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兮哲不用抬头,也知道父皇的眼神,当即便说:“父皇,朝中大将儿臣想带武茗青将军与季懿轩将军随军出征。”
南宁皇敛下眼,稍加思索后点了点头。
这时,有两名身着武将服的年轻将军对视一眼,出了列。
二人行至太子宁兮哲身后一步,对南宁皇单膝跪地,齐齐抱拳出声。
“末将武茗青,愿随太子出征北境,平定乱事,壮我朝威!”
“末将季懿轩,愿随太子出征北境,平定乱事,壮我朝威!”
南宁皇含笑点头,挥了挥手,待武茗青与季懿轩起身回到武将一列坐下后,又问太子:“何人任随军参赞?”
“儿臣正欲向父皇请奏。”宁兮哲一拱手道:“儿臣想请左相之三子慕孜染一同前往。”
南宁皇闻言稍皱了眉头,看了看太子又扫一眼众臣,视线落到了左相身上:“素闻慕孜染多谋善断,精通兵法,倒也可行;不过……”
朝上众臣皆各自动起心思来。
一直低着头的左相慕祈凡突然于此时起身出列,对着皇上鞠躬拱手道:“启奏皇上,老臣那小儿年纪尚轻毕竟经验不足,不堪委此重任。”
南宁皇搭在龙榻扶手上的右手动了动,磨蹭两下龙榻扶手,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左相过谦了。想当年,武茗青封将时更年轻,不也照样率铁军平定了瑶族之乱?”一句说完,面上又显露出些许忧虑,“但太子这是首次率军出征,若参赞亦无实战经验,难免……朕心稍忧啊!”
南宁皇看似说得轻描淡写,实际却是很担心的,不过自古征战,兵未行而先拂主将之意,这是不吉利的。
低着头的慕祈凡眼神一闪,没有答话。
太子宁兮哲挺直了身子立于堂上,也不说话,但面上神色谁都看得出这是打定了主意就要慕孜染做参赞。
朝上众臣听了皇上这番话,是心思各异,有人悄悄侧目与关系交好的大臣对视一眼。
右相李济舟偷偷瞄了南宁皇一眼,又看了看太子,眼神从左相身上划过,唇角几不可查地扬起,出列快速走至左相身侧,对皇上拢袖一鞠躬后,说道:“启奏皇上,臣以为,慕孜染可任随军参赞,不过可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任监军。”
“嗯,所言甚是。”南宁皇想了想,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斜瞄李济舟一眼,“以右相之见,命何人为监军合适啊?”
“这个嘛……”李济舟悄悄侧目,眼神快速往朝上一众武将瞄了眼,心中一动,已经想到合适的人选,但精明如他怎会明说。这北境之战的监军一职,看起来是个美差,实际上不会有任何老将愿意去。试想,率军主将是太子,若是北境之战胜了,那是太子之功;若是败了,首先要追究的便是监军之责;何况既然是老将都有几分傲气,又怎么会愿意给年少的太子作监军?
朝中众臣均拿眼看向右相李济舟,都在等他的下文。
李济舟稍微清了清嗓子,才对南宁皇拱手道:“启奏皇上,行军之事臣不便妄下断语,但臣以为北境之战甚为重要,这监军一职恐怕唯有精通兵法又身经百战,且对诸位随军出征的将军都较为熟悉的老将军方可胜任。”
此话一出,朝中众臣大多心中都有了个数。
南宁皇看了李济舟一眼,自是知道他虽不曾点明这老将为何人,但符合他所说这些条件的目前朝中就一位。
南宁皇往武将那边看去,犀利的眼神从众武将面上一一扫过,最后定在一位须发尽白的老将军面上,淡淡地出声问道:“不知哪位老将军愿任监军,助太子平定北境之乱啊?”
那位须发尽白的老将军看起来已经年逾七旬了,绷紧的脸庞没有赘肉,皮肤也没有什么松弛之感,挺直了腰身坐在案几后,浑身散发着一股威严正气。
此时,老将军微抬了头往南宁皇看去,见皇上也看着他,当即面色一正,双掌豪迈地拍了拍膝上战甲下摆,起身大踏步走到殿前,于右相李济舟身旁站定,躬身抱拳道:“启奏皇上,老臣愿随太子出征北境!”
“哈哈……好!”南宁皇闻言大笑起来,满意地点点头,“有武老将军从旁督协,朕就放心了。”
武老将军瞥了眼身侧的李济舟才转身回座。
之前被太子点到的两位朝中大将之一的武茗青正是武山昊老将军的孙儿,此时仰头看了看眼露喜色的皇上,再看一眼爷爷那已经尽白的须发微皱了眉,心里涌起一股担忧,置于案几下的手已经握紧成拳,但他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于是也只能在心里暗自焦虑却不能出声说什么。
左相慕祈凡与右相李济舟均向皇上施礼后,归了座。
南宁皇眼神往旁一扫,开口道:“宣朕旨意,封慕孜染为太子少保领京兆五衙师。”
皇上金口玉言一出,礼部立即有人记录下来。
南宁皇的视线又回到台下挺身而立的太子身上,问道:“随军各将就定了,那……太子欲率多少兵力前往北境征讨?”
太子宁兮哲拱手道:“禀父皇,北境有驻军六千,儿臣以为带三万兵力前往北境足矣。”
“三万?”南宁皇闻言稍怔一瞬反问一声,微摇头道:“北境之地纵有驻军六千,但若太子仅率三万兵力前往,这加起来也还不足四万,若是北方敖牧乘乱而动……”
南宁皇说到此处打住了话,只是拿眼往武将那一列看去。
武将中,一身着金黄战甲的将领起身出列,跨步行至太子身后,躬身拱手道:“儿臣也以为不妥。”见太子宁兮哲侧目看来,又对他一礼后道:“皇兄贵为太子,亲率大军出征北境欲平乱事替父皇分忧,臣弟甚为敬重,但……北境临近敖牧,各割据势力的兵马也都骁勇善战,皇兄若只率三万兵马,臣弟也难免有所担心。”
说话这位是于兵部任侍郎的四皇子宁晟睿。
宁兮哲看着这位四弟,唇角轻微扬起,对他温和一笑道:“若按人数来讲,只率三万兵力自是略微少了些,但为兄所带之将皆是我朝良将,兵亦是精兵,蒋家军善潜伏、突袭,正面交锋有军队如一人配合极为默契的凌家军。他北境各势力再如何骁勇善战又怎样,难不成还能与我朝铁军武家军相抗衡不成?”
宁兮哲一句说完,又对高坐龙榻之上的南宁皇拱手又道:“父皇容禀,儿臣是想,前往北境征途路遥,带的人数越多,粮草、军饷的耗费也随之增加,既然儿臣带的皆是良将精兵,那就勿须带那么多士兵,这样也能减少些消耗。”
南宁皇心念一转,看来太子在点将时就已经考虑周全,顿感满意,当即面上浮起笑意点点头,不再多言。
四皇子宁晟睿暗中打量了一下南宁皇的神色,也聪明地打住了话,只对太子拱手道:“皇兄所言甚是!看来,是臣弟多虑了。那臣弟就在此,预祝皇兄北境之战完胜而归!”
太子宁兮哲靠近一步,伸手扶住宁晟睿的手,笑道:“承皇弟吉言了。”
南宁皇见他们兄弟二人兄亲弟恭大感欣慰,面上笑容更和煦了些。
而一直静坐于文官列内的大皇子宁子阏却低下了头,唇角微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淡笑。
太子出征北境之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南宁皇命礼部寻了个吉日,宣布太子于五日后登台誓师出兵。
随后,朝会结束,众臣散去。
翌日,南宁皇命内廷章总管至蒋府、凌府探望卧病在床的蒋太尉与凌老将军。
蒋太尉和凌威都是三朝元老,又是受先皇托孤之命的辅政大臣,如今二人都卧病在床,南宁皇自是关心。但探望只是目的之一,最重要的还是征询两位的意见,派何人统率蒋、凌两家亲兵随太子出征北境。
四日后,是天高云淡的好天气,一轮红日缓缓自东方升起。
初春的宁京城随处可见绿枝嫩芽,散发着蓬勃生机。
位于宁京城东南侧的点将台下,绒草微露的空地内,三万人列队而立,都是这次要出征北境的兵士。
三万士兵中有不少将领一身戎装,整齐肃立。
无论士兵还是将领都是一脸毅然之色,行军出征是军人的使命,每一次的誓师都是神圣庄严的。
点将台上,太子宁兮哲身着黄金锁子甲,在柔和阳光地照耀下熠熠生辉。
在他身后一步之距,左侧站着一身银色战甲的监军武山昊老将军,右侧是一袭黑袍轻扬的随军参赞慕孜染,腰间仍旧插着那支墨玉六孔萧。
距太子宁兮哲三步的点将台后方,武茗青、何元庆、孔驰、季懿轩四名大将手按腰间佩剑,整齐地站了一排。
而此时,宁京城北郊的墨居内的情形竟与点将台那边有些相仿,二、三十名劲装少年静候院内,肃穆而立。
这些少年脸上都戴着面具,身侧均有一匹健壮的好马。在他们的前方站了一位英姿勃勃的蓝衣少年,面上是深蓝色的面具。他的身侧同样也有一匹健壮的好马,但手上还牵了一匹脖间坠有红色吊穗的枣红大马。那马儿眼中似乎有灵光忽隐忽现,一看就是极品好马,昂着头轻踏了两下蹄子。
片刻后,一直紧闭的正屋门突然打开,凌云身着一套暗红色劲装,外罩一件自制的半身薄袄披风,负手走出。
在台阶上站定后,凌云扫一眼院内众少年,唇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意,没有说话只是对他们豪气地一挥手。
众少年抱拳后翻身上马,动作整齐划一。
凌云步下台阶,走到已经上马却还拉着那匹枣红马缰绳的蓝衣少年身旁,勾唇轻笑间伸手扯过枣红马的马缰。她伸手在那马儿脖间亲昵地拍了下,引得马儿侧颈拿马头来蹭,收了手,脸上笑意敛去,翻身上马。
蓝衣少年见她已上马,便对身后一挥手,与众少年一起护着凌云往北方疾奔而去。
☆、第一百零一章
春日的阳光下;南宁皇朝京都宁京城的北城门大开。
城门内,一张龙辇由众多内廷侍卫保护着停在正中。
龙辇三步之距,文武百官列队整齐分站两侧。
再往旁,是一排手持长矛的侍卫;一些看热闹的百姓被侍卫阻挡在外围。
不多时;一身黄金锁子甲的太子宁兮哲骑着雪白战马率领着三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往北城门而来。沿路;士兵们齐声高喝着:“征讨北境;扬我朝威!”
宁兮哲行至北城门于龙辇前五步扬手喝令暂停进军;翻身下马来到龙辇前;单膝跪地:“父皇!”
龙辇两旁的内廷太监将幔帐挽起;南宁皇端坐其上对宁兮哲含笑点头;一招手。内廷章总管托着一个金盘走到太子身侧;一躬身。
宁兮哲站起身,伸手从金盘上取过银杯仰头一口饮尽道:“谢父皇!”
章总管将银杯收走,退到龙辇一旁。
南宁皇仔细打量了宁兮哲一番,又抬眼看看他身后的将士,下了龙辇。
北城门所有人立马跪下齐声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南宁皇袖袍一挥,章总管高声道:“免礼!”
待众人起身,南宁皇才开口道:“此番,众位将士随吾儿出征北境讨伐乱贼,誓必凯旋而归!朕,在宁京等着为你们接风!”
南宁皇亲开御口,引得一众将士再次高喝起来:“征讨北境,扬我朝威!征讨北境,扬我朝威!”
南宁皇深深看了宁兮哲一眼,见宁兮哲冲他很郑重地点点头后,侧目对章总管使了个眼色。
章总管立刻命人将龙辇移到一旁。
宁兮哲转身归队,翻身上马,猛地一挥手,大军再次前进。
南宁皇带着满朝文武慢行至城门,遥望率领着军队渐行渐远的宁兮哲,眼中不仅有一位皇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