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贵妃看着儿子的背影,镇静地取出丝帕擦干泪水,贴身嬷嬷早递过来热毛巾,轻轻捂了脸,便重新给静贵妃匀粉上妆。
少顷,静贵妃冷冷地发出一句旨意,“让东平福晋仔细盯紧这个九儿,事无巨细都要禀报,若果真碍着六阿哥了,少不得便要为六阿哥清清道儿才行!”
贴身嬷嬷细声应着,手上正给静贵妃扑粉的手连一丝儿颤抖也不曾有,仿佛早已司空见惯。
第一卷九儿 第二十四章黎民社
京城去往通州的路上,一辆马车“得儿得儿”的跑得正欢。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树木新绿,草长莺飞。
马车内坐着的人,忍不住掀开车帘儿向外张望,既饱览满眼春色,又贪婪呼吸新鲜的空气,痴迷的模样,看得旁边的丫头嬷嬷不由得发笑。
九儿这是要到通州的京杭大运河码头上去,查验新到的一批粮食。按理说请管家和账房代劳也可以,只是难得的出门机会,九儿岂肯放过。
“黎明社”如今已经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慈善组织,由于募捐资金雄厚,经营管理得力,从最初的粥厂衍生出了许多其它的活动:不仅施粥还发放募集来的旧的棉衣铺盖。
一系列善举一出,平民百姓连声叫好,连朝廷里一向找别扭的清流都不吝言辞地赞赏有加,“黎明社”在京城里一时声誉鹊起。
九儿又提议允许商人募捐,虽说商户低贱,可既是号召万民响应,接济的又是穷苦百姓,静贵妃请示了皇上,便也就应准了。这在许多精明的人眼里,便是可以结交权贵手眼通天的捷径,一时有许多巨贾商户踊跃响应,连外省不少豪门大户都巴巴儿地托了人送善款到京里来。
静贵妃是“黎明社”明面儿上的倡议人,又新增了几位公侯府里的福晋出面组织募捐的社交活动,内宅贵人都以在“黎明社”任职为荣。
不知是谁想出一个法儿,给“黎明社”起了个正式的名称,叫做“黎明社慈善事务局”,还给各位贵人都设了个官儿名。静贵妃便叫做慈善事务局主席,各位高层的贵人便叫做慈善事务局理事,由静贵妃传了懿旨,正式设立了一个女官儿职位总理上下衔接事宜,遂任命归绥道道台府的大小姐玉兰出任慈善事务局管事。自管事以上清一色女子主持善举,一时传为美谈。
内宅贵人们把“黎明社慈善事务局”当做一桩十分风雅之事看待,借着筹款的名义举办各种社交聚会,在聚会上明着争奇斗艳,相互攀比,暗地里行着打探消息结交各派势力的手段,这便是顶顶紧要的事情了。至于善款募集到之后,后面的一系列繁琐不堪的事情便有九儿接管布置,下设了几个账房,由九儿定期公布账目。
这账目,内宅的福晋们少有看得懂的,也不屑于去看。倒是因为这个“黎明社慈善事务局”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不少王公大臣反倒借着福晋的便利,差自家账房研究过这些账目,账房都说干净规整。只是看着账目上的数字越来越惊人,即便是权高位重者也为之侧目,一时各种想法打算五味杂陈。
因着连续两年灾荒匪患,流民乞丐数量越来越多,若如此众多数量都涌进京城,反有成为祸害之虞,九儿便上报诸位理事,申请将黎明社在京城内各处设定的施放点,统一挪到城外,甚至远至通州以外,进入天津、直隶省。
诸位理事只当是一个面见静贵妃的机会,巴巴儿地赶紧进宫了,却被六阿哥领了差事去外省布置,同时京城中广发告示,一个月之内,京城流民乞丐数量骤减,京中登时清静下来,一时又是一片叫好之声,甚至直达天听,连皇上都颇为赞许静贵妃处理妥当。
为着施放地点变动,涉及到原址关闭,粮食转运,人员裁撤新聘,九儿最近着实忙碌了一阵。
不过,这个差事倒托了九儿前世的工作的福了。九儿前世学的专业是英语,第二外语学的是法语,工作后曾有一个职位是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总裁助理,借着职务之便,对于财务运营官呈报总裁的各种财会报表倒是颇有研究,尤其对一类汇总式excel链接表格印象深刻,表格设计得环环相扣,一个数字变动,所有相关数值便相应自动调整。
九儿绞尽脑汁,自己设计了一个纸质的总图,以粘贴纸条解决没有铅笔橡皮的麻烦,倒也合用,很能反映账面动态,九儿一时颇为得意,只可惜不能轻易示人,以享成就。
但是,九儿遇着一个大麻烦:这个时代账房仍是使用的复式记账法,连阿拉伯数字都还未流通,那些账本九儿看起来颇为费力,每次都需要跟账房反复请教比对,再转化成自己做的简易的进销存的账本,工作量十分巨大。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九儿有算盘!而且算盘是十进位制的,如今称量粮食的单位还是十六进制的,九儿一不小心就会弄错,仍是头疼不已。
通州的运河码头上,来往船只密密麻麻,整个河道十分繁忙,用工量很大,大量的流民可以在这里找到搬运的活计,九儿不禁佩服六阿哥的安排,将流民引向这样的地方,可以解决许多人的生计,还可以节省布施费用。
“黎明社慈善事务局”在码头边上买下一处宅院,平日里的一应事务都在这里处置,还专门为九儿留了最里面一进院子,九儿每旬便到这里来一趟。
好不容易跟专管各项物料的账房对完了帐,九儿便开始做总表;如今账房在解释账本之际,九儿一边听着,一边就在自己的进销存账本上做记录,待到账房解释完,自己的帐便已经做好了,节省了不少时间。账房们对九儿的账本颇为好奇,九儿只解释说因为不懂,随意按着自己的喜好做的,却还不敢轻易示人。
从账本上往总表上填数字之时,九儿现在都拉着杏红一道,无论杏红懂不懂,只让她边看边学。杏红虽不识字儿,心思却灵巧,阿拉伯数字一学就会了;记性也好,生生记下总表上各处标记写的内容,便帮着九儿用算盘计算核对,帮了不少忙。
总算总表也做完了,九儿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杏红对九儿的出格举止早就见怪不怪了,只小心地瞄着门外,生怕被嬷嬷看去。
“九儿累了吧,来,喝口热茶歇会儿!”杏红忙忙地倒上一杯热茶递过去。本来杏红一直叫九儿小姐,在九儿的坚持之下,才在无人的时候改口叫九儿。
“谢谢杏红!你也累了,坐下来一起喝茶!”九儿高兴地拉杏红坐下来,九儿怕被嬷嬷瞧见,怎么都不肯,九儿便随她。
“杏红,咱们去抽检一下库存吧!”九儿三口两口茶水吃毕,便站起身来,挑出要盘库的账本递给杏红,便要往外走。
前世的经验,每月一次的盘库是相当繁琐累人的一件事,虽然九儿那时候只确定最终的数字误差原因之类的报告,如今却不得不自己亲自动手。
九儿每次来必定盘库,但是只随机抽检几样,只要误差不大,从来也不会真的怎么样。但是只这做派往这儿一放,那有心思的人便不敢妄动。
在这人多眼杂的地方,九儿戴上了纱巾斗笠,浅淡素净的薄纱将周身遮了个遍,一直垂到膝盖下方,这才走出小院。
码头上热闹得沸反盈天,好几船粮食正在进库,九儿盯着那几船粮食,思忖半天,便让杏红交待下去,今天就查粮食库存。
不一会,负责粮食的账房江先生便来了。
江先生四十多岁,留着小胡子,别的账房对于九儿一个女孩子出头露面都有些想法,虽然明面儿上过得去,背地里却颇有议论,打交道时,便时有微词。只这位江先生却与众不同,从来都对九儿十分周到,甚至说话时点头哈腰地十分殷勤。
“哟,小姐,您今儿怎么来了?还以为明儿才过来呢?”江先生老远便笑着弯了腰一溜儿疾走过来。
“江先生好!我不总是这几天来吗?不是旬底便是旬初!”九儿客气地打着招呼,对于这些个老夫子,在面子上从来都是克尽晚辈之道,不敢有丝毫怠慢。但是,九儿却留了个心眼儿,从来不坐实了哪一天过来,总归或早或晚错开几日。
“今儿小姐怎么想起来要盘着粮食库呢?正上着货呢!”江先生往那船上一指,为难地说道。
“这批货什么时候开始进库的呀?”九儿随意问道。
“回小姐的话,可不就今儿一早才开始的嘛!”江先生态度恭敬。
“那么昨儿以前的库存肯定是不多了,咱们就查昨儿的吧,这样倒也省事儿。”九儿笑着轻描淡写地建议。
“这……行啊,确实库存也不多,应该很快就能办完。您这边儿请!”江先生略一迟疑,立刻又爽快地应承了下来,前面带路。
库房就在码头边上,放粮食这边果然空旷,今儿新进的货都码在空地儿,旧库存远远地在角落里,横宽纵深多少包一堆儿都有定数。
九儿便点头示意开始盘查,嬷嬷跟车夫便跟着账房过去检数儿,果然十分快当,一些儿功夫便查完了,过来九儿这边账本儿上一对,严丝合缝儿的一点不差。
九儿十分满意,江先生也高兴今儿这么快就完结了,便马上在前面带路想领着九儿等人出去,却不料九儿又在正在进货的场地前停了下来。
“江先生,请问这批货应该有五千石吧?”九儿打量着空出来的堆放处随意问道。
“啊……。这个,是…。。是是,九儿小姐真是好记性!”不知是否自己错觉,九儿觉得江先生有些烦躁。
“哦……。”九儿沉吟片刻,不动声色地想了想,提醒道,“最近新辟了几处施放点儿,便是这几日就要调拨过去的,江先生想必已经被知会过了吧。”
“当然,当然,小姐的信函早就收到了。”江先生似乎不耐烦了,在努力隐忍。
“那辛苦江先生了。”九儿若无其事地笑笑,终于抽身走了。
江先生毕恭毕敬地让到一边目送九儿主仆四人离开。
第一卷九儿 第二十五章洋鬼子
离开通州码头回京城之前,九儿写了一封快信,并没有寄出去,而是让杏红交给了车夫。
一回到京城,九儿主仆三人下车进府,车夫便吆喝一声赶着车马离开了。这套车马名义上是以黎明社的名义购置的,车夫却是六阿哥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既是信使,身手也好,毕竟九儿主仆三人一路来回通州都是人流混杂之地,有个照应总是好的。
虽是辛苦了一天,九儿一进房便让杏红与嬷嬷下去歇息,自己却并未休息,拿出账本继续研究,确定外头安静下来无人会来打扰之后,便轻轻上了门栓,从床铺的角落里翻出一个小匣子。
打开小匣子,里面只放着一沓纸张,九儿拿起一边翻捡,一边记数,这沓纸张竟是一叠银票!
九儿将总账对上,数字碰平了,突然停了下来,望着虚空思想了好一阵儿,这才下定决心似的,单列了一栏明细,写下一个百分比,圈了起来。
这是九儿决定以运作资金和损耗的名义抽出来的金额,算是小金库也好。运作的资金渐渐庞大,不预留一点底子应急,总觉得不安全,何况乱世将至!
再次思量了好半天,九儿抽出信纸,开始写一封长信。
九儿写得一手好字,因为练字的时间长,脑子里可以任意海阔天空的驰骋的时间也就宽裕。
从最开始临帖,并不挑选,无论柳公权、欧阳煦、赵孟?、颜真卿,都拿来练,写得多了,慢慢有了手感,便撇开所有的帖子,自己随性发挥,既有清雅飘逸的韵味儿,