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妃之帝医风华-第7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解释听着就像是假的,可也让人挑不出错来。要是皇上执意要隐瞒,安排一个身形与他相像的人,背对着封首辅,不与封首辅正面接触,封首辅能发现皇上不在庙里才有鬼。
  毕竟,封首辅就算是首辅大人,他也没有资格要皇上转过身,正面与他接触。
  几位大人听到封首辅的回答,虽然仍旧不太相信,可却没有继续逼问,他们知道就是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当务之急,还是要把皇上逼出来,至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皇上现在到底在哪里?他们的皇帝,为何大张旗鼓的调动水师和战船?
  他们的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1299主强,臣则弱

  封首辅装傻,众位大臣无法从他嘴里问出有用的东西,只能盯紧秦寂言身边的人,从侍卫到服侍的太监一个也不放过。
  这些大臣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摸清皇上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是谁帮助他私下离开京城的?又是谁在他离开京城后,帮他隐瞒的行踪的?
  问这些,并不是为了刨根问底,而是想要在皇上回来后,与皇上交锋时占据主动地位。
  主强臣则弱,反之臣强主则弱。秦寂言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自登基起就将权利全部握在手心。虽然允许朝臣提意见,给朝臣商讨的空间,可却从来不给朝臣决定权。
  很明显,大秦现在的情况,就是主强臣弱身为弱势方的臣子,自然不甘心,想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可是,想要从一个强势的帝王手里,争得权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寂言平日里雷厉风行,处事果决,在政务上基本上没有错,朝臣们就是想要争权,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是以,当他们看到秦寂言犯了一个错,就开始抓着不放,试图借这件事压下秦寂言的气势,好从他手中争夺权利。
  秦寂言不顾江山社稷,不顾自身安危私自离京,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做都是不对的。要是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们就占了理,在与皇上交锋时,就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能将皇上身边的得用的人,以奸佞小人的名义除去。
  帮助皇上私自离京,帮皇上制造还在京城的假象……就算他们是按皇上的命令办事,可也是违法的,只要揪到这个错,就是皇上也无法保他们。
  之前,那些大臣就是想要揪封首辅的错,给封首辅安一个媚上欺下的罪名,然后把他从权利中心排挤出去,可是……
  封首辅太狡猾,完全不给他们机会。
  没法对封首辅下手,那些大臣就瞄准了皇上身边的心腹。只是那些人全是秦寂言的死忠,任凭那些大人怎么问,都无法从他们嘴里问出“不知道”以外的字眼。
  这些人都是秦寂言的心腹,面对大臣的寻问,他们能选择不说,但却无法逃脱失职的罪名。尤其是禁军统领和贴身照顾皇上的统领大太监。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皇上,服侍皇上,现在皇上不在京城,他们却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失职是什么?
  几位有实权的大臣商量一番,决定一起要求进寺庙见太上皇,然后请太上皇下旨,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关起来,等皇上回来,再让皇上定罪。可他们还来不及动手,秦寂言的旨意就来了。
  江南与京城相隔数千里,就算秦寂言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赶到。
  在半路上,收到封似锦的消息,知道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倚老卖老的大臣们,仗着身份与资历,对他身边的人动手。秦寂言也不管自己的行踪会不会暴露,亲笔写了一封书函,飞鸽传书给禁军统领,让他代为传达圣上的旨意。
  秦寂言的命令,传到禁军统领手上时,禁军统领正与那些闹事的大臣对峙。这些个大臣的意思很明确,禁军统领失职,皇上下落不明,他们要求见太上皇。
  太上皇虽已瘫痪在床,无法言语,可秦寂言却不敢掉以轻心,仍旧派重兵将他看守起来,不许任何人接近。秦寂言离京前,再三交待过,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接触太上皇。
  任凭这些大臣们怎么说,禁军统领都坚定的执行秦寂言的命令,死活不肯让步。
  闹事的文臣本想等见了太上皇后,把太上皇拉到他们的阵营,借由太上皇的名义,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全部关起来,可是……
  他们现在连太上皇的面都见不到。
  这些大臣大恼,指着禁军统领的鼻子大骂,骂他失职,没有保护好皇上,根本不配做禁军统领,按律当被问罪。
  骂到最后,几个文臣火气上来了,不管不顾,大声嚷着要拿禁军统领问罪,可寺庙内外全都是禁军,谁会听他们的命令?
  别说四周全是禁军,就算有官差在,也不敢拿禁军问罪。
  禁军是天子亲卫,能进入禁军的人,不仅仅是自己,就是他们的家人也是皇上信任的人,要不然皇上也不会留他们在身边,官差根本不敢动他们。
  这些大臣可以上折子告禁军失职,但却无权处置他们。能下令把所有禁军都绑走的人,也只有皇上了。
  这些个文臣就是叫破喉咙也没有用,禁军统领就是再傻,也不会因他们几句话,就乖乖的上缴兵权,任由他们处置。
  不管那些个大臣怎么说,说得多有理,禁军统领就是不动,坚定的守在寺庙外,不许他们进庙。
  几个文臣气疯了,他们心里也许有私心,可他们说的话,做得事全都没有错。
  皇上毫无征兆的从京城消失,这些保护皇上的人却一问三不知。虽有消息传来,说皇上在江南,可是不是在江南也没有人给一个准信,他们拿这些人问罪,难道不应该吗?
  要知道,皇上的安危关系到江山社稷,皇上私自离京,他身边这些人按律全都要问斩,他们只是按祖宗律法办事,何错有之?
  只可惜,他们手上没有兵权,任凭他们说得再有理,没法调兵拿人一切都是空谈。
  闹到最后,这些大臣也明白,他们再闹下去也没有用,可是……
  他们闹到这个地步,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那多没有面子?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死撑,也得撑下去,撑到有人给他们台阶下。
  秦寂言的命令,就是一个最好的台阶。
  当大臣们闹得快要闹不下去时,秦寂言的信来了!
  “皇上来信,十日后回京,有任问题待十日后,皇上回京再提。”秦寂言的信并非密旨,禁军统领大大方方的将秦寂言的信展示出来。
  “这是皇上的字。”文臣嘛,认兵器可能不行,可认皇上的字却没有任何问题。
  “皇上要回京了?”
  “十天后回京,皇上是真的在江南吗?从江南到京城,再快十天也到不了。”
  “皇上怎么没有写,为何离京?”
  “皇上怎么没有写,他现在人在哪里?”
  “皇上可以交待,要我等怎么做?”
  “皇上可有说,十天后要不要我们出城迎接?”
  ……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这些问题如果是当着皇上的面,这些文臣绝不会敢问,他们也只敢在皇上没有回来时提一提。至于禁军统领能不能解答,他们一点也不关心。
  禁军统领被这些人问得快烦死了,本想忍一忍,可却发现他越是忍耐,这些人越是变本加厉,完全不懂什么叫见好就收,他不回答就来回的问,大有他不答就不走的意思。
  禁军统领被烦得不行,当即拉下脸道:“众位大人的问题,我都让人记下来了,待皇上回来后,会将众位大人的问题,一一呈到圣上的案前。当然,我会让人记好众位大人名字。”
  “不,不,不,不必。我们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别的意思,我们还得回去处理公务,还得准备十日后,迎圣上回京。”闹事的大臣一见禁军统领这么强势,立后退缩了。
  他们虽抓到了皇上的错,可对上皇上还是觉得底气不足。他们只想让皇上就私自离京一事认错,然后借这个机会夺一点权利,可不想节外生枝,把自己弄进去。
  “既然如此,众位大人就散了吧。至于十日后出城迎接圣上回京的事,下官希望众位大人考虑清楚再做。圣上并不是张扬的人,众位大人想必也不愿意惹皇上不满。”禁军统领见这些人,居然不怕死的威胁皇上,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秦寂言是私自离京,就算朝臣们后来都知晓了,可这并不表示秦寂言想要让天下人知道。这几位大人说要在十日后,出城迎接秦寂言,无疑就是要让大秦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皇帝任性的私自出京了。
  “圣上回京,我等不知道便罢,知道了怎么能不亲自去迎。”某个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一脸虚伪的说道。
  禁军统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你可以试试。”想借此逼皇上退让,这些人也太天真了。
  这几位大人是占据了大义,占据了道德至高点,他们可以清高的指责皇上的不是,说皇上犯了错,可是……
  他们似乎忘了,他们也不是多么完美的人,他们身上的错一抓一大把。皇上要弄他们,就算寻不到错,也能弄一个错误来。
  禁军统领可以肯定,这几位妄想借机争权的大人,日后定会倒霉。
  他们的圣上,可不像太上皇那么好面子,为了贤名即使不高兴也会给这些文官面子。他们圣上是讲究实际的人,这些人现在蹦哒的越欢,日后就越惨……
  给读者的话:一章写了三个小时,键盘真是难打的要死,我要疯掉了!

☆、1330灭绝,坑了秦寂言一把

  皇上十天后,就要回京了!
  这个消息一天之内传遍京城。
  当然,普通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朝中大臣和那些富商名流,才知晓此事。
  “十天后回京?秦寂言他怎么就不死在外面。”赵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完了,他的机会又没了。
  秦云楚却是没有感觉,反倒庆幸秦寂言没事。
  不管怎么说,秦寂言待他们这些兄弟还算厚道,要是秦寂言有个三长两短,大秦皇帝换人做,新上任的皇帝可不一定会厚待他们。
  知晓秦寂言没事,秦云楚也就安心了,继续过自己醉生梦死的日子。至于赵王的野心?
  那与他何干?
  他与他父亲在西北就撕破了脸,就算他父亲登上皇位,也不会把皇位传给他。与其为人做嫁衣,他宁可醉生梦死,好好享受现有的生活。
  “皇上十日后就回来了,那些人终于能安分了。”封首辅最近被那几位大臣闹得头痛,要不是封似锦再三提醒他,这个时候不能躲,他真得会躲在家里不见人。
  带头闹事的那几位都是老臣,资历和他相当,家族在大秦也颇有地位。太上皇在位时,他们没少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利,为家族谋利益。
  封首辅虽然看不惯,但从来不干涉,毕竟人和人是不相同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后来,太上皇退位,秦寂言登基,虽说秦寂言并没有直接切了他们的利益,可也没让那几个大家族再占便宜。
  那些人占便宜占成了习惯,突然被收回了,心里自然不甘。再加上秦寂言上位后,将权利抓在手中,别说那些有实权的官员,就是封首辅手上也没有多少权利了。
  封首辅是个心宽的人,权利欲望也不重,看到秦寂言收权,不仅没有抵抗,还主动把权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