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讽辱国母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二
两个家伙如获至宝,便联名写了两封举报信,一封寄给玄宗皇帝,一封寄给杨大美人。特别是寄给杨大美人的那封举报信,十分刻毒。污蔑李白把国母比作汉宫飞燕,暗喻国母****,色惑君王,祸国殃民。是对国母的极大讽辱。
重病的玄宗皇帝收到这封举报信后,左右为难。一个是盛唐第一大文豪,一个是盛唐第一大歌唱家,实在不好决断。于是,御笔一挥,批给忠武公“调查酌处”。其实,当时忠武公的职务是劝农使,是一名农业经济战线的干部,这本不在他的职权范围。但玄宗皇帝说,这也算得上是宫廷内务,而且原告被告都姓李,也算是皇室的半个家丑,不好交给执法执纪部门去办。还是请忠武公代表他个人找两个人谈谈,和解和解。忠武公只好领命。
从内心说,忠武公是向着李白的。一是因为李白奉承杨大美人目的单一,仅为猎色,这是文人的天性。而李龟年既要猎色,还要邀宠。二是因为李白性情耿直,写那些诗都是直抒胸臆,谈不上有什么反动的本意。而李龟年为人奸诈,写信的目的只为排挤李白,也谈不上是什么“为国分忧”。三是因为李白与自己交情深厚,更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文人。前面说过,七百五十三年,李白在一个叫秋浦的地方得到一本《忠武公轶事录》。当他读到忠武公在大魏给小丕做常侍的时候,所受到的非人的迫害,便义愤填膺,奋笔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人诗句。同侍玄宗更是一见如故。不能说是忠武公徇私,而是他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便受玄宗皇帝的委托对李龟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他向李白道歉,握手言和。
但是,李白的脾气大家是知道的,一听说李龟年告他的黑状,拔出剑来就要杀人,结果搞得不欢而散。之后,李白又多了一条“迫害大唐优秀人才,企图刺杀朝廷命官”的罪状。而且事情越来越复杂,长安城里街谈巷议,到处都是流言蜚语。说李白的生活作风一向腐化堕落。先是喜新厌旧,抛弃糟糠。后来为了要做玉真公主的“面首”,攀附权贵,又离异刘氏。在玉真公主的保荐之下,得到了玄宗皇帝的赏识之后,一边敷衍着玉真公主,一边又打起了国母的主意,竟然想给当今皇上戴绿帽子。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已是关乎国体国格的大事了。政府就不能不管了。当朝国舅监察御史杨国忠便亲任专案组长,认认真真地查了起来。这个杨国忠原名杨钊。他的舅舅就是给大周女皇武老娘们当“面首”的张易之。实际上他就是张易之的儿子。他从小就在长安城里打混,最好酗酒赌博,输个精光就死乞白赖地找人“借”钱,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快四十岁的人了,还只是个新都尉,撑死了一个正科级,连自己都养不活。自从他的堂妹杨玉环得宠于玄宗皇帝之后,便一下子飞黄腾达起来,身兼几十个职务,党政军民学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为了媚上他还干脆把名字也改做“国忠”,最后还被破格提拔为宰相。杨氏一门除了“一相一妃三夫人”外,三省六部的衙门里到处都是杨家的子弟和门生。反正是在大唐朝的玄宗年间,名为李唐,实为杨唐。
当朝国舅监察部长亲任专案组长,举国上下对李白便都有些同仇敌忾了。专案组大搞群众运动,凡是李白到过的地方都召开了群众检举揭发控诉大会。凡是李白认识的人,都被专案组专门约谈,反复启发,要求回忆李白自小学一年级起,说了哪些反动的话,写了哪些反动的诗,做了哪些反动的事。于是,少年李白有了破坏农业生产的罪行,因为他有过偷瓜打枣的行为。青年李白是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惯犯,因为他喝了酒总要跟人比剑,初到长安的时候,还加入了黑社会。道德品质败坏,经常耍流氓自不必说,甚至还交结胡匪,妄图颠覆伟大的大唐帝国政权的罪行也是证据确凿。几个月后,杨部长就带着专案组,用马车拉着李白专案的调查材料和犯罪证据到华清宫来,向玄宗皇帝作专题汇报。
忠武公应玄宗皇帝之邀参加了李白专案汇报会。会上杨组长亲自向玄宗皇帝汇报。根据他的汇报和专案组的调查结论,那李白就是一个头顶上生疮脚底下流脓的大坏蛋,是大唐朝天字第一号阶级敌人,处以“凌迟”极刑理所当然。忠武公实在听不下去,就质问杨国忠道,杨组长,少年时代偷瓜打枣的事谁没干过?这也算是破坏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剑客论剑明明是切磋武艺,到你这里就成了图谋不轨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针砭时弊本来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你却硬要扣上反政府的帽子是何道理?我大唐朝本为开明盛世,你这样亵渎文学,闭塞言路,构陷他人是何居心?是要毁了开元盛世李唐江山吗?
杨国忠当时权炽一时,脸上自然挂不住,便发威作势,叱责忠武公道,忠武公,锄奸除恶,稳固国本是我们监察部门的本职。你是一个劝农使,凭什么指手划脚?¨。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
忠武公反诘道,职位高低,职务不同,只是革命分工需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共建繁荣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凡是不辨忠奸善恶,或蓄意挟私陷害好人的行为,我都有权力有责任坚决反对。
杨国忠恼羞成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不是反动言论是什么?他要为谁服务才得“开心颜”?抛弃糟糠,迷惑玉真公主用心何在?比国母为“汉宫飞燕”狼子野心何其毒也?这些都不是事实吗?
玄宗皇帝见两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还牵涉到自己的妹妹和爱妃。又看到一旁的杨大美人连荔枝也不吃了,眉黛深锁,委屈伤心的样子,病情立时加重,决然说道,不要吵了,暂且罢议。说完牵起杨大美人一起去泡温泉洗鸳鸯浴去了。
回到家里,忠武公越想越气,秉烛夜书,向玄宗皇帝上了一道《弹杨钊疏》。全文如下:
户部特置劝农使余最谨奏:
臣闻国有两危,内忧而外患也。外患犹如疮疥之疾,一目了然,对症下药,顷刻除之。内忧病在骨髓,恽然难觉,心腹之害也。
昔,庆父淫嫂弑君而致鲁难。赵高指鹿为马而使秦亡。梁冀专权,毁中兴盛世。董卓乱政,衍曹魏代刘。故,内有一贼,更甚十万寇兵矣。
臣观杨贼国忠,盗权窃柄,祸国殃民,乃天下之贼首也。今钊已恶贯满盈,人神共愤。上天恐奸臣坏皇上圣治,而屡示灾变以警告。去冬雷声不绝,今夏又雹如鸽卵。近年地震频乃,堤圩溃决,日月交食,皆天怒也。占云:奸臣专权。皇上宽仁,无有警觉,臣心忧焚,夜不能寐。谨以钊背逆窃权之八罪陈之。
杨贼国忠,实为则天大圣皇后“面首”易之子也。“五王政变”,易之伏诛,名声狼藉,家族衰颓。其母“拖油瓶”再蘸杨门。至贵妃宠于圣上,乃改弦易张,投机取巧,叛祖离宗,罪一也。
钊自幼品行恶劣,心不向学,嗜饮好赌,告贷无休,为乡族所不齿。流窜西蜀,混入军中。张宥治军严明,屡受鞭笞。时蜀州司户谥兵部尚书杨云琰卒,钊护柩长安,无视人伦,暗与妹通。所谓虢国夫人者。罪二也。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欲保爵图迁。钊为虎作伥,携蜀锦千匹,钱万缗,贿通虢、韩、秦三夫人,得金吾兵曹参军爵,罪三也。
臣工应以勤奋务实为己任。然钊贼为国理财却弄虚作假,变卖州县府库,丁租赋贡,敛聚京城。虚报国库充盈,博取皇上欢心。一日三诏,使兼领十五职。罪四也。
其父乱朝纲,中宗诛之。钊念念不忘,窥圣上心悦之时,乞制昭雪,洗黑为白。又假言谶有“金刀”二字,名不宜时,乞皇上赐名“国忠”。然所言所行,皆逆非“忠”,罪五也。
钊目无法纪,私设推院,屡兴大狱,构陷太子,离间皇上骨肉。罪六也。、
身为辅臣,理应自律。然钊挟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三省六部面禀后方敢行文。稍有违背,立显祸端。事有裨益,功归国忠,若有纰漏,委罪于人。罪七也。
府第别院,百官奔走如市。黜陟者,人君之大权也,非臣属可以专私。三注三唱,程序严谨。而钊无视吏制,大权独揽,逆我者黜,顺我者陟。使陟者未及谢恩而先拜杨钊,黜者莫名其妙而迁怒圣上。罪八也。
凡此背逆,昭然若揭。然内宫畏祸而不敢言,外廷明哲而不敢奏。间或奸迹败露,又有一妃三夫人弥缝。更有无耻之徒,攀枝附叶,迭为呼应。故潜伏至今。
臣,天凤五年参加革命,凡七百余年矣。历汉魏晋隋唐,向眼不藏沙,油不溶水。感皇上知遇而不忍负,荷皇上再造而不能忘。故不避万死,为民请命。
想这道奏疏上去的结果读者诸君已经知晓。当时,玄宗皇帝病情愈重,已是沉疴不治,读了奏折脸色铁青。杨氏四美更是雨打桃花,泪水涟涟。都说家兄对大唐朝一片忠心,为了盛唐伟业呕心沥血,却反遭小人暗算。尤其是那个虢国夫人,更是寻死觅活,取出一道三丈白绫来,当着玄宗皇帝就要悬梁自尽,以明忠洁心志。倒是玄宗皇帝反过来劝慰四位美人不要动气,自有圣裁。四位美人才破涕为笑,一边两个,扶着老皇上去泡温泉洗澡玩去了。结果是,忠武公一折,不但没有弹倒杨国忠,救出李白,反而连自己也搭了进去。好在李白不受羁绊,早就“仰天大笑出门去”,离开长安,不知所踪。
正文三十八
好在玄宗皇帝不是一个暴君。李白“畏罪潜逃”,他也没有下令通缉。杨国忠说忠武公的《弹杨钊疏》是“无视大唐法度,迫害革命干部”,是典型的现行反革命行为。老杨利用手中的职权要判他“斩立决”。好在玄宗皇帝虽然病得不轻,但也有一些间歇性的清醒。他不但不画圈,反而把老杨臭骂了一顿。说人家参加革命的时候,你的十八代祖宗都不知道在哪里。伟大的光武皇帝是给他发了“丹书铁劵”的,“卿免九死,子孙而三”,你要判他死刑,是想陷我于不仁,让我遗臭万年吗?灰头土脸的老杨没有办法,只给了一个降职处分,免去忠武公劝农使一职,改任从四品的散官通议大夫。老杨阴险地想,你不是爱写奏折弹章吗?就让你天天坐在家里写吧,一直写到翘辫子为止。让老杨没想到是他自己倒先翘了辫子。这个从四品的散官通议大夫,忠武公一做就是几十年。直到德宗年间,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痛,说德宗皇帝的“两税法”是开历史倒车。结果龙颜一怒,一脚把他踢到海南岛去了。
前面说过,大唐朝的皇帝自玄宗而后,个个都是玩主。吃酒唱歌跳舞,扑克象棋麻将,无所不能。特别是打马上高尔夫,几乎是人人上瘾。这个时期,政局动荡,内外交困。先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另立中央。接着又是“泾师之变”,李希烈称楚帝,朱泚称大秦皇帝。最后就连盐贩子王仙芝、黄巢也骑在皇帝头上拉屎,要过一把当皇帝的瘾。国际上南诏、渤海、吐蕃、回鹘也趁人之危,屡织边患。宫廷内部,阉党专横。先是李辅国杀张皇后惊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