎么能不心疼呢。
若是不答应,梅家必定不依,说不定还要退婚,再说了,上次和梅家大少爷说好了,大定的时候,一岁要给六块钱呢,梅子今年十七了,那可是一百多大洋!以后小彦不用去卖菜了,这笔钱可以供他读书了。
母亲心底还是愿意将我嫁入梅家的,起码,梅家也算是有钱的,母亲大约是被穷怕了。
思来想去,母亲最后还是答应了。
放大定的那天,梅家太太亲自来了,随行的还有八个人抬的四个箱子,这个年代,这算是非常大的礼,无论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种礼都给足了女方家的面子,说明了男方对女方的重视。
母亲张罗着人们挤在狭小的院子里,那天,真的很热闹,送彩礼的人、母亲请来帮忙的人,当然还少不了看热闹的人。
到了吉时,弟弟找来一个三、四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