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代完后,安安便转身朝马车走去。
东茁一看,急了,心想,就冲自己今儿挨的这顿打,好歹应该弄明白安安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吧?
东茁想了想,一咬牙,决定豁出去了,反正见这架势,安安应该是不赞成自己的举动的,那么还不如奋力一博,没准能挽回颓势。
于是,东茁便大声质问拉住他的侍卫,道:“这位兄台,你为什么不去作证?”
侍卫哪知道啊,只好说:“我陪你去上药。”
东茁凛然道:“我已经说过了,只是些皮外伤而已,兄台难道不认为咱们不去衙门做证是在助纣为虐嘛?”
听到了东茁充满正气的声音,没走远的一些旁观者不由又向这边望了过来,本来是打算去衙门的,如今却在想也许跟着这个微服私访的贵人更好瞧热闹?于是,便渐渐的又开始聚集了。
安安已经上了马车,苦笑了一下,叫丫鬟去将东茁叫马车前来。
东茁听了邀请,心中很是振奋了一下,他可没想到安安会主动和他说话。
但是为了将戏做得真些,东茁做出了个困惑的表情,以告诉丫鬟,他在想马车里会是什么熟人。
侍卫只好凑到他身边悄悄说了句,“是我们家小姐请你过去。”
东茁做了个恍然大悟的表情,瞧了瞧很快又即将围拢的人群,对丫鬟轻声道:“请小姐的马车在前面人少的地方停一下吧,这里人多嘴杂,以免影响小姐的清誉。”
安安听了丫鬟的说辞后,瘪了瘪嘴,示意马车朝前走,寻了个安静的地方停了下来。
东茁则理了理头发,整了整衣棠,努力拿出翩翩的风度跟了上去。
走到马车旁后,东茁冲着车厢端正的行了一礼,“多谢小姐派人相救!”
安安道:“公子还是去给脸上上点药吧,这青一块紫一块的,家里长辈会担心的。”
东茁道:“谢小姐关心。”顿了顿,方问道,“不知小姐为何不帮人帮到底,还请小姐为在下解惑。”
安安笑道:“我请你过来说话,不是想为你解惑的,而是想告诉你,别再纠缠此事了,至于为什么,你应该去找你家中长辈为你解惑。”
东茁本来就是个聪明人,立马明白了安安的顾虑,很有些困惑。
要知道基于东茁收集的资料,安安应该是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否则那慈善会也不会做得如此有声有色,因此,东茁完全没想到安安竟然不去打压恶势力,楞了楞,便道:“在下知道衙门想揪出大头目不是易事,但总得有人去推动官府下此决心才对。”
安安轻笑道,“但是人家小贩并不想为人所先,公子又何必强求。”
东茁道:“万事开头难…”
安安不耐烦的打断道:“这位公子,还是我先头说的那话,我不是来给你解惑的,我只是想告诉你,若你真的是为人小贩好,此事就到此为止。”
说完后,安安便吩咐车夫起程。
东茁本来还想再多聊一会儿,万一聊高兴了,安安下马车了呢?自己就可以来句,“小姐好生眼熟,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东茁认为若安安认出自己是那天在绸缎铺子帮她的人,一定会对自己的印象变得稍微好些…
而安安则在马车里不住的摇头,这富家书生真是太天真了,若朝廷不下定决心将治安毒瘤给割了去,再多的人去敲鸣冤大鼓也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安安同意,凡事都需要某些人做出牺牲,可人家扁担男并没这觉悟,那富家书生又凭什么硬要人家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而东茁和安安都不知道,事态已然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康熙的安排
第五百三十四章康熙的安排
乾清宫里
心情大好的康熙正在接见一帮老臣。
说是老臣,其实也就是四个打小就跟在他身边的侍卫,如今的一品大员。
按说到年底了,康熙应该很忙,但康熙此时却很有闲心的和这四人忆起了往昔,整个乾清宫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怀旧气氛。
弘暄进来时还以为传旨太监弄错了,这种场合怎么会叫上自己呢?
太监肯定有犯错的,但是乾清宫的传旨太监肯定不在此列。
因为康熙一见弘暄就笑眯眯的冲他招手了,“来来来,见过几位大人。”
这四人岂敢托大,都避让开来,康熙笑道:“你们这群老鬼跟了朕几十年了,也算是他的长辈,和他客气什么,你们当得起他的礼的。”
听了康熙的说辞,嵩祝,如今的文华殿大学士,对弘暄的认识更是进了一层。
嵩祝曾当过盛京将军,对被流放到那的戴梓是充满了同情,戴梓当初制作的“连珠火铳”和“子母炮”的威力,嵩祝可是亲眼见识过的,因此,嵩祝对戴梓很是钦佩,但碍于康熙的权威,楞是没敢光明正大的资助一二,只是叫人频繁光顾他的字画摊罢了。
当初十四阿哥奉旨改良大炮时,嵩祝就拐弯抹角的找人给十四阿哥提了提戴梓的能耐,听说十四阿哥也去找康熙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朝廷给西山火器营多拨了点科研经费,但却没批准人才引进。
但是,当十四去了西北后,在兵部办差的弘暄逐渐将西山火器营的差事给揽了过来,也不知从哪知道了戴梓这个人,反正没两个月,戴梓就进京了,听说不仅拿到了高工资,还得了一笔不小的安家费。
嵩祝当时就对弘暄的能量有了很深的体会,但是,却依旧没料到康熙今天会主动叫他们跟亲近,要知道,他们四人不仅是康熙的心腹,如今还掌管着京师的兵权…
其余三人虽然没嵩祝心细,但都在宦海里(摸)爬打滚了几十年,政治觉悟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当下更是不会失礼。
康熙见状,笑着对弘暄摇头道:“他们可是越活越谨慎了,想当初啊,曹寅还感叹过,说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思前想后一回呢。”提起曹寅,康熙面上便带了伤感,“当初就他和纳兰(性)德有着好文采,可却都偏偏早早离朕而去…”
康熙在那动情的开着追忆会,弘暄不仅得当好听众,还得做个称职的安慰者,忙不迭的劝康熙莫再伤悲了。
四个老臣也赶紧请康熙保重龙体,别再为臣子伤神…
康熙本来就没打算感慨太久,自然借坡下驴,唏嘘了两句后,便表白了一下自己对老臣的厚待,虽然曹寅独子早逝,但也恩泽了他的侄儿嘛,至于纳兰(性)德的三个儿子也是多有照拂,还将九阿哥的三格格指给了纳兰的侄儿永福…
四个老臣自然又是感恩戴德了一番,齐声歌颂康熙重情重义…
弘暄见状,虽然觉得康熙过于刻意了,但却也不得不佩服这的确是抓牢人心的最佳法子。
然后康熙又接着开始问人家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情况了…
问完后,康熙为了显示他其实也是将这四人的子孙当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在关怀着,又从每家每户中各点了一人给弘暄做侍卫,弄得这四位老者再次跪下表达了回忠心,说是世世代代都要效忠康熙的子孙…这帮人虽然将子孙后代都卖给康熙家了,但却一个个还激动得老泪纵横。
弘暄在那很不厚道的想,这是不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哪知康熙还觉得这生意做得有些亏本,自己表达完了慈爱后,便叫四个老部下不要藏私,抽空多教教弘暄,就将弘暄当后辈一样的提携。
弘暄觉得康熙有些无聊,这是唱的哪门子托孤啊?再说了,要拖孤也该拖老十啊。
但是,为了让康熙保持个好心情,一直到四个老臣离开乾清宫,弘暄都一直非常尽责的入着戏。
但等四人告辞后,弘暄就松懈了下来,道:“皇玛法,孙儿可以问这是为什么吗?”
康熙敲了敲他的脑袋,“怎么和你阿玛一样,想什么就说什么?!”
弘暄笑道:“皇玛法可真是冤枉我了,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
康熙摇摇头,没给弘暄解释,而是问道:“见了弘政了?”
弘暄笑着点点头,“嗯,皇玛法,我可立马就能证明我不是想什么就说什么了。”
康熙挑挑眉,示意弘暄继续。
弘暄笑问道:“皇玛法,您现在心情好不好啊?”
康熙拿起朱毫一边批折子,一边道:“朕心情不好。”
弘暄厚着脸皮赔笑道:“孙儿给皇玛法讲一事,保管让皇玛法乐上好半天。”
康熙摇摇头,不为所动,“朕没兴趣。”说完扔了个折子给弘暄,“这是吕宋水师的折子,你看看。”
弘暄接过折子,没立马开始工作,而是继续诱惑着康熙,“是孙儿前些日子在火器营听来的笑话,可乐了。”
康熙却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还很不给面子的说:“朕想看笑话去毓庆宫就好,喔,如今还多了个九贝子府。”
九阿哥的四个学龄儿子今天全没去上书房,来了个集体请假,据说是被九阿哥给打得下不了床。
听康熙如此说,弘暄便知道,上书房的师傅应该是早早的就叫人给康熙汇报过了,于是,只好试探道:“皇玛法,九伯这火是发得过了些,也许是弟弟们真做了什么出格的事,要不将九伯叫来问问?九伯和弘政一直候着呢。”
康熙摇摇头,反问道:“你九伯是刚回京啊,还是他府里的几个阿哥都给送到盛京去养着了?”
弘暄叹了口气,道:“九伯虽然一直在京里,但是…”
康熙冷哼道:“他忙?能有多忙?平日里就一点时间也抽不出来过问一下阿哥们?朕偶尔经过毓庆宫,还能听到你阿玛考校弘历呢!”
弘暄心想,看来今天真不是请罪天啊,但弘政今儿若不面圣,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弘暄正在想着如何开导开导康熙,别将对九阿哥的愤怒转移到弘政身上,却听康熙问道:“对了,弘历现在还想当皇太孙吗?”康熙思维还真不是一般的跳跃…
弘暄挠了挠头,道:“弘历如今只想当元帅,再不济,当大将军也行。”
康熙道:“瞧,这就是家学渊源,可看看你九伯家,哼,几个阿哥不成器,还不是学他这个阿玛,他还有脸发脾气,哼,朕简直不想说什么!”
弘暄有些无语,看来康熙目前的情绪波动有点大,便决定下午再来打探一下康熙的心情,届时若还没什么改善,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弘暄打算撤退了,不想一直在外面陪着九阿哥父子的老十忍不住了,嬉皮笑脸的跑了进来,“皇阿玛,年节的一切事宜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了。”
但是,康熙还没开口呛老十,就见一太监匆匆跑了进来,说是九门提督隆科多有要事求见。
于是,家事便被暂时搁置在一边,弘暄忙趁机悄悄的冲老十摇了摇头,老十郁闷的咽了咽唾沫…
隆科多匆匆走进乾清宫,带来了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顺天府衙门前聚集了上千民众…
康熙祖孙三人一听,全给震住了,大过年的,难道还有人想造反不成?
康熙乍一惊后,旋即恢复了镇定,“什么缘由?”
隆科多道:“听说是两小混混在一豆腐脑摊前惹事,有旁观者帮着打了起来。”
康熙拍了一下桌子,愤怒道:“就为了这点小事,民众就聚众闹事了?到底是什么实情?!”
隆科多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因顺天府衙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奴才未得圣命不敢强行进入,因此具体情况尚不得知,奴才已然派人去命民众疏散了,但是担心事态闹大,所以下令不得动手,一切等奴才请了旨再做计较;但听那些民众七嘴八舌的说,好像是有高官微服私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