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我的亲戚朋友都是农民,没有人可以给我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我的父母特备想让我当兵,或者学医,或者当老师,或者当律师,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职业!当时我压根不知道文科可以报考军校,再者我觉得军校太辛苦了,所以选择了我最不想从事,也是我最不喜欢的职业,那就是教师!于是就选择了我们省会城市的一所师范院校,虽然它在全国排名一般,但是它在我们S省绝对是排在前五名内,它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大学,它在整个西北地区是最好的师范院校,而且它是国家六所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学校之一,所以冲着免除学费而且每个月有生活补助我便选择了把这所师范院校放在了我提前批的第一志愿,接下来就是选择专业了,反正都是当老师,所以选择什么专业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是当时太过于天真,我想着以后毕业了先当几年老师然后转行考公务员,于是我便在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报考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才明白考公务员和学什么专业关系真的不大,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后来的结果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被S省的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尽管我高考失常,可是在我们村子里我依然成了焦点,成了邻居们羡慕的对象,因为我是我们杨氏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可是只有我自己懂得其中的苦闷,没有人了解我在报考师范院校时内心的煎熬,也没有人懂得我做出的牺牲和妥协!
这里是2011年9月,在经历了高考,报志愿,等待录取结果,收到通知书等等一系列的煎熬之后,还是等来了灰色的9月,之所以说它是灰色的,是因为我即将要开始一段我极其不心甘情愿的大学生活,我害怕去面对这一切将要发生的事情,害怕跌进这个噩梦里再也醒不过来。
可能许多朋友会说我矫情,说我夸张,因为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老师总会告诉我们好好加油,再辛苦三年,等到了大学就不会这么辛苦,大学里不会再有每天六点多起来上早读,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上床睡觉的劳累,不会再有一本书从高一到高□□反复复翻阅的枯燥,不会再有每天从早到晚上课的疲惫,不会再有周末平明补课的心酸。相反会是一天七点甚至更晚起床的舒坦,是不用上有人监督上晚自习的轻松,是一本书只上一学期的新鲜,是每天最多只上四节课甚至可能一天都没有课的愉悦,是周末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开心。总之,从高中老师们的口中,我们总结出大学生活应该是非常美好的,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学生们的乐园。
然而,这只是老师们口中的大学生活,我们为了老师们口中如此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高中三年再辛苦再劳累也是值得的。当我们真正进入大学,开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后,才发现上高中时老师们为了鼓励我们,给我们动力,却还是骗了我们。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大学里英语四级是多么重要;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大学里所有课程考试必须及格才能拿到学分;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是要考前划重点,是要考前狂背的;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大学里一切如社团,社联,学生会,班干部竞选,入党等都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大学里周日下午是有晚点名的;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大学里考研找工作比高考还要痛苦煎熬。总之,老师们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太多。
说了这么多,大学生活的美好必须是你要喜欢这个学校,这个学校也是你高考奋斗的目标,那样才有可能怀着期待愉悦的心情开始你的大学生活。如果你上的大学并不是你喜欢的,那一切就另当别论了。
作者有话要说: 青春如戏,演尽悲欢离合;青春如梦,虚实之间总是让人捉摸不定。为情所困,其实是为城所困,也许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缘分悄然而至,只是你自己没有察觉到而已。
☆、相逢在雨中
也许缘分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你我无论谁都逃不过缘分。遇见,相爱,在一起,责任,逃避,分离。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缘分牵引着我们。
正如黎明的歌曲《相逢在雨中》唱道:
纷飞小雨中跟你再相逢,
在脑内又再现拥有过的梦。
此刻装作出我一切也从容,
其实眼眸里早已有点红。
共你在风中愿再度相拥,
过去与你情浓如美梦。
共你在风中愿再度相拥,
你却冷冷说句好吗叫我心冰冻。
当天真心温馨的相爱痴心一缕,
你那会知我今天仍等候。
此际我心里洒满你温柔,
暗暗看你那两眼多么冰冷。
谁人能够猜透,
今天跟你分手他朝不再拥有。
2011年9月4日,在父亲的陪同下了,我从老家L市坐大巴去S省的省会城市X市,我们老家离省会城市X市非常近,加上我们老家L市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因此我们老家L市素有X市的后花园之称。九月的天气雨显得特别的多,绵绵的秋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了好多天!我要离开家乡了,仿佛老天也舍不得我离开,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雨下的格外的大!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顺利抵达X市火车站。下车的时候,外面的雨特别的大,再加上火车站地势平整,而且人流量大,所以地上到处都是厚厚的积水!恰逢这几天大学开学新生报到的高峰期,再者S省是教育大省,所以在火车站可以看到各个大学设置的新生接待站。放眼望去,有S省的交通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农业大学,工业大学,政法大学,邮电大学,外国语大学,财经大学,看得人眼花缭乱。
当然,很快我和父亲就找到了我未来四年所在的学校,S省的师范大学,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撑着伞,踩在两厘米厚的积水上向师范大学的新生接待处径直走去,接待处有十个人,五个男的,五个女的。看得出来其中一个男的和两个女的应该是学校的老师,在新生接待处负责新生接待的相关工作。另外四个男的和三个女的应该是学生,我想三个女生应该是和司仪差不多的工作吧!负责举学校的牌子,好让新生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学校新生接待处。至于另外的四个男同胞,不用说了,肯定是负责给学弟学妹托运行李的。
还没等我们走到接待处跟前,负责托运行李的四个男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其中一个高高瘦瘦,长得很精神,很帅气的男生说道:“叔叔你好!学弟你好!欢迎报考S省师范大学,一路颠簸劳累,辛苦了,行李我们帮你托运到校车上吧!一会坐校车去学校报道吧!”学长学姐们的热情让我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了许多,想着日后在这样人性温馨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也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学长们接过了我和父亲手中的行李,我和父亲跟在他们的后面,边走学长们边问我:“学弟,你学的什么专业啊!”
我随口说道:“我是师范生,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真的啊!好巧啊!我也是师范生,我也是学思政的!”
刚才那个高高瘦瘦,很帅气的男生的激动地说。闲谈之间知道了这位我和同专业的学长叫刘铭伟,最神奇的是刘铭伟学长不仅和我学的是同一个专业,而且他老家也是L市的,而且和我是一个县的,这也就是说他高中也是从L市的市中毕业的,因为我们县城就是我们市中心所在地。所以我和刘铭伟学长高中就已然是师兄弟了,现在大学也不过是同门情谊的延续。不觉之间发现缘分真的很神奇,在X市这个陌生的地方,能遇到老乡,让人觉得很是窝心。
知道了刘铭伟学长和我是同专业后,我便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日后我肯定有很多关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向他请教,最主要的是我们还是老乡,不是有句歌词这样唱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所以,就冲着这份老乡情我也要和刘铭伟学长多多联系!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更喜欢偷偷观察身边的男生和男人。那时候我还小,并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喜欢男人,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喜欢男生。直到后来初中,高中接触的多了,才有所了解,那时候才明白自己原来喜欢男生,其实就是同性恋。所以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这么拼,我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做一个有钱人。因为我一直觉得同性恋是有钱人才有资本做的事情,对于穷人真的很难。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如果你到了适婚年龄还不结婚,别人一定会指指点点。
中国人对同性恋的认知少之又少,尽管中国卫生组织已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剔除出去,可是国人对同性恋的认识始终是不能接受。在农村地区,如果男人喜欢男人,女人喜欢女人,那么别人一定会认为这是变态,神经病,一定会无法理解。所以,在中国,同性恋者出柜的很少,在农村地区,出柜那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隐婚。可是这样受害的是同妻,是同夫,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同性恋群体活在黑暗处,他们活得小心翼翼,过得心惊胆战,他们极力隐藏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因为他们不想被人当做是变态。
留下了刘铭伟学长的电话号码后,我便坐上校车和父亲去学校。S省师范大学本科教育实行的是“2+2”人才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后,前两年由理工科基础教学部或者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按大类进行培养,后两年由各个专业所在的学院进行专业培养。当然,个别专业除外。)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前两年在老校区文科部进行基础学习,后两年在新校区进行专业学习。所以这次校车是把我们新生送到老校区的。从火车站到老校区不是很远,不到一个小时校车就把我们安全送到了学校。
下车之后,雨还是很大,虽然是九月,但是水珠大的雨滴砸在身上,还是让人感觉到心里哇凉哇凉的。不得不承认的是,S省师范大学老校区还是非常美的。磅礴大雨中,S省师范大学愈发婉约动人,好像一个在雨中婷婷而立的东方古典美人,让人心旷神怡。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图书馆前面的假山和水池,在大雨的衬托下,优雅的假山和潺潺的流水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其次就是假山和水池后面那座极具古典气息的图书馆,听送我们去文科基础教学部报到处的学姐学长们介绍,老校区的图书馆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先生设计的。放眼望去,图书馆外围的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古朴的图书馆透出庄严之感。虽然还没有进去,但是我想能在这样古典优雅的图书馆里学习读书,那该是多么让人身心愉悦的享受啊!除了古典的图书馆,S省师范大学老校区的树木特别多,而且看得出来,树木很有年代感。尤其是图书馆前面的两颗古树,估计每一棵树得三个人围起来才能抱住。夏天漫步在树木众多的林荫大道上,一定会很美妙的!
接着我和其他一起下车的新生们很快就被前来迎接的学长学姐们带到了新生报到处,我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报到处,把报名材料全部拿出来交给了负责接收的人。报到处有三个人,一个是老师,两个是学生,而那个负责接收材料的老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